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

合集下载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桃小食心虫不仅仅危害桃树,还危害山楂,苹果,梨,杏,李等核仁类果树,掌握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对管理好桃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桃小食心虫以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表面出现针头大小的蛀果孔,孔外出现泪珠状汁液,汁液干后呈白色蜡状物。

幼虫在果实内为害,造成纵横弯曲的虫道。

虫粪留在果内,果实呈豆沙馅状。

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果面凹凸不平的“猴头果”。

被害果表面大多留下圆形脱果孔,孔口处有少量虫粪,有丝粘连。

二、桃小食心虫的的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苹果落花后半个月开始,每亩放置桃小食心虫诱捕器3~5个,或每3~4公顷设置1台果园专用频振式杀虫灯,可大量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

2、地面防治:苹果落花后半个月左右,在果园设置桃小食心虫性诱捕器,自诱到成虫之日起或于5月中下旬降雨或果园浇水后,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3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400倍液,喷洒树盘后浅锄。

3、树上喷药:喷药时期应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

当果园卵果率达到0.5%~1%时喷药。

药剂可选用30%氰马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

三、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冬茧越冬。

翌年苹果落花后半个月左右,幼虫开始出土。

继而在地面做夏茧化蛹。

该虫在河南省5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6月中下旬。

第一代卵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一段时问后,从果实胴部蛀入果实,在果实内取食,排粪便于其中。

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7月下旬以前脱果的幼虫,脱果后在地面做茧化蛹,继续发生下一代;8月中旬脱果的第一代幼虫,一部分入土做茧越冬,另一部分继续发生下一代。

四、桃小食心虫的预防方法1、清洁田园:捡拾落地虫果和摘除虫果,集中处理,能减少虫源。

2、果实套袋:实行果实套袋,既能防止病虫害,又能增加果实光洁度。

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引言桃小食心虫(Peach Fruit Moth),学名Grapholita molesta(Busck),属于鳞翅目昆虫,是桃树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

它以桃果实为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桃树并减少桃小食心虫的危害,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农民和园丁提高桃树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桃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损失。

1.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虫来控制桃小食心虫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1 引入天敌昆虫某些天敌昆虫如中华食心虫、蜂蚜蛛等天敌可以帮助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数量。

可以从健康果树上采集这些天敌昆虫,然后释放到受感染的果树上,以达到控制桃小食心虫的目的。

1.2 利用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如菜粉蝶、豆蠹等能够寄生在桃小食心虫体内,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可以通过采集这些寄生虫,培养并释放到桃树上,以实现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目的。

2.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2.1 树皮粘板在桃树的主干和侧干上安装树皮粘板,可以吸引并捕获桃小食心虫的成虫。

这些树皮粘板可以定期更换以保持其粘附性。

2.2 红色陷阱制作红色陷阱,用颜色吸引桃小食心虫,然后将它们困住。

将这些陷阱放置在桃树上,有助于减少桃小食心虫的数量。

2.3 人工摘除虫害果实经常巡视果园,将受害的果实及时摘除并销毁,可以有效减少桃小食心虫的生存和繁殖。

3.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3.1 农药喷洒在发现桃小食心虫危害或达到防治指示阈值时,可以采用农药来喷洒,以控制其数量。

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和建议剂量进行喷洒。

3.2 农药包衣将农药包衣于桃树的干枝上,使其渗透到树体内部,可以长期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摘要:桃小食心虫是危害苹果、桃、梨等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产量减少。

本文综述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包括其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农业生产实践,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果树害虫一、引言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oto)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桃、梨等果树。

其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导致果实内部组织受损,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果实脱落,给果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1. 形态特征桃小食心虫成虫体长5~7mm,翅展13~16mm,体色灰褐色,前翅近三角形,后翅扇形。

卵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红色,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体长10~13mm,头胸部淡褐色,腹部桃红色。

蛹长6~8mm,纺锤形,初为淡绿色,后变为褐色。

2. 生活习性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春季土壤温度上升、湿度适宜时出土,化蛹羽化为成虫。

成虫在白天静伏于树叶上,夜晚活动,交配产卵。

卵多产于果实萼洼、梗洼处及叶背。

幼虫孵化后,从果实蛀入孔进入果实内部取食,虫道弯曲,内有红褐色虫粪。

幼虫在果实内部为害约18天,然后脱果入土化蛹。

3. 为害特点桃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果实,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导致果实内部组织受损,品质下降。

被害果实表面留有针状大小蛀果孔,呈现黑褐色凹点,四周浓绿色,常伴有泪珠状果胶外溢,干涸后呈白色蜡质膜。

幼虫入果常直达果心,并在果肉中乱串,排粪于遂道中,俗称“豆沙馅”。

被害果品质降低,有的脱落,严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

4. 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寄主植物等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中文名称:桃小食心虫别名:桃蛀果蛾、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桃小学名: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C.niponensisWalsingham)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寄主: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

成虫形态特征:雌虫体长7~8mm,翅展16~18mm;雄虫体长5~6mm,翅展13~15mm,全体白灰至灰褐色,复眼红褐色。

雌虫唇须较长向前直伸;雄虫唇须较短并向上翘。

前翅中部近前缘处有近似三角形蓝灰色大斑,近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黄褐或蓝褐斜立的鳞片。

