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辨识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内容)
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与控制
检修时设备突然启动
叉车侧翻
登高平台没有护栏
没有佩戴防护眼镜
实验室的500ml的一瓶硝酸
02
危险源辨识
01
依靠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
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领导支持、全员参与
危险源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支撑等
危险源
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
危险源与隐患之间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危险源属自然常态,隐患属不正常状态。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认识
危险源的描述方式
类型
形态
描述方式
风险评价方法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极为可能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风险评价方法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全员参与所有生产服务的全过程考虑相关方活动涉及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危险源辨识内容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理性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运动物危害,高温灼伤,低温冻伤,电危害, 噪声危害,粉尘危害,震动危害等。化学性如: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如: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级别和潜在后果的过程。
控制措施是针对评估出的风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发生和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1.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如噪音、震动、高温、高压等)、化学危险(如有害物质、气体、液体等)、生物危险(如病毒、细菌等)、辐射危险(如X射线、紫外线等)等。
2.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包括人员活动、作业设备、工艺流程等相关的危险源。
3.人为因素:包括员工的行为习惯、技能水平、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等。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可能的后果,并将其归类为不同级别的风险。
评价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2.风险严重性的评估:包括伤害程度、伤害后果等。
3.风险管理的能力评估:包括针对风险源进行管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控制措施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发生和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来消除或减小危险源。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来减少风险。
3.个人防护措施:对于不能通过其他控制措施消除风险的,可以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来减少风险。
4.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
总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分析识别,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危险源。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发生和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这是实施安全管理和保障员工安全的关键工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和工作环境安全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因素。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级和程度。
控制清单是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这些危险源的潜在威胁。
以下是一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清单:1.物理危险源:-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的接地良好,减少触电危险的可能。
-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防止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高温和低温环境:针对高温和低温环境,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热伤害和冻伤。
-引火和爆炸危险:确保易燃和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
2.化学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防止泄露和接触造成损害。
-毒性物质:限制毒性物质的使用,并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降低中毒风险。
-可燃物质:确保可燃物质的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
3.生物危险源:-有害微生物: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接触有害微生物造成感染。
-传染病: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如手部卫生和定期清洁工作场所,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人类因素:-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过大。
-人机界面:确保设备和工作环境与人的互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和事故。
-职业培训: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环境因素:-噪声: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噪音对员工听力的损害。
-空气质量: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积聚。
-光照:提供适当的照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光线充足,防止视觉疲劳和事故的发生。
以上只是一份简要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清单,具体应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制定清单的同时,要结合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确保清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此外,清单的执行需要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和改进机制,以保证危险源的持续控制和管理。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四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一、概述本策划范本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南,从而使组织能够全面而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二、危险源辨识1.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在开始危险源辨识前,应对工作场所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和物料储存、机械和设备使用、人员流动等方面。
同时,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
2.记录和分类危险源根据前一步骤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以按照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类,并为每个危险源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
3.评估危险源的潜在严重性针对每一类危险源,评估其潜在的严重性。
主要包括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如损伤、中毒、火灾等)、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风险评价1.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价前,应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
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标准。
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即评估该危险源发生的概率。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组织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
3.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财产损失等。
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设置评估指标。
4.计算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计算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1.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
例如,降低风险等级、减少风险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影响等。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措施、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方式来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三篇)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辨识、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源控制三方面的工作。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人员交谈或到现场安全检查、查阅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发现危险源;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推广危险预知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等安全机构制定、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的事故分析、找出的问题形成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又难免挂一漏万。
这类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间题无法列入其中。
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它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它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危险源,也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危险源。
系统越复杂,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
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害分析(PHA);·事故后果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
2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一般地,危险性涉及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两方面的间题。
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是绝对的,任何工业生产系统中都存在许多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1、职责(1)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或安全部经理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工作,并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审核、批准。
(2)安全部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汇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上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组织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2、工作程序(1)危险源的辩识①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或可能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管理、施工现场已有的或拟用的设施、建筑物、设备等。
②危险源辨识要求:a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b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③危险源辨识要考虑的因素:a业务活动:项目部的地理位置,活动或施工过程的阶段,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b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以及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c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特殊行业工种,危险设备、设施及工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和活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作业活动,曾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
d具体可按“机”(振动、手工工具、弹簧)、“电”(闪电、马达、配电箱等)、“热”(低温、蒸气等)、“放”(X光、激光、电视辐射)、“化”(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致癌物)、“生”(细菌、病毒、微生物等)、“人”(心理压力、误操作等)。
e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用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调查表法等。
④危险源辨识步骤:a项目部将本部门按要求对分列出的每一项业务活动,辨识出与此业务活动相关的危险源。
b将上述辨识出的危险源合并同类项,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c将“危险源调查及风险评价表”上报安全部,安全部将所有调查表的内容进行确认、汇总,形成公司总的施工过程危险源表。
d综合部对公司总部辨识出的危险源合并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及控制措施
1、危险源管理职责分工
