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合集下载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2012-4-19 10:18:33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

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

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

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

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图1)这样富丽堂皇的织物。

图1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联珠纹(图2)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

它由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

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

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

在唐织锦中,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

图2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

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并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

通常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

纹样风格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

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

现存实物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

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体现盛唐风采。

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

采用的动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是中国古代丝织品中的经典之作,其窠环形式的纹样设计在唐代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地位。

本文将从流变的角度出发,对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其设计特点和艺术内涵。

一、窠环形式的基本特点1. 窠环形式的定义窠环,是一种在织锦纹样中常见的一种设计元素,它由若干个相互衔接的弯曲线条构成,形成一个环圈式的图案。

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纹样中被广泛运用,其设计形式多样,纹样精致。

2. 窠环形式的创作方式窠环形式的创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手工编织,一种是通过图案设计。

在唐代时期,设计师们会先通过图案设计,确定好窠环的形式和布局,然后再进行编织。

3. 窠环形式的艺术表现力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纹样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组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图案效果,展现出唐代织锦的独特魅力。

二、窠环形式的流变研究1. 窠环形式的起源窠环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前期,当时的窠环纹样设计主要受到中亚和西域文化的影响,窠环的形式主要呈现出弯曲多变的特点,线条交错复杂,纹样图案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情。

2. 窠环形式的发展随着唐代织锦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图案设计的丰富多样,窠环形式逐渐发展出了多种变化形式,其线条更加流畅,纹样更加精美,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

3. 窠环形式的传播唐代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唐代织锦纹样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窠环形式作为织锦纹样的重要元素,也随之传播到了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

三、窠环形式在陵阳公样中的艺术表现1. 窠环形式的设计特点陵阳公样是唐代织锦纹样中的经典之作,其窠环形式设计特点明显:线条纹理流畅,曲线圆润,窠环之间的衔接紧密,整体呈现出一种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独特美感。

2. 窠环形式的艺术内涵陵阳公样中的窠环形式不仅体现了唐代织锦工艺的高超水平,更融合了唐代时期不同文化的艺术元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唐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纺织业迎来了一个高峰时期,丰富多彩的植物装饰纹样让唐代的纺织品更加美观,同时也寓意着丰收、喜庆和吉祥。

本文将从植物装饰纹样的种类、图案特征、寓意以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

一、植物装饰纹样的种类唐代的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主要有吉祥花卉纹、果实纹、叶纹、枝干纹、植物组合纹等几种。

其中,吉祥花卉纹是最常见的,如荷花、牡丹、菊花、梅花、桃花、李花等。

果实纹则主要以石榴、柿子、葡萄等为主,而叶纹则以梧桐叶、柳叶、榆叶等为主。

枝干纹则以柳枝、杨枝、梅枝等为主,植物组合纹则是多种植物元素的组合,如梅兰竹菊、五仙花、三友花等。

二、植物装饰纹样的图案特征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图案特征。

首先,它们都是以植物为中心主题,以鲜艳的颜色和流畅的线条来描绘。

其次,这些纹样都非常丰富多彩,有些还配合着动物纹或几何纹来进行组合搭配。

最后,植物装饰纹样在唐代的纺织品上所占的比例很大,有些甚至把整张织物都覆盖了,呈现出一种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

三、植物装饰纹样的寓意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深刻,多表现出吉祥、富贵、长寿、丰收等美好愿望。

比如菊花被视为“九秋之花”,象征着高洁、高贵、高雅、高尚,同时也被认为是“百福之花”,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命百岁。

梅花则象征着坚韧不拔,高贵典雅,寓意着迎春报喜,凛冬盼春,意味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荷花则寓意“莲花开,富贵来”,象征着富贵荣华,吉庆有余。

李花则象征着春风得意,高峰处头,具有岁岁年年、平步青云的吉祥寓意。

四、植物装饰纹样的文化价值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植物装饰纹样反映了唐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表达,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

其次,植物装饰纹样对于了解唐朝时期的宫廷生活及庶民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作者:周美迪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11期摘要:在中国染织纹样发展史中,唐代染织纹样是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本文对唐代染织纹样的造型特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唐代染织纹样的装饰规律,最后围绕唐代染织纹样进行研究,对时代与纹样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对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适应中国特点的染织纹样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唐代;染织纹样;审美特征在唐代,染织纹样以动植物写真为主流,不难看出,唐代人追求自由,旨在突破思想。

在这一时期,织纹设计的风格也别具一格,但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自由、华丽、富有以及丰满,从中不难看出唐代人的审美情趣。