后翅灰色,缘毛长,浅灰色。

翅缰雄1根,雌2根。

卵形态特征:椭圆形或桶形,初产卵橙红色,渐变深红色,近孵卵顶部显现幼虫黑色头壳,呈黑点状。

卵顶部环生2~3圈“Y”状刺毛,卵壳表面具不规则多角形网状刻纹。

幼虫形态特征:幼虫体长13~16mm,桃红色,腹部色淡,无臀栉,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

前胸K毛群只2根刚毛。

腹足趾钩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

蛹形态特征:蛹长6.5~8.6mm,刚化蛹黄白色,近羽化时灰黑色,翅、足和触角端部游离,蛹壁光滑无刺。

茧分冬、夏两型。

冬茧扁圆形,直径6mm,长2~3mm,茧丝紧密,包被老龄休眠幼虫;夏茧长纺锤形,长7.8~13mm,茧丝松散,包被蛹体,一端有羽化孔。

两种茧外表粘着土砂粒生活史:甘肃天水1年发生1代;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1年发生2代;山东、江苏和河南1年发生3代。

在辽宁,越冬幼虫一般年份于5月上旬破茧出土,出土期延续到7月中旬,盛期集中在6月份。

出土后在地面做夏茧化蛹,蛹期半月左右。

6月上旬出现越冬成虫,一直延续到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成虫白天在树上枝叶背面和树下杂草等处爬伏,日落后活动,前半夜比较活跃,后半夜零点到3时交尾。

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和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和防治
3 发 生规 律
5 生 物 防 治 . 2
5 . 桃小食心虫的寄生蜂 以桃小 甲腹茧蜂和中 国齿腿姬蜂 .1 2 的寄生率较高。桃小 甲腹茧蜂产 卵在桃小卵 内,以幼虫寄生 在桃小幼虫体内,当桃小越冬幼虫 出土做茧后被食尽 。因此 可在越代成虫发 生盛 期,释放桃小寄生蜂 。
5 . 在 幼 虫 初 孵 期 , 喷 施 细 菌 性 农 药 ( T乳 剂 ) 使 桃 小 .2 2 B , 罹病死亡。
中 的冬 茧 。
2 形 态 特 征
21 成 虫 。全体 灰 白色 或灰 褐色 , 小型 蛾 子 , . 雄 蛾体 长 5~6m m,雌蛾 体长 7~8m m,前 翅 前缘 中央有一近似三角形 。 22 卵 。略呈 圆球形 ,初 产 时淡红色 ,后变 为 -
鲜 红色 或 深 红 色 ,顶 端 生 2~3圈 “ Y”形 刺 。
发生规律 ,识别其危害症状 ,加 以科学防治, 可
43 树上 卵的预测预报 。 白诱到雄蛾之 日起,每隔 4d在果 .
减轻灾害 ,增加经济效益 。
1 危 害 症 状
园随机 调查 1 ,每株 10个 果,记载卵果数 。卵果率达 0株 0
05 以上 时 预 报 防 治 。 . %
41 越 冬幼虫 出土期测 报 。可在 桃小食心 虫去年 为害严重 . 的树 下 ,于 4月下 旬将地 面整 平, 清 除杂草 ,沿树干 周 围 、 05 摆放一 圈瓦块 ,每天傍晚观 察瓦块下刚 出土 聚集 的幼 .m 虫数 ,记录 日出土数,当连续数 日内越冬幼虫 出土数每 日剧
增 时 即可 进 行 地 面 防 治 。
5 综 合 防 治
以幼 虫蛀果危 害,幼虫入果后在皮下潜食危 害,果面 形成 凹陷的潜痕 ,使果实发 育畸形,形 成 “ 猴头 果” ,危害 后期在果 内纵 横潜食 ,果 内

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一、为害特点。

此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蛀孔针眼大小,蛀孔流出眼珠状果胶,俗称“流眼泪”,不久干枯呈白色蜡质粉末,蛀孔愈合后成小黑点略凹陷。

幼虫入果后在果肉里横串食,排粪于果肉,俗称“馅”,没有充分膨大的幼果,受害后多呈畸形,俗称“猴头果”,被害果实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二、形态特征。

⑴成虫:雌性体长7-8毫米,翅展16-18毫米。

雄性体长5-6毫米,翅展13-15毫米。

成虫体白灰至浅灰褐色。

⑵虫卵:近椭圆形或圆筒形,初产时浅红色,以后逐渐变深。

⑶幼虫:体长13-16毫米,全身桃红色。

⑷蛹:体长6.5-8.6毫米,初黄白色后变褐色。

三、生活史。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成冬茧在树冠投影下5-20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第二年6月上中旬当5厘米地温达到18℃,湿度达到8-10%以上时幼虫破茧出土,六月上旬的第一次透雨后的1-2天,幼虫出土达到高峰期,如下的雨小,下得不透,会造成幼虫出土不一致,给防治造成困难(2007年6月初到20天)宁安市果产区没有下雨,使幼虫出土延后20天,幼虫出土一天即可在土块缝隙处结成纺锤形夏茧化蛹,蛹期2周(幼虫出土到羽化成虫为13-16天)羽化成当天便可交尾产卵,将卵产在果实洼处和梗洼处,每个雌性成虫可产卵40-50粒(成虫寿命6-7天)卵孵化期6-8天便可卵化出幼虫,幼虫卵化后爬行1-3小时便可蛀果为害,幼虫在果内为害25-30天,脱果入土结成冬茧越冬。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在不同的年份之间,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出土的早晚是短时间内出齐,与五月下旬和6月上中旬的第一场透雨来的早晚有关,来的早出的早,来的晚出的晚,下的透出的齐,下的不透出的不齐,会给防治造成困难。

