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1章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设置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问1:观察图片。
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如左下图所示),要求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学生回答:设雕像下部高x m,依题意得方程x2=2(2-x),整理,得x2+2x-4=0.教师问2:上述所列的方程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一样吗?这种方程与以前学习的方程有哪些联系?(二)探索新知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见教材第2页问题1.(出示课件4)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教学说明】针对上述问题可给予5~8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可相应设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cm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讨论结果】(出示课件5)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由此可得到方程(100-2x)(50-2x)=3600,整理为:4x2-300x+1400=0,化简,得x2-75x+350=0,由此方程可得出所切去的正方形的大小.见教材2~3页问题2.(出示课件6)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这次排球赛共安排场;(2)若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与其它个队各赛一场,这样共应有场比赛;(3)由此可列出的方程为,化简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建模过程,同时注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讨论结果】(课件6展示)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通过分析可得到12·x ·(x-1)=28,化简,得x 2-x=56,即x 2-x-56=0.观察思考观察前面所构建的三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得出这些方程的特征:(出示课件7)(1)方程各项都是整式; (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出示课件8)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想一想21109000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出示课件9)共同总结:不是.等号左边含有分式;化简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3次.例1 下列选项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出示课件10) A.2210x x+= B.3x 2-5xy+y 2=0 C.(x-1)(x-2)=0 D.ax 2+bx+c=0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下: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三个条件:①方程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生1:A 不满足整式方程;生2:B含有两个未知数;生3:C整理结果为x2-3x+2=0,满足三个条件,为正确答案生4:D若a=0,则不满足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条件。
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
1 一元二次方程课标依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二章第一节,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较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与方法1。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2。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3.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 C.(x-1)(x-2)=3 D.ax2+bx+c=0 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1|+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2-2=5x;(2)9x2=16;(3)2x(3x+1)=17;(4)(3x-5)( x+1)=7x-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2.已知床单的长是2m,宽是1.4m,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2x =0的解为( )A .x 1=1,x 2=2B .x 1=0,x 2=1C .x 1=0,x 2=2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 A .1 B .-1C .0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 -1)+1+1=0,解得m =-1,此时m -1=-2≠0,∴m =-1.故选B. 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这是学习后续解法的基础。
-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求解方程。
-认识判别式Δ的作用,能够根据判别式的值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了解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根的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0)。
2.学会使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并能根据判别式的值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Δ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配方法和公式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来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时,我尽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关注这部分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配方法和公式法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阐述这两个难点,但感觉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我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体验数学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表现形式.【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识别方程中的“项”及“系数”.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件展示问题)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高为2m,设计者当初设计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即下部高度的平方等于上部与全部的积,如果设此雕像的下部高为xm,则其上部高为(2-x)m,由此可得到的等量关系如何?它是关于x的方程吗?如果是,你能看出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x2=2(2-x),即x2+2x-4=0.显然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x的最高次数为2,这类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探究1见教材第2页问题1.(课件展示问题)【教学说明】针对上述问题可给予5~8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可相应设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cm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讨论结果】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由此可得到方程(100-2x)(50-2x)=3600,整理为:4x2-300x+1400=0,化简,得x2-75x+350=0,由此方程可得出所切去的正方形的大小.探究2见教材2~3页问题2.【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这次排球赛共安排场;(2)若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与其它个队各赛一场,这样共应有场比赛;(3)由此可列出的方程为,化简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建模过程,同时注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课件展示)【讨论结果】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通过分析可得到12·x·(x-1)=28,化简,得x2-x=56,即x2-x-56=0.观察思考观察前面所构建的三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得出这些方程的特征:(1)方程各项都是整式;(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归纳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想一想1.二次项的系数a为什么不能为0?2.