此外,根据唐代的仕女图,我们也可以发现唐代人的审美情趣。

富丽的牡丹是唐代人的最爱。

就唐代染织而言,其纹样的变化非常丰富,具有十分强烈、浓艳的色彩,并且织纹也非常丰满,相较于之前的审美形式,其中蕴含的创造性是非常突出的。

不可否认,我国传统纹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代染织纹样的影响,不同的纹样蕴含这不同的寓意,是当时人们思想与文化的重要体现。

再者,道教在唐代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唐代染织纹样发展进程中,道教的虚实相生理念也促使独有的审美特征形成。

一、唐代染织纹样的造型特点(一)联珠纹在唐代染织纹样中,联珠纹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

这种纹样在萨珊波斯朝非常流行,其是在西方艺术东进的背景下产生的。

联珠纹的构成主要包含连续的圆珠,有时会呈现为条带状,并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排列,又或者呈现菱格状,并将花卉填入其中,而主纹被珠圈环绕的形式最为广泛。

大部分情况下,主纹采用的都是圆形,并且伴有一些动植物图案,例如花朵、鸟、猪头、鸭、鸳鸯等等。

这些形象的抽象画与程式化特点十分突出。

对于唐代染织而言,联珠纹的运用使得汉锦中的对卷云的运用或者以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逐渐被替代,整个图案被联珠圆圈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花纹单元。

唐代 纹饰 纹样 特点 介绍

唐代 纹饰 纹样 特点 介绍
唐代兽面纹
十、唐代纹饰特点及介绍
• 唐代玉饰的装饰纹样
(4)花、鸟纹:目前见到的唐代玉器及其他工艺品中,以花乌纹出现为多。齐国太夫人墓出 土的作品亦以花鸟纹为多。花叶纹的种类很多,见有牡丹花、多瓣团花、荷、野菊等多种。一 些花瓣呈圆形而内凹,一些花瓣边缘饰短密的细阴刻线。花蕊的表示也很有特点。呈桃状,或 椭圆形饰网络纹,或为三角形见饰细阴线,还有其他多种表现方法。花叶以大尖叶为多,呈相 叠的“人”字形排列,叶中心往往有一个锥形梗,边缘有细密的短阴线。有些花叶似银杏叶而 紧密排列,有些大花叶尖部呈旋状。
十、唐代纹饰特点
• 唐代服饰的装饰纹样
1、联珠团窠纹
在这些流行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 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 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 和立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它是3世纪兴 起的萨珊波斯王朝流行一种装饰性程式化倾向的纹 章艺术,唐代很是盛行。到了唐代成为唐锦中最具 特色的纹饰,数量也最多,它比同时期其他纹锦类 织物的总和还要多,大量外销,畅销一时。
唐代器物上还见有卷草纹装饰,以西安市曲江池玉记盒为代表。这类卷草纹的每一单元都可 分为头部及尾部,头部为一大一小两枚,分卷两侧,尾呈“S”形,头部的两枝间往往还饰有花 蕊形装饰。唐代的鸟纹在前面部分已有介绍,鸟眼呈三角形,小圆环形、核形等不同形状,翅 宽而短。
唐 代 瑞 锦 纹
十、唐代纹饰特点及介绍
4、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隋唐 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 图,色彩鲜丽明快。
唐代几何纹
• 唐代服饰的装饰纹样
5、鸟衔花草纹
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 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 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唐代织锦中的艺术特征解读

唐代织锦中的艺术特征解读
织锦呈 现出一种特有的“ 构成” 美感 。 对称是人们 生活中最为 常见和 习惯的 一种构成形 式。 它在织锦 中表现为上下或 左右反复 而形成 的图形 , 给人 以 秩序感 。如 “ 红地花鸟纹 锦( 4 ” 图 ) 中心团花 的表现方式 ,
觉符 号系统 。这是对 自然之 美的肯定 , 外来文 化的包容 对 和汲取 , 饱含着人 民对 美好生活 的祈愿 和追 求美 的质朴情 感 。唐代手工艺者将生活中常见 的 自然对象或社会事物作 为织锦 图案 的母题 , 抓住对象的形态结构与特 征 , 运用抽象
的视觉效果 。
唐锦 大部分是外销到波斯等地 , 除开纹样 的 “ 胡风” 浓
郁 以外 , 在色彩上也很大程度上 以胡人的喜好 为准 , 使得唐
织锦用色多而大胆 , 幅锦 中用 四色 、 一 六色极 为常见 , 的 有
甚至达到十六色 , 颜色 的丰富使唐织锦纹样显得 富于变 化。
在表现手法上 , 唐锦纹样色彩采用 由浅渐深 的退晕方法 , 通 常使花纹和底色形 成强烈 的对 比。唐锦 用红色 最多 , 白色 常常用来勾勒纹边 , 也会成 为底色 , 它令 锦面鲜亮 , 图案 使
图工整 。为了避免单调 , 团花的 四边 与安排 穿插 四簇 花 在
枝和飞鸟 , 打破对称的形式 , 给画面赋予新的活力。
式, 充分展示 了唐代织锦的独特魅力 , 把唐锦的饱满生动表 现得淋漓尽致。在其它 题材 的织 锦 中, 也多 采用 了抽 象概 括、 写实描摹 的对 比手法 。如阿斯塔那北 区出土的“ 瑞鹿 团 花锦 ( 2 ” 图 ) 就是 以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的手法 , 生动地表现
基本骨格 1基本骨格 . 在织锦的构成中 , 素 的安 排都遵 循着基本 骨格 。骨 元 格支配着构成单元 的排列 方法 。在织锦 中常见的是重复骨 格 的应用 , 让格线 以斜 向、 平错 位或 波形 曲线 等格式 确 水 定 , 了各种不同的骨格形式。受织 造工艺 的限制 , 形成 织锦 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采 取规律性 骨格 , 将每个单 元的基 本形 都严格控制在骨格线 内, 使织锦呈现出连绵不绝 、 规律 整齐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是中国古代织锦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陵阳公样最为著名。

