PDT团队KPI指标库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T团队KPI 指标库
说明书
财务
1.1 销售收入4
1.2 毛利率 (4)
1.3 累计赢利时间5
1.4 PDT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 (6)
1.5 目标成本完成率7
2 客户 (7)
2.1 实验局软件缺陷密度7
2.2 实验局硬件故障率8
2.3 问题缺陷密度8
2.4 硬件故障率8
2.5 问题及时解决率9
2.6 逾期问题解决率10
3 内部业务 (11)
3.1 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11
3.2 内部问题累计解决率12
3.3 NPD 流程符合度 (13)
3.4 计划完成率13
3.5 软件重用率14
3.6 产品共享电路使用量14
3.7 规格更改率15
3.8 软件开发生产率15
3.9 硬件开发生产率16
常用词汇/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缩略语
1. BMC:Basic Manufacture Cost
2. Pre-tax Income (PTI)
3. Number of Problem Reports (NPR)
4. Problem Report Fix Response Time (FRT)
5. Overdue Problem Report Fix Responsiveness (OFR)
6. Transformation Progress Metrics (TPM)
7. Functional Excellence (FE)
8. Metrics Coordinator (MC)
9. Kilo-Number of Connections ( KNOC )
10. SDV System Design Verification
11. SIT System Integration Test
12. SVT System Verification Test
对应中文
制
造
成
本
税
前
利
润
率
网
上
遗
1 财务
1.1 销售收入
【指标名称】销售收入
【指标定义】当年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收入
说明:
销售收入是公司对外销售产品的收入,是指为使用户取得设备向用户收取的全部价款。
其中
包括设备收入和外配套收入。
【指标用途】KPI 考核指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管理的产品销售规模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销售收入由R版本对应的产品型号核算获得
【计算公式】
①季度计算公式:本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收入
②累计计算公式:本年截止报告期各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累计销售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统计周期及时间】季度
1.2 毛利率
【指标名称】毛利率
【指标定义】当期PDT 管理的产品的实际平均毛利率。
此指标应和开发合同书中的约定保持一
致。
①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收入× 100%
②销售收入是公司对外销售产品的收入,是指为使用户取得设备向用户收取的全部价款。
其中包
括设备收入和外配套收入。
③销售成本是公司为销售设备和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包括产品销售成本、服务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包括设备的制造成本(BMC :Basic Manufacture Cost)、期间成本和外配套成本。
制造成本包括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摊。
期间成本包括发货运费、存货跌价准备、知识产权费、出口不能抵扣的进项税、其他期间
成本(关税清关费等)。
外配套成本是指销售中配套件的成本。
服务销售成本包括安装培训保修成本,对外服务成本。
安装培训保修成本包括工程安装、培训、WARRANTY 保修成本(WARRANTY 具体包括
保修期内的维保费用、质量保证金、保修期外未签维保费用)。
对外服务成本包括保修期外已签维保费用、备板备件成本和专项费用。
④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而承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国内主要包括营业
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指标用途】数据积累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管理的产品总体设计成本降低的实际效果,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毛利率由R版本对应的产品型号核算得到。
【计算公式】
①季度计算公式:(本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收入- 本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成本- 本季
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季度PDT 管理的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100%
②累计计算公式:(本年截止报告期各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累计销售收入- 本年截止报告期各
