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平凡的生命中发现不平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虫子行为的观察和思考。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引导学生从虫子的行为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虫子是非常常见的小生物。

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向虫子,去探索它们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几种虫子?作者分别观察到了它们的哪些行为?(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虫子,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行为的,从中可以看出虫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

3、思考:作者在观察虫子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四)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生动形象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教师示例,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动词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3、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走向虫子》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自己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走向虫子》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走向虫子》产生期待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情景创设: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走向虫子》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走向虫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走向虫子》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走向虫子》及相关资料。

2. 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对课文《走向虫子》的预习情况。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虫子代表了什么?作者通过描述虫子的生活,想传达什么信息?(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文。

6.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分析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了解虫子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对比阅读,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提高比较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自然生灵的一员,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求知。

大自然以其无穷的奥秘,不断丰富着人类的思想,冲击着人类的灵魂。

一花一草,一鸟一虫,这些自然界的精灵们,以其独有的生存模式,启迪着人类:何为生存之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虫子》,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二、字词积累:蜣(qiāng)螂土坷(kē)拉骨碌碌(gūlūlū) 忙碌(lù)悬崖勒(lè)马: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二、作者简介: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跳读课文,思考:文章当中一共写了几只虫子?明确:三只:一只八条腿的小虫、蜣螂、蚂蚁。

(明确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四、探究学习(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一)第一只虫子:八条腿的小虫(教师精讲)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1、这只小虫在做什么?2、对于小虫的行为,“我”的评价是什么?3、“我”得出了什么教训呢?在原文中划出来。

活动设计:如果你是这只虫子,又会怎样来评价“我”的这种想法呢?(二)分组讨论、交流1、蜣螂和蚂蚁分别在做什么?2、面对它们的行为,“我”又有哪些表现呢?3、从它们的身上,“我”又得到哪些教训呢?方法: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完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

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我们今天一起随作者刘亮程“走向虫子”,看虫子这个在人类看来极其渺小的存在,在作者看来有什么不凡之处。

二、预习检查:1、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注音、解释注音: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解释词语:悬崖勒马、仓皇而逃、短见、盲目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2、作者常识填空: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主要作品有:《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风中的院门等散文集,其中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1.作者观察了哪几种虫子?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准确复述)2.文章通过写虫子的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是概括。

抓住生动细节,重点活动是复述。

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

四、写法学习:观察图片,你能用课文的方法生动描写他们在干什么?说明:细致生动、拟人手法。

五、深入探究:1、走近虫子后作者感慨到“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大脑袋”和虫子的“小脑袋”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产生代沟的原因。

2、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①“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了……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二、作者简介: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疏通字词。

蜣(qiāng)螂铲(chǎn) 喘(chuǎn)土坷(kē)拉:土块。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转动。

忙碌(lù):忙着做各种事情。

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

抡(lūn):用力挥动。

2、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走向虫子》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能够领悟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5. 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走向虫子》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课文《走向虫子》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内容进行引导。

2. 提问学生对虫子的了解和认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走向虫子》第一至第四章。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举例说明。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主题领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领悟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阅读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一篇关于课文《走向虫子》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六、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对话。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走向虫子》。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视课文,提出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3)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走向虫子》。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评价课文中的作者观点,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走向虫子》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视课文,提出问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创作,进行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走向虫子》。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观察身边的虫子,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走向虫子》初二语文教案

《走向虫子》初二语文教案

《走向虫子》初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虫子的独特情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作者对虫子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虫子的印象和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虫子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感受。

2.邀请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言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虫子,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描绘。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描绘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虫子。

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虫子的认识。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虫子知识。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虫子的科普宣传海报。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海报设计,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虫子的短文。

2.课下阅读关于虫子的科普书籍,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虫子的独特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关爱自然的意识。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刘亮程在《走向虫子》中记述了与三只小虫的故事,发挥想象,想想他会对三只虫说说哪些心里话?
2《走向虫子》写小虫子的事情却透出大智慧,语言素淡纯真,幽默风趣,找出喜欢的词句赏析。

二、《蚂蚁》中的“我”看穿了蚂蚁,《走向虫子》中的“我”猜不透蚂蚁,为什么两文读来都有趣?
(都对蚂蚁的行为写得惟妙惟肖;都运用了拟人及大词小用等造成幽默风趣的效果;《走向虫子》文中一系列猜错,煞有介事地自我贬低,调侃人的自以为是,风趣幽默;《蚂蚁》还有感悟、思考中表现的智趣。

作者看穿蚂蚁,由“蚂蚁的快乐”感悟出一个“被他人主宰命运,自身却浑然不知”的值得深思的人生、社会问题,而且写得很平静,很冷静,文字简省节制,不事渲染,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和发现的乐趣。

)。

2023年《走向虫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走向虫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走向虫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整理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文中生字词。

2、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中的不怜悯感。

3、熟悉昆虫,熟悉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宏大的人类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渺小的昆虫有它们的行为和推断。

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类能洞察一切,却看不透低低在下的虫子的思想和意愿,假如自以为是地去干涉虫子行动,有时会适得其反,出力不讨好。

不信,请看当代作家刘亮程写的《走向虫子》。

二、阅读课文,画诞生字词,思索描写了几只虫子。

盲目:眼睛看不清东西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一般形容人主观,不虚心。

蜣螂:昆虫,齿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骨碌碌:形容很快转动。

第1页/共4页仓皇:匆忙而惊慌。

三、理解课文描写几只虫子,就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试找出起止段。

一、(1--3)描写一只八条腿的小虫。

二、(4--6)描写一只蜣螂。

三、(7--13)描写一只蚂蚁。

(一)阅读(1-3)自然段,思索:1、虫子行为的结果和我的推断全都吗?(不全都。

我认为虫子若不悬崖勒马确定会一头栽下去,而虫子竟从指头底部渐渐悠悠向手心爬去)2、我从中有何感受?(熟悉到人类自身的缺点--好自以为是)(二)阅读(4--6)自然段,思索:1一只蜣螂在干什么?(想把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2我是什么心情?(焦急哦,真想帮它)3我帮每磅蜣螂?为什么?(没有,由于我已有过一次教训,即不能再自以为是了)(三)阅读(7--13)自然段,思索:1、1、第三只虫子--蚂蚁再第2页/共4页干什么?(被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爬土块)2、我这次帮蚂蚁了吗?怎么帮的?(帮了。