陵阳公样以
其流畅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享誉于世。

窠环是陵阳公样中常见的一种元素,是组成整个图案的基本单元之一。

本文通过对窠环形式的流变分析,探讨陵阳公样的
纹样演化规律和艺术特点。

一、窠环形式的演变
陵阳公样窠环形式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窠环形式比较简单,单一的装饰性较弱。

例如《唐虞世
家图》中的玉衡图样,其中的窠环形式只有一个小型的双弧形窠环。

1. 轮廓线流畅
陵阳公样的窠环轮廓线流畅自然,富有动感。

在初始阶段,窠环形式较为简单,但轮
廓线已经具有一定的流畅感,如《唐虞世家图》中的窠环形式。

2. 变化多样
在成熟阶段,窠环形式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变化形式多样。

例如《太原王图样》中的
窠环形式包括了双弧形、三弧形、圆形等多种形式,更加丰富了纹样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色彩鲜艳
窠环的色彩也是陵阳公样的一个特点。

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相互穿插,构
成了富有层次感的纹样。

4. 精湛工艺
陵阳公样是唐代织锦的代表之一,其工艺精湛。

窠环的细节处理精细,线条流畅自然,表现出唐代织锦的高超工艺水平。

三、结语。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唐锦的装饰手法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唐锦的装饰手法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唐锦的装饰手法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

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

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

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

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这样富丽堂皇的织物。

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联珠纹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

它由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

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

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

在唐织锦中,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

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

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并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

通常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

纹样风格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

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

现存实物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

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体现盛唐风采。

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

采用的动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

动物的身上往往系着飘带,也有用人物题材的,如骑士、狩猎等。

唐朝锦缎织造的工艺特点

唐朝锦缎织造的工艺特点

唐朝锦缎织造的工艺特点唐朝是中国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手工业领域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唐代的锦缎织造工艺是当时手工业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唐代锦缎的工艺特点、纺织技术、染色技术、图案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唐代锦缎织造的工艺特点。

一、唐代锦缎的工艺特点唐代锦缎的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精细、繁复、华丽”。

唐代的锦缎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将丝线经过特殊的处理后才能进行织造。

然后在织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加工,包括剪裁、刺绣、绣花等等。

最后再进行染色和整理,才能制成一件完整的锦缎。

唐代锦缎的织造技术非常高超,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细的计算和精心的操作。

因此,唐代的锦缎制作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但是制成的锦缎质量非常高,色彩鲜艳,图案瑰丽,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二、唐代锦缎的纺织技术唐代的纺织技术是中国古代手工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一。

唐代的纺织技术主要是以丝绸作为原材料,采用手工织造的方式进行生产。

唐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织造出来的丝绸质地细腻,光泽度高。

唐代的纺织技术主要包括梭织、织锦、织缎等技术。

其中织锦和织缎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织锦是指在丝绸织物上织出各种图案,使织物更加华丽。

织缎是指在丝绸织物上织出光滑平整的纹路,使织物更加柔软光滑。

唐代锦缎制作的核心就是织锦和织缎技术。

唐代的锦缎制作采用的是多种织锦和织缎技术,使得锦缎的图案和纹路更加丰富多彩。

三、唐代锦缎的染色技术唐代的染色技术也非常高超,采用的是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唐代的染料主要是植物染料和动物染料。

植物染料主要是蓝靛、茜草、木蓝等,而动物染料主要是蚕丝虫等。

唐代的染色技术不仅能够染出丰富的颜色,而且还能够染出不同的色调和颜色层次,使得锦缎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的染色技术也非常注重色彩的持久性和防褪色性,使得锦缎的色彩能够长久保持。

