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在初二语文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
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情感,为我们展现
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其中,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
情节发展和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描写,顾名思义,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内心活
动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
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行为动机,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初二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就运用了精彩的心理
描写。
文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
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
的愤怒和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弃医从文的想法。
作者看到国人的麻
木不仁,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这种心理描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
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再看《骆驼祥子》,老舍先生对祥子的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
比如,祥子在经历了多次买车的失败后,“他好像是死了心,什么也不想,只
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
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
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
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这段心理描写,将祥子的
绝望和麻木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黑暗社会对底层人民
的摧残,也预示着祥子最终的悲惨命运。
除了小说,散文中也常常运用心理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朱
自清的《背影》,“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通过对自己当时心理的描写,表现出对
父亲的不理解和后来的愧疚,这种情感的转变在简单的心理描写中自
然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父子之间深沉的爱。
心理描写不仅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杨修之死》中,杨修屡次揣测曹操的心思,并表现出得意的心理,“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操闻而愈恶之。
”这些心理描写为杨修最终的被杀埋下了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自然。
在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直接描写,如“他心想,这次一定要成功。
”这种直白的表述,让读者直接了解人物的想法。
还有间接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其心理,比如“他紧咬嘴唇,双手握拳,眼中透露出坚定的目光。
”我们可以从他的
这些外在表现推测出他内心的坚决。
另外,内心独白也是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
像《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内
心的独白,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心理描写在初二语文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
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让我们在阅读
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
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更加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
学会分析和欣赏其精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同时,我
们也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心理描写,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加
生动、丰满,让我们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初二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是一座丰富的宝藏,等待着
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通过对这些心理描写的深入研究,我们将在文
学的海洋中收获更多的智慧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