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2(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2(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2(含解析)1.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答案:C 解析:根据Δs =at 2,可得a =Δs t2=2 m/s 2;从开始刹车计时,1 s 时的速度为v 1=9+72 m/s 2=8 m/s ,再经过4 s 汽车停止运动,所以汽车的总刹车时间是5 s ,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s =12at 2=12×2×52m =25 m .本题答案为C .2.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B 为AC 的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已知物体经过A 、B 、C 三点的速度为v A 、v B 、v C ,有v A <v C ,且v B =v A +v C2,则加速度a 1和a 2的大小为( )A .a 1<a 2B .a 1=a 2C .a 1>a 2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A 解析:解法一:由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v AB <v BC ,则t AB >t BC ,由v B =v A +v C2得:v B -v A =v C -v B 即a 1t AB =a 2t BC ,由于t AB >t BC ,故a 1<a 2,A 选项正确.解法二: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B 为AC 的中点且v B =v A +v C2,只能是a 1<a 2.3.一辆汽车正在以速度54 km/h 匀速运动,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在100 m 内停下,则刹车加速度大小不可能为( )A .1.06 m/s 2B .1.65 m/s 2C .2.4 m/s 2D .3.2 m/s 2答案:A 解析:刹车初速度为v 0=54 km/h =15 m/s 、末速度为v =0,设加速度大小为a ,应用速度—位移关系式有v 2-v 20=-2ax ,解得a =1.125 m/s 2,则加速度大小分别为3.2 m/s 2、2.4 m/s 2、1.65 m/s 2时汽车在100 m 内能停下,选项B 、C 、D 均可能,选项A 错.4.(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 .v 02gB .v 0g C .3v 0g D .3v 02g答案:BC 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1=v 02和v 2=-v 02,由公式t =v -v 0a ,得t 1=v 0g 和t 2=3v 0g,B 、C 正确.5.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一个小物体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终停在斜面顶点P .a 、b 、c 三点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小物体由a 、b 、c 运动到P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1t 1=x 2t 2=x 3t 3B .x 2-x 1t 22-t 21=x 3+x 1t 23-t 21C .x 1t 1=x 2t 2<x 3t 3D .x 1t 21=x 2t 22=x 3t 23答案:D 解析:运用逆向思维,小物体从斜面顶端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有a =2x 1t 21=2x 2t 22=2x 3t 23,选项D 对;应用数学知识有x 2-x 1t 22-t 21=x 3-x 1t 23-t 21,选项A 、B 、C 均错.6.(2014·上海单科)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2v gB .vgC .2h vD .h v答案:A 解析:下抛落地时间满足h =vt 1+12gt 21,上抛落地所需要时间满足-h =vt 2-12gt 22,两式相加得t 2-t 1=2vg,A 项正确. 7.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 ,弹射最大高度为 24 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A .150 mB .75 mC .15 mD .7.5 m答案:A 解析:磕头虫向下运动末速度大小与向上运动初速度大小相等,向下运动的过程中v 21=2ah 1,弹射过程中v 21=2gh 2;人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v 22=2aH 1,离地上升过程中v 22=2gH 2,代入数值得H 2=150 m ,故A 正确.8.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4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则( )A .t ′=13tB .t ′=12tC .t ′=tD .t ′<t答案:C 解析:把物体运动看成从C 点到A 点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s CB ∶s BA =1∶3,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可知t ′=t .9.(2014·云南师大附中调研)(多选)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其中OA 杆竖直放置,OB 杆与OD 杆等长,OC 杆与斜面垂直放置,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四个环分别从O 点由静止释放,沿OA 、OB 、OC 、OD 滑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依次为t 1、t 2、t 3、t 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t 1>t 2B .t 1=t 3C .t 2=t 4D .t 2<t 4答案:ABD 解析:根据等时圆模型,可知从圆上最高点沿任意一条弦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相同,故沿OA 和OC 滑到底端的时间相同,OB 不是一条完整的弦,时间最短,OD 长度超过一条弦,时间最长.t 4>t 1=t 3>t 2故正确选项为A 、B 、D .10.一物体从某高处做匀加速下落运动,最初3 s 和最后3 s 的位移之比为3∶7,此两段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大小为6 m ,求:(1)物体下落的高度; (2)物体下落的时间.答案:(1)12.5 m (2)5 s 解析:(1)设最初3 s 和最后3 s 的位移分别为x 1、x 2. 由题意可知x 1∶x 2=3∶7,x 2-x 1=6 m 解得x 1=4.5 m ,x 2=10.5 m过程草图如图所示,易知物体从顶端A 至底端B 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的奇数之比可知最初3 s 和最后3 s 有交叉过程,CD 为交叉过程,由最初Δt =3 s 有x 1=12a Δt 2解得a =1 m/s 2由最后Δt =3 s 有x 2=v C Δt +12a Δt 2解得v C =2 m/s则AC 距离为x AC =v 2C2a =2 mAB 距离x =x AC +x 2解得x =12.5 m (2)AC 段用时间t 1=v C a从A 到B 需时间t =t 1+Δt 解得t =5 s11.(2015·湖北襄阳市调研)我国某城市某交通路口绿灯即将结束时会持续闪烁 3 s ,而后才会变成黄灯,再在3 s 黄灯提示后再转为红灯.新交通法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运动.(本题中的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24 m ,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若某车正以v 0=18 m/s 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 =58.5 m ,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求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答案:(1)16 m/s (2)0.5 s解析:(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该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x 1=v2t 1解得v =16 m/s(2)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从绿灯闪烁到红灯亮起的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t 2=6-t该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x 2=v 02t 2设绿灯开始闪烁时该车距离停车线的距离为L ,则L =L 0+x 2 联立解得:t =0.5 s即该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不能超过0.5 s.12.(2015·浙江温州一模)我海军小分队在进行登陆某海岛演习.一大型战舰停在离某海岛登陆点一定距离处,登陆队员需要从较高的甲板上利用绳索下滑到海水中的快艇上,再开快艇接近登陆点.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战舰甲板边缘,另一端固定在快艇上,使绳索处于绷直状态,其长度为L =16 m .队员沿绳索先由静止匀加速下滑,再匀减速滑到快艇时速度刚好为零,在此过程中队员的最大速度v max =8 m/s.当队员抵达快艇后,立即撤除绳索,快艇正对登陆点从静止开始以a 1=2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行驶一段时间后,立即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2=4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海岛登陆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快艇距登陆点的直线距离s =540 m ,撤除绳索时间忽略不计,队员和快艇均视为质点.求队员登岛的总时间.答案:(4+910) s解析:设队员在绳索上运动的时间为t 1,在快艇上运动的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max2t 1v 2=2a 1x 1 v 2=2a 2x 2 s =x 1+x 2 s =v 2t 2代入数据得t 1=4 st 2=910 s所以队员登岛的总时间t =t 1+t 2=(4+910) s.13.(2015·陕西师大附中摸底)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艘装有帮助飞机起飞弹射系统的航母“辽宁舰”完成了歼-15首次起降飞行训练并获得圆满成功.已知歼-15在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 2,当歼-15的速度达到50 m/s 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求:(1)若要求歼-15滑行160 m 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至少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2)若“辽宁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从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3)若“辽宁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设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 =160 m ,为使歼-15仍能从此舰上正常起飞,可采用先让“辽宁舰”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再让歼-15起飞,则“辽宁舰”的航行速度至少为多少?答案:(1)30 m/s (2)250 m (3)10 m/s解析:(1)设经弹射系统使飞机起飞时初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得v 0=v 2-2aL =30 m/s(2)不装弹射系统时,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 2-0=2ax 得该舰身长至少应为x =v 2-02a=250 m(3)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匀速航行,设速度为v 1,在飞机起跑过程中的位移为x ,则x 1=v 1t飞机起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v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位移为x 2,则由运动学公式v 2-v 21=2ax 2得x 2=v 2-v 212a又有v =v 1+at 解得运动的时间为t =v -v 1a由位移关系可知L =x 2-x 1解以上各式得L =v 2-v 212a -v 1·v -v 1a解得v 1=10 m/s 或v 1=90 m/s(舍去)故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的速度至少为10 m/s.。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6-2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6-2