四、预测预报1、定树观测(出土期观测):选上一年桃小食心虫发生较重的果树(中晚熟品种)或堆果场所附5-10株,树下除净杂草耙平,而后在树平基部附近堆放几处砖石瓦块,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观测是否有幼虫爬行,记好每天出土幼虫数量,当每天都有连续出土时抓紧树下撒药,杀死出土的越冬幼虫。

桃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桃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2020.01病虫防治通过对这几年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系统灯诱到的昆虫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陕西兴平桃小食心虫发生量越来越大,尤其是2019年的发生量(3085头)是2018年发生量(1002头)3倍多,严重影响当地苹果、桃、梨等水果的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此,进行桃小食心虫研究极为重要。

据调查,凡是苹果、梨、桃栽植的园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的园子产量损失一般在5%~10%。

1危害症状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称桃蛀果蛾,鳞翅目蛀果蛾科昆虫,全变态,食性复杂,幼虫蛀食桃、苹果、梨、枣、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是主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

其幼虫蛀果危害果实,不危害新梢,幼虫入果后,从蛀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胶质点不久干枯,干后呈白色透明薄膜,幼虫在果内窜食果肉并排泄粪便,使被害果内充满褐色颗粒状虫粪,形成“豆沙馅”,并且幼虫在果皮下潜食果肉,使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导致果实呈畸形,像“猴头”,故称猴头果。

近成熟期果实受害后,提早着色成熟,果形变化不大,但容易脱落。

幼虫老熟自果内爬出,果面出现圆形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8m m,翅展13~18m m。

体灰白至浅灰褐色,前翅前缘中部有一个近三角形的蓝黑色大斑,前翅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黄褐色或蓝褐色斜立的鳞片。

雌虫下唇须较长,向前伸直。

雄成虫下唇须短小,向上翅起。

卵直径0.4~ 0.5m m,椭圆形,初产时黄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或鲜红色。

幼虫纺锤形,在果内蛀食的幼虫一般为乳白色或黄白色,脱果的老熟幼虫为粉红色。

老熟幼虫体长13~16m m,头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其余部分桃红色。

蛹为扁圆形或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体表光滑无刺,外都附着土粒。

蛹长约7m m,淡黄色至黄褐色。

3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北方水果产区1年多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在3~13cm深的土层中结茧越冬,其中树冠周围1m范围内的越冬茧占60%。

越冬幼虫来年5月中下旬开始出土,出土时间较长,一直可持续至7月中旬,出土盛期在6月上中旬。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2.药剂防治 树下防治:越冬幼虫出土时期和盛期
树上防治:卵盛期和孵化盛期各 一次
3.人工防治:①越冬幼虫出土前筛除 树盘半径1米内的表 层土壤 。②越冬幼虫出土化蛹盛期树盘1米内覆土1015cm, 可阻挡羽化的成虫飞出产卵. ③ 幼虫下树结茧 前几天,在干基绑草绳,诱集 幼虫潜入结茧,然后定 期捕杀④幼虫脱果前摘除虫果;⑤彻底清理园内外堆果 场果库果筐,防治越冬幼虫 4.保护利用天敌
桃小食心虫
桃 小 食 心 虫
• 形态特征 • 为害状 • 发生规律 • 防治方法
桃小成虫前翅灰白,近前 缘有一蓝黑色近三角形大 斑,及7簇蓝褐色斜立鳞片
幼虫桃红色,无 臀栉
茧有冬茧扁圆形,夏茧纺锤形
桃小形态特征
幼虫在果皮下串食, 果面凹凸不平,形成 猴头果,幼虫蛀入果 心,虫粪堆积果内, 称豆沙馅
为害状
发生规律 (1)发生 代数及越冬 部位:桃小 在河北一年 二代,少数 一代。以老 熟幼虫在土 中做茧越冬。
树下挖茧
茧分冬茧和夏茧,冬茧,扁 圆形,茧丝紧密;夏茧,纺 锤形,质地疏松。
桃小茧Biblioteka 桃小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及越冬虫态、部位:1年发生2代, 少数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扁圆形冬茧 越冬。越冬深度最浅可在土表,最深可达 15厘米,3-8厘米深处最多;越冬幼虫的平 面分布范围主要在树干周围1米以内。 • 成虫 昼伏夜出,越冬幼虫及脱果幼虫均有 在地面爬行寻找做茧场所的习性。第一代 幼虫盛发期在7月 , 脱果盛期在7月中 旬 至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盛发期在8月下旬 至9月上旬 , 脱果盛期在 9月中下旬。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图6.1.1-3 桃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一年发生一代和部分个体发生第二代;河南黄淮 平原地区一年发生2~3代,山区一年1~2代。各 地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越冬幼虫出土后,一天即可做成化蛹茧,称 为“夏茧”。出土到羽化约需14天左右。
成虫夜间活动,交尾、产卵。田间卵发生约 从6月中旬开始,延续到9月中下旬,长达 90~ 100天。卵多散产在果实萼洼里,卵期1周左右。 幼虫孵化后在果面上爬行一段,觅到适合部位蛀 入,多数直达果心,蛀入孔多在果实胴部。
三.综合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 2.物理防治 在果园每60~100m2设一桃小性 诱剂诱捕器,在预测的同时可以诱捕到成虫,直 接起防治作用。 3.掌握有利时机,搞好地面防治 选用毒死 蜱、甲氰菊酯等药剂,喷施于树冠下;或毒死蜱 药土施于树冠下。虫重果园,10~15天再施一次 药。施药前要整平树盘,除净杂草,药后浅耙。
图6.1.2-4 梨小食心虫的卵 图6.1.2-5 梨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体上翘起裂 缝中越冬,也有幼虫在树干基部近土面处及仓库 和果品包装器材中越冬。春季世代主要为害桃树 等的新梢,秋季世代主要为害梨果,夏季世代一 部分为害新梢,一部分为害果实。
成虫白天多静伏在叶、枝和杂草等处,黄昏 后开始活动,对糖醋液和果汁以及黑光灯有强烈 趋性。幼虫为害果多从梗洼或萼洼蛀入,入果孔 周围变黑腐烂,内有虫粪。后期蛀果孔大,孔口 周围呈绿色,果内蛀道直达果心,果形不变。
图6.1.1-1 桃小食心虫成虫
2. 幼虫 体长13~16mm, 圆筒形,粗胖,橙红 色或桃红色。前胸侧 毛组有两毛。第八腹 节的气门较其他各节 更靠近背中线。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CATALOGUE 目录•食心虫概述•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食心虫概述定义特点食心虫的定义与特点降低果实品质减产食心虫的危害自然传播桃小食心虫的幼虫会在果树的树冠下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化蛹、羽化后,通过雨水、风等自然因素传播到其他果树。

