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答:信息素养既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它因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具有较好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

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在信息社会尤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具体体现在:

(1)爱护公共设备,不随意偷换鼠标和键盘。

(2)负责任地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计算机加设密码等;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

(3)不非法复制软件和购买盗版软件。

(4)不制造和传播病毒。

(5)自觉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做黑客等。

(6)合作学习时注重集体、敬业精神。

(7)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

(8)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做到网上文明聊天等。

2、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

学生即使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不想用或缺乏使用的意识都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具体体现在:

(1)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意识,能快速判断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2)使用信息技术的渴望。例如,遇到问题想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如果知道做某一件事情必须要利用信息技术,那么自己一定会积极参加;一有空就使用信息技术等。

(3)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通过信息技术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等。

(4)使用信息技术能获得美好的享受。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做更有趣更富想象力的事情;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具创造力地完成任务;使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感到很舒适等。

(5)能克服使用信息技术的恐惧症或消极影响。例如,由于害怕出错,使用信息技术时常犹豫不决;使用信息技术觉得枯燥和心烦,精神高度紧张;使用信息技术剥夺了与别人交流的时间;使用信息技术感到很困难;学习信息技术是浪费时间等。

3、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基础。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知识都作了很好的规定,我国在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生信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从使用的角度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社会的影响等。

(2)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和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会使用有关信息技术的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的故障。

(3)了解多媒体和网络,并能操作。

(4)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和浏览器等)。

(5)掌握与各学科学习有关的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等。

(6)对简单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帮助信息学会使用。

4、具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甚至为终身学习、将来在信息化社会中开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具有快速地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能确定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成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具有分析、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评价、筛选、判断、分类、存储信息的能力,具有组织、表达信息的能力。

(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如电子函件、局域网和因特网等)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4)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自己作品(或学习成果)的能力。

(5)具有信息的加工能力,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利用计算机自主地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

(7)对于信息资源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并具有查错和纠错的能力。

(8)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2、概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答:①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a、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和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

b、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c、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②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a、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b、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c、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d、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