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累计销售成本- 本年截止报告期各季度PDT 管理的产品的销售税金及附
加)÷ 本年截止报告期各季度PDT管理的产品的累计销售收入× 100%
【计量单位】%
【统计周期及时间】季度
1.3 累计赢利时间
【指标名称】累计赢利时间
【指标定义】PDT 从PDCP 开始到生命周期内实现首次累计盈亏平衡的时间长度。
【指标用途】KPI 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管理的产品的投资回收能力,赢利时间越短则投资回收能力越强。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
累计赢利时间:财务代表根据分产品分月核算表中“生命周期累计税前利润”项来判断PDT管理的产
品合计数据是否达到其生命周期内第一次累计盈亏平衡,确定盈亏平衡点,同时根据历史数据找
到该PDT 的产品PDCP 开始的时间点,以此计算产品实现赢利的时间长度。
注:考虑到产品达到盈亏平衡点后,仍需继续投入及销售变化等因素,可能又会回到亏损状态,
因此上述赢利时间均指首次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
【计算公式】累计盈亏平衡时间:产品首次实现生命周期内累计盈亏平衡的月份-产品开始有财务核算数据的月份。
每月主要反映两方面的信息:①截止到本月整个生命周期累计是否赢利;
②是否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注:如第30 个月仍未达到累计盈亏平衡,第37 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则每月的指标信息的反馈形式为:
第31 月,反馈“ 3个月累计亏损,未到首次盈
亏平衡点1 ”
第32 月,反馈“ 3个月累计亏损,未到首次盈
亏平衡点2 ”⋯
第37 月,反馈“第37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第38 月,反馈“ 3个月累计赢利,第8 37 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
衡点”⋯
【计量单位】月
【指标统计时间】从PDT 产品的PDCP 开始累计
【统计周期】季度
【指标说明】此衡量指标能够促进尽快将合适数量的产品推向市场,来获得独占高价利润和市场份额。
它可以推动开发团队了解与一个产品相关的所有成本,并开始权衡产品延迟对产品利润的影响。
1.4 PDT 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
【子指标名称】PDT 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
【指标定义】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实际核算数据与其预算数据的偏差程度。
此指标应和开发合同书中的约定保持一致。
【指标用途】KPI 考核指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对产品项目研发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执行的偏差情况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研发费用预算值通过PDCP 的合同书中研发费用预算数据,研发费用实际值为财务部
的核算数据。
【计算公式】
①月计算公式:(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当月实际研发费用—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当月预算
的研发费用)÷ 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 100%
②累计计算公式:(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本年度累计实际研发费用—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
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 PDT 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 100%
【计量单位】%
【指标统计时间】PDCP 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
1.5 目标成本完成率
【指标名称】目标成本完成率
【指标定义】项目在开发后期的实际测算设计成本针对PDCP 时确定的目标设计成本的达成情况。
此指标应和开发合同书中的约定保持一致。
【指标用途】KPI 考核指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对项目进行设计成本控制的绩效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目标制造成本由财务代表根据项目的估计的配置匹配上标准成本或采购价+制造费用
计算出单位成本;实际制造成本由财务代表根据项目实际的BOM 清单配置匹配上标准成本计算出
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
项目计算公式:[1+( 1 -项目在ADCP 点的制造成本实际值÷ PDCP 确定的制造成本目标值)]
× 100%
【计量单位】%
【指标统计时间】从PDCP 确定制造成本目标值,在ADCP 点测算制造成本实际值
【统计周期】在ADCP 点后统计一次
2 客户
2.1 实验局软件缺陷密度
【指标名称】实验局软件缺陷密度
【指标定义】产品在实验局运行过程中软件缺陷数占软件规模的比例
【指标用途】KPI 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以实验局作为样本衡量产品软件运行的稳定程度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在实验局阶段,统计客户外部故障跟踪系统中记录的不重复的缺陷数。