人为传播桃小食心虫也可以通过果实的运输和销售进行人为传播。

食心虫的传播途径02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苹果桃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主要寄生在苹果、桃子、李子等果实中。

幼虫孵化后,会蛀入果实中,在果肉内形成隧道,并造成果实的畸形或腐烂。

幼虫在果实中生活约10-15天后,会离开果实并进入土壤中化蛹。

果树的品种和成熟度土壤类型和质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苹果桃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预测监测通过定期调查果实中苹果桃小食心虫的数量和发育情况,以及对土壤中蛹的分布和数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该害虫的危害。

预测通过分析气候、土壤、果树品种等多种因素对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可以预测该害虫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03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030201生物防治天敌控制微生物农药化学防治04防治案例分析总结词综合防治方案在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的结合,有效控制了虫害的扩散。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综合防治方案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清除果园周围的杂草,减少越冬场所,同时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在化学防治方面,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此外,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性,也是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措施。

成功防治案例一:综合防治方案的应用总结词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是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的成功之道,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释放天敌,实现了对虫害的有效控制。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

可为害苹果、梨、枣、山楂、桃、李、杏、海棠、槟沙果等多种果树。

成虫体长6~8毫米,前翅灰白至黄白色,前缘中部有一个蓝黑色的三角形大斑。

卵椭圆形,初产下为白色,书后期为桔红色,卵顶有2~3圈“Y”形小刺。

老熟幼虫体长13~16毫米,桃红色。

冬茧扁圆形,直径5毫米左右,质地致密。

夏茧圆纺锤形,长约7毫米,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冬茧中越冬。

越冬分布以根颈、表土和干周1米范围内土中居多。

翌年,麦收前雨后3~5天,幼虫出土,在地表结夏茧化蛹。

当5厘米土温旬平均19℃,土壤含水量10%时幼虫达出土高峰。

幼虫出土至成虫羽化,约需13~15天。

成虫白天栖息树上,夜间活动交尾,卵多产在果实萼洼处。

卵期5~6天。

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数小时后蛀入果内,入果孔流出胶汁物。

几天后胶汁物干涸成白色沫状物,蛀果孔凹陷、变硬,外有褐色环。

幼虫入果后先串食果肉,而后蛀入果心,虫粪排在心室中。

前期被害果常呈畸形。

幼虫在果内食害20~30天后老熟脱果落地。

早脱果的幼虫在地表结长茧化蛹、羽化、产卵,孵化为二化幼虫继续蛀果为害。

迟脱果者入土结冬茧越冬。

山西省中部,红星和金冠苹果园有10%左右的桃小食心虫要发生二代。

目前,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

防治策略是以地面防治为主,树上用药为辅,保护甲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等天敌。

药剂防治主要掌握地面杀出土幼虫和树上杀卵保果两个关键时期。

地面防治,首先清除杂草,平整地面,然后将药均匀地喷撒在冠下地表。

根颈附近药量宜大,山地果园应注意梯田壁和地堰的处理。

地面处理土壤的药剂有25%对硫磷胶囊剂、50%辛硫磷乳剂、40%甲基异柳磷乳剂和50%地亚农乳剂等。

每亩用原药0.5~0.75公斤,可用毒土或稀释100~200倍喷洒。

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也可防治出土幼虫。

树上防治在田间桃小食心虫卵果率1%时进行,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800倍,或菊酯类农药2500倍。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蝇科。

除为害苹果、梨外,还为害山楂、桃、李、杏等。

一、为害特点为害苹果、梨树严重。

为害苹果等仁果类,幼虫多由果实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俗称“滴眼泪”,不久干涸呈白色蜡质粉末,蛀孔愈合成……小黑点略凹陷。