在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a、b、c都一定是正数吗?谈谈你的看法.探究3 从探究2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参赛球队的支数x只能是正整数,因此可列表如下:可以发现,当x=8时,x2-x-56=0,所以x=8是方程x2-x-56=0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思考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应怎样描述呢?2.方程x2-x-56=0有一个根为x=8,它还有其它的根吗?【探讨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由于x=-7时,x2-x-56=49-(-7)-56=0,故x=-7也是方程x2-x-56的一个根.事实上,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实数根,则必然有两个实数根,通常记为x1=m,x2=n.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均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选取几个优秀作业和有代表性问题作业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同学学习与思考,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教学说明】让学生当堂完成上述练习,达到巩固新知目的.最后全班同学核对答案即可.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交流,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归纳.(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0)中的括号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1”第1,2,3题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2.初步了解形如(x+n)2=p(p≥0)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在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解形如x2=p(p≥0)的方程.【教学难点】把一个方程化成x2=p(p≥0)的形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42=16,(-4)2=16,如果有x2=16,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3x2=18呢?【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回顾平方根的意义初步感受利用开平方法求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引入新课.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在类比的基础上感受新知.解:如果x2=16,则x=±4;若3x2=18,则x=6.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思考1 设一个盒子的棱长为xdm,则它的外表面面积为,10个这种盒子的外表面面积的和为,由此你可得到方程为,你能求出它的解吗?解:6x2,10×6x2,10×6x2=1500,整理得x2=25,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5,可以验证,5和-5是原方程的两个根,因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盒子的棱长为5dm,故x=5dm.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用开平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是否正确,是否注意到实际问题的解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取新知.【归纳结论】一般地,对于方程x2=p,(Ⅰ)(1)当p>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Ⅰ)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1p,x2p(2)当p=0时,方程(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0;(3)当p<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x,都有x2≥0,所以方程(Ⅰ)无实数根.思考2对上面题解方程(Ⅰ)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x+3)2=5?学生通过比较它们与方程x2=25异同,从而获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在解方程(Ⅰ)时,由方程x2=25得x=±5.由此想到:由方程(x+3)2=5,②得x+3=5,即55.③于是,方程(x+3)2=5的两个根为x1525【教学说明】教学时,就让学生独立尝试给出解答过程,最后教师再给出规范解答,既帮助学生形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同时为以后学配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会到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结论】上面的解法中,由方程②得到③,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方程②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教学说明】上述归纳结论应由师生共同探讨获得,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是转化.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解下列方程:(教材第6页练习)(1)2x2-8=0; (2)9x2-5=3;(3)(x+6)2-9=0; (4)3(x-1)2-6=0;(5)x2-4x+4=5; (6)9x2+5=1.解:(1)原方程整理,得2x2=8,即x2=4,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2,即x1=2,x2=-2.(2)原方程可化为9x2=8,即x2=8/9.两边开平方,得x=±223,即x1=223,x2=-223.(3)原方程整理,得(x+6)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6=±3,即x1=-3,x2=-9.(4)原方程可化为(x-1)2=2,两边开平方,得x-1=±2,∴x1=1+2,x2=1-2;(5)原方程可化为(x-2)2=5,两边开平方,得x-2=±5,∴x1=2+5,x2=2-5.(6)原方程可化为9x2=-4,x2=-4/9.由前面结论知,当p<0时,对任意实数x,都有x2≥0,所以这个方程无实根.【教学说明】本例可选派六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最后师生共同给出评析,完善认知.特别要强调用直接开平方法开方时什么情况下是无实根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8x2-16=0,则x的值是.2.若方程2(x-3)2=72,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是.3.如果实数a、b满足3a+4+b2-12b+36=0,则ab的值为.4.已知方程(x-2)2=m2-1的一个根是x=4,求m的值和另一个根.【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提问:(1)你学会怎样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吗?有哪些步骤?(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炼本节知识及方法,感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降次思想方法.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2”第1题.21.2.1配方法(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1.2.2 公式法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 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6x 2-7x+1=0 (2)4x 2-3x=52 解: (1)移项,得:6x 2-7x=-1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76x=-16配方,得:x 2-76x+(712)2 = -16+(712)2(x-712)2 = 25144x-712= ±512 x 1=512+712=7512+=1 , x 2=-512+712=7512-=16(2)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移项;(2)化二次项系数为1;(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c=0(a≠0)且b 2-4ac≥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x 2=2b a--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 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ca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a )2即(x+2b a)2=2244b ac a - ∵b 2-4ac≥0且4a 2>0∴2244b aca -≥0直接开平方,得:x+2ba即∴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1=0 (2)5x+2=3x 2 (3)(x-2)(3x-5)=0 (4)4x 2-3x+1=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解:(1)a=2,b=-4,c=-1b 2-4ac=(-4)2-4×2×(-1)=24>0== ∴x 1x 2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5x-2=0a=3,b=-5,c=-2 b 2-4ac=(-5)2-4×3×(-2)=49>0576±= x 1=2,x 2=-13(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11x+9=0a=3,b=-11,c=9 b 2-4ac=(-11)2-4×3×9=13>0∴x=(11)11236--±=⨯ ∴x 1=116+x 2=116-(3)a=4,b=-3,c=1b 2-4ac=(-3)2-4×4×1=-7<0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教材P 12 练习1 第1题21.2.3 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依据方程特征选择恰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想一想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你能想出解此方程的简捷方法吗?