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点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白民间故事这样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民间故事的由来:
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持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简单介绍自己读过的民间故事,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小时候,我们在妈妈的臂弯里听着美好的童话故事,慢慢地,我们会选择读一些成语故事、语言故事,因为在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的道理,得到很多的启发,再大些,我们更喜欢一些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赋予了人物更为饱满鲜明的个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中国民间故事》,走进精彩的故事情节,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吧!
二、新授:
1、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要看什么呢?
(生答)
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

从目录中我们就能够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哪些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的名字是什么?现在请大家打开目录,看一看,这本书一共写了多少个民间故事?说说你最想先读哪个故事呢?
2、共读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学特点。

活动一:梳理人物关系,概括故事梗概,体会曲折情节
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此时的概括多半不能做到简洁,因而,我引导学生梳理了人物关系,并相机实行板书,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一下就能用三言两简练地概括故事内容,既训练了概括水平,又体会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从而领会民间故事有着曲折的情节这个特点。

活动二:走进故事情节,品析朴实语言,读懂美好追求。

首先,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语言的朴实。

一段是书中老牛对牛郎的指引,朴实简单,一段是对此“指引”的改写,语言华丽,文学味很浓。

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第二段文字是不适合民间故事的,老师趁机总结:民间故事的语言都来自百姓,通俗易懂,朴实自然。

此时,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已然聊熟于胸。

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牛郎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设计一段情景对话,让其他仙女来劝织女,通过一来一往的劝说和反驳,学生能够感受到织女对爱情的坚贞、对自由的向往。

引导学生体会到牛郎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是朴素简单的,这也表达了老百姓的幸福观。

课堂到此,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又一特点又有所了解了,即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活动三:进入故事高潮,读出鲜明形象,领略奇特想象。

首先我引导学生谈对“下嫁”一词的理解,由此引出,王母其实就是传统的等级观点的典型代表。

继而,引导学生抓文本,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解读,感受王母的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了解民间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都是非常鲜明的这个特点。

接着,通过回顾故事中的想象情节,发现民间故事中处处有想象,这些想象体现了百姓的智慧,也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

活动四:一文带读,探索文学奥秘,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先让学生对其余三个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做一定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民间故事的相似之处,能够抓人物形象谈,能够抓故事表达的主题,也能够抓故事的结局谈,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又做了简单的梳理。

三、小结:
通过学习《牛郎织女》,我们了解到民间故事的一些文学特点,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存有,我们应该更多地走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学生领略到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其丰富的内涵,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以及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