幼虫入果常直达果心,并在果肉中乱串,排粪于遂道中,俗称“豆沙馅”,没有充分膨大的幼果受害多呈崎形,俗称“猴头果”。

为害桃、山楂等多在果核周围蛀食果肉,排粪于其中。

被害果品质降低,有的脱落,严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

二、生活习性一年一代。

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堆果场和果园土壤中过冬。

过冬幼虫在茧内休眠半年多,到第2年6月中旬开始咬破茧壳陆续出土。

幼虫出土后就在地面爬行,寻找树干,石块、土块、草根等缝隙处结夏茧化蛹。

蛹经过15天左右羽化为成虫。

一般6月中下旬陆续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至8月中旬结束。

成虫多在夜间飞翔、不远飞,常停落在背阴处的果树枝叶及果园杂草上、羽化后2~3天产卵。

卵多产于果实的萼洼、梗洼和果皮的粗糙部位,在叶子背面、果台、芽、果柄等处也有卵产下。

卵经7~10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果面爬行,寻找适当部位后,咬破果皮蛀入果内。

幼虫在果内经过20天左右,咬一扁回形的孔脱出果外,落地入土过冬。

一般在树干周围0.6m范围内过冬的较多,但山地果园因地形复杂、杂草较多,过冬茧的分布不如平地集中。

桃小食心虫历年发生量变动较大,过冬幼虫出土、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都需要较高的湿度。

如幼虫出土时土壤需要湿润,天干地旱时幼虫几乎全不能出土,因此每当雨后出土虫量增多。

成虫产卵对湿度要求高,高湿条件产卵多,低湿产卵少,有时竟相差数十倍,干旱之年发生轻。

三、防治方法对此虫防治欲得到最佳效果,关键是做好测报工作,采取树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人工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策略。

1、地面撒药防治幼虫和蛹。

在6月中旬~7月中旬各施药一次,每次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50%辛硫磷乳油0.8~1kg,加水50~90倍均匀喷于树冠下或对水5倍拌300倍的细土制成毒土,撒于树冠下,施用后及时耙土以防光解,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桃小食心虫用什么药防治好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用什么药防治好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用什么药防治好防治时间防治方法桃小食心虫有哪些危害?桃小食心虫如何发生?桃小食心虫什么时候防治好?桃小食心虫如何防治?注意:5月桃小食心虫开始出土,农友们一定要注意好防治关键时期!桃小食心虫有哪些危害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称桃蛀果蛾。

其食性杂,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枣、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被害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俗称猴头果和豆沙馅。

被害果品质降低,有的脱落,严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

是桃树种植中后期的隐形杀手,防治抓准时机,一旦桃小钻进果实就晚了。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1、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晚龄幼虫成茧潜伏于土壤中过冬。

2、越冬幼虫于4月底,5月初开始出土,5月中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

整个出土期要延续一个多月。

3、出土后多隐于靠近树干周围的石块、土块或杂草根旁,并形成夏茧然后化蛹。

缩蛹期9-15天。

4、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2-3天产卵,盛期为6月上中旬,卵期6-7天。

产卵多集中在太阳落山后,产在果实表面。

5、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之久,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发育。

幼虫蛀果后,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

6、从6月下旬开始老熟脱果,7月上中旬是脱果盛期。

其中一部分入土结夏茧化蛹,发生第二代。

7、二代成虫7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

8、8月上旬幼虫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

脱果后即入土结茧越冬。

桃小食心虫防治时间1、桃小成虫通常有夜间活动的习性,所以白天的时候,大多潜伏在叶片背部等。

2、产卵多集中在太阳落山后,产在果实表面。

3、过冬幼虫出土、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都需要较高的湿度。

幼虫出土时土壤需要湿润,天干地旱时幼虫几乎全不能出土,因此每当雨后出土虫量增多。

成虫产卵对湿度要求高,高湿条件产卵多,低湿产卵少,有时竟相差数十倍,干旱之年发生轻。

谷雨后雨水增多,土壤湿润,利于桃小出土。

桃小食心虫生活习性与综合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生活习性与综合防治措施

金沙江东岸 ,海拔高嚏为 I 0 ~2 8 m 0 0 9 1 之间的子庚 乡瓦 村 , 平均气温 1. C 5  ̄, 8 属亚热带气候 , 相对湿吱为 5 , 一般J x I 速为 2 m/ , . 秒 年平均降雨量为 3 6 rm。 6 6. 3 a
直延续到 1 0月 上旬 ,盛期在 8月下
水 量 1%以上 时 ,幼 虫 则 能 顺 利 出 ( )
抽样 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 同时 定期采
外生 活 习性 。 二 、 果 与分 析 结
结合” 的综合防治方法。
1 业 防 治措 施 . 农
集标本 用于观 察其发展 情况 , 掌握 其野 温达 1℃时 , 9 开始破 出土。当土壤 含 上 , 目 现 出 土高峰 ; 并 当土 壤含水 量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 食蛾 。 J 、 幼虫蛀 食桃 、 、 梨 苹果 等 多种果 树的果实 , 被害
和豆 沙馅 。 由于 该 虫 发 生 面 广 , 害 品 危
下杂草 等处爬伏 , 日落后活动 , 前半 夜 比较活跃 , 后半夜 零点到 3 交尾。交 时
萼 洼 处 。雌 虫 平 均 产 J 4 粒 , 多可 达 j 4 『 、 }
1c 刮 除 贴附 在 表 皮 上 的越 冬茧 。在 m, 5
1 活史 . 生
一一 发生 2代 。越 冬 幼 年
虫一 般 年 份 存 4月底 、 5月初 开 始 出 上 , 雨 后 出土 最 多 , 中 旬 到 6月 上旬 5月
第一代幼 虫脱果时 , 结合压绿肥进行树 盘培 土压夏茧 。
出土 盛期 ,整 个 出土期耍 延续 1个 多 月。 缩蛹期 9 5 。 』 ~1 天 5 下旬成虫再始
羽化 , 化 后 2 羽 ~3天 产 印 , 期 为 6 盛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此虫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