四、唐代锦缎的图案设计唐代的锦缎图案设计非常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题材:唐代的锦缎图案设计中,有很多是宗教题材,如佛像、菩萨、神兽等等。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唐代以织锦技艺著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织锦之一便是陵阳公样。

陵阳公样是唐代颜色斑斓、款式繁复的织锦之一,其纹样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奇特的形式,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瑰宝之一。

在陵阳公样纹样中,窠环形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窠环是指凸起向外的环形绕在一起的图案,常常与其他形式的纹样结合在一起,起到装饰作用,为锦缎增添艺术感。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唐代陵阳公样中窠环形式的流变,揭示古代织锦工艺发展的演变过程。

首先,从唐初到中期,窠环形式呈现出简单粗犷的特点。

在唐代初期,窠环形式较少,尚未被广泛应用。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和织锦工艺的不断提高,窠环形式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

唐代中期,窠环形式的样式较为简单,呈现出粗犷的特点。

这种窠环形式常常与其他形式的纹样结合使用,在装饰效果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次,唐代中后期,窠环形式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在唐代中后期,窠环形式的样式逐渐变得繁复多变,表现出唐代织锦工艺和设计的高超水平。

这种窠环形式由于结构复杂,需要细致周详的设计和精密的工艺,因此只有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工匠才能完成。

这种窠环形式通常用于皇室宫廷的装饰,代表着唐代封建社会的最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最后,唐代末期到五代时期,窠环形式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唐代末期至五代时期,唐朝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使得织锦工艺逐渐衰落,窠环形式也未能幸免。

在这个时期,窠环形式的样式逐渐变得单一、平凡,失去了唐代中期和后期复杂多变的特点。

这也代表着唐代织锦工艺的式微,标志着中国传统织锦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综上所述,唐代陵阳公样中窠环形式的流变反映了中国传统织锦工艺的历史演变过程。

唐代中期窠环形式的繁荣和复杂多变的特点,代表了唐代文化和技术的高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研究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唐代纺织工艺五法

简述唐代纺织工艺五法

简述唐代纺织工艺五法唐代织锦中最华丽的一种是新出现的晕纲锦,它用各种色彩相间排列,构成绚丽缤纷的效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斯塔那出土的一件提花锦裙,用黄.白.绿.粉红.茶褐五色经线织成,再于彩条地上用金黄色的细纬线织出蒂形小团花。

考古第一次发现的唐代“锦上添花”锦,精美异常,在同地的墓葬中,又出土了一双云头锦鞋和一双锦袜,鞋里衬内绿.蓝.浅红三色施晕繝,这是目前所知唐代最绚丽的一件晕繝锦。

唐代,四川仍是丝织品的重要产区,在汉代久负盛名的蜀锦,这一时期有不少珍品问世。

遗存至今的唐代丝织品,早期出土的有《天蓝地牡丹锦》《沉香地瑞鹿团花绸》《茶色地花树对平绸》《宝蓝地小花瑞锦》《银红地鸟含花锦》等多种,后来出土的有《兽头纹锦》《联珠鹿纹锦》《联珠对鸭纹锦》《联珠猪头纹锦》《联珠天马骑士纹锦》《联珠吉字对鸟纹锦》《棋纹锦及花鸟纹锦》《瑞花遍地锦》《龟背纹锦》《花鸟纹锦》等多种。

大量唐代精美的丝织物的出土,反映了唐代织造工艺的高超水平和精湛技艺。

唐代的织锦有很多现在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实物中?比如有一幅唐代《狮子舞锦》,一只狮子在宝相花枝藤中曼舞,在每朵宝相花上面,都站立着载歌载舞的人物,有的打着长鼓,有的弹着琵琶,有的吹着笙笛?花纹的单位足足有一米多长,整幅画面充满着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气魄真是宏伟极了!日本正仓院还收藏有:用染花经丝织成的“广东锦”;用很多小梭子根据花纹颜色的边界,分块盘织而成的“缀锦”;利用由深到浅的晕色牵成的彩条经丝,织成晕色花纹的“大繝锦”;利用彩色纬丝显花,并分段变换纬丝彩色的“纬锦”;利用经丝显露花纹的“经锦”等?这些丝织品种的实物,在我国西北古丝路经过的地方也都发现过?其中广东锦就是现在流行的“印经织物”的前身?缀锦就是我国所说的“缂丝”,日本称它为“缀锦”。