项目部成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小组,负责组织管辖范围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工作。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危险源清单,制定控制措施,并报公司安全和环境主管部门。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2.1在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在对某一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考虑伤人、伤己、被他人伤三种情况。
2.2从准备到交付的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及其所有相关活动。
2.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办公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2.4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内部的和外部提供的)。
2.5所有的办公区域及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附属辅助作业场所。
3、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按我公司《危险源分类目录》实施。
4、危险源风险评价
4.1对识别的每一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评价,并根据重新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2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专家经验判断等方法。
不同方法评价结果不一致时,按高风险等级控制。
5、危险源控制
5.1危险源的控制原则可分为:
1)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
3)个体防护。
5.2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目标应具体可行,满足法规和相关方要求,并尽可能予以量化,便于考核。
5.3对一般危险源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划”,确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6、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2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活动安全、健康进行,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程序和要求,规范相关管理活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单位及所辖各分支机构、项目单位,针对工作场所危险源的辨别、评价与控制,在所有工作中执行。
二、定义1.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体、设备、物质或操作行为等因素。
2. 危险源辨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辨识。
3. 危险源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危险源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4. 危险源控制: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工程控制或其他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三、工作职责1.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决策和指导。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配合安全生产部门的工作。
4. 工作岗位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主动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报告存在的危险源情况。
四、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没有遗漏。
(2)系统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可靠。
(3)周期性: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信息,包括设备、物质、操作程序等。
(2)辨识危险源: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
(4)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5)定期更新: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
五、危险源评价1. 危险源评价应考虑以下因素:(1)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程度,包括轻伤、重伤、死亡等。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 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 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 表联锁等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 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包括: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 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严重性C:事故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
2.风险控制的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 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 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安全帽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
步骤(策划)
成立工作小组: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总经理,工程师,技 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有经验的工人 。 确定活动场所划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
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 等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安全培训
3.使用不安全设备 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3.3其他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4.2用手清除切屑 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 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6.1冒险进入涵洞 6.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6.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6.6冒进信号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 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不准、其他信 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 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 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 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视其使用
11.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11.2未戴防护手套 11.3未穿安全鞋 11.4未戴安全帽
11.5未佩戴呼吸护具 11.6未佩戴安全带 11.7未戴工作帽 12.不安全装束 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12.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 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 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 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 、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编制目的全面识别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源,准确做出评价检测,为有效控制管理提供途径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所有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活动与过程。
2.安全科为本项工作的主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并予监督实施。
三、术语(一)风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风险源辨识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四、工作制度(一)职责____项目经理审核批准项目风险源清单及各科室、各施工队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安全科负责风险源综合监督管理,汇总项目部风险源清单,编制风险危险源台帐。
负责组织对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3.各施工队负责对设备购置、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参加对项目上报的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风险源的辨识评价及管理。
5.各施工队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辨识辖区内的风险源并组织评价,编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二)工作程序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____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和变更时。
1.2工程项目开工前。
1.3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1.4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相关方重大投诉时。
1.5每年年初进行风险源辨识和评价更新时。
1.6施工工艺或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
2.风险源辨识的过程2.1各科室、各施工队应指定风险源辨识人。
2.2各科室、各施工队指定的风险源辨识人应具有相应的辨识能力,并经过风险源辨识的专项培训。
2.3各科室、各施工队依据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过程,确定所管辖的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
1.界定危险源:采用定义和描述法,写出危险源的具体形式、特征、
作用等。
2.运用相关危险源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价,以确定其等级。
3.对危险源进行野外调查,通过分析具体形势,研究危险源的特点,
搜集必要的资料。
4.制定分析表,将危险源分类标明,并给出其特性及危险程度,以及
对其相关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
二、风险评价
1.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现有危险源情况,建立归纳和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概率分析、影响分析等计算机支持方法,确定不同危险源之间的
相对重点和关系。
2.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实施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估分析,分析危险源类
型以及级别大小,并给出防范和应急措施。
3.采用灾害趋势分析法,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今后危险源发展的
趋势,为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1.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采用综合措施,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
控制,以避免恶化。
2.设立危险源管理书,将相关规章、安全措施、监督检查等规定于书中,作为安全管理作出规范的依据。
3.设立危险源处置机制。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安全的概念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的原则2、系统性危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危险性、有害性; 3、全面性危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只有认识到它是危险源,才能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能对它采取措施;4、预测性对危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险源出现的重要依据或设想的事故模式或后果;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流程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划分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险源进行辨识; 1、作业活动划分的程度的把握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停开炉、换辊等活动,因为此类作业活动对象、人员、工具、环境经常变化,危险因素多,并且需抢进度,甚至是边生产、边进行,更增加了作业的危险性,因此,不可遗漏这些活动;2、作业活动划分方法作业活动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划分: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险源 评价风险风险控制的策划 实施风险控制计划 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 