【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方程为10x-4.9x2=0.在学生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出上述方程的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简捷解法为:x(10-4.9 x)=0.∴x =0或10-4.9 x =0,∴x 1=0, x 2=10049≈2.04.从而可知物体被抛出约2.04s后落回到地面.想一想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归纳为:当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利用a·b=0,则a=0或b=0,把一元二次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解法称为因式分解法.【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归纳总结,既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培养总结化归能力,并从中体验转化、降次的思想方法.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解下列方程:(1)x (x -2)+ x -2=0; (2)5 x 2-2 x -14= x 2-2 x +34.解:(1)因式分解,得(x-2)(x+1)=0.故有x-2=0或x+1=0.∴x1=2, x2=-1. (2)原方程整理为4x 2-1=0.因式分解,得(2x +1)(2x-1)=0.∴2x+1=0或2x-1=0.∴x 1=-12, x 2=12.想一想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解决吗?如果可以,请比较它们与因式分解法的优缺点.【归纳结论】1.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公式法可直接套用公式;因式分解法要先使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能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因式,从而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为0,达到降次目的,从而解出方程;2.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而因式分解法则只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因式分解法来求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2x-2)(3x-4)=0,∴2x-2=0或3x-4=0B. (x+3)(x-1)=1,∴x+3=0或x-1=1C.(x+2)(x-3)=6,∴x+2=3或x-3=2D. x(x+2)=0,∴x+2=02.当x= 时,代数式x2-3x的值是-2.3.已知y=x2+x-6,当x= 时,y的值等于0.当x= 时,y的值等于24.(注:4~5题为教材第14页练习)4.解下列方程:(1)x2+x=0; (2)x2-23x=0;(3)3x2-6x=-3; (4)4x2-121=0;(5)3x(2x+1)=4x+2; (6)(x-4)2=(5-2x)2.5.如图,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扩大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教学说明】针对所设置的作业,可因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答案】1.A 2.1或2 3.2或-35或-6 4~5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优缺点?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说明】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查漏补缺,完善认知.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2”第6题.。
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0(02≠=++a c bx ax ,分清二次项 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0(02≠=++a c bx ax 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教学设计活动1 复习旧知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1)23-x (2)0=+b ax (3)021=+x(4)22=x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312=-x 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A.0B.1C.2D.3活动2 探究新知1.根据题意列方程.教材第2页问题1.如图21.1-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2cm ,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提出问题:(1)正方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后的方程.2.教材第2页问题2.提出问题:(1)本题中有哪些量?有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数之和为0,求这两个数.提出问题本题需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活动3 归纳概念提出问题:(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 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提出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限制0≠a ,c b 、可以为0吗?(3)0132=+-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3.一元二次方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的解(根). 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1)8142=x ;(2)3122=-x ;(3)3112=+x x;(4)0)7(222=+-x x x .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 教材第3页例题.例3 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0122=-+x xB.022=--x xC.022=++x xD.022=-+x x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练习:1.若013)1(2=-+-ax x a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教材第4页练习第2题.4.若-4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722=-+k x x 的一个根,则k 的值为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布置作业教材第4页习题21.1第1—7题拓展提高若关于x 的方程63)(122=+++x x m m m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 的值.。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案_0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概念.二、教学目标(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并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3)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及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1.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回顾1、什么叫做方程?2、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3、我们如何定义方程的“元”和“次”?(2)探究新知1、集思广益方程 2240+-=x x 属于什么方程?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也能列出这一类方程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100―2x ) cm ,宽为(50―2x ) cm .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得(100―2x )(50―2x )=3 600.整理,得 4x 2―300x +1 400=0.化简,得 x 2―75x +350=0问题一、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2cm ,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二、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你说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 全部比赛共有28场. 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x-1个队各赛一场,比赛共有x(x-1)/2场,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x-1)/2=28,化简得x 2―x=56.042)2(22=-++-m x x m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学生活动:思考交流以上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老师点评:(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2)只含一个未知数x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像这样,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给出定义就是对过去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类比和对比。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2)》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1)》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
