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
的应用
琚国文;毛莉莉;刘春艳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胸痛患者79例,包括AMI胸痛患者49例,非AMI胸痛患者30例,患者在入院时0h、3h、6h、9h、12h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
H-FABP,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检测IMA.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3~6h H-FABP和IMA阳性率高,9~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阳性率高.6h时H-FABP、IMA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CK-MB、cTnⅠ.结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和IMA在发病6h以内的早期胸痛患者中,诊断AMI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6(018)004
【总页数】2页(P751-752)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琚国文;毛莉莉;刘春艳
【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新安国际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新安国际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新安国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疾病,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早发现、早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大意义[1]。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有些患者早期心电图并无明显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才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也有部分患者在心电图上无典型改变。

心肌标志物主要有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等,这些标本物有的特异性不高,有的出现时间较晚,不能对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近年来,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蛋白(IMA)作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患者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受到广泛关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胸痛患者7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 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45~83岁,平均(64.5±10.5)岁。

非AMI胸痛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61.0±9.5)岁。

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3h内到院。

1.2 方法(1)标本采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0h、3h、6h、9h、12h分别抽取静脉血2支,1支为分离胶试管3ml,另1支为EDTA-K2试管3ml,采集后立即送检。

(2)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H-FABP,试剂为深圳康生保公司提供;采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检测IMA,>64 kU/L为阳性,仪器为BECKMEN COULTER CX5生化仪,试剂为长沙颐康科技公司;采用酶法检测CK-MB,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8.4μg/L为阳性;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cTnI,试剂盒由上海凯创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4.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AMI四项标志物在各时间段检测阳性率比较见表1。

2.2 AMI患者6h时四项标志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见
表2。

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与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有报道AMI患者每延迟治疗1h,其病死率可能增加21‰[2]。

因此,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传统的心肌标志物有cTnI和CK-MB。

cTnI是心脏肌钙蛋白复合物组成之一,大
量存在于心肌细胞浆中,为心肌特异性抗原。

研究发现,在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清中cTnI含量可快速升高10~50倍,持续时间长达2~3周。

CK-MB在4~6h升高,12~24 h达峰值,2~3d恢复至正常。

因此,以cTnI和CK-MB为诊断指标,使得诊断窗口期长,利于AMI发病中后期的确诊[3]。

H-FABP是近年来发现的反映早期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主要与脂肪酸结合并控制脂肪酸分子的移动,从而在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和代谢中发挥作用。

当心肌受损时,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动员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细胞内H-FABP迅速升高,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快速释放进入
血循环中。

AMI时H-FABP水平l~3h开始升高,6~8 h达峰,12~24 h恢复
正常,在心肌中比骨骼肌高10倍。

因此H-FABP作为诊断AMI的早期标志物和
再灌注的标志物而受关注[4]。

Seino 等[5]研究发现对发病 6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H-FABP 诊断的敏感性要优于cTnI。

H-FABP能及时发现超急期AMI患者,对于鉴别出需急诊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针对胸痛发病6h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帮助,且在AMI再灌注治
疗后早期检测H-FABP能尽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是否疏通,从而快速制定下一步
治疗措施,尽早抢救患者濒死的心肌。

IMA是于1990 年被发现,其是心肌缺血时产生的羟自由基损伤血清白蛋白,使
N-端序列的 2~4个氨基酸残基发生缺失或N-乙酰化,被金属钴结合,此时的血
清白蛋白被称为IMA。

IMA在心肌缺血发作后5~10min血中浓度即可升高,
3~6h即可达到峰值。

IMA 反映的是实质性细胞坏死之前的一种变化,可以在不可逆损伤出现之前检测到心肌缺血状态,因此其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生化标志物,可明显提高对心肌肌钙蛋白和心电图阴性AMI的诊断率。

【相关文献】
1 Azzaz Y,Pelsers MM,Christenson RH.Unbound free fatty acids and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diagnostic assay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lin Chem,2006,52(1):19~29.
2 Rawles J,Sinclair C,Jennings K, et al.Call to needle time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northeast Scotland: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BMJ,1998,317(8):576~578.
3 李武,谢小兵.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35~137.
4 李硕,马青变,郑亚安.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cTnI、CKMB组合诊断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较.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3):299~303.
5 Seino Y,Tomita Y,Takano T,et al.Office cardiologists cooperative study on whole blood rapid pane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betwee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roponin T tests.Circ J,2004,68(2):144~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