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3-05-17T15:18:24.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辉侯红波谷旦华[导读] 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SD疗效肯定。
王辉1 侯红波1 谷旦华2(1山东省文登市立医院精神科 264400;2山东威海经区医院² 264205)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34-02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D)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
方法将48例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2、4、6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91.67%,观察组分别为45.83%和87.5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各时段两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患者均可忍受。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SD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更快,更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躯体形式障碍对比研究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D)是一种临床表现出持久的相信、担心各种躯体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抑郁症状,患者常因某些症状反复到医院就诊,但各种医学检查及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其顾虑[1]。
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SD疗效肯定。
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对SD的治疗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拟对比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SD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SD患者4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SD诊断标准。
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且不可停止使用的患者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均不纳入本研究。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9±4.7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氟西汀治疗,初始剂量20mg/d,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将剂量调至20-40mg/d,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初始剂量5mg/d,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将剂量最高调至20mg/d。
治疗前后,48例患者均进行心肺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检查,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不能使用其他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睡眠严重障碍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1.2.2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为50%~75%;进步:HAMD减分率为50%~75%;无效:HAMD减分率<25%。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将各组资料建成数据库文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2、4、6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x-±s, n=24)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经治疗6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41.67%、45.83%,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各时段两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患者均能忍受。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比较(-x±s, n=24)
3 讨论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对5-羟色胺(5-HT)转运体具有很强选择性的抗抑郁症类药物,其有效成分(S-西酞普兰)不仅可以与突触前膜5-HT 转运蛋白的基本位点相结合,还可以与异构位点相结合,对突触间隙5-HT的再吸收能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突触间隙5-HT发挥高浓度、高效率的抗抑郁作用。
艾司西酞普兰对5-HT具有最强的选择性,较西酞普兰起效时间更早[2]。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2、4、6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91.67%,观察组分别为45.83%和87.5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各时段两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患者均可忍受。
因此,艾司西酞普兰治疗SD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在第2周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提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更快,更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
参考文献
[1] 温东玲.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33.
[2] 张富, 毛庆娟, 施万平.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49-50.
[3] 夏金校,姚华华,王一冰,曹世林,甘建光,段迪,吕柏军.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8):92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