但在解决一些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2.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何求出它的方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问物体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例,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法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是“2m/s^2 * 5s = 10m/s”,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解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过程类似,教材先给出计算满足条件的正方形面积、计算满足条件的参赛队数等实际问题,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方程的特点,归纳、总结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材给出其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b、c,需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的原因及系数前的符号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探索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高学生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一般形式中的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常数项。
2.目标解析通过7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且方程两边都是等式。
本节课我们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观察化简后的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方程两边都是等式,但未知数的次数是2(次)。
由此学生通过观察,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尝试类比,归纳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两个易错点:1)忽略二次项系数≠02)判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需考虑符号问题。
当二次项系数a≠0时,方程为ax2+bx+c=0(一元二次方程)。
当二次项系数 a=0时,方程为bx+c=0(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70626高品质版
一元二次方程一、教课目的1.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观点,能够划分各项系数;能够从实质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觉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领会方程与实质生活的联系经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旁的问题,领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对促使社会进步和展开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二、课时安排课时三、教课要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各项系数的划分,根的作用.四、教课难点根的作用的理解.五、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形: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塑像,修塑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所有的高度比,塑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剖析:塑像上部的高度AC,下部的高度BC应有以下关系:解:设塑像下部高xm,于是得方程x2=2(2-x)整理得x2+2x-4=0 ①〔二〕合作研究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一个相同的正方形,而后将周围突出局部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假如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2为3600cm,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解: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xcm,那么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依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得100-2x〕〔50-2x〕=3600.整理,得4 x2-300x+1400=0.化简,得x 2-75x+350=0. ②由方程②能够得出所切正方形的详细尺寸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竞赛一场,依据场所和时间等条件,赛程方案安排7天,每日安排4场竞赛,竞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解:设应邀请 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余〔 x-1〕个队各赛 1场,因为甲队对乙队的竞赛和乙队对甲队的竞赛是同一场竞赛,因此所有竞赛共所有竞赛共4×7=28场1xx1场.2列方程得:1xx1282整理得:1x21x2822化简得:x2x56问题3:新九(6)班建立,各新同学首次同班,为表友情,全班同学互送贺卡,全班共送贺卡1560张,求九(6)班现有多少名学生?解:设九(6)班有m名学生,那么:m(m-1)=15602整理,得:m-m=15602化简,得:m-m-1560=0 ④由方程④能够得出参赛队数.222-x=562概括:方程①x+2x-4=0②x-75x+350=0③x④m-m-1560=0有什么特色?总结:〔1〕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三〕重难点精讲例题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此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归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此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 8,常数项为-10.例题2:假定对于x的方程〔k+3〕x2-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 2-8x+20=0列表: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x 2-8x+20 …问题2.前面有关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 2+7x-44=0即x 2+7x=44列表:老师点评(略)二、探索新知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其它解吗?老师点评:(1)问题1中x=2与x=10是x 2-8x+20=0的解,问题2中,x=4是x 2+7x-44=0的解.(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回过头来看:x 2-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 2+10x+12=0的根?-4,-3,-2,-1,0,1,2,3,4.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10x+12=0的两根.例2.若x=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2+bx+c=0(a ≠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07(a+b+c)的值练习: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 2+x+a 2-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 的值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1)x 2-64=0 (2)3x 2-6=0 (3)x 2-3x=0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 解:略三、巩固练习x 1 2 3 4 5 6 …x 2+7x …教材思考题练习1、2.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夹逼”方法; 平方根的意义)。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doc
通过类比,迁
2
系数,注意方程一般形式中的“-”是性质符号负号, 不是运算符号减号
移提高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学生思考,讨论完 加深对概念理
1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根的概念获得一元二次方程 成, 的根的概念
解和运用,同 时对一元二次
2 下面哪些数是方程 2+5+6=0 的根? -4,-3,-2,-1,0,1,2,3,4.