【计算公式】
实验局产品软件缺陷密度=本月实验局发生的不重复软件故障数/软件规模×100%
【计量单位】个/KLOC
【指标统计时间】实验局开局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2.2 实验局硬件故障率
【指标名称】实验局硬件故障率
【指标定义】产品在实验局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数占台数的比例
【指标用途】KPI 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以实验局作为样本衡量产品硬件运行的稳定程度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在实验局阶段,统计产品硬件发生故障的数量。
【计算公式】
实验局产品硬件故障率=本月实验局发生硬件故障的台数/实验局设备台数×100 %
【计量单位】次/局·年
【指标统计时间】实验局开局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2.3 问题缺陷密度
【指标名称】问题缺陷密度
【指标定义】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通过用户发现问题分析得到的新增软件Bug 数与软件规模的比
率,该数量可表示已交付的产品在其运行生命周期中的质量。
【设置目的】反映产品本身开发设计质量、促进测试部门在产品发布前发现问题,降低漏测率。
【统计部门】公司质量管理部/LMT
【统计方法】
新增Bug 数是在产品发布后,通过用户发现的问题分析得到的软件Bug 数,不包括由于L MT团队工
作产生的Bug数。
【计算公式】已发布的产品软件Bug 数总和/产品软件规模总和
【计量单位】个/KLOC
【指标统计时间】验证阶段结束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考核对象】PDT
2.4 硬件故障率
【指标名称】硬件故障率
【指标定义】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硬件发生故障的比率,该数量可表示已交付的产品在其运行
生命周期中的质量。
【设置目的】反映产品本身质量、促进测试部门在产品发布前发现问题,降低漏测率。
【统计部门】公司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在生命周期阶段,硬件产品发生故障的数量。
【计算公式】硬件故障率=故障的台数/出货台数
【计量单位】次/台·年
【指标统计时间】验证阶段结束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考核对象】PDT
2.5 问题及时解决率
【指标名称】问题及时解决率(Problem Report Fix Response Time )
【指标定义】在定义(及时)的时间内解决各产品问题的平均比率。
统计期内资源部门的问题及
时解决率是各产品问题及时解决率的平均值。
软件、硬件分别统计。
【考核对象】LMT
【设置目的】反映资源部门对涉及到产品本身问题解决的响应速度,促使开发部门配合用户服务
部门解决产品问题。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1、、Fr1 = 关键H/S 问题的及时解决总数(对应缺陷跟踪系统中的Critical 级别)
Fr2 = 紧急H/S问题的及时解决总数(对应缺陷跟踪系统中的Major 级别)
Fr3 = 一般H/S问题的及时解决总数(对应缺陷跟踪系统中的Normal 级别)
Frd1 =关键H/S问题需及时解决总数
Frd2 =紧急H/S问题需及时解决总数
Frd3 =一般H/S问题需及时解决总数
2、 FRT1 (H/S关键问题报告及时解决率)=(Fr1/Frd1 )×100%
FRT2 (H/S紧急问题报告及时解决率)=(Fr2/Frd2 )×100 %
FRT3 (H/S一般问题报告及时解决率)=(Fr3/Frd3 )×100 %
FRT =(5× Fr1 +3×Fr2+2× Fr3)/(5×Frd1 +3×Frd2+2× Frd3 )× 100%
3、 FRT1 、FRT2 、FRT3 分别对应一级以上遗留问题,二级遗留问题,三级遗留问题进行计算。
4、计算时限为FRT1 20 天之内(包括20 天)、FRT2 30 天之内(包括30 天)、FRT3 45 天之内
(包括45天)。
6、在20 天(30天、45天)之内选择为“待版本提供”且当月未推迟解决计划的关键问题(紧急问
题、一般问题)在承诺期之前兑现将不考核FRT 。
7、超过20天(30天、45天)仍未定位或虽在20天(30天、45天)之内定位但是兑现时间超过承
诺期的关键问题(紧急问题、一般问题)纳入当月FRT考核且判定为不及时。
【计算公式】∑各产品(及时解决的问题数/需解决的问题总数×100%)/产品种类
【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统计时间】试验局验证结束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2.6 逾期问题解决率
【指标名称】逾期问题解决率(Overdue Problem Report Fix Responsiveness )
【指标定义】OFR 即逾期问题报告修复响应,是逾期的软/硬件问题报告和所有服务问题报告的关闭率,是用来度量对逾期问题报告的响应并促进逾期的问题报告的修复和关闭。
【测量对象】LMT
【设置目的】反映产品本身质量、运维质量和组织对问题的响应速度,促使组织采取措施降低问
题数量,提高问题解决速度,降低成本。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1 、OFR1 =(Prc1/[Pro1+Prp1])1×00%
OFR1 :逾期的关键H/S问题解决率
Pro1 :逾期的关键H/S 问题数
Prp1 :关键H/S惩罚问题数
Prc1 :已关闭的逾期关键H/S问题数
2、 OFR2 =(Prc2/[Pro2+Prp2])1×00%
OFR2 :逾期的紧急H/S问题解决率
Pro2 :逾期的紧急H/S 问题数
Prp2 :紧急H/S惩罚问题数
Prc2 :已关闭的逾期紧急H/S问题数