用经丝牵成晕色彩条的办法,在现在的纺织生产中也经常运用。

经丝显花的经锦,是汉以来的传统方法。

用纬丝显花,分段换色,要不断换梭投纬,织制时比较费事,但纬丝可以比经丝织得更密致?用纬丝显花,花纹就可以织得更加精细,色彩的变换也可以更自由?因此,纬丝显花和分段变色的方法,在现代的丝织生产中仍然是主要的技艺。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唐代是中国古代织锦艺术的鼎盛时期,织锦纹样的设计和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陵阳公样是唐代著名的织锦纹样之一,其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并对其在唐代织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一、背景介绍陵阳公样是唐代织锦中的一个重要纹样,其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窠环是一种几何纹样,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中心,周围环绕着环形的连续图案。

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中广泛应用,不仅出现在陵阳公样中,还出现在许多其他织锦纹样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窠环形式的流变1. 早期窠环形式在唐代初期,窠环形式的纹样主要以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为主,环绕的图案也多是简洁而规则的。

这一时期的窠环形式纹样在设计上注重对称和平衡,整体呈现出一种朴素而古典的美感。

唐代中期,窠环形式的纹样逐渐丰富多彩,环绕的图案变得更加细致和繁复。

窠环形式在纹样设计中的位置和比例也得到了更好地处理,呈现出更加和谐和统一的美感。

这一时期的窠环形式纹样在唐代织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当时织锦艺术的代表之一。

1. 装饰效果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纹样中主要用于装饰效果。

其富含动感的环绕图案和精致的几何结构使得纹样呈现出华丽而富有韵律感的装饰效果,为织锦增添了艺术气息。

2. 美学意义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中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不仅体现了唐代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趋向,还展现了织锦艺术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窠环形式的流变也反映了唐代织锦纹样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3. 传承价值窠环形式纹样在唐代织锦中具有着很高的传承价值,其设计理念和工艺特点对后世的织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窠环形式的流变不仅反映了唐代织锦纹样设计的历史演变,还为后世织锦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织锦作为中国传统的织物工艺之一,自古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唐代,织锦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各种织锦纹样层出不穷,其中陵阳公样更是被誉为当时织锦中的精品之一。

陵阳公样窠环形式在唐代织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流变历程也是值得研究的。

“陵阳公样”是指唐代著名的织锦纹样,其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因而备受推崇。

在陵阳公样的纹样当中,窠环形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图案构图方式。

窠环是一种以装饰性各异但又有共同特征的图形构成的一种图案形式。

其在唐代织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窠环是指由相邻彼此外缘有共同封闭线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相近或是互相包含,互为依存的图形形式组合。

窠环在陵阳公样纹样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图案形式,其在设计和应用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唐代织锦中,窠环形式图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窠内有小图案填充的窠环形式;另一种是窠环中是一种大图案,大图案和窠环相互依存使整个图案更加生动有趣。

在唐代的陵阳公样纹样中,窠环形式的流变历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从唐代初期的窠环图案来看,窠环形式并不是非常突出,通常以简单的线条组合形式呈现出来。

到了唐代中晚期,窠环形式逐渐被丰富和发展,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图案组合和填充。

而到了唐代后期,窠环形式图案更是达到了极致,出现了大量复杂的图案组合和填充,使得整个纹样更加丰富多彩。

在窠环形式的流变中,不仅仅是在纹样的设计和构图上发生了变化,还有在图案的颜色运用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在唐代早期,窠环形式的颜色以素雅为主,色彩比较单一。

而到了中晚期,窠环形式的颜色运用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大量的明暗对比和色彩的深浅变化。

而到了唐代后期,窠环形式的纹样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色彩的运用更加丰富。

窠环形式的流变不仅仅是在设计和颜色上的变化,还有在纹样的应用和传播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唐代的窠环形式不仅仅出现在织锦上,还出现在许多其他的艺术品上,如陶瓷、书画、雕刻等。

丝巾设计中的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创新

丝巾设计中的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创新

丝巾设计中的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创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空前繁荣发展,而且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团窠动物纹样是中国丝绸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纹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异的表现力,对于丝巾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是一种高度精细的纹样,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几何线条的运用。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和演变后,到了唐代,它的风格和形式已经趋于成熟。

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几何线条的变化和组合,构图层次分明。

例如利用直线、曲线、圆弧等几何线条,将动物图案分成不同部分,达到纹样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唐代团窠动物纹样注重形体的变化和大小比例的协调,几何线条贯穿于整个图案之中,造成一种神秘而富有招摇的视觉效果。

二、寓意的表达。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的设计不仅关注形态美感,还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纹样中蕴含着深刻的民俗化和道德观念,在设计中运用了不少象征性的符号,例如龙象征着皇权、权威;凤鸟象征着美好、幸福和富贵;麒麟象征着吉祥、神仙和尊贵等等。

艺术家们巧妙地利用这些符号,以图案的形式表达内心所想,并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三、色彩的运用。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在色彩运用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采用了鲜艳明快、高度对比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热烈、奔放的氛围。