我先找另一只蚂蚁来关心它,结果另一只蚂蚁不仅不帮忙,两只蚂蚁反而打了一架。

我再把蚂蚁和干虫一起扔到土块那边)3、蚂蚁领我的情吗?(不领。

我的帮忙是多余的)4、我得到什么教训?(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印证了人的自以为是)(四)小结:文章通过记述我为虫子帮忙遭到失败的事,说明白什么道理?(说明白人应当认真了解昆虫,乃至自然的习性,才能与其和谐相处,同时告知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盲目估算一切)四、与马克.吐温的《辛苦的蚂蚁》2、4自然段比较阅读,思索两文的异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案《走向虫子》学教练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案《走向虫子》学教练案

《走向虫子》主备人:石霞责任人:王力审核:仲连智授课时间月日共1 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2、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痒痒的()悬崖勒马()蜣螂()()土坷垃()骨碌碌()轱辘()()2、解释下列词语:悬崖勒马:自以为是:仓皇逃命:3、查资料,了解作者: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他的散文集《》获第二届“”。

注:刘亮程,祖籍为金塔,其父母1960年逃荒到新疆沙湾后定居,他就出生在那里,2001年曾陪母亲回到过阔别41年的故乡——金塔。

他曾说:“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回乡一直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一大风景。

”4、请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文中描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二、新课导学:(一)导入(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幽默是一种智慧,是让读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

课文中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找出一两例来谈谈,品味一下。

2、文章通过写小动物的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趣的谜语,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3、根据所给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上联。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相貌语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讲究忠诚信义,对待朋友都能肝胆相照。

上联:下联: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4、下面句子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A.李明借我一块橡皮。

B.小王的衣服做的真好看。

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走向虫子》2

《走向虫子》2
教案
课题
《走向虫子》
姓名
时间
课型
新授
节次
2
教学目标
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概括两文的主要内容。
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教学过程
任务导学(2)
一、创设情境
在错综复杂的人类世界中,要辨清事情的真伪是极其困难的,即使是大文豪曹雪芹,也只能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来掩饰内心的困惑。那么,在动物的世界中,真相是容易探究的吗?人能揣摩准动物的想法吗?《走向虫子》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qiāng láng()()
教学反思
本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诙谐幽默,在记叙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描写,并适时地议论突出主题,充满了理趣,让人深思。结合文章的这些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对蚂蚁生动传神的描写,并探究理解作者由蚂蚁所引发的感慨,同时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进行作文片断练习。从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朗读、品评,较感兴趣,能理解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内涵,但借鉴文章的描写方式进行写作环节,多数同学写得较平淡,缺少亮点。
学生自学互学(10=15)
《走向虫子》
你有什么感受?(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设计的。
精讲点拨(10)
你觉得作者写作本文有何用意?
展示评价(8)
《走虫子》读来有趣的段落有哪些?为什么感觉有趣?
达标检测(10)
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cèng()sǎng()cuì()zhuài()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走向虫子》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二、字词积累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三、整体感知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文字中要突出这两点。

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

四、探究学习1、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

讨论:人为什么会自以为是?(1)先观看视频剪辑;(2)人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优势吗?有局限吗?3、比较三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方法与活动:老师可引导学生逐一找出作者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

4、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方法: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完成。

五、拓展延伸5、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一样的经历吗?(你从动物身上得到过什么启发?)6、在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定也有这样的见闻与经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小结: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他的认识。

面对未知的世界与事物,我们要认真细致的去观察、研究;面对未明的事理,我们要客观谨慎的去辨别、分析;面对未悟的困惑,我们要勇敢冷静的去思索、判断;面对远远近近的交往,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武断,不臆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3蚂蚁——人类能力的有限缺乏自审
课后
反思
2、把握。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地爬”。
第4—6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7—13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3、讨论交流
(1)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
明确: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道“……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2)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的可笑之处呢?
明确: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3)讨论:我们学过南帆先生的《蚂蚁》,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对“人”的思考)
明确:相同——都是通过小动物来思考人类。不同点——《蚂蚁》反思的是人的命运,人在何种意义上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它突出的是人类生存的困惑问题,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些方面,人其实不如虫,但人类对此却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对人类缺乏自审意识的剖析。
课堂流程及设计:
预习检查----讨论交流-----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一)字词知识积累
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
蜣螂(qiāng)铲(chǎn)喘(chuǎn)土坷拉(kē)
(二)了解作者
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
村庄里,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
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
《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教师复备栏




1.激情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4)说说文章突出民一个什么主题?
文章通过记叙“我”几次观察小虫子的经历,揭示了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着自己极强的自主意识,文章充满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尊重。




结合习题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
1、幽默是一种智慧,是让读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课文中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找出一两例来谈谈,品味一下。
课题:《走向虫子》课型:新授课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重难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例:第7自然段中对蜣螂姿势的描写、第8自然段中说“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气了”、第12自然段“我会搬它回家吗”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想象两只蚂蚁见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词小用,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行为,显得特别风趣。
2、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1——3八条腿的小虫——人类的自以为是走向虫子
4——6蜣螂——人类智慧的有限反思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