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2016学年度高三期末自主练习
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2.《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滲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3.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民众利益至上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4. 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

”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5.“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A.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6.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

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己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允许驻军
7.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

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侮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8.“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该材料认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9.有一记录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12集纪念光盘,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反映了 20世纪后半期中苏关系特点的标题是
A.“求同存异” “患难与共” “情深意长”
B.“分道扬镳” “冤家路窄” “峰回路转”
C.“若即若离” “冰释雪融” “锦上添花”
D. “一往情深” “风云突变” “重归于好”
10.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1.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
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
12.某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
釆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
A.铁犁牛耕的应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13.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14.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5.“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

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
A.实业救国
B.独立富强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16.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
A. 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17.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己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1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1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20.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活于希腊的所有国民
B.古希腊男性公民
C.忠于城邦的雅典人
D.社会层面的每个人
21.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一—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要想揭开“纱幕”而卖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A.推翻王权统治
B.宣扬人文主义
C.否定宗教神权
D.注重内心反省
22.“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3.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议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24.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25.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
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道路的内容相同②领导力量相同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④依靠力量相同
A.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长期居于世界政治舞台的核心,其兴衰更替承载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指出在“革命与妥协”的方式下英国君主制的发展演变历程。

有人认为 17世纪以来的英国之所以能够傲视全球、引领世界潮流其渊源就在于1688年的革命,据此谈谈“光荣革命”对开启现代英国之路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6分)
材料二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

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

以二次大战
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

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国内因素。

(4分)
材料三人们在描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 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

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欧洲的衰落”所持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8分)
27.(16分)瓷器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享有“东方艺术”美誉的中国制瓷业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篇章。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无论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从分布地区看,在此前生产落后的两广、福建等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广泛需要,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如泉州、同安、安溪莆田所制瓷窑等。

……宋代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高峰时期。

以扬州为例,唐末到宋初,接踵而至的三场战争,扬州承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

尽管如此,扬州由于政治、经济、交通的优势,一直保持着对外贸易的繁荣,不仅始终是两宋时期最大的瓷器外销港口,还促生了不少生产外销瓷的窑口。

——漆侠《宋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代制瓷业的特点。

(6分)
材料二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幵始出现转型。

随着机器在
瓷器生产中的应用,光绪末年,福建宝华制瓷作坊改名为福建宝华制瓷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瓷业公司。

随后一年间,又成立了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庆、成都等地也创办了瓷业公司;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瓷业公司更是多达100多家。

……从清末到民国前的一二十年间,与制瓷业有关的各地方兴办瓷业学校蔚然成风,这些学校往往和瓷业公司相伴共生。

——彭择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制瓷业的新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必然性。

(4分)
材料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宄所所长占启安认为:建国后,中国的制瓷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调整期(建国〜50年代中后期)、沉沦期(50年代后期〜60年代后期)、谷底期 (60年代后期〜70年代后期)、重生期(70年代末以来)。

在重生期,中国的制瓷业才开始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折,实现了从黑暗到黎明的转折,实现了从沉沦到上升的转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制瓷业能够在重生期实现转折的有利因素。

(4分)
28. (16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

……孔子曾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

……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修己以安百姓”。

.......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
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二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

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材料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

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

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

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4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