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题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题试题
一、名著阅读题
1.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

(2)如果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人,请你写一段推荐语。

2.小语和小文完成了《以真实为要素的非虚构作品读书报告》,请你结合阅读体验,完善报告。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同答后面的问题。

(甲)在我看来,他说的话是真诚、老实的。

我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

他对我进行了几次不太过分的政治宣传,但是同我在“非匪区”所受到的政治宣传比起来,却算不得什么。

无论对我写的文章,或拍的照片,他从来不加任何检查,对这优待,我非常感激。

他尽力使我弄到能够说明苏区生活的各方面的材料。

(乙)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1)节选文字(甲)中的“他”是谁(人名)?
(2)节选文字(乙)中的“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精神?它有怎样的内涵?请根据原著内容级括回答。

4.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
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他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中国根据地,根据实地采访和考察得来第一手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文,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这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请根据你对全文的阅读,说说哪一个书名更好。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
......,进行思考探究。

王涛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感慨道:“凭借简陋的装备,却能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实现伟大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决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为此,他决定围绕“人”设计一份手抄报。

下面是他摘抄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他和他的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军服,而且都不佩戴军衔领章。

他还有1件自己的衣服,让他感到孩子般的自豪。

这是在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材料二)我刚好路过他家,就停下来看农民们的示威。

我看见有好多人都已经饿得快昏了过去,我知道他的粮仓里还有1万担大米,但他却完全不肯帮助饥民。

我义愤填膺,于是领着农民们攻打他家,并且冲了进去,搬走了大部分存粮。

(材料三)我每天要经受约1个小时的各种各样的严刑拷打。

有一天晚上,他们把我手脚反绑,用一根绳子捆住我的手腕,把我吊在梁上。

狱卒们将大石头堆在我的后背上,站在周围不停地踢我,要我交代——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对我不利的证据。

有好多次,我都晕过去了。

这种严刑拷打持续了1个月之久。

每次受刑之后,我常常会想,下一次得交代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

但下次我又决定还是不招供,再坚持到第二天。

最后,他们从我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请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7.阅读经典,传承精神,一段段故事真挚动人。

(材料一)
这支部队还发现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但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

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

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

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

连司务队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

(选自《长征》)(材料二)
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甸,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

由班到团,在运动、军事训练、政治常识、识字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集体竞赛中,都颁发奖旗。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红军战士的生活》)(材料三)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大渡河英雄》)材料一中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中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________________的队伍。

8.名著阅读。

作为一部蜚声世界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各类人物无疑是全书笔墨精华所萃。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填出《红星照耀中国》中两个外号指代的真实人名。

教书先生老徐: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窑工: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纪实作品,要借助于作者在记录事实过程中的穿插分析和评论。

请谈谈以下一则评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事实:
一位年轻的电力专家朱作其,放弃了在南方丰厚的收入,丢下家庭到陕北吴起镇红军的军工工厂投身革命。

当斯诺询问他对周围人嘻嘻闹闹的情况有什么感想时,朱作其严肃地说:“这些人花在唱歌的时间实在太多了!现在不是唱歌的时候!
斯诺评论:
“我认为这一句概括了陕西苏区这个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

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__________(填写外国人的名字)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10.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

早晚我到地里干活。

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

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

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

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

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

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

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

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次“罢课”胜利了。

……
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

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

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

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这是谁的童年经历?
(2)选段体现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请联系整个章节有关“我”的内容,说说在斯诺笔下,“我”是什么样的人?
11.名著阅读。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

节选文字中的这个大胡子青年军官是____________,斯诺在书中称他为“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说出推荐理由。

(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写)
(2)阅读《昆虫记》片段,说说母蛛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13.下面是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两段文字,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他的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

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而且无疑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宁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用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

我走马西北的时候,他在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

(1)上述文字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________(填目录名)。

上述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填人名)。

(2)从上述文字中你读到了斯诺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上述文字中你感受到斯诺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14.这学期同学们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年级组打算让每班出一期关于这部书的板报。

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为本班确定一个板报主题,并参考以下目录,选取一个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内容,结合作品为同学们做简要介绍。

板报主题:
介绍:
15.名著阅读。

八年级1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的内容。

(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辨人物)“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文讲的!”选段中“他”指的是_______(填人名)。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________
(析原因)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名著,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名著阅读题
1.(1)斯诺(音译可有错字)(2)合理通顺即可。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
解析:(1)斯诺(音译可有错字)(2)合理通顺即可。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
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推荐语的书写。

首先要对名著内容有一个准确地把握,然后结合自己对该书的理解将它推荐给身边人。

注意语言要通顺。

示例:我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外国记者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实际情况,读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那段历史,还走近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伟人,这些都激发了我对先辈的敬爱、对祖国的热爱,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也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2.飞向太空港科普文学真实报道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认真严谨⑥ 法布尔在书中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向读者展现了他所
解析:飞向太空港科普文学真实报道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认真严谨⑥法布尔在书中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向读者展现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详解】
题空一:《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报告文学,作者是李鸣生。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题空二、四:《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书中的细节表现了法布尔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题空三:《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题空五、六:本题考查对作品的鉴赏评价。

选择⑤。

示例: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己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3.(1)毛泽东
(2)指长征精神。

它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内涵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毛泽东
(2)指长征精神。

它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内涵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节选文字【甲】是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他”指的是毛泽东。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节选文字【乙】的“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是对长征的描述。

长征精神的内涵,在《红星照耀中国》有详细总结: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舍己为人、忘我牺牲的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等。

答题时,写出其中两三条即可。

4.(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2)毛泽东质朴纯真、生活简朴、锐利机智、天生精明、专心致志、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等
【详解】
(1)考查对名著的了解。

《红星照耀
解析:(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2)毛泽东质朴纯真、生活简朴、锐利机智、天生精明、专心致志、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等
【详解】
(1)考查对名著的了解。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主要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考查对名著人物的了解。

根据“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
出一般的中国人”可知,“他”指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特点一“生活简朴”,表现在:身为最高领导人,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

毛泽东的特点二“天生精明”,表现在: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毛泽东的特点三“质朴纯真”,表现在: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

毛泽东的特点四“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表现在: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常常工作到深夜,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5.《红星照耀中国》更好。

红军头上带的八角帽上有颗红五角星,红星即借代红军。

作者以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陕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西行漫记》
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更好。

红军头上带的八角帽上有颗红五角星,红星即借代红军。

作者以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陕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西行漫记》只是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表才临时易名的,它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旅游札记,没有前者鲜亮夺目,主题鲜明。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名著的能力。

要了解名著内容,结合主题简洁准确表述。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更好。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陕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这个题目蕴含丰富,鲜亮夺目。

而《西行漫记》只是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表才临时易名的,感觉如一般游记,没有深刻的意蕴。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推荐理由:他生活简朴,能与部下同甘共苦;对农民充满同情,富有反抗精神;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意志坚强的人。

红军剧社的同志
解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推荐理由:他生活简朴,能与部下同甘共苦;对农民充满同情,富有反抗精神;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意志坚强的人。

红军剧社的同志国民党代表
【详解】
题空一:由王涛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慨“决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可知,中国红军最终实现伟大的胜利是因为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符合《孟子》三章中的“得道者多助”或“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即施行“仁政”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故以此作为手抄报的主题。

题空二:考查推荐语。

结合三则材料。

根据材料一“他和他的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军服,而且都不佩戴军衔领章。

他还有1件自己的衣服,让他感到孩子般的自豪”可知,他和部下一样,生活简朴。

作为红军领袖,他做到了与士兵同甘共苦;根据材料二“我义愤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