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缺损相关性,评价彩超应用价值。
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1月,共184例患者开展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同时联合诊断下肢并发症。
结果无下肢并发症正常30.98%、单纯糖尿病足23.37%、单纯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0.87%、两者合并34.78%;正常者、单纯糖尿病足、单纯下肢周围病变、两者合并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合并多发斑块比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病变患者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低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并发症与下肢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采用彩超可准确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测量动脉内径,进而预测下肢病变风险、预后。
标签: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2型糖尿病是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约为11%,且仍呈上升趋势[1]。
2型糖尿病所致糖代谢紊乱可致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周围神经功能缺损等,下肢动脉硬化是两者重要病理基础因素[2]。
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可筛查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缺损高危人群,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
该次研究试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缺损相关性,评价彩超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以糖尿病足或下肢乏力等症状为主的周围神经功能缺损、血糖控制不佳就诊;③未合并其它类型原发下肢功能障碍,如下肢骨折;④知情同用意。
共纳入患者184例,其中男115例、女69例,年龄48~81岁、平均(64.3±6.2)岁。
糖尿病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1±1.9)年。
1.2 方法
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蛋白尿等。
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B超声检出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肺肺动脉。
仪器选择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5~11 MHz,超声显像模式,在管腔最狭窄处测量,测量各段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
患者还联合下肢神经系统检查、周围血管检查[1]。
1.3 判断标准
1.3.1 管径狭窄程度分级0级:正常;Ⅰ级:管腔小组0.05),这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不足有关,但更可能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关,糖尿病足形成还与患者自护不到位有关,临床上不乏严重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者无糖尿病足的案例。
研究显示,下肢病变患者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低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径狭窄甚至栓塞,可引起溃疡坏疽。
下肢动硬化、血栓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可引起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此类患者一旦并发糖尿病足预后较差[5]。
超声具有直观、无创、可重复操作优势,近年来超声分辨能力不断提高,不仅可显示管腔内径,还可观察测评动脉硬化部位、了解血流动力学参数,为病情评估、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下肢并发症与下肢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采用彩超可准确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测量动脉内径,进而预测下肢病变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8):638-64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6):54-109.
[3] 叶晶,陈利群,白姣姣,等.社区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的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48-50.
[4] 刘石平,张志,周智广,等.284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32(6):211-213.
[5] 王慧,娄晋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0,3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