——基础自测——
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及其中垂线如图1所 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先从图中a点沿 直线移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到c点,则试探 电荷在此过程中( )
A.所受电场力方向一直不改变
B.所受电场力大小一直减小
C.电势能一直减小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 图1
解析:在ab的连线上一点,由电场的叠加可 知,方向始终和正负点电荷的连线平行,在bc上 方向也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故方向不变,A对; 由电场线的空间分布可知,由a到b电场线变密, 故电场力应越来越大,B错;由等势面的空间分 布来看,ab是等势线,电荷在其中运动不做功, 电势能不变,C错;由b到c负电荷逆电场线运动, 必做正功,电势能减少,D对,故正确答案为A、 D.
图4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 能
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解析]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M点 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A正确;电场线的疏密 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由图可知,M点场强一定 小于N点场强,B错;若把正电荷由M点移到N点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所以 EpM>EpN,C正确;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方向 沿NM指向M,电场力做负功,D错.
2.等势面
(1)定义:电场电势中相等 面.
的各点组成的
(2)特点:
垂直
①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 方向 同一等.势面
垂直
,即跟场强的
②在
从电势高 上移动电电势荷低时电场力不做
功.
越大
越小
③电场线总是 的等势面.
的等势面指向
——要点深化——
电场线、场强、电势、等势面它们之间有何 关系?

2012年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及考纲复习题(有答案)

2012年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及考纲复习题(有答案)

2012年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及考纲复习题(有答案)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及考纲解读(八)恒定电流内容要求说明 64.电流。

欧姆定律。

电阻和电阻定律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66.半导体及其应用。

超导及其应用 67.电阻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68.电功和电功率。

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 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

伏安法测电阻 II I I IIII II II名师解读恒定电流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特别是电学实验更是几乎每年必考。

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其中以实验题居多。

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有: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及电热,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的测量(包括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测量)。

其中含容电路、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功率分配问题是命题率较高的知识点,尤其电阻的测量、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更是连续多年来一直连考不断的热点。

复习时要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含义,另外,要密切注意半导体、超导等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的新情景问题。

样题解读【样题1】(江都市2011届高三联考)一中学生为即将发射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设计了一个可测定竖直方向加速度的装置,其原理可简化如图8-1,连接在竖直弹簧上的重物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连接,该装置在地面上静止时其电压表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在零刻度的两侧分别标上对应的正、负加速度值。

关于这个装置在“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示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如果电压表的示数为正,则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仍为正 B.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如果电压表的示数为正,则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为负 C.飞船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D.飞船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的示数所对应的加速度应约为9.8m/s2 [分析] 飞船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和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都发生超重现象,弹簧被压缩,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所以电压表的示数正负情况相同,A项正确,B项错误;飞船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C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础巩固(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础巩固(含解析)