大气的背景以及明呼暗应的交错效果,使得整个纹样显得十分生动。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常常运用黑、白、红、绿等颜色,其中黑、白为主,绿色和红色的点缀使得纹样中的动物更具活力和神秘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唐代团窠动物纹样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丝巾设计中,唐代团窠动物纹样为纹样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意,赋予了丝巾以独特的艺术气质。

一、高度艺术化的观感。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在丝巾设计中融合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元素,充分展现了丝巾设计师的创意和技巧。

在斟满碗珠系列中,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唐代团窠动物纹样的线条和色彩特点,使得丝巾充满了大气和力量感。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特征分析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特征分析

2018年2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特征分析王清懿,彭泽洋(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中国古代织锦技术和织锦纹样风格在初唐时期有了关键的转变,技术上开始采用束综式提花织机,由经锦转向纬锦,纹样在组织形式、题材、色彩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平移、对称的手法,题材相对于以前更加丰富,更加关 注现实与中外神话中的动植物以及几何纹样,色彩不再局限于经锦的五色显花,开始丰富起来,生动活泼的写实风格在初唐开始 逐步发展起来。

关键词$初唐;织锦;纹样;风格;转型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02 -0115 -01初唐时期大体上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通过借鉴吸收外来纹样,转变、创造出新的织锦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逐步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织锦风格。

1织锦纹样的艺术风格初唐时期织锦纹样的艺术风格可以M样的组织形式、纹样题材以 及纹样的色彩来分析。

组织形式上多用对称、连续的手法,题材上分为 动物、植物、几何三类,色彩上相对于以往更加丰富鲜艳。

1.1纹样组织形式这一时期的组织纹样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分为骨架式、缠枝式 与几何式,在这三种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称与连续的方式,将纹 样展现出来,给人以一种稳重平衡之美。

1.1.1骨架式骨架式的形状可分为多边形骨架、圆形骨架以及波形骨架三类。

其中多边形骨架包括菱形与龟甲形结构,圆形骨架包括套环、簇二、簇四与团窠(现在所称的团花)结构,波形骨架包括交波与对波结构。

这些结构相互连接,形成骨架,主题纹样填充在其中。

多边形骨架是多边形连续排列形成的骨架,战国时期骨架多采用杯形、菱形,如战国时期的复合杯纹绮、大菱形纹经锦等。

这一 时期的多边形骨架也多与战国时期的骨架结构相同,骨架中的主题纹样更加偏向于现实中的动植物,显得更加的生动。

1.1.2%枝式初唐时期人们开始逐步追求自然之美,缠枝式织锦纹样就是一个例子,缠枝式织锦纹样是指将花、叶、鸟、果实等作为主要图案,缠枝作为基本骨架,将基本骨架与主要图案相互结合构成的纹样,纹样活泼有趣,显得十分生动,寓意吉庆。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

中国染织纹样史——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一、概括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文化表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代表引领那个时代的艺术潮流,而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

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陶瓷生产呈现出新的局面。

染织纹样装饰艺术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

二、发展条件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

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

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著的重要地位,佛教莲花纹传入以后,很快就与中国这种爱莲的审美倾向相结合并发展起来,而且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中体现最为突出。

浅论唐代长安织锦纹样

浅论唐代长安织锦纹样

浅论唐代长安织锦纹样
王彦娜;王茹娜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6
【摘要】中国唐代国力鼎盛,繁荣的经济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织锦纹样也随之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丰富了织锦纹样.汉代纹样的发展为唐代长安织锦纹样的民族化发展作了铺垫.唐代长安织锦纹样的风格具有自身的时代特征,趋于写实性、情趣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呈现多元化风格.
【总页数】1页(P38)
【作者】王彦娜;王茹娜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J], 张凯辰
2.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J], 张爱红;
3.唐代织锦纹样的风格及其成因研究 [J], 李斌;李强;刘安定;
4.唐代织锦纹样的风格及其成因研究 [J], 李斌;李强;刘安定
5.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J], 刘春晓; 单筱秋; 张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织锦的艺术之美

古织锦的艺术之美

古代织锦技艺源远流长,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织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感。

在织锦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编织而成,再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精心的设计,呈现出绚丽多彩、富有层次和质感的图案和纹样,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织锦的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织锦的图案设计独具匠心。

织锦的图案设计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设计,融合了当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宗教神话等多种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传达着一种深层的寓意和象征,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和联想。

其次,古织锦的色彩斑斓丰富。

古织锦在选择丝线颜色方面十分讲究,运用了大量的珍贵天然染料,配合精湛的染色技术,使得锦绣图案色彩鲜艳、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古织锦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能够在细腻的层次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再次,古织锦的工艺精湛。

织锦是一项需要极高技艺的工艺,其中包括了纺织、染色、编织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耗费大量心血进行精雕细琢。

