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3染色体变异练习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3 染色体变异
一、基础小题
1.(2019·湖南雅礼中学模拟)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图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改变
B.丙和丁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改变
C.甲和丁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乙和丙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该变异过程中基因种类没变,基因的数目增加,乙属于染色体数目增加,该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增加,种类没变,A错误;丙属于基因重组,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B错误;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二者均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乙属于染色体数目增加,丙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D 错误。
2.(2019·黑龙江牡丹江期中)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叫做三倍体
C.正常情况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D.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答案B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为单倍体,B错误;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正
常情况下其不含等位基因,C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二倍体,D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B.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必须用秋水仙素
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
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答案D
解析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及该个体的发育来源,A错误;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也可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B错误;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某些种类的单倍体(如用玉米的花粉、高粱的花粉、水稻的花粉培育形成的单倍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存在遗传缺陷,而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加倍,而且是可育的,还具有茎秆粗壮,叶片、种子、果实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等优点,
不存在遗传缺陷,C错误;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D正确。
4.(2019·福建莆田期中)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C.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D.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答案B
解析图a可能是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含4个染色体组,A错误;图c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若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个体就一定是二倍体,B正确;图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该生物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就是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C错误;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其不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D错误.
5.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D)对白花(d)为显性。
已知失去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不会使配子致死。
对一株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子代中只有高茎卷叶红花、矮茎直叶白花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推测该植株中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变异() 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D.染色体易位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与aabbdd杂交,子代中只有高茎卷叶红花、矮茎直叶白花两种表现型,则两种植株的基因型应该分别为AaBbDd、aabbdd,并且比例为1∶1,说明ABD在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C.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三倍体无子西瓜就属于可遗传变异
D.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指DNA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基因分离导致的结果,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D错误。
7.如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答案B
解析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完成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植株AAa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所以AAaa自交产生AAAA的概率=1/6×1/6=1/36,B错误;二倍体AA与四倍体AAAA杂交产生的AAA 为不育的三倍体,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C正确;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染色体58÷2=29(条),所以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9×3=87(条),D正确。
8.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解离和压片
B.视野中计数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分裂中期
C.该实验只能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该实验可以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C错误。
9.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用生长素处理单倍体西瓜幼苗获得的B.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无法产生种子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答案D
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是三倍体植株,A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同源染色体有3条,联会时出现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而无法产生种子,B错误;秋水仙素处理可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生长素能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C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可获得大量幼苗,D正确.
10.家蚕的2号染色体(属于常染色体)分布基因S(黑缟斑)和s(无斑)、基因Y(黄血)和y(白血).假定减数分裂时2
号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变异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2∶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
C.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3种基因型
D.乙图的家蚕减数分裂时,含S的染色体区段与含s的染色体区段正常发生联会配对
答案B
解析分析图解,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Y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丢失,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由于两对基因完全连锁,该变异类型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S∶sy=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SS∶Ssy∶ssyy=1∶2∶1,表现型分别为黑缟斑、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根据题干后代比例可知,SS由于缺少血色基因而致死,即说明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不等,B 错误;甲图SsYy的家蚕产生的配子种类有SY∶sy=1∶1,该种基因型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SSYY、SsYy、ssyy三种基因型,
C正确;含S的染色体区段与含s的染色体区段属于同源区段,因此乙图的家蚕减数分裂时,含S的染色体区段与含s的染色体区段正常发生联会配对,D正确。
11.性梳是雄果蝇特有的第二性征,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前足的第一个跗节上。
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
研究发现该“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
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A.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B.原始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C.体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D.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描述,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身体两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不能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因为原始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一定会使所有细胞都保持一致,所以一定是发生于体细胞,体细胞都是进行有丝分裂的,A正确。
12.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
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
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
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胚胎时期
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
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
答案A
解析由题中信息亲代灰体果蝇的变异发生在X射线处理后,果蝇发生变异产生了Y染色体上多一段E基因的精子,因此不是发生在胚胎时期,A错误;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正确;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由于F1灰体雄蝇的Y染色体上带有E基因,因此,该灰体雄蝇的后代中雄性个体均为灰体,D正确.
二、模拟小题
13.(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果蝇的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其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Ⅳ号染色体多一条(三体)或少一条(单体)的个体可以生存和繁殖,三体果蝇在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染色体
随机移向细胞一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BBb的三体果蝇可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弯翅果蝇与Ⅳ号染色体单体的直翅果蝇杂交,子代均为直翅
C.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的弯翅果蝇与直翅果蝇杂交,子代均为直翅
D.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可通过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弯翅果蝇测交来确定其基因型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推知:基因型为BBb的三体果蝇产生的四种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1∶2∶2,A错误;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弯翅果蝇(bb)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b的配子,Ⅳ号染色体单体的直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O(“O”表示缺少的那条Ⅳ号染色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O=1∶1,两者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翅(Bb)∶弯翅(bO)=1∶1,B 错误;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的弯翅果蝇(bb)与直翅果蝇(B_)杂交,若直翅果蝇基因型为Bb,则子代也可能为弯翅,C错误;由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弯翅果蝇(bb)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b的配子,所以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
例一致,可见,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可通过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弯翅果蝇测交来确定其基因型,D正确。
14.(2019·安徽省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个体的产生可能与其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
C.基因中的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其表达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D.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
答案B
解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个体的产生与其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B错误;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所以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
15.(2019·福建厦门月考)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
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D.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
答案D
解析该细胞的每一极有三条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该动物的染色体为2n =4,即一个染色体组只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形成该图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但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D正确。
16.(2019·江西南昌期末)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17.(2019·上海静安质检)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③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②为基因突变,④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据题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基因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18.(2019·西安模拟)如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B.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
D.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答案C
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单倍体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A错误;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B错误;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细胞内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C正确;使染色体加倍除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外,还可以对其进行低温处理,D错误.
三、高考小题
19.(2018·海南高考)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和ad B.AaDd和aD
C.AaDd和AD D.Aadd和AD
答案C
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蜂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
20.(2017·江苏高考)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该同源四倍体玉米异常联会将出现染色体数量增加或减少的配子,所以其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正确;该玉米可产生
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所以其单穗上会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籽粒,C 错误;该植株正常联会可产生Aa、aa两种配子,所以花药培养加倍后可得到AAaa(杂合子)和aaaa两种基因型的四倍体,D错误.
一、基础大题
2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____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
能存活。
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O”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y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高度不育可遗传
(2)基因突变
(3)YYrr和yyRR
(4)75%1/3
解析(1)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该三倍体青蒿高度不育,培育该三倍体青蒿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
(3)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说明双亲均为纯合子,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4)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Yy∶yy=1∶1,OR∶Or∶Rr∶OO=1∶1∶1∶1,其中OO 不能存活,所以y的基因频率=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1/2+1/2×1/2=3/4=75%;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1/2紫秆(yy)×2/3稀裂叶(OR+Rr)=1/3。
2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④过程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技术,E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________。
(2)过程①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4)⑤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________处理或________,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
(3)1/4
(4)秋水仙素低温处理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1)④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④过程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⑤过程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见过程①③④⑤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
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占总数的比例为1/2×1/2×1=1/4。
(4)⑤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二、模拟大题
23.(2019·安徽安庆模拟)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2n=20)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对b不完全显性。
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
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
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
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
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