权掇市安稳阳光实验学校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下落的树叶B.运动员投出的篮球C.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2.一个小铁球和一根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总是铁球先落地,这是因为( )A.铁球比羽毛重B.铁球比羽毛密度大C.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与其重力相比不可忽略D.铁球的速度比羽毛的大3.在真空中,将羽毛和苹果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并拍下频闪照片,下列频闪照片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4.甲、乙两个小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即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二、双项选择题5.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16.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羽毛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羽毛将加速上升,铅球都将加速下降B.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C.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月球表面D.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落到月球表面的速度相同6.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D.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运动就可以近似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7.质量不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甲、乙的加速度相同8.在探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由获得的打点纸带可以( )A.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各时刻的速度B.用刻度尺量出各时间内的位移大小C.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加速度D.由纸带可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9.在牛顿管实验中,将一根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下端放一枚小钱币(金属片)和一片羽毛.管内充有空气时倒转玻璃管,让小钱币和羽毛同时下落.当小钱币落到管底时,羽毛还慢悠悠地在中间飘着呢!抽掉管内的空气,再倒转玻璃管,可看到它们同时落到管底,这个实验说明了( )A.真空中的羽毛比有空气管中的羽毛的重力大B.羽毛下落慢的原因是羽毛受到空气阻力,而钱币不受空气阻力C.羽毛下落慢的原因是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羽毛的重力相比较大,影响了羽毛的下落D.所有物体如果不受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在同一地方由静止释放,下落的快慢均一样三、非选择题10.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物体的重力越大,物体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__________的说法对.事实上,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空气阻力有关,若没有空气阻力,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__________.11.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高为54.5米的比萨斜塔的顶部,如图K2­1­1所示,自由释放这两个小球,结果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伽利略这个实验意在说明:轻、重物体下落的________(填“速度”或“加速度”)一样.图K2­1­112.有的同学说伽利略当年做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有问题,因为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都要受到空气阻力.实际做实验时,也都是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10 m/s2B.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C.不同地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定相同D.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2.水滴由屋顶自由下落,经过最后2 m所用的时间是0.15 s,则屋顶高度约为( )A.10 m B.12 m C.14 m D.15 m3.从高处释放一小球甲,经过0.5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小球乙,在两小球落地前,则( )A.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C.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D.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4.(池州期末)一块石头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 m B.3.6 mC.6.0 m D.10.8 m二、双项选择题5.下面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对其运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6.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物体甲从H高处、乙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均未着地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物体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下落1 s后,它们的速度相等D.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等7.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8.一竖直的墙壁上AE被分成四段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K2­2­1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K2­2­1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 B∶v C∶v D∶v E=1∶2∶3∶2B.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v A=v C-v B=v D-v C=v E-v 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BD.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C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三、非选择题10.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落到挡板上,如图K2­2­2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滴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滴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图K2­2­2图K2­2­3(1)写出用上述所测量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K2­2­3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g=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1.(的屋檐边由静止落下(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求:(1)雨滴下落的时间及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雨滴下落过程最后一秒通过的路程.12.水龙头开口竖直向下,直径为1 cm,安装在离接水盆75 cm高处,现打开水龙头,水沿竖直方向流下,仔细观察会发现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在流下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小的,现测得水在水龙头出口处的速度大小为1 m/s,求水流柱落到接水盆中时的直径.(取g=10 m/s2).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 )A.4 m/s与2 m/s2 B.0与4 m/s2C.4 m/s与4 m/s2 D.4 m/s与02.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一定最大的是( ) 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3.图中表示物体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质点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5 s 速度减小到零,则该质点开始减速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2∶1 B.7∶5C.3∶1 D.5∶3二、双项选择题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6.如图K2­3­1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A.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B.它们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均相反C.在t1时刻它们相遇D.在0~t2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同图K2­3­1图K2­3­27.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K2­3­2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A.重物一直向上运动B.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8.将一小球以v =10 m/s 竖直上抛,设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 =10 m/s 2,则( )A .小球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为0.5 sB .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 =5 mC .小球经过2.0 s 回到手中 D. 小球在最高点加速度为零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12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12t 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三、非选择题10.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拍摄此下滑过程得到的同步闪光(即第一次闪光时物块恰好开始下滑)照片如图K2­3­3所示.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根据照片测得物块相邻两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 =2.40cm ,BC =7.30 cm ,CD =12.20 cm ,DE =17.10 cm.由此可知,物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K2­3­31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试求该质点:(1)第5 s 末的速度大小. (2)前5 s 内的位移大小.12.(琼海嘉积中学测试)一名质量为60 kg 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视为质点)在楼顶通过一条长绳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地面最短时间t =2.4 s .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v =6 m/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 =5 m/s 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武警战士下滑时的最大速度. (2)武警战士下滑时离地面的高度h .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减小B.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大C.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而减小D.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而增大2.(湛江模拟)如图K2­4­1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象.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 )图K2­4­1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在B前3 m处C.B在A前3 m处 D.B在A前5 m处3.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与开始刹车后6 s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C.3∶4 D.4∶34.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B.火车的加速度一定相等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二、双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D.由a=ΔvΔt可知: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a的大小与Δv成正比6.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K2­4­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2­4­2A.开始阶段B跑在A的前面,20 s后B落在A后面B.20 s末B追上A,且A、B速度相等C.40 s末A追上BD.在A追B之间的20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7.在足够长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有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以速度v0从旁边驶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追不上自行车,因为汽车启动时速度小B .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开始是不断增加,后来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减小,直到相遇C .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静止的D .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是2v 0a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A .在t s 内的位移决定于平均速度B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是相同的C .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D .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9.一辆汽车以12 m/s 的速度行驶,遇到情况紧急刹车,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则( )A .经3 s ,汽车的速度为6 m/sB .经3 s ,汽车的速度为0C .经3 s ,汽车的位移为9 mD .经3 s ,汽车的位移为12 m 三、非选择题10.以10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正前方60 m 处有一辆以4 m/s 的速度与汽车同方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驾驶员以-0.25 m/s 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经40 s 停下,停下前是否发生车祸? 11.如图K2­4­3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 1=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 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 m 的C 处开始以v 2=3 m/s 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人和车同时停止在B 点处,已知AB =80 m ,问汽车在距A 多远处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图K2­4­312.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1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 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 m ,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1.C2.C 解析: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空气阻力有关.如果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远小所受的重力,则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否则不可忽略,所以C正确.3.C 解析:在真空中,羽毛和苹果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两者做同步的自由落体运动,且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4.C5.BD 解析:羽毛和铅球在月球表面时都只受到重力作用,故它们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将同时落地,所以选项A、C错误,选项B、D正确.6.CD8.BD 解析:用刻度尺可直接从纸带上量出各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而速度和加速度只有先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大小,然后通过公式才能算出,选项A、C错误,B正确;从纸带上相邻间隔时间相同而位移越来越大可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选项D正确.9.CD 解析:羽毛前后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选项A错误;有空气时,小钱币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钱币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下落快,而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阻力相比不可忽略,所以下落慢,故选项B错误,C正确;物体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从静止下落时,是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选项D正确.10.伽利略一样快解析:事实上,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空气阻力有关,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11.速度12.解:物体下落时同时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和空气的阻碍作用,如果没有空气的阻碍作用而只有地球的吸引作用,或者空气的阻碍作用远比地球的吸引作用小时,则无论什么物体,下落快慢都一样.伽利略当年做的实验是两个密度相同的铁球在空气中下落,空气对铁球的阻碍作用相对于地球对它们的吸引作用是很小的,不足以使它们的落地时间有差别,所以人们观察到的是两球同时落地.当我们做实验时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实际是这时空气的阻碍作用不能忽略.在空气的阻碍作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越轻受空气的影响就越大,下落就越慢,物体越重受空气的影响就越小,下落得越快.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B2.A 解析:设屋顶高h m,水滴下落时间为t s,则由自由落体规律及已知条件有:h=12gt2,h-2=12g(t-0.15)2解得:h=10 m,t=1.4 s.3.D 解析:两球下落距离之差为:Δs =12gt 2-12g (t -0.5)2=12g ⎝ ⎛⎭⎪⎫t -14,可见两球下落距离之差随时间越来越大,故A 、B 均错.又因为速度之差为:Δv =gt -g (t -0.5)=0.5g .可见C 错,D 对.4.C 解析: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得,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 3=5×s 1=5×1.2 m=6 m .故选C.5.BD6.CD 解析:根据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且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v t =gt 可知甲、乙物体的瞬时速度在落地前时刻相等.根据v 2t -v 20=2as 以及初速度为零可知落地前下落距离s 相同的瞬时速度相同.7.AB 解析:由s =12gt 2可得t =2s g=2×4510s =3 s ,故A 对.落地速度v t =gt =30 m/s ,B 对.前2 s 内的位移s 1=12gt 21=20 m ,故最后1 s 内的位移s 2=s -s 1=25 m ,C 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s t =453m/s =15 m/s ,D 错.8.AC 解析:由t =2hg物体到达B 、C 、D 、E 的时间之比为t B ∶t C ∶t D ∶t E =1∶2∶3∶2,根据v =gt ,得v B ∶v C ∶v D ∶v E =1∶2∶3∶2,这样可看出A 正确、B 错误;显然v B =v E2,而v -=0+v E2,所以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 ,C 正确、D 错误.9.AC 解析:由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知A 对;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s Ⅰ∶s Ⅱ∶s Ⅲ …=1∶3∶5 …,B 错;由v t =at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v 1∶v 2∶v 3…=1∶2∶3…,C 对; 由s =12gt 2,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 、9.8 m 、14.7 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 3.10.(1)g =2n -12ht 2(2)9.6 m/s 2如图D16所示.解析:(1)滴水的周期就是水滴下落的时间,所以t ′=tn -1,由h =12gt ′2得g =2n -12ht 2.(2)描点如图D16所示,求出斜率k =tan α=ht ′2=12g 可求得g .解得g =9.6 m/s 2.图D1611.解:(1)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得雨滴下落的时间t =2hg=3 s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gt =30 m/s.(2)雨滴最后一秒运动前的运动时间t 1=t -1 雨滴最后一秒运动路程s =h -12gt 21=45 m -12×10×22 m =25 m.12.解:水流下落达到稳定时,在任一段时间内,流过任一柱截面的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各处流量相等.由于水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不断变大,所以横截面积不断变小.如图D17所示.图D17匀加速得v 2t -v 20=2gh 流量相等π⎝ ⎛⎭⎪⎫D 22v 0t =π⎝ ⎛⎭⎪⎫d 22v t t ,可得d =D v 0v t代入数值可得d =0.5 cm.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1.C 解析:根据公式s =v 0t +12at 2,可对应得到v 0=4 m/s ,12a =2 m/s 2,即a =4 m/s 2.2.D 解析:由公式s =v 0t +12at 2=v 0+v t2t =v t ,可以判断,D 正确.3.A 解析:A 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A 解析:把时间分为5段,从最后一段开始,每段位移比为1︰3︰5︰7︰9,则 s 1︰s 2=(7+9)︰(5+3)=2︰1,故A 正确.5.AD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由Δv =a Δt 和s =v 0t +12at 2可以得到A 正确、C 错误,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6.AD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图象都在t 轴上方,表明速度方向都是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甲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在t 1时刻它们速度相等,在0~t 2时间内它们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即位移相等.7.AC 解析:根据图象,t 时间内速度的图象均在时间轴上方,表明速度都是正方向的,故重物一直向上运动,位移一直增大,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8.BC 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t =v t -v 0-g =1010 s =1 s ,故A 错误;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H =v 0+02t =10+02×1 m=5 m ,故B正确;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上升和下降具有对称性,上升时间为1 s ,故下降的时间也是1 s ,即球经过2.0 s 回到中,故C 正确;小球在最高点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故D 错误.9.AB 解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2t v =v 0+v t2,即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s v =v 20+v 2t2,为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t v <2s v ,即A 、B 正确.10.1.47 4.90 m/s 2解析:据题意每秒闪光10次,所以时间间隔T =0.1s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得v D =CE 2T =12.2+17.10.2×10-2m/s =1.47 m/s.根据Δs =aT 2得CE -AC =a (2T )2,所以a =CE -AC 4T2=4.90 m/s 2. 11.解:(1)质点第5 s 末的速度大小v =v 0+at =10 m/s +2×5 m/s=20 m/s.(2)前5 s 内的位移大小s =v 0t +12at 2=10×5 m+12×2×52 m =75 m.12.解:只有当武警战士先加速接着减速下滑时间最短,设武警战士下滑时的最大速度为v m ,加速下滑时间为t 1,减速下滑的时间为t 2,则有v m =gt 1v =v m -at 2 t 1+t 2=t解得v m =12 m/s.(2)设加速下滑的距离为h 1,减速下滑的距离为h 2则有h 1=v 2m2g =1222×10m =7.2 mh 2=v 2-v 2m2a =62-122-2×5m =10.8 m解得h 1+h 2=18 m.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1.B 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既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会减小,位移在增加.2.C 解析: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Δs =⎝ ⎛⎭⎪⎫12×3×4-12×3×2 m =3 m ,即B 在A 前3 m 处,C 正确.3.C 解析: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汽车4 s 后速度为零,所以6 s 的位移实际上是4 s 的位移.4.C 解析:因为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时间不知道,故A 选项错,B 、D也是错的,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既是匀减速的初速度,由v =v 1+v t2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5.AB 解析:匀加速运动中,无论加速度多么小,速度都在增加,故A正确,匀减速运动中,无论加速度多么大,物体的速度都在减小,故B 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不变的,故C 错误;加速度反映的是速度的变化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大小,故D 错误.6.CD 解析:图线所围的面积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从图中可知40 s 时,两物体相遇,之前B 一直在A 前面,故选项C 正确,当A 、B 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选项D 正确.7.BD 解析:开始自行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后来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由s 自=s 汽,即v 0t =12at 2,所以 t =2v 0a,故选B 、D.8.AD 解析:任何形式的运动,v =st,故A 正确;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常量,故B 错误,D 正确;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才满足选项C.9.BD 解析:汽车经过时间t =v 0a =126 s =2 s 后停止运动,故经3 s 后汽车的速度为0.汽车经3 s 的位移等于前2 s 的位移大小,所以s =v 202a =1222×6m=12 m ,B 和D 正确.10.解:在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 之前,它们的距离不断减小,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 之后,它们的距离不断增加,所以当汽车速度为4 m/s 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看两车是否相撞.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 所需的时间t =10-40.25 s =24 s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自行车行驶的距离分别为 汽车:x 1=v 0t +at 22=168 m自行车:x 2=vt =96 m由此可知:x 1-x 2=72 m>60 m所以会发生车祸.11.解:人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2=BC v 2=303s =10 s设汽车由A →B 的过程中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则有v 1t 1+v 12(t 2-t 1)=AB解得t 1=2AB -v 1t 2v 1=2×80-10×1010 s =6 s故刹车时汽车距A 点x 1=v 1t 1=10×6 m=60 m 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 =vt 2-t 1=1010-6m/s 2=2.5 m/s 2.12.解:(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t 1=v ma=16 s位移s 1=v 2m2a=200 m<s 0=1000 m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 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s m ,于是有at 2=v 卡,所以t 2=v 卡a=9.6 s最大间距s m =s 0+v 卡t 2-12at 22=1072 m.(2)设从开始经过t 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v 2m2a+v m (t -t 1)=s 0+v 卡t 解得t =120 s.。