精湛的技艺不仅体现在图案的细致和纹样的繁复上,更体现在对材料的选择和对工艺的掌握上。

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和精益求精,才能织出精美绝伦的古织锦作品。

总的来说,古织锦的艺术之美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色彩表现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古织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瑰丽与精深,更传承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体现。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回首古织锦的艺术之美,或许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丝古代文明的温暖与魅力,找到心灵的片刻宁静和安宁。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是中国古代织锦中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窠环形式让人印象深刻。

窠环,指的是其花纹内部错综复杂交叉穿插的线条形构成的图案。

在实践中,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不断变化,这与制瓷、雕塑、描金等艺术形式相似,都是从不同角度对陵阳公样进行了艺术创新和发展。

本研究对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进行流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演变轨迹和艺术特点。

1.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起源与发展(1)纹样繁复:窠环花纹由复杂纤细的线条构成,错综复杂,丰富多彩,形成繁密的画面效果。

其中,蜻蜓针花、空心圆针花、实心圆针花等形式分别展现了细致、风格简约、粗略等不同表现手法。

(2)色彩鲜艳:唐代陵阳公样窠环花纹不仅线条精细,色彩也十分丰富。

鲜艳的红、绿、蓝等主要颜色与黑色等配合,或者相互衬托,或者相互繁衍,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

(3)线条流畅:陵阳公样窠环花纹的线条不仅精细,而且流畅,给人以动态感。

线条的精细与流畅相融合,且蜿蜒交错,有着细节复杂、层次分明的美感。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不断变化,在制作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演变和创新。

(1)“蜻蜓手”上的繁花错落在唐代,织锦技术不断改进,使得锦缀工艺更加精细。

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也随之变得繁复起来,而这种变化又受到其他手工艺品的影响。

例如,“蜻蜓手”就是一种常见手工制品,其中的细节与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十分相似,这也推动了陵阳公样窠环形式的演变。

(2)雕刻的影响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中大量采用了雕塑艺术的影响。

例如,其花瓶、长条形等窠环形式都体现出了具体的形态,而非理想化的抽象形象。

这种影响在后来的制品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唐代的绘画也对窠环形式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绘画突破了锦缀格局的限制,实现了潘家园颜驹画飞天的重大创新,使窠环形式的构图更趋于复杂化。

