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教育”模式下聋校美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特教育”模式下聋校美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双特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双特教育即“双重特殊教育”,指的是对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特殊群体的教育。
在这些特殊群体中,聋人群体的教育一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将针对聋校美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聋校美术课程建设的背景
聋人听力障碍,很难通过主流的语言交流,更何况是通过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得以表达和沟通。
而在手语交流中,很难把丰富的语言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成为聋人美术教育中的难点。
因此,如何在聋人群体中开展优质的美术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解决聋人美术教育的难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
聋人的特殊性需要教育者拥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培养出具备专业能力的聋校教育教员。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教授聋人群众美术课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潜能。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聋人学习美术,必须通过视觉等方面进行传递和展示。
因此,在传授美术课的时候,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策略,通过视觉手语、屏幕显示等方式,使聋人群体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3、建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环境
聋人美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都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因此,美术教育环境的建设非常关键。
在聋校美术教育中,可以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建造雕塑公园、艺术馆等场所,让聋校学生在美术融入的环境中学习艺术,通过视觉感受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长期的美术教育实践中,聋校教师发现,聋人群体在美术学习上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他们片刻不离手,身体的某个部分以及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各种有节奏的动作,都可能被转化为图形艺术上的美的表达。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聋人群体的美术课程也应该以自然、生动、简单的表现手法入手,在基本色彩的组合、抽象的东西,学生们往往有比主流学生更深刻、灵活的认识与感性的理解。
对于他们而言,美术教育应该具有实际性和情感性,并通过视觉、颜色、形状等方式传达美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
四、结语
聋人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困难和挑战,但聋校教育者和文艺工作者在培养聋人群体的审美意识和美的感受方面的努力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嘉奖和支持教师在聋人美术教育的实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进一步推进聋人教育的发展,让他们也能够更好地沉浸在美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