物理_2012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物理_2012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2012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真空中,A 、B 两点与点电荷Q 的距离分别为r 和3r ,则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A 3:1B 1:3C 9:1D 1:92. 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其电容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变化情况是( )A C 和U 均增大BC 增大,U 减小 C C 减小,U 增大D C 和U 均减小3.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4. 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5. 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A 2f (m+M )MB 2f (m+M )mC 2f (m+M )M −(m +M )gD 2f (m+M )m +(m +M )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 如图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A 、B 位于同一高度ℎ(l 、ℎ均为定值).将A 向B 水平抛出的同时,B 自由下落.A 、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A 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发生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大小B 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C 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 A、B一定能相碰7. 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如图所示,铁芯左侧线圈L1由火线和零线并行绕成.当右侧线圈L2中产生电流时,电流经电流放大器放大后,使电磁铁吸起铁质开关K,从而切断家庭电路.仅考虑L1在铁芯中产生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L2中的磁通量为零B 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器增多时,L2中的磁通量不变 C 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 D 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8. 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A 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 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 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 D 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9. 如图所示,MN是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纸面内从O点射入磁场.若粒子速度为v0,最远能落在边界上的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若粒子落在A点的左侧,其速度一定小于v0B 若粒子落在A点的右侧,其速度一定大D 若粒子落于v0 C 若粒子落在A点左右两侧d的范围内,其速度不可能小于v0−qBd2m在A点左右两侧d的范围内,其速度不可能大于v0+qBd2m三、简答题:本题必做题(第10、11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0. 如图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如图中多用电表的________(选填“A”“B”或“C“).(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内a、b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a,另一表笔应_______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表.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b、c15Ω11.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ℎ和s.改变ℎ,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ℎ关系的图像.(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kg、M=0.50kg.根据s−ℎ图像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四、选修3-31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A 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 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 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13. 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题图所示,则T1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T2.14.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1.0×105Pa,吸收的热量Q=7.0×102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选修3-415. 选修3−4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 点位于Q右侧。