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

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多种果树,以苹果、梨、枣较等果树受害严重。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有1个蓝黑色近三角形的大斑;雌虫下唇须较长,向前伸直;雄虫下唇须短小,向上翅起。

卵为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卵顶部着生2~3圈“Y”状刺毛。

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腹末无臂栉。

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

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

2、危害症状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

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

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蛀道,虫粪留在果心内呈“豆沙馅”状。

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

由于该虫发生面广,危害品种多,果树受害程度重。

因此,是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3、发生规律和特点在甘肃一年发生1代;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一年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第二年,在苹果落花后一个月左右,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7℃,地温达19℃时,幼虫开始出土。

越冬幼虫出土后,在地面做夏茧化蛹,蛹期约半月。

6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

羽化的成虫2-3天后开始产第一代卵,卵主要产于果实萼洼处,梗洼处较少。

第一代卵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卵期6-8天。

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一段时间后,从果实胴部蛀人果实,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排粪便于其中。

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7月下旬以前脱果的幼虫基本不滞育,脱果后在地面做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

桃小食心虫在阜新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桃小食心虫在阜新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律与防治2023-11-03CATALOGUE目录•桃小食心虫的分布与危害•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防治实践与效果•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01桃小食心虫的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桃小食心虫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等省区。

阜新分布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该地区也分布有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的分布防治困难由于桃小食心虫具有隐蔽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果实危害桃小食心虫幼虫蛀果后,在果内纵横穿食,呈弯曲隧道,排粪于其中,严重时一个果实内数条幼虫,果实彻底腐烂,提前脱落。

叶片危害桃小食心虫幼虫还可能转果蛀食,或蛀入果内后又转到叶片上咬叶,被害叶片仅留一面表皮,形成“窗纱”。

影响产量和质量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02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是一种鳞翅目害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经历的时间最长,成虫阶段的时间最短。

生命周期桃小食心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两性生殖,成虫交配后产卵,卵孵化后就进入幼虫阶段,幼虫经过多次蜕皮长大,最后化蛹,蛹再羽化为成虫。

繁殖生命周期与繁殖高峰期桃小食心虫在阜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冬,第二年6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中旬进入盛期,8月上旬结束。

影响因素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受气候、土壤、树种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降雨量和土壤湿度是影响其出土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发生高峰期与影响因素传播途径与越冬场所传播途径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化蛹羽化成成虫,成虫产卵在果实内,孵化后的幼虫蛀食果实。

越冬场所越冬场所为树冠下土壤,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

03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浇水,及时中耕除草,保持果园清洁,提高果树抗病虫害能力。

科学管理果实套袋摘除虫果在成虫产卵前对果实进行套袋,防止桃小食心虫幼虫危害。

发现有虫果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

如何正确防治桃小食心虫

如何正确防治桃小食心虫

套袋防虫
在桃小食心虫产卵期,对 果实进行套袋,以防止食 心虫在果实上产卵,有效 降低后期危害。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利用桃小食心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如寄生蜂、寄生蝇等。通过释放天敌,控制 桃小食心虫的数量和繁殖。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对桃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生物农药对天敌无害, 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监测与预报
监测
定期观察和记录虫害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预报
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虫害发生趋势,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提高防治意识
了解危害
了解桃小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提高防治的重视程度。
增强防治知识
学习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安全的农 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 留农药。
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桃小食心虫可以减少其危害,提 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可以 提高果实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的 经济收益。
02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科学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及时中 耕除草,以增强树势,提 高树体对食心虫的抵抗力 。
清理果园
在果树休眠期,组织人力 摘除越冬茧,并集中销毁 ,以减少越冬虫源。
老熟幼虫在果内化蛹, 蛹期约15天。成虫羽化 后并不立即飞翔,而是 在蛹壳内停留一段时间 后再破壳飞出。
成虫寿命一般为7-10天 ,飞翔力较强,可飞散 到较远的果园内危害。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意义
防止果品损失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会造成大量的果实 损失,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对其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 果品损失。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昆虫,以桃子为主要食物。

它的身体呈橙红色,并具有一对剪刀状的前脚,因此得名。

桃小食心虫虽然很小,但其行为却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无限想象和探索。

桃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与其他昆虫有所不同。

它喜欢在温暖的季节内繁殖和觅食,尤其在桃树成熟的时候更为活跃。

一旦发现有成熟的桃子,桃小食心虫会用敏锐的感觉器官捕捉到桃子散发出的无法察觉的香气。

然后,它便会迅速地用剪刀状的前脚划开桃子的表皮,然后通过口齿细长的身体将甜美而多汁的果肉吸入食道中。

桃小食心虫不仅仅是吃桃子,它们还会摄取桃子中的养分,并将之转化为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桃小食心虫的繁殖也十分特殊。