与此同时,画面的配色与线条的流畅度也与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相融合。

4.结语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是中国古代织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繁复精细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程式 化 、汉锦 里 的图案 都被 唐代 的织 绵 图 案替 代 ,使 用 的手 法 到互 相 呼应 的效果 ,聚散结 合 ,自然清 新 ,将 原 来 的 拘谨 气 氛 全 部
主要 是布 局 法 ,花纹 主要是 通过 完成 分 隔 。
摆脱 ,生 活气 息 与人 文气 息扑 面而 来 ,装 饰 主题 由富 丽 的花 朵 替 代
关键 词 :唐代 ;织锦 纹样 ;艺术表 现 形式
中 图分 类号 :TS14—09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671—1602 (2016)06—0050—01
锦 主要 指的 内容 是彩 色丝 线显 花 的 缎子 织 ,它 的色 调 基 础是 通 强 弱 、虚实 、粗 细 、浓淡 、曲直 的对 比变 化 。色彩 构 成 上 ,多 使 用
唐 代 写 实型 纹样 形 象 都 来 自于 一 刹 那 的形 象 表 现 ,展 现 出 来 的都 美 观过 渡到 了 自然 美 。
围 ,常见 的手法 是 花 卉 。 主纹 主 要 适 用 的 范 围 是 圆 形 ,多 以鸳 鸯 、
3.1 纹样 题 材的 选取 体现 了对 生活 情趣 的描 颂 。唐 织 锦 里 表
花朵 、鸭 、鸟 、鹿 、猪 头 、等 等 出现 。 表现 出来 的 特 点 主要 是 抽 象 现 出来 的纹样 不仅 可 以 自由设计 ,同时 主题 纹 样 与 陪衬 纹 样 能 够 起
萨 珊波 斯朝 使用 范 围最 广的 纹样 则 是联 珠 纹 ,唐 代 丝 绸 制造 过 的纹样 技术 融 入在 一起 ,形式 上更 加 独 特 ,主 题往 往 通 过 花 鸟纹 样
程 中将 这些 艺术 融人 进 来 ,也是 唐代 织 锦制 造 业 中代 表 性 流 行 范 围 来 展示 ,达 到 审美 装饰 的要 求 ,表现 出来 的艺 术 风格 不 仅 仅 是 流 畅
际使 用起 来非 常方 便 ,并且 修改 较 炎容 易 ,所 以完 成 织 品 与经 绵 比 北 区出 土的 ,它 的主色 调 就是 红绿 对 比 ,边线 融 人 了白 色联 珠 纹 与
较来 看 花样更 多 ,宽 幅 更 大。 并 且 可 以 将 丝 线 的 光 泽 充 分 显 示 出 宝蓝 边 线 ,表 现 出来 的 特 点 是 华 丽 静 谥 ,给 人 带 来 赏 心 慢 目的
纬 绵 。汉魏 时期 最 流行 的技 术就 是 经绵 ,它 的织 法原 理 是 二 层 或 多 间隔 ,减 弱对 比色 直接 对 比的刺 激 强度 ,使 之 达 到 既艳 丽 强 烈 又 和
层 经线 夹纬 织成 的 经畦 纹组 织 。唐代 最 盛行 的技 术 则 是 纬锦 ,它 起 谐 统一 的 效果 ,造 成唐 织锦 富丽 堂 皇 的色 彩特 色 。 比如 唐 织 锦表 现
过 两种 以上 的颜 色来 表现 的 .主要 特 点是 厚 重 可 以看 作 为 丝 绸里 面 鲜 艳 的纯色 对 比 ,配 色上 则采 用 对 比色 的面 积 、形 状 的大 小 、聚 散
最 美丽 的产 品 。唐代 锦 的 区别 主要 表 现 在两 个 方 面 ,分 别 是 经 绵 和 等 的不 同配 置 ,并运 用金 、银 、黑 、 白、灰 等 光泽 色和 中间 色 系 的
最 广一 类 。它 的构造 原 理是 通过 连续 的圆 珠 完成 连 接 ,可 以呈 现 条 和俊美 ,同样 还表 现 出清新 、活 泼 的一 面 ,具 有 鲜 明 的东 方 色 彩 风
带 状在 织物 边缘 排 列 ,也 可 以 以菱 格 形 出现 ,主 要 表 现 在 主 纹 周 格 ,展 现 出来 全新 的丝 织装饰 面 貌 。
源 于西 方纺 织技 术 ,武 则天 执政 时 期最 为 流 行 ,它 的织 法 原 理 是 利 出来 的色 彩特 点主 要体 现在 底 色和 花纹 的浓 淡深 浅 上 ,很 少 有将 柔
用 多个 颜 色 的纬线 完成 花纹 的 编织 ,看 起 来 织机 相 对 复 杂 ,不 过 实 和恬 静特 点表 现 出来 的 ,红地小 团 窠锦 就 是永 徽 四 年位 在 阿 斯 塔 那
2 唐 代 织锦 装饰 纹样 的装 饰规 律
了雄健 的禽 兽和人 物 ,主纹 的展现 主 要是 通 过 植 物纹 来 完 成 ,所 以
2. 1 造 型 流畅 ,善 于利 用流动 的 曲线 。唐织 锦 纹样 使 用 频 率 锦纹 由勇武 过渡 到温 和 。牡 丹 纹锦 是 在 阿斯 塔 那 出土 的 ,该 锦 纹 样
最 高 的是 流 动 曲线 ,将 流 动 曲 线 与 写 实 风 范 结 合 在 一 起 ,与 汉 代 的 主题 是牡 丹 ,同 时融合 了花 鸟花 卉 。将样 比较 来 看 ,表 现 出来 的 效果 则 是 清 新 活 泼 、层 层 叠 叠 。 看 花赏 花 习俗融 入其 中 ,富 贵人 家都 以 赏看 牡 丹 为乐 ,将人 们 的审
来 ,因此 唐代 丝绸 的特 点就 是 色 调丰 富 多 彩 ,纹样 灵 活多 变 ,最 具 感受 。
代表 性织 物作 品 是琵 琶袋 牡丹 锦 。
3 唐代 织锦 装饰 纹样 的风 格 特征
l 唐代 织锦 装饰 纹样 的造 型特 征
唐 代丝 织纹 样不 仅沿 袭 了汉代 纹 样 的优 点 ,同时 还 将 西方 国家
设 计 与 包装
西 部 皮 革
2016年 3月
浅 析 唐 代 织锦 装 饰 纹 样 的 艺 术 表 现 形 式
张 凯 辰
(咸 阳师范 学 院 ,陕西 咸 阳 712000)
摘 要 :本 文研 究的 意 图是利 用对 唐代 织 锦 纹样 的装 饰 风格 、规 格 的研 究 ,进 一 步 完成 唐代 染 织纹 样 沿 袭 传 统 工 艺 的 分析 , 有机 融合 了外 来纹样 ,并 在唐 代这 样一 个 “统一 、上 升 、 自信 、开 放” 的 时代 背景 下所形 成 的清新 活 泼 、富丽 丰满 的时代 风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