2012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带答案)

2012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带答案)

3 /1 1
2
g = 10m/s )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 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 点时恰好静止,求P、C 两点间的高度差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 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 求 F 的大小
○2 当速度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 段,求物块
cosq
=
R-
R
h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
mg tanq = ma
○4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
F - m2(M + m)g = (M + m)a
○5
联立○2 ○3 ○4 ○5 式,代入数据得
F = 8.5N
○6
○2 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水平位移为x1 ,物块落点与B 间的距离为 , x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t 2
=
T 0
2
○12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t
=
3T 0
-
T0 2
-
t
1
-
t 2
○13
联立○10 ○12 ○13 式得
t
=
7T 0
4
○14
设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由○6 式结合运动学公式得
T
=
2p m
qB
○15
由题意得
T =t
○16
联立○14 ○15 ○16 式得
B
=
8p m
U
q 0 = ma
○3
d
由运动学公式得
d = 1 a(T0 )2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带详细解析)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带详细解析)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全国卷2)17. 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410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2s ,水的密度为310kg/3m 。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 .2⨯910-C B. 4⨯910-C C. 6⨯910-C D. 8⨯910-C 【答案】B【解析】带电雨滴在电场力和重力最用下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电场力和重力必然等大反向mg=Eq ,则339944410 3.14103341010r mgq C EEρπ--⨯⨯⨯====⨯。

(新课标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121F F l l --B 、2121F F l l ++C 、2121F F l l +-D 、2121F F l l -+答案:C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101l l k F -=,)(022l l k F -=,解得:k=2121F F l l +-。

(新课标卷)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31-B 、23-C 、312-D 、1-3答案:B解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已知力F 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60sin (60cos 0101F mg F -=μ,)30sin (30cos 0202F mg F +=μ,联立解得:=μ23-。

(上海理综)7.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2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2

2012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人教版)课时训练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4讲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1.如图5-4-7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5-4-7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A.交流电源B.天平C.秒表D.刻度尺答案:AD2.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它上面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均匀的部分进行计算解析:在本题的实验中,由于小车在运动中受到阻力(摩擦力和纸带的阻力),所以要使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重复实验时,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它的条数成正比,所以用到橡皮筋的条数虽然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由于要计算的是小车脱离橡皮筋后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均匀的部分进行计算,故A,B,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ABD3.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4-8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图5-4-8(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3)作出W-v草图;(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用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解析:由于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且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因此每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都相同,故A正确;小车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方法补偿,让木板固定在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抬高,使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故B正确;纸带上的点两端密、中间疏,说明小车先在橡皮筋拉力作用下加速,后在阻力作用下减速,故C正确;由于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的最大速度,故求速度应用匀速的那一段的数据,而不应该使用从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数据来计算,故D项错,A、B、C正确.答案:ABC4.用图5-4-9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木板的倾角为θ.实验过程中,选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用直尺测得各点与A点间的距离如图5-4-9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斜面间摩擦可忽略不计.图5-4-9若取BD 段研究小车的动能变化,求动能的变化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mg (d 3-d 1)sin θB .mg (d 3-d 1)C.12m ⎝⎛⎭⎫d 4-d 22T 2 D .md 4(d 4-2d 2)/8T 2 答案:D5.探究能力是进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 k 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5-4-10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 图5-4-10 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 如下表所示:另外已测试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 cm ,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πN.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 k 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脱离动力到最后停止转动,由动能定理得-F f ·n ·πD =0-E k0,即E k0=nF f πD =0.1n 将n 的不同数值代入可得到相应的转动动能如下表:答案:(1)(2)E k =2ω26.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5-4-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 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图5-4-11(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 带上打下一列点,________;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2)图5-4-12是钩码质量为0.03 kg ,砝码质量为0.02 kg 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 选择起始点O 及A 、B 、C 、D 和E 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 的距离x 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图5-4-12图5-4-13(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_______做正功,________ 做负功.(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Δv2=v2-v20).根据图线5-4-13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________.答案:(1)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2)5.05~5.100.48~0.50(3)重力(钩码的重力)摩擦力(阻力)(4)Δv2∝x(速度平方的变化与位移成正比)小车的质量。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物理有详细解析)-新课标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物理有详细解析)-新课标

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4.撕去?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有详解)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有详解)