雌性虫在春天开始繁殖期,会在桃树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自己的唾液和分泌物制造一个茧,然后将卵产在茧内。

在卵孵化后,虫卵会进一步生长成为若虫,然后经历数次蜕皮,最终成为成虫。

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桃小食心虫的繁殖周期相对较长。

尽管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果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这种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传播桃树的花粉,从而促进了桃树的繁殖。

此外,桃小食心虫还是许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它们的存在与生态平衡息息相关。

对于桃农而言,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有机农药来控制其繁殖。

有机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更为环保,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及时清除店铺周围的烂桃子等过熟水果也有助于减少桃小食心虫的数量。

总而言之,桃小食心虫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昆虫。

它们以桃子为食,通过剪刀状的前脚将果肉吸入食道。

尽管它们对桃农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桃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桃树的健康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植物检验检疫处害虫鉴定技能竞赛的复习资料及补充说明1、桃小食心虫中文名称:桃小食心虫别名:桃蛀果蛾、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桃小学名: 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C. niponensis Walsingham)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寄主: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

幼虫形态描述:老熟幼虫长13~16mm,桃红色,腹部色淡,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

前胸K毛群只2根刚毛。

腹足趾钩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

腹足单序环图如下:无臀栉:2.梨小食心虫中文名称:梨小食心虫别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

学名: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Cidia molesta Busck)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寄主:苹果、山楂、梨、刺梨、桃、李、杏、樱桃、柿、杨梅、枇杷、猕猴桃等。

“梨小”老熟幼虫长10~13毫米;非骨化组织淡黄色或粉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

前胸盾板浅黄色或黄褐色。

臀板浅黄褐色或粉红色,上有深褐色斑点。

臀栉深褐色,多为4齿。

腹足趾钩排成单序全环,趾钩数30-35个,臀足趾钩单序缺环,趾钩数18~21个。

前胸气门前有4, 5, 6三根刚毛。

腹部1 ~ 6节的3毛和3a毛着生在同一毛片上;第8腹节的3毛着生于气门之前,7毛两根在同一毛片上。

第9腹节1, 3毛在同一毛片上,4、5, 6毛在同一毛片上。

前胸气门前有4, 5, 6三根刚毛示臀栉腹足单序环3、苹果蠹蛾名称: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异名:C ydia pomonella Linne.Carpocapsa pomonella(Linne.)Grapholitha pomonella (Linne.)Laspeyresia pomonella(Linne.)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科Olethreutinae 寄主:苹果、花红、沙梨、香梨、杏、巴旦杏、桃、野山楂、板栗属、无花果属、花楸属等植物。

幼虫:初龄幼虫体多为淡黄白色,成熟幼虫体长14~18mm。

多为淡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

头部黄褐色。

前胸盾片淡黄色,并有较规则的褐色斑点,臀板较前胸盾片色浅,上有淡褐色斑点,头部额区上端几乎与颅顶三角相接,颅中沟极短。

上唇前缘为弧形缺切,内面无短刺。

后群P1和P2两毛的连接线与头部纵轴相交,成尖锐的锐角。

头侧单眼区深褐色,各有单眼6个,第一、第五单眼较大,椭圆形,第三、第四单眼较小,眼群O1毛与第二、第三单眼等距,与第一单眼远离。

眼群O2毛与第一单眼的距离约为前群A3毛与第一单眼距离的1/3。

O2与A3两毛的连接线,最多仅擦过第一单眼的边缘。

上颚具5齿,第一至第三齿较发达,第四齿末端较钝,第五齿平直。

气门近圆形,缘片隆起,呈褐色。

腹足4对,末端臀足1对,趾钩为单行缺环,两端趾钩较短。

趾钩数为14~30个,臀足趾钩13~19个,前胸K群(气门群)具3根毛,位于同一毛片上,毛片略呈长椭圆形;第一腹节II群(足群)的3根刚毛位于同一毛片上,第八腹节II 群有2根刚毛;第九腹节II群仅有1根刚毛。

第九腹节的α毛、ρ毛位于同一毛片上,与β毛排列成三角形。

幼虫肛间处无臀栉。

苹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白小卷蛾和梨小食心虫的幼虫肛门处有臀栉,成熟幼虫体长在13mm以下可以与之相区别;桃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的幼虫虽无臀栉,但幼虫的前胸K群为2根刚毛,也可以区别。

4、桃蛀螟学名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鳞翅目,螟蛾科。

又名桃斑螟,俗称桃蛀心虫、桃蛀野螟。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缘,东接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西面自山西、陕西西斜至宁夏、甘肃后,折入四川、云南、西藏。

寄主高粱、玉米、粟、向日葵、蓖麻、姜、棉花、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松树等。

近年在一些省区为害高粱、杂交油用葵花、玉米较重,应引起重视。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mm,翅展22—25mm,黄至橙黄色,体、翅表面具许多黑斑点似豹纹:胸背有7个;腹背第l和3—6节各有3个横列,第7节有时只有1个,第2、8节无黑点,前翅25—28个,后翅15—16个,雄第9节末端黑色,雌不明显。

卵椭圆形,长0.6mm,宽0.4mm,表面粗糙布细微圆点,初乳白渐变桔黄、红褐色。

幼虫体长22mm,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兰、暗红等色,腹面多为淡绿色。

头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体节毛片明显,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较大,第l一8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成2横列,前4后2。