联系曾经学 习过的方程 知识衔接本 章,明确本节 课内容
1
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学生读题找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列方程
探究课本问题 2
学生观察所列方程整 淡化列方程
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理后的特点,把握方 难度,重点突
1 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程结构,初步感知一 出方程特点 2 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个队参赛,如 元二次方程概念
3 特殊形式: ax2 bx 0a 0 ; ax2 c 0a 0 ;
学生根据相关概念作
ax2 0a 0
答,复习巩固
课本例题
识记、理解相
分析: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 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 关概念
类项,进行同解变形,化为一般形式后再写出各项 程的解尝试叙述
方程的根的情 况初步感知
3 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1)2-64=0(2)2+1=0 (3)2-3=0 (4)x2 2x 1 0
4 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 程呢?
5 排球邀请赛问题中,所列方程 x2 x 56 的根是 8 和 -7,但是答案只能有一个,应该是哪个?
教学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
10
8
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列表:
x 0 1 2 3 4 5 6 7 8 …
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_______m.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列表:
x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6是x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2+2x-120=0的解.
(3)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区别,我们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回过头来看:x2-36=0有两个根,一个是6,另一个是-6,但-6不满足题意;同理,问题2中的x=-12的根也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
例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1)x2-64=0 (2)3x2-6=0 (3)x2-3x=0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解:(1)移项得x2=64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8
即x1=8,x2=-8
(2)移项、整理,得x2=2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2
即x1=2,x2=-2
(3)因为x2-3x=x(x-3)
所以x2-3x=0,就是x(x-3)=0
所以x=0或x-3=0
即x1=0,x2=3
三、巩固练习
教材思考题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设长为xcm,则宽为(x-5)cm
列方程x(x-5)=150,即x2-5x-150=0
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
(1)x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
(2)完成下表:
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x2-5x-150
(3)你知道铁片的长x是多少吗?
分析:x2-5x-150=0与上面两道例题明显不同,不能用平方根的意义和八年级上册的整式中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求根,•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夹逼”方法求出该方程的根.
解:(1)x不可能小于5.理由:如果x<5,则宽(x-5)<0,不合题意.
x不可能等于10.理由:如果x=10,则面积x2-5x-150=-100,也不可能.
(2)
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x2-5x-150 -100 -84 -66 -46 -24 0 26 54 ……
(3)铁片长x=15cm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及它与以前的解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六、布置作业
1.教材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方程x(x-1)=2的两根为().
A.x1=0,x2=1 B.x1=0,x2=-1 C.x1=1,x2=2 D.x1=-1,x2=2 2.方程ax(x-b)+(b-x)=0的根是().
A.x1=b,x2=a B.x1=b,x2=1
a
C.x1=a,x2=
1
a
D.x1=a2,x2=b2
3.已知x=-1是方程ax2+bx+c=0的根(b≠0),则a c
b b
+=().
A.1 B.-1 C.0 D.2
二、填空题
1.如果x2-81=0,那么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________,x2=__________.
2.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
3.方程(x+1)2+2x(x+1)=0,那么方程的根x1=______;x2=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果x=1是方程ax2+bx+3=0的一个根,求(a-b)2+4ab的值.
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求证:-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
3.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给全班同学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变形,即在(
21 x
x
-
)
2-2x
21
x
x
-
+1=0,•令
21
x
x
-
=y,则有y2-2y+1=0,根据上述变形数学思想(换元法),解决
小明给出的问题:在(x2-1)2+(x2-1)=0中,求出(x2-1)2+(x2-1)=0的根.
答案:
一、1.D 2.B 3.A
二、1.9,-9 2.-13 3.-1,1-2
三、1.由已知,得a+b=-3,原式=(a+b)2=(-3)2=9.
2.a+c=b,a-b+c=0,把x=-1代入得
ax2+bx+c=a×(-1)2+b×(-1)+c=a-b+c=0,
∴-1必是该方程的一根.
3.设y=x2-1,则y2+y=0,y1=0,y2=-1,
即当x2-1=0,x1=1,x2=-1;
当y2=-1时,x2-1=-1,x2=0,
∴x3=x4=0,
∴x1=1,x2=-1,x3=x4=0是原方程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