C 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C2 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制22.(2)C2[2011·重庆卷]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10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 ,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 ′,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 到B 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1-10①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 ,须测出它在A 、B 间运动的________与________,计算a 的运动学公式是________;②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 与m 的关系为:a =()1+μg M +()m ′+m m -μg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m ,测出相应的a 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 是m 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_______________;③实验得到a 与m 的关系如图1-11所示,由此可知μ=___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图1-1122.(2)C2[2011·重庆卷] 【答案】 ①位移s 时间ta =2s t 2 ②m ′+m 滑块上 ③0.23(0.21~0.25) 【解析】 ①由s =12at 2知,要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 只需测量滑块的位移s 和滑行时间t ,此时a =2s t 2. ②若要求a 是m 的一次函数,只需()1+μg M +()m ′+m 保持不变,即(m ′+m )不变,故实验时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滑块上.③由图象可知,图象过(69.0×10-3,0.43)和(64.0×10-3,0.23)两点,将之代入a =()1+μg M +()m ′+m m -μg ,解得:μ=0.23.21.C2[2011·浙江卷]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________,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________.【答案】 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钩码、砝码 学生电源为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还可用于测量小车质量【解析】 根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结合所提供与供选择的实验器材,可以确定相应的实验方案,进一步可以确定需要选择的实验器材.2.C2[2011·天津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图1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2011·天津卷] A 【解析】 A 、B 一起往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说明两个问题:①加速度a 大小不变;②加速度a 方向向左.对B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不变,A 正确.18.C2[2011·北京卷] “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 .gB .2gC .3gD .4g18.C2[2011·北京卷]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静止时,所受到的拉力为0.6F 0,即0.6F 0=mg .当合力最大时,加速度最大.最大的拉力从图中可知为1.8F 0=3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代入数据可知,a =2g ,B 项正确.20.C2[2011·北京卷] 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 =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Ω(欧)和T(特),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伏)等效的是( )A .J/C 和N/CB .C/F 和T·m 2/sC .W/A 和C·T·m/s D.W 12·Ω12和T·A·m 20.C2[2011·北京卷] B 【解析】 由公式W =UIt =UQ 可得,J/C 与电压单位V 等效,由F =Eq 可得,N/C 为电场强度的单位,与电压单位V 不等效,A 项错误.由公式Q =CU 、E =BLv =BL 2t可知,C/F 、T·m 2/s 与电压单位V 等效,B 项正确.由P =UI 可知,W/A 与电压单位V 等效,C·T·m/s=A·s·N A·m ·m s=N ,所以C·T·m/s 与力的单位N 等效,C 项错误.由P =U 2R 可知,W 12·Ω12与电压单位V 等效,T·A·m=N m·A·A·m=N ,所以T·A·m 与力的单位N 等效,D 项错误.22.C2 E3[2011·北京卷] 如图所示,长度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1)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 的大小;(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C3 超重和失重9.C3[2011·天津卷] (1)某同学利用测力计研究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运动状态.他在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砝码的重力,示数为G .他在电梯中用测力计仍测量同一砝码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小于G ,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9.(1)[2011·天津卷] 【答案】 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解析】 测力计在电梯中的示数即为视重,静止在地面时的示数表示物体的实重,依题意,视重小于实重,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要么往上减速,要么往下加速.C 4 实验:验证牛顿定律C 5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21.C5[2011·课标全国卷] 如图1-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图1-6【解析】 A 当拉力F 很小时,木块和木板一起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和木板:F =(m 1+m 2)a ,故a 1=a 2=a =F m 1+m 2=k m 1+m 2t ;当拉力很大时,木块和木板将发生相对运动,对木板:μm 2g =m 1a 1,得a 1=μm 2g m 1,对木块:F -μm 2g =m 1a 2,得a 2=F -μm 2g m 2=k m 2t -μg ,A 正确.23.C5[2011·四川卷]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49 t ,以54 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 2(不超载时则为5 m/s 2).(1)若前方无阻挡,问从刹车到停下来此货车在超载及不超载时分别前进多远?(2)若超载货车刹车时正前方25 m 处停着总质量为1 t 的轿车,两车将发生碰撞,设相互作用0.1 s 后获得相同速度,问货车对轿车的平均冲力多大?【解析】 (1)设货车刹车时速度大小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末速度大小为v t ,刹车距离为ss =v 20-v 2t 2a① 代入数据,得超载时s 1=45 m ②若不超载s 2=22.5 m ③(2)设货车刹车后经s ′=25 m 与轿车碰撞时的初速度大小为v 1v 1=v 20-2as ′④设碰撞后两车共同速度为v 2,货车质量为M ,轿车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1=(M +m )v 2⑤设货车对轿车的作用时间为Δt 、平均冲力大小为F ,由动量定理 F Δt =mv 2⑥联立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F =9.8×104 N ⑦24.C5 [2011·山东卷] 如图1-10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 =1.8 m 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 =2 kg 、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 ,其右段长度l 1=0.2 m 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 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其质量m =1 kg.B 与A 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A 施加F =2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 脱离A (A 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 取走.B 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 =1.2 m.(取g =10 m/s 2)求:(1)B 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 B .(2)B 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 时,B 运动的时间t B 和位移x B .(3)A 左端的长度l 2.【解析】 (1)设物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可得h =12gt 2①x =v B t 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v B =2 m/s ③(2)设B 的加速度为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μmg =ma B ④v B =a B t B ⑤x B =12a B t 2B ⑥联立③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t B =0.5 s ⑦x B =0.5 m ⑧(3)设B 刚开始运动时A 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Fl 1=12Mv 21⑨设B 运动后A 的加速度为a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F -μmg =Ma A ⑩l 2+x B =v 1t B +12a A t 2B ○11 联立⑦⑧⑨⑩○11式,代入数据得 l 2=1.5 m ○1214.C5[2011·浙江卷]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 C 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选项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都作用在绳上,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选项错误;由于绳子质量不计,且冰面可看成光滑,绳对甲、乙的作用力大小相等,若甲的质量大,则甲的加速度小,相等时间通过的位移小,后过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比赛的胜利,C选项正确;是否赢得比赛主要看两人加速度的大小,跟收绳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选项错误.14.C5、D2[2011·江苏物理卷] 如图所示,长为L、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位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 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图13(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22L.14.C5、D2[2011·江苏物理卷]【解析】 (1)设细线中的张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T=MaT-mg sin30°=ma且M=km解得a =2k -1k +g (2)设M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m 射出管口时速度大小为v 0,M 落地后m 的加速度为a 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30°=ma 0又由匀变速直线运动,v 2=2aL sin30°,v 20-v 2=2a 0L (1-sin30°)解得v 0=k -2k +gL (k >2)(3)平抛运动 x =v 0tL sin30°=12gt 2解得x =Lk -2k + 则x <22L ,得证.16.C5[2011·福建卷] 如图1-3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1-3乙所示.已知v 2>v 1,则( )图1-3A. 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 0~t 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 0~t 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16.C5[2011·福建卷] B 【解析】 结合图乙,在0~t 1时间内,物体往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刻运动到最左边,A 错;在t 1~t 2时间内,物体往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由于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仍在增大,t 2时刻相对位移最大,B对;0~t2时间内,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一直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μmg 不变,但t2时刻以后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摩擦力为0,CD错.1.[2011·福州模拟]手托着书使它做下述各种情况的运动,那么,手对书的作用力最大的情况是( )A.向下做匀减速运动B.向上做匀减速运动C.向下做匀加速运动D.向上做匀速运动1.A 【解析】超重时手对书的作用力最大,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都是失重,向上做匀速运动是平衡状态,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是超重状态,所以A对.2.