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87期 57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王改玲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老年病一科,山西 忻州)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所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20
例(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健康人员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统计结果。
结果统计结果显示,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健康人员相比,两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同
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该水平
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关键词: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7.030
本文引用格式:王改玲.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57,60.
0 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更趋年轻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
目前,冠心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炎症的发生在冠心病病情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冠心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本文将我院所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所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心绞痛、心肌梗死)作为研究对象,120例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患者68例(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男39例,女29例,年龄在55~85岁,平均(75.0±2.5)岁;心肌梗死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56~86岁,平均(75.5±2.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疾病患者。
同时,将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60例健康人员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70.5±0.5)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针对性比较。
1.2 临床检测方法
借助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所有人员C-反应蛋白水平,利用循环酶法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参考值在3.0 mg/L以下,同型半胱氨酸常规参考值在5~15 μmol/L,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员医院就诊后在其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则在最近一次发病时采取静脉血,采血期间患者需在空腹状态。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s),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二组之间比较,检验水准均为0.05。
2 结果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健康人员相比,两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冠心病各组之间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差异,心肌梗死组人群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人群最低,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2)。
对各分组间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进行两两比较,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上意义(所有组间差异均为P<0.05),见表2。
表1 不同分组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s)
分组例数c-反应蛋白(mg/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冠心病12012.98±4.4822.23±9.48
健康人员60 4.32±1.528.77±1.668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表2 不同冠心病分组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s)冠心病分组例数c-反应蛋白(mg/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稳定性心绞痛347.78±5.3913.78±4.23
不稳定性心绞痛3413.75±5.9521.51±5.49心肌梗死5217.56±2.8731.59±7.18 f8.94214.974
P0.0010.001
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心脑血管疾患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该类疾病发病率持续上涨,冠心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冠心病是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临床研究表明[2],患者炎症的发生在冠心病病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的危险性因素,和冠心病关系密切。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以微量形式存在人体内,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然而,一旦人类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或进行手术,该含量会明显增加,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其浓度在正常人类浓度的500倍左右。
一些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增高,尤其是C-反应蛋白升高的个体预示着斑块的危险性增加,其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杨文娟[3]研究结果表明,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C-反应蛋白为正常人的2倍,将其他可能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的因素排除,
·临床研究·
(下转第60页)
投稿邮箱:sjzxyx2015@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87
60投稿邮箱:sjzxyx2015@
用一次性根管疗法,反而更适合多次根管疗法。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远期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但近期疼痛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说明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并未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和急性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邹红.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
子版),2015,2(3):64-65.[2] 隋华,于利,刘凯,等.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50例[J].当
代医学,2014,19(20):35.[3] 夏英芬.牙隐裂致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即刻全冠修复的
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1077-1079.[4] 刘亚峰,刘欣.慢性牙髓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研究[J].口腔医
学,2012,32(3):147.
(上接第58页)
参考文献
[1] 林学,陈川英,陈芳,等.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2019,25(10):17-19.
[2] 王佳勇,张维斌,于天月,等.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影
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2):113-116.[3] 陈小琴,林志刚,陈彬.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治疗
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86-87.
该反应蛋白高低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冠状动脉疾病的炎症程度。
C 反应蛋白具有在动脉硬化损伤处趋化单核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有效激活患者补体途径,具有吞噬功能,调节自身炎症,并加快动脉硬化形成的进度。
另外,C-反应蛋白还直接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部分浮着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过程,影响到这些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直接引起动脉硬化。
如C-反应蛋白水平相对较高,会间接增加中风与心肌梗死的病发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以上,是冠心病患者最为主要的危险性因素。
本次研究实验结果表示,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和健康人员相比较高,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含量两两相比,也存在明显性差异,符合文献报道结果。
近年来有些冠心病患者没有发现有传统的危险因素,而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新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氨酸循环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产物,其代谢功能的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人体内较为正常的浓度为5~15 μmol/L,一旦超过该浓度范围,
则说明患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陈良友等[4]、
宋莉莉[5]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每升高5 μmol/,冠心病发病率就会升高20.0%,可将其作为预测冠心病疾病的标准,该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
并且,同型半胱氨酸还会直接作用于
血管内皮,通过自身氧化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出现障碍,促进
炎症反应和血管钙化,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促进细胞摄取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健康人员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具备统计学意义,符合研究报告结果,其原因为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致炎因子,长时间作用于患者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分泌并激活炎症细胞,间接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
因此,炎症发展程度越快,表达水平越高。
炎症贯穿疾病发展期的整个过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危险性因子,可有效预防血管性疾病。
因此,临床诊治期间认真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鹏,苏红波,李琳.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临床价
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2(2):181-182.[2] 李涛涛,王瑞英,杨帆.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
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6(7):790-792.[3] 杨文娟.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2):18-20.[4] 陈良友,林海丽.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
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26(15):129-131.[5] 宋莉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的关系[J].
当代医学,2013,28(20):16-18.
(上接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