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颐和园》原创教案北京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区别易混字
峦——恋综——淙宏——洪
要注意这些字的区别,不仅从字形、读音方面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从字意或用字的语
备注
言环境不同加以区别,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减少错别字。
以上是学习生字的情况。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解决了“音”、“形”,理解课文时解决重点生字词的“义”。
读书情况:
指名分段读——同桌检查——指名自选段落读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大戏楼的高大——读
有语气的读出来
长廊:
(1)此处可让学生结合投影中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读,感受长廊的长和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彩画等。
“殿内设有地平台、屏风、宝座、御案、掌扇、鼎炉、鹤灯等精美豪华的摆设。想象这些摆设什么样或给学生图片看一看。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佛香阁:(雄伟)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佛香阁的雄伟。
指名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结合学过的知识,谈对佛香阁的了解。
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惊叹之情。
大戏楼:(先进)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详略)
2.虽然详略不同,但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如果让你给课文分段,你会怎样分?
结合你分的段落,看看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总述——分述
——总结)再引导学生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比较,探究在连段成篇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将训练重点落实到实处。
1.通过查资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3.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3)
六、了解本文写作方法(3)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请看录像(颐和园风景)。
提问: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27)
(一)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质疑解疑情况:
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作业(1)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课后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3.搜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3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7分钟
教学要求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抓住“极负盛名”、“都”、“变化无穷”等词语体会)
十七孔桥:
抓比喻句理解桥长、美铜牛:
抓“栩栩如生”、“十分精细”两个词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雄伟。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谐趣园“买
备注
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颐和园
课 题
颐和园
课型
精读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2.了解课文内容,读通全文。
能力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思品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默读课文,找出各处景点的特点,在书中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3.小组交流
(二)合作交流
1.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你就多读读哪个景物,根据兴趣重新结组。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2.合作学习: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当导游介绍……)
七、布置作业:(1)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背诵第7自然段。
备注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和笔顺。
这座园林怎样的有名呢?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
二、引导自主学习。(38)
1.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想办法记住生字并理解词语意思。
(2)把字词带入文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仁寿殿:(精美豪华)
理解“精美豪华”一词的意思。
从哪感受到的?
备注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引导学生谈感受。(景色多、美、各具特色)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景色的特点?(这段话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6.师读第一句,生读分述部分,体会这一段的结构特点。
四、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5)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一起解决。
2.学生自学(可分小组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
生字情况:
(1)提醒生字的读音:
颐(不读yì)和园
豁(不读hē)然开朗
重峦(不读luàn)叠翠
“佛”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组词区分。
(2)注意字形
颐(左边包围里面是口,不是横折横)
(3)指导生字的书写
“豁”笔画多,不容易写好。
查阅资料
教学用具
录象、图片、古筝音乐
教学课时
2
板
书
设
计
6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一、导入新课(1)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峦——恋综——淙宏——洪
要注意这些字的区别,不仅从字形、读音方面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从字意或用字的语
备注
言环境不同加以区别,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减少错别字。
以上是学习生字的情况。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解决了“音”、“形”,理解课文时解决重点生字词的“义”。
读书情况:
指名分段读——同桌检查——指名自选段落读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大戏楼的高大——读
有语气的读出来
长廊:
(1)此处可让学生结合投影中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读,感受长廊的长和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彩画等。
“殿内设有地平台、屏风、宝座、御案、掌扇、鼎炉、鹤灯等精美豪华的摆设。想象这些摆设什么样或给学生图片看一看。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佛香阁:(雄伟)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佛香阁的雄伟。
指名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结合学过的知识,谈对佛香阁的了解。
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惊叹之情。
大戏楼:(先进)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详略)
2.虽然详略不同,但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如果让你给课文分段,你会怎样分?
结合你分的段落,看看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总述——分述
——总结)再引导学生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比较,探究在连段成篇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将训练重点落实到实处。
1.通过查资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3.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3)
六、了解本文写作方法(3)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请看录像(颐和园风景)。
提问: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27)
(一)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质疑解疑情况:
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作业(1)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课后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3.搜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3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7分钟
教学要求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抓住“极负盛名”、“都”、“变化无穷”等词语体会)
十七孔桥:
抓比喻句理解桥长、美铜牛:
抓“栩栩如生”、“十分精细”两个词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雄伟。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谐趣园“买
备注
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颐和园
课 题
颐和园
课型
精读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2.了解课文内容,读通全文。
能力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思品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默读课文,找出各处景点的特点,在书中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3.小组交流
(二)合作交流
1.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你就多读读哪个景物,根据兴趣重新结组。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2.合作学习: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当导游介绍……)
七、布置作业:(1)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背诵第7自然段。
备注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和笔顺。
这座园林怎样的有名呢?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
二、引导自主学习。(38)
1.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想办法记住生字并理解词语意思。
(2)把字词带入文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仁寿殿:(精美豪华)
理解“精美豪华”一词的意思。
从哪感受到的?
备注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引导学生谈感受。(景色多、美、各具特色)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景色的特点?(这段话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6.师读第一句,生读分述部分,体会这一段的结构特点。
四、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5)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一起解决。
2.学生自学(可分小组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
生字情况:
(1)提醒生字的读音:
颐(不读yì)和园
豁(不读hē)然开朗
重峦(不读luàn)叠翠
“佛”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组词区分。
(2)注意字形
颐(左边包围里面是口,不是横折横)
(3)指导生字的书写
“豁”笔画多,不容易写好。
查阅资料
教学用具
录象、图片、古筝音乐
教学课时
2
板
书
设
计
6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一、导入新课(1)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