[2011·濮阳一模]质量m=1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施以一个水平恒力,经过t=1 s,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A.2 N B.4 N C.6 N D.8 N2.AC 【解析】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2 m/s2,也可能是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2 N,也可能是6 N,所以答案是AC.3. [2011·德州模拟 ]如图L2-2所示,木箱顶端固定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下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若在某段时间内,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图L2-2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C.物块处于失重状态D.物块处于超重状态3.AC 【解析】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此时物块在重力、弹簧弹力、木箱底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时,重力、弹簧弹力不变,其合力竖直向下,所以系统的加速度向下,物块处于失重状态,可能加速下降,故AC对.4.[2011·泰安模拟]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静止.现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L2-3所示.则( )图L2-3A.物体做往复运动B.0~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C.4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D.0~4 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4.D 【解析】物体的运动是先加速后减速,2 s末速度最大,4 s末速度减到零,物体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0~2 s内和2~4 s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拉力却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故0~4 s内拉力做功为零,所以答案选D.5.[2011·聊城模拟]在地面上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如图L2-4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动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A B C D图L2-45.A 【解析】由于金属小球的位移、动能随时间的变化都是非线性的,所以C、D均错;竖直上抛运动中加速度不变,故B错;竖直上抛的金属小球速度先向上均匀减小,后又向下均匀增加,且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不变,图线斜率不变,所以A对.6.[2011·濮阳一模]如图L2-5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电梯内,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图L 2-5A .2F 3,2F 3m +gB .F 3,2F 3m +gC .2F 3,F 3m +gD .F 3,F 3m+g6.A 【解析】 在线剪断前,对A 、B 及弹簧整体:F -3mg =3ma ,对B :F 弹-2mg =2ma ,由此得:F 弹=2F 3,线剪断后的瞬间,弹力不变,此时对A 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有:F 弹+mg =ma A ,得:a A =2F 3m+g ,故A 对.7.[2011·盐城模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有四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L 2-6 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不能说明“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或“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是( )A B C D图L 2-67. BC 【解析】 A 的图线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是正比例关系,能说明“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B 的图线反映了在合外力较大些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是非线性关系,所以B 错;C 的图线反映了加速度与质量是非线性关系,但不能肯定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若要肯定这一点,还需作出a -1m图线,看是不是正比例图线,所以C 错,D 对8.[2011·温州模拟]传送机的皮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L 2-7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皮带传送机上,随皮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下以加速度a(a>g sin 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于小物块在运动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L 2-7A.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B.静摩擦力对小物块一定做正功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mg sinαD.皮带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一定大于tanα8. BC 【解析】物体随皮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不等于mg,故A错;加速度a>g sinα,说明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而小物块运动方向也向下,故静摩擦力对小物块一定做正功,B对;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α+f=ma,因为a比g sinα大多少不知道,所以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mg sinα,C对;由以上分析可知,静摩擦力f是有可能小于mg sinα的,由f=μF N=μmg cosα,因此说“皮带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一定大于tanα”是错的,D错.9.2011·三明模拟2011年初,我国南方多次遭受严重的冰灾,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的影响.已知汽车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当汽车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普通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设车轮立即停止转动),汽车要滑行14 m才能停下.那么,在冰冻天气,该汽车若以同样速度在结了冰的水平路面上行驶,急刹车后汽车继续滑行的距离增大了多少?9.【解析】设初速度为v0,当汽车在水平普通路面上急刹车时,μ1mg=ma1得a1=μ1g=7 m/s2v20=2a1x1得v0=2a1x1=14m/s当汽车在水平冰面上急刹车时,μ2mg=ma2得a2=μ2g=1 m/s2v20=2a2x2得x2=98 m因此,急刹车后汽车继续滑行的距离增大了Δx=x2-x1=84 m10.[2011·济宁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80 kg的物体放在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磅秤上,小车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无摩擦地向上运动,现观察到物体在磅秤上读数为1000 N.已知斜面倾角θ=30°,小车与磅秤的总质量为20 kg.(1)拉力F为多少?(2)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多少?(3)若小车与斜面间有摩擦,动摩擦因数为33,斜面质量为100 kg,试求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和摩擦力分别为多少?(A一直静止在地面上)10.【解析】 (1)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加速度a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有:F N1-mg=ma sinθ解得a=5 m/s2取小车、物体、磅秤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11年大连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解析:选项A、B、D中物体均做往复运动,只有选项C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答案:C2.(思维拓展)如图所示,一个圆筒形容器内部盛有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不同但又互不相溶,因而分成上下两层.有一铝制小球,从容器的上部液面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液体对铝球的摩擦阻力,则铝球向下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线可能是()解析:两种液体分成上下两层,密度小的在上,密度大的在下.铝球进入上层液体之后,重力大于浮力,向下加速运动,进入下层液体之后,浮力变大,若浮力仍小于重力,则做加速运动,但加速度比页脚内容1上一阶段小,若浮力大于重力,则做减速运动,故C、D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CD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这两段时间内的()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C.位移大小之比为2∶1D.位移大小之比为1∶3解析:加速度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a1a2=v0-0t00-v02t0=-21,B 正确,A不正确;位移是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s1s2=0+v02t0v0+022t0=12,C、D不正确.答案:B4.如图所示,物块A正从斜面体B上沿斜面下滑,而斜面体在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静止,物块A沿斜面下滑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页脚内容2A.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B.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地面对斜面体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斜面体B相对于地面没有水平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解析: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物块A沿斜面匀速下滑,所以斜面体B相对于地面没有水平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答案:BD5.(探究创新)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02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为v04时,加速度再变为-a,直到速度变为-v08…,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x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0t0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0t0解析:由v-t图可知,质点先沿x轴正向运动,经2t0时间反向加速后减速,接着又正向加速后减速,如此反复,但每次位移总比前一次小,最终停止,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2t0时刻离原点最远,其位移大小等于大三角形面积12v0·2t0=v0t0,只有D对.[来源:学科网ZXXK]页脚内容3答案:D6.(2011年龙港模拟)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来源:学科网ZXXK]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解析:汽车A在匀加速的过程中的位移s A1=12a A t21=180 m,此过程中汽车B的位移s B1=v B t1=240 m>s A1,故A车在加速过程中没有与B车相遇,A错误,C正确;之后因v A=a A t1=12 m/s>v B,故A车一定能追上B车,相遇之后不能再相遇,A、B相遇时的速度一定不相同,B错误,D正确.答案:CD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来源:]A.t′=t1,d=S B.t′=12t1,d=14SC.t′=12t1,d=12S D.t′=12t1,d=34S页脚内容4解析: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t1,A错;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当t′=0.5t1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4S,即相距d=34S,选项D正确.答案:D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从v -t图象可以看出,0~10 s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逐渐远离;10 s~20 s内两车距离越来越小,逐渐靠近;5 s~15 s内a、b的v-t图线下所包围面积相等,故位移相等;t=10 s时,两车速度相同,相距最远,故只有C正确.答案:C9.(2011年苏州模拟)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图象可知()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页脚内容5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 mC.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乙在甲之前4 mD.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甲在乙之前4 m解析:由图象可知乙在追赶甲,即甲在前乙在后,且二者速度均为零时,距离最远,其最远距离[来源:学科网]Δs=s乙-s甲=12×3×4 m-12×2×2 m=4 m即B 、D正确,A、C均错.答案:BD10.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 20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 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解析:a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a1=Δv1Δt=40-1020m/s2=1.5 m/s2,b物体的加速度a2=Δv2Δt=40-040-20m/s2=2 m/s2,a1<a2,A错;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两个面积之差即为a、b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t=40 s时,两者相距最远,B错;t=60 s时,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a在b的页脚内容6前方,C对;t=40 s,a、b的位移分别为s1=10+402×20 m+40×20 m=1 300 m,s2=12×40×20 m=400 m,a、b之间的距离为Δx=x1-x2=900 m,D错.