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锣、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唢呐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人们通过音色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
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传播的介质顺序是()
A.空气、水、钢管B.水、空气、钢管
C.钢管、水、空气D.钢管、空气、水
3.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人到鞋盒距离,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
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5.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B.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
D.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6.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

说明气体可以传声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幅不变,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可以传声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8.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甲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乙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丙图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丁图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声音变大
9.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10.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2.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90分贝
C.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00s
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dm
二、填空题
13.我们做过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②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③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④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⑤用手指轻敲桌面,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①呈现的现象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______;实验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根据实验④的现象,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______不能传声。

实验______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14.(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如图是小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_;
(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

其中“波海声震大明湖”则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非常大;而且我们听到的“波涛声”是通过______传播过来的。

15.病人在医院进行“B超”检查时使用的是超声波,其频率高于______Hz。

医生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检查时的超声波。

16.为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可以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这种做法利用了声音可以在____中传播;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减少_______干扰。

为节约用水,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原因是减慢了水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__________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________20Hz的声音(选填“高于”或“低于”)。

18.2008年9月26日,“神七”上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行走,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圆了中国人的太空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出舱过程中,若以太空舱为参照物,翟志刚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假设两名宇航员走出飞船在太空中面对面交谈______听到对方的话语(填“能”或“不能”)。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时“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①和②,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③(填“晶体”或“非晶体”)。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④和盛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②、③、④等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

(2)材料三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从该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应该在______Hz以内,声具有______。

20.小明在唱歌时,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正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MP3的小华需要将音量增大,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三、解答题
21.在射击训练场,教练员在离运动员17m处观看训练.当运动员开枪射击枪靶时,子弹以75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从开枪到教练员听到枪声,需要多长时间?
(2)当教练员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了多远?
22.小芳在长为8884m的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声
音,两声相隔2.43s 。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1m s v -⋅
2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 处鸣笛后2s 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2)汽车的速度v 。

24.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43.2km/h 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求听到回声时两者距离.
25.小马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经过约0.2s 听到圣新楼方向传来回声,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求此时小马与圣新楼之间的距离。

2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 1500 m/s 。

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 8s 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

(1)则该处海深是多少_____?(2)能否向月球上发射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 反射测地月间的距离____?为什么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 .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锣、鼓、唢呐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锣鼓是由物体本身振动产生声音,而唢呐是由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故A 错误;
B .通过音色可以分析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B 正确;
C .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减弱声音的散失,让声音传得更远,故C 错误;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故D 错误。

故选B 。

2.C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响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三次响声的传播介质顺序是钢管、水、空气。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C
为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而进行的实际操作过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A
A.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故A正确;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与空气没有关系,故C错误;
D.瓶内很难形成真空,瓶内的少量空气还有瓶体等固体,仍可将声音传出,该实验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D
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来检测故障,不是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在央视春节晚会现场,观众欣赏锣鼓声,所以锣鼓声不是噪声,故不符合题意;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是为了相互得到信息,不是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干扰了生活和休息,是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D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声响度不一样,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土电话是一条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起来制成的。

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

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错误;
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使振动物体长度不断变短,听声音音调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丁:物体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松紧度有关。

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改变振动物体的长度,用力拨动,控制钢尺振幅不变,听音调的变化,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7.C
解析:C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3)声音在传播时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样就会形成回声;
(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
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故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B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A.甲图中当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此时音叉的振动将水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 符合题意;
C.丙图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向下拉动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频率变小,音调变低,是探究的频率对音调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图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增大发声体的振幅,从而使响度变大,是说明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调的相关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C
解析:C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将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即梳齿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故D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D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正确,不合题意;
C.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正确,不合题意;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敲击时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D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选项错误;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选项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故C选项错误;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A.正常人1min的脉搏跳动次数约为70次,跳动100次约1.5min,故A符合题意;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50分贝,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4m/s,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700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cm,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振动②真空③
解析:振动②真空③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即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

[2]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

[3]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由此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4]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
播,所以,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14.船运动1mm280cm响度空气
解析:船运动1mm 2.80cm响度空气
(1)[1]山向船尾跑去了说明山在运动,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选择的参照物是船。

[2]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的位置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2)[3]该刻度尺每cm分成了10个格,每个格是1mm,所以分度值是1mm。

[4]金属片的长度
L
=5.30cm 2.50cm=2.80cm
(3)[5]“波涛声震大明湖”说明声音的振幅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声音的响度大。

[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波涛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中的。

15.不能
解析:不能
[1][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属于次声波;在20~20000Hz范围之外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见,所以医生不能听到检查时的超声波。

16.固体噪声蒸发
解析:固体噪声蒸发
[1]利用听音棒可以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听音棒是固体,这种做法利用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特性。

[2]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减少噪声干扰,可以听得更加清晰。

[3]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原因是通过减少与空气的接触而减慢水分的蒸发。

17.次声波低于
解析:次声波低于
[1][2]人耳能够听到的发声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过这个范围,人耳听不到;发声频率低于20Hz的,我们称之为次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我们称之为超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说明大象的发声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

18.运动不能
解析:运动不能
(1)[1]翟志刚出舱行走,与太空舱的位置发生改变,在出舱过程中,若以太空舱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

(2)[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两名宇航员走出飞船在太空中面对面交谈不能听到对方的话语。

19.凝固熔化晶体音调次声波20能量
解析:凝固熔化晶体音调次声波20能量
(1)[1][2][3][4]“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
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5][6][7]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因为声波能够把内脏振坏,所以声波具有能量。

20.振动响度
解析:振动响度
[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明在唱歌时,声带在振动,所以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2]将音量增大,即通过边改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来增大声音的响度。

三、解答题
21.(1)听到枪声需要0.05s,(2)子弹前进了37.5m.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知道了距离和声音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听到枪声所用的时间;
(2)子弹和声音运动的时间相等故可直接由速度公式求出.
解:(1)由v=得:
教练听到枪声所用的时间:t===0.05s.
(2)子弹前进的距离:S子=V子×t=750m/s×0.05s=37.5m.
答:(1)听到枪声需要0.05s,(2)子弹前进了37.5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因已知齐全,属公式的简单应用计算题.
22.5200m/s;铁

s
v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1
1
884m
2.6s
340m s
s
t
v
===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212.6s 2.43s0.17s
t t t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2
2884m
5200m s 0.17s
s
v
t
===
查表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23.(1)680m;(2)15m/s
【解析】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
(2)因为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汽车
行驶的距离:s 车=2s-s 声=2×355m-680m=30m ,汽车的速度:3015/2s m v m s t s
===车。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 ;
(2)汽车的速度是 15m/s 。

24.328m
【解析】
分析:汽车在A 处鸣笛,因为声速大于汽车的速度,所以声音从A→C 、回声由C→B .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由A→B ,所用时间也为t .注意: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
解答:如图所示:
汽车的行驶速度43.2/12/v km h m s ==车,由s v t
=得汽车在2s 内通过的路程:12/224s v t m s s m ==⨯=车车;由s v t
=得声音在2s 内传播的路程:340/2680s v t m s s m ==⨯=声声,由图可知,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6802432822
s s m m s m --=
==声车. 答:两者距离为328m .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该题较复杂,注意画草图,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得答案.
25.34m
回声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路程为小马与圣新楼之间距离的2倍,则:
2s v t =声
340m/s 0.2s ==34m 22
v t
s ⨯∴=声
答:小马与圣新楼之间的距离为34m。

26.6000m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根据题意知,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因为,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点睛】
要特别注意测量海水深度时,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海水的深度为传播路程的一半,当然也可以按时间的一半来计算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