实施情况验证b)按地理区域分;c)按装置分;d)按作业任务分;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任务: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包括岗位名称、所属工段班组、在岗人数、工作制度等;b设备:进行活动时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附件;c物料:主要了解进行活动时接触的物料、能量方面的危险情况,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存贮、运输、加工、使用等异常情况泄漏、检验失效,生产中工艺参数异常如超温、超压、过流等及仪器仪表控制失灵等;包括:——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物料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e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企业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工艺、设备资料;包括有关的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布置图,操作原始记录等;f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地及有关人员、车辆通行条件,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能见度、视线、噪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及其它情况;g事故、故障资料: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包括工伤事故、险肇事故、非正常停工事故,火灾及火警记录、设备故障及维护检修记录等;四、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的过程、活动包括矿石运输、场所及周边环境;所有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所有工作或活动的次生风险;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参观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变化的风险所有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设施的风险;所有重要场所的风险;所有职业卫生的风险;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洪水等;b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c危险源辨识要包括:四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动;作业环境的缺陷;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七种危险源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八种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爆炸与火灾;油品、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八种职业病危害: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与噪声;辐射;毒物;照明;生物危害;其他;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1;职业病目录见附录2;2、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是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a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作业经过的描述,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或职业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b工作安全分析法如果某个作业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将各步骤中的危险源汇总;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将上述辨识出的危险源汇总,汇总合并同类项;3、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a覆盖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曾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故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b覆盖法规要求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他的违法现象;五、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a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涉及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事故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对职业卫生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对危险物资进行风险评价;对火灾进行风险评价;对紧急情况进行风险评价;b直接判断无法判断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LEC法计算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值完全可以预料10相当可能 6可能,但不经常 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E8小时内暴露1-几次为“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C的取值如下表2风险等级的判断:D—风险性分值﹥320 极高风险 A 是161~320 高度风险 B 是71~160 显着风险 C 否20~70 一般风险 D 否<20 稍有风险 E 否六、风险控制的策划1风险的控制方式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与响应措施如:应急预案;对于一般风险,可以保持现有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2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风险控制措施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措施,将个人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及要求1、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我区采取二级辨识一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一选工段,由一选工段一级评价;2、对班组上报的辨识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列出的相同危险源、风险级别相近、控制措施相同的,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各种作业活动;3、将一选工段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以电子形式A4横排报送矿安全科备案;4、一选工段组织相关人员对一选工段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进行审核,形成一选工段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报安全科;6、一选工段将批准后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发给各班组,各班组按要求执行;7、对于其他也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由一选工段负责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并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附表12、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附表2九、填表说明:1、表格1中“可能导致的事故”一栏,对于人身伤害而言,填写事故类型;对于职业病而言,填写职业病的类型,其分类见附录3;2、表格1中“以往案例”一栏,如发生过人身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事故,则写“有”;如未发生任何事故,则写“无”;3、表格1中“部门/单位”一栏,填写矿,“辨识评价单元”一栏,填写单位名称;4、表格1中用定性法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时,L、E、C、D值不填,直接在“级别”栏填“是”,在备注栏中注明判定依据;5、表格2中“控制计划”,如符合表中注的项目,应填写要制订的目标的名称或要编写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名称,在没有完全确定名称之前,可简单地填写a、b、c、d、e、f;附录1危险源类别一、物的不安全状态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1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2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3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2、物料1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2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3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二、人的不安全行为1、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5、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7、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8、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或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10、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11、其他不安全行动三、作业环境的缺陷1、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2、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佣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鉴定、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功效学原理,如使用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附录2职业病名录共10类132种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9种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三、职业性眼病 3种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4种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种八、职业性传染病 5种九、职业性肿瘤 11种十、其他职业病 3种。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辨识、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思想(即策划、实施、评价、改进)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国家标准。
我局于2005年通过第三方认证,建立了质量/环境/事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为核心内容,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人、机、物、环境、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安全状态,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不断激发员工的安全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事前预防”,“持续改进”,“消除隐患”,减少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危险因素辨识危险(害)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是指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可统称为危险因素。
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系统具备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越大。
能量失去控制意外释放,就会发生事故,使人受到伤害,使物受到损坏。
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故障(或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可相互影响。
而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陷、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基本原因的征兆。
一、工伤事故分类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大类,如表1-1和表1-2所示。
表1-1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表1-2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汽熔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熔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液体、易燃易爆固体、易燃易爆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然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物质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菌、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异常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错误指挥);(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场区机动车辆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碰、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超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固结物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破事故。
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卫生部《职业病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2002年3月11日颁布施行)和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进行辩识。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内容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力求全面、有序地进行。
辨识就是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辨识时应识别出风险危害因素的各类分布、伤害(危害)方式、途径和性质。
一、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自然灾害、交通、资源、消防及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厂区平面布局从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工艺流程、道路、加工、储运设施等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进行考查。
2、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订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班组作业方案、单元过程(单元操作)时,应按照安全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六、生产设备、装置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性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以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空压机、发电机、锅炉房、输送泵、油库、危险品库、乙炔瓶、氧气瓶)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电气设备可从变电、送电、断电、防触电装置、避雷装置、安全距离、隔离设置、误操作和误运转等方面进行识别。
八、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高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的作业部位。
九、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有安全检查表方法、危险指数方法、预先危险分析法、故障假设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