3、 OFR3 =(Prc3/[Pro3+Prp3])1×00%
OFR3 :逾期的一般H/S问题解决率
Pro3 :逾期的一般H/S 问题数
Prp3 :一般H/S 惩罚问题数
Prc3 :已关闭的逾期的一般H/S 问题数
4、 OFR1 、OFR2 、OFR3 分别对应一级以上遗留问题,二级遗留问题,三级遗留问题次级
进行计算
5、 OFR =(5× Prc1 +3× Prc2 +2× Prc3 )/
[5 ×(Pro1 +Prp1 )+3× (Pro2 +Prp2 )+2× (Pro3 +
Prp3 )] ×100 %
6、逾期问题计算时限为O FR1 :20天~40天(不包括第20
天);OFR2 :30天~60天(不
包括第30 天)、OFR3 :45天~90天(不包括第45天)。
7、惩罚问题数对于OFR1 指的是超过40 天未解决的问题数;对
于OFR2 指的是超过60天未
解决的问题数;对于OFR3 指的是超过90天未解决的问题数;即一个问题如果成为惩罚问
题那么在OFR 指标计算时分母要加倍统计作为惩罚,解决的逾期问题不考虑惩罚问题。
8、 20天(30天、45天)之内解决的关键问题(紧急问题、一般问题)纳入FRT 考
核,不纳入OFR 考核。
9、超过20 天(30天、45天)、“待版本提供”且考核当月未推迟解决
计划,并在承诺期
之内的关键问题(紧急问题、一般问题)将暂不纳入OFR 考核。
10、超过20 天(30天、45天)未定位、未解决的关键问题(紧急问题、一般问
题)将
作为惩罚问题(考核加倍)进行考核。
(待版本提供且考核当月未推迟承诺,并在承诺期
之内的问题单将暂不纳入OFR 考核)。
【计算公式】逾期解决的问题数/(逾期需解决的问题总数+惩罚问题总数)×100%
【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统计时间】试验局验证结束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3 内部业务
3.1 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指标名称】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指标定义】根据阶段决策点技术评审要素表,通过的要素数所占的比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考察产品设计及实现的技术质量。
【计算公式】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阶段决策点技术评审要素表中通过的要素数(I')/要素总数( 1)
【收集部门】质量管理部
【指标说明】结果要反馈到资源部门
【分区说明】
A(良好):85% ——100%
B (较好):65% ——85% (不包含85% )
C(一般):50% ——65%(不包含65% )
D (差):0% ——50% (不包含50% )
【收集和管理办法】
1 、质量管理部对下列决策评审技术分项评审统计“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概念决策技术评审
计划决策技术评审
试产决策技术评审
量产决策技术评审
2、技术分项评审前向评审专家发放技术评审表,要求填写评审要素情况。
3,技术分项评审会上,对有分歧的评审要素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4,在评审会后,质量管理部接口人与主审人一起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出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I = 相关评审要素总数。
I' = 在I 中通过的评审要素总数。
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I' / I * 100 %
将以上三个数据记入会议纪要和中研总体技术办评审会情况统计表中,例如:
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62 / 88 * 100% = 70%
并形成一份技术分项评审表作为会议纪要附件。
同时,在会议纪要中对此指标进行分析,指出不
通过的要素集中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
5,统计产品线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综合指标时,按以下公式计算:
∑ I' = 相关评审要素总数,∑I = 在I 中通过的评审要素总数
产品线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 I' / ∑ I * 100 %
【统计周期】按季度统计
3.2 内部问题累计解决率
【指标名称】内部问题累计解决率
【指标定义】到统计时间点,在统计截止时间点以前的所有问题中,已经关闭的内部问题数占所
有内部问题总数的比例。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对产品的内部质量问题解决率进行度量,分析质量问题的趋势和收敛状况,评估产
品质量状况。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计算公式】内部问题累计解决率=到统计时间点已经关闭的问题数中属于统计截止时间点前反馈的问题数/到统计截止时间点发现所有内部问题数*100%
【统计方法】
1 、统计时间:每月月底;统计截止时间:每月20日
2、在每月月底统计截止到当月20日所有发现问题中已经关闭的问题比例。
3、内部问题指通过内部缺陷跟踪系统的产品缺陷,包括开发、测试、试制、生产发现的
产品缺陷。
【计量单位】%
【统计时间】从TR4 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
3.3 NPD流程符合度
【指标名称】N PD 流程符合度
【指标定义】产品开发过程符合NPD 流程的程度。
【测量对象】P DT
【设置目的】反映PDT 在开发过程中执行NPD 流程的情况,推动PDT遵守N PD 流程。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针对各R版本,PDT完成每个阶段(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阶段)的工作