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褐色突起。

腹足趾钩不规则的3序环。

蛹长13mm,初淡黄绿后变褐色,臀棘细长,末端有曲刺6根。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

5、落叶松八齿小蠹学名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英文名Larch engrave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形态描述体长 4.4~6.0mm。

黑褐色,有光泽。

眼肾形,前缘中部有缺刻,眼在缺刻上部圆阔,下部狭长。

额面平而微隆,刻点突起成粒,圆小稠密,遍及额面的上下和两侧;额心没有大颗瘤;额毛金黄色,细弱稠密,在额面下短上长,齐向额顶弯曲。

前胸背板长大于宽,长宽比为1.2;瘤区与刻点区各占背板长度的一半;瘤区的颗瘤圆小细碎,分布稠密,从前缘直达背顶;瘤区中的茸毛细长挺立,在背中部分布于前半部,在背板两侧从前缘直分布到背板基缘;刻点区的刻点圆小浅弱,背板两侧较密,中部疏少;没有无点的背中线;刻点区光秃无毛。

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4倍。

为两翅合宽的1.7倍。

刻点沟轻微凹陷,沟中刻点圆大清晰,紧密相接;沟间部宽阔,靠近翅缝的沟间部中刻点细小稀少,零落不成行列;靠近翅侧和翅尾的沟间部中刻点深大,散乱分布;鞘翅的茸毛细长稠密,除鞘翅尾端和边缘外,在鞘翅前部的沟间部中也同样存在,只是略较稀疏。

翅盘开始于翅长后部的1/3处,盘面较圆小,翅缝突起,纵贯其中,翅盘底面光亮;刻点浅大稠密,点心生细弱茸毛,尤以盘面两侧更多;翅盘两侧边缘上各有4齿,4齿各自独立,没有共同的基部,第一齿尖小如锥,第二齿基宽顶尖,形如扁阔的三角,第三齿挺直竖立,最为高大,形如镖枪端头,第四齿圆钝,在这4齿中以第一齿最小,以第二、三齿间的距离最大。

雌雄的主要区别是:雌虫斜面的第二齿呈规则圆锥体,齿基表面有小突,而雄虫斜面第二齿则呈不规则圆锥体,靠近第三齿的一侧基部有隆起,隆起上部有印迹但无任何突起物,显得光滑;第三齿雌虫较粗矮,雄虫细长。

6.云杉八齿小蠹学名: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英文名:Pene engraver,Eastern pine engraver异名:Bostrichus pini Say.Ips oregonis (Eichhoff)分布:国内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主:云杉(Picea asperata),红松(Pinus koraiensis)。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该早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云杉。

成虫体长4.2~5.5mm,黑褐色,有光泽,被褐色绒毛。

额面具有粗糙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方有1瘤状大突起。

前胸背板前半部中央有粗糙皱褶,后半部为稀疏刻点。

前翅具刻点沟,沟间平滑,无刻点。

鞘翅后半部呈斜面形,斜面两侧缘各具4个齿状突起,第3个呈钮扣状,其余3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

斜面凹窝上有分散的小刻点,斜面无光泽,似覆盖肥皂膜一层。

其坑道为复纵坑,由交配室开始向上、下伸出一条母坑道,成一直线形,长约6-7cm,亦有14cm的。

交配室于中间的韧皮层内,由母坑道两侧伸出的子坑道一般长4~5cm,只在交配室附近与母坑道垂直横向伸出,在母坑道两端的子坑道多少有些向母坑道的先端倾斜,补充营养坑道呈不规则形深陷在边材上。

7、松十二齿小蠹学名Ips sexdentatus Boerner 鞘翅目,小蠹虫科。

别名十二齿小蠹。

分布主要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等,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内乡、淅川、桐柏等县均有分布。

寄主与危害油松、华山松、云杉、马尾松等。

该虫主要生活在树干基部和主干的厚皮部分,侵害健康或半健康的活立木,树势被削弱后,为其它小蠹的寄生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树木的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7.4mm,是我国齿小属中最大的1种,老熟幼虫黑褐色,体圆筒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

体周缘腹面及鞘翅端部被黄色绒毛,额中部有横堤,中隆绒或凹陷。

前胸背板前半部被鱼鳞状小齿,后半部疏布圆形刻点。

鞘翅长为前胸背板长的1。

5倍。

翅盘开始于翅长后部1/3处,盘底深陷光亮。

鞘翅端部斜面两侧各有6个齿,其中以第4齿最大,尖端呈钮扣状。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1.2mm,宽0.8mm。

幼虫体长6.7mm,圆柱形,体肥大,多皱褶,向腹面弯曲,呈马蹄形。

蛹乳白色,长7mm。

中文名玉米象别名:米牛、铁嘴学名: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寄主:玉米、豆类、养麦、干果。

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成虫体长3。

5—5mm,宽1-l.7mm,圆筒形,体红褐色或黑褐色,有强光泽。

头部额区向前延伸形成喙,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4节长,末端节膨大。

前胸背板前狭后宽,具圆形刻点,沿中线刻点数多于20个。

鞘翅的基部、端部各具l橙黄或黑褐色椭圆形斑纹,后翅膜质,财节5节。

外生殖器阳具细长略扁,背面中央具l纵脊,两侧有两条纵沟,阳茎基片长三角形。

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寄主: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

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

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

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