后,由各业务部质量部组织对PDT 本阶段开发活动进行流程执行情况审计,计算得到该PDT 开发此版本的过程符合度数据。
审计工作按阶段点进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按月度进行,如果某PDT 当月没有完成一个开发阶段,则不需统计。
【计算公式】
1 、各阶段NPD 流程符合度= (本阶段实际执行的NPD 流程活动数/本阶段应执行的NPD 流程活动
数)× 100%
2、阶段累计NPD 流程符合度= 截止到本阶段(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阶段)实际执行的NPD 流程活动数/截止到本阶段(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阶段)应执行的NPD 流程活动数× 100%
注:
1 、为统一测评尺度,由质量部依据NPD 各阶段详细操作流程中所列的活动,制定统一的
checklist 。
2 、“应执行的NPD 流程活动数”可以是经批准裁剪后应执行的活动数。
【计量单位】%
【指标统计时间】阶段点结束
【统计周期】月度
3.4 计划完成率
PDT 团队参与产品开发的计划完成情况。
计划完成率=当月实际完成总任务数/当月计划完成总任务数× 100 %
%
PDT
3.5 软件重用率
PDT
软件重用率= 100% * (软件重用规模/软件总规模)
软件重用率包括设计、实现的重用率。
分别是指
软件设计重用率= 100% * (重用的函数或类数目/ 函数或类总数)
软件实现重用率= 100% * (重用的代码行数/ 代码总行数)
ADCP 后统计一次
3.6 产品共享电路使用量
】产品共享电路使用量
PDT 团队对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
个
ADCP 点后统计一次
质量管理部
3.7 规格更改率
【指标名称】规格更改率
【指标定义】指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变更的设计规格数与TR2 时确定的设计规格数量的百分比,
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
( 1))规格更改率
( 2)按需求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
( 3)按设计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产品范围的稳定性,反映需求变化和设计能力对产品范围的影响。
通过这个指
标的统计,与公司平均水平、历史情况的比较,让PDT 找出在规格设计水平方面的问题。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 1 )在TR2 时,产品规格书完成第一次基线化并纳入配置管理,SE 应统计此时设计规格的数目。
(2)当产品规格书发生变更并重新基线化后,SE 应该按变更类型和变更原因分别统计已变更的
规格数目。
设计规格的变更类型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变更原因包括由于需求原因导致的变更
和由于设计原因导致的变更。
( 3 )由于产品设计规格在T R2 时基线化,因此TR2 之前的变更不考虑。
【计算公式】
( 1 )规格更改率=(累计修改、增加和删除的设计规格数
/ 初始的设计规格数) * 100
(2)按需求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 (累计由于需求原因导致的(修改的+增加的+删除的)设计规格数)/ 初始的设计规格数) *100
(3)按设计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 (累计由于设计原因导致的(修改的+增加的+删除的)设计规格数)/ 初始的设计规格数) *100
(4)规格更改率=按需求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按设计原因分析的规格更改率
【计量单位】%
【统计周期及时间】月度
【说明】
1. 由于需求原因导致的变更,是指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或需求分析的不足等因素导致设计规
格产生变更;
2. 由于设计原因导致的变更,是指由于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导致设计规格产生变更。
3.8 软件开发生产率
【指标名称】软件开发生产率
【指标定义】产品软件规模与产品研发软件人力投入的比例。
【设置目的】评估软件开发部门的开发能力和效率。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在各项目的TR6 点,QA负责统计产品的软件规模和开发全过程投入的人力(人天);
QA根据产品软件规模和软件人力投入计算PDT 产品软件生产率。
【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生产率=产品软件规模/产品研发全过程软件人力投入(人天)
【计量单位】LOC/人天
【统计周期及时间】在ADCP 点后统计一次
【考核对象】软件开发部门
3.9 硬件开发生产率
【指标名称】硬件开发生产率
【指标定义】产品硬件规模与产品研发硬件人力投入的比例。
【设置目的】评估硬件开发部门人员的开发效率。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
在各项目的TR6 点,QA负责统计产品的硬件规模(连接点数)和产品研发全过程硬件投入的人力(人天);
QA根据产品硬件规模投入计算PDT产品硬件开发生产率。
【计算公式】
硬件开发生产率=产品硬件规模/产品研发全过程硬件人力投入
【计量单位】连接点数/人天
【统计周期及时间】在ADCP 点后统计一次
【考核对象】硬件开发部门(限于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