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s0=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s,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来源:Z+xx+]由几何关系知对甲:13.5+sv=t对乙:s=12at2,且v=at=9 m/s由以上各式可解得[来源:学|科|网Z|X|X|K]a=3 m/s2t=3 s s=13.5 m页脚内容7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20 m-13.5 m=6.5 m.答案:(1)3 m/s2(2)6.5 m[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12.(15分)(综合提升)1935年在苏联的一条直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把货车厢甲(如图所示)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方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厢刹好,使车厢在斜坡上以4 m/s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以16 m/s的速度向该货车厢驶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波尔西列夫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而避免了相撞,设列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求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解析: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列车乙从刹车过程到加速倒退到刚好接住货车车厢甲时,速度也为4 m/s,此过程所用时间:t=v1-v2a=4--162s=10 s这段时间内,货车车厢甲运动的位移s1=v1t=4×10 m=40 m 列车乙运动的位移s2=v2t+12at2=-16×10 m+12×2×102 m=-60 m[来源:Z,xx,]页脚内容8则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L=s1+|s2|=40 m+60 m=100 m.答案:100 m页脚内容9。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0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0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0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B.由I=U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率由导体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与温度无关D.欧姆定律I=UR,不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也适用解析:由电阻定律知,导体的电阻是由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所以A错,B对.导体的电阻率是由导体的材料决定的,与温度有关.温度发生变化,电阻率也会改变,所以C错.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不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所以D错.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2.(2011年海口模拟)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大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所谓超导体,是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无穷大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都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解析: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说明其导电性能越差,A错.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大都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导体是当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温度时,电阻率突然变为零,B、C均错.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于制作标准电阻,D对.答案:D3.铜的原子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的速率为()即满足V =Sl 关系式.把电阻丝由1 m 均匀拉伸到5 m 时,截面面积成为原来的15,由电阻定律R =ρlS 可知电阻变成原来的25倍,D 正确.答案:D 6.[来源:学_科_网]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 是粗细均匀、长为L 的电阻丝,以AB 上各点相对于A 点的电压U 为纵坐标,各点离A 点的距离x 为横坐标,则U 随x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离A 点的距离为x 的点与A 点之间的电阻R =ρx /S ,这两点之间的电压U =IR =Iρx /S ,由于I 、ρ、S 为定值,所以U 与x 成正比,图象A 正确.答案:A7.(2011年聊城模拟)下表列出了某品牌电动自行车及所用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不计其自身机械损耗,若该车在额定状态下以最大运行速度行驶,则( )自重 40 kg 额定电压 48 V 载重 75 kg额定电流 12 A最大行驶速度20 km/h 额定输出功率350 W A.B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4 ΩC .该车获得的牵引力为104 N[来源:学科网ZXXK]D .该车受到的阻力为63 N解析: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 入=UI =48×12 W =576 W ,故选项A 正确.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为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欧姆定律求内电阻,故选项B 错误.电动车速度最大时,牵引力F 与阻力f 大小相等,由P 出=f v max 得f =P 出v max =350×3.620N=63 N,故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AD8.如图所示,用输出电压为1.4 V,输出电流为100 mA的充电器对内阻为2 Ω的镍—氢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2 WB.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0.14 WC.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0.02 WD.充电器把0.14 W的功率储蓄在电池内解析:充电器对电池的充电功率为P总=UI=0.14 W,电池充电时的热功率为P热=I2r=0.02 W,所以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P化=P总-P热=0.12 W,因此充电器把0.12 W的功率储蓄在电池内,故A、B、C正确,D错误.答案:ABC9.(2011年平顶山模拟)超导材料电阻率为零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 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 kW,电压为800 V,如果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A.1 kW B.1.6×103 kW[来源:学*科*网Z*X*X*K]C.1.6 kW D.10 kW解析:由P=UI,得I=PU=40×103800A=50 AP损失=I2R=2 500×0.4 W=1 000 W.即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1 000 W.用超导电缆代替原导线后,由于超导电缆的电阻为零,因而没有电功率的损失,所以节约的电功率为1 kW.A项正确.答案:A10.(2011年镇江模拟)用一稳压电源给装在一个圆管内的水银通电,电流为0.1 A,若把全部水银倒在一个内径大一倍的管子里,那么通过水银的电流将是()A.1.6 A B.0.8 AC.0.4 A D.3.2 A解析:由于水银内径增大一倍,由S=πr2,则圆管的横截面积增大为原来的4倍,由水银体积不变,装水银部分管子的长度变为原来的14,由R=ρlS知,R变为原来的116,所以由I=UR得电流变为原来的16倍,即I=1.6 A,故A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思维拓展)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Ω.(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电阻率.(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 000 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 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解析:(1)由电阻定律:R=ρlS①所以ρ=RSl=1.6×105×1.0×10-42×10-6Ω·m=8×106Ω·m②(2)由欧姆定律和圆柱体体积公式R=U I③V=πr2h④R=ρhπr2⑤由③④⑤可得:UI=ρh2V⑥代入数据解得h=0.02 m=2 cm将h值代入④式得r=0.04 m=4 cm答案:(1)8×106Ω·m(2) 4 cm 2 cm12.(15分)(综合提升)如图所示,[来源:][来源:学|科|网] 是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原理图,P为金属球,悬挂在一细长金属丝下面,O是悬点,R0是保护电阻,CD是水平放置的光滑电阻丝,与细金属丝始终保持良好接触.无风时,金属丝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此时A示数为I0;有风时金属丝将偏转一角度,角θ与风力大小有关,设风力方向水平向左,OC=h,CD=L,金属球质量为m,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k,电源内电阻和金属丝电阻不计,金属丝偏角为θ时,A的示数为I′,此时风力为F,试写出:(1)F与θ的关系式.(2)F与I′的关系式.解析:(1)有风力时,对金属球P,受力如图所示F=F1sin θmg=F1cos θ所以F=mg tan θ.(2)无风时,电路中U=I0(R0+kL)有风力时,电路中[来源:学科网ZXXK]U=I′(R0+kL′)L′=L-h tan θ由以上三式解出F=mgI′kh(R0+kL)(I′-I0).答案:(1)F=mg tan θ[来源:](2)F=mgI′kh(R0+kL)(I′-I0)。

2012-全国卷2物理高考原卷含详解

2012-全国卷2物理高考原卷含详解

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 .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15.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 .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 .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B .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C .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 .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 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 上的功率为2.0kW 。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 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 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 2和I 1分别约为( )A .380V 和5.3AB .380V 和9.1AC .240V 和5.3AD .240V 和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年物理高考试题

2012年物理高考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份额和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德0分。

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15.U经过m次a衰变和n次β衰变Pb,则A.m=7,n=3B.m=7,n=4C. m=14 n=9 D m=14 n=1816.再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17. 质量分别为m1和m2、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B.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相等C. 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不相等D. 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18.如图,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直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

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

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19.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

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2度B.5.5×10-2度C.7.8×10-2度D.11.0×10-2度第Ⅱ卷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50001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50001

彗Z 学科网咼祖迹”藉晶丟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撫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一个力,使绳与竖直方向成B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力最小为()A. mgsin BB. mgcos BC. mgta n BD. mgcot B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则小球受重力mg,绳拉力T,施加外力F,应有F与T合力与mg等大反向.即F与T的合力为G' =mg•如图所示,在合力G' —定,其一分力T方向一定的前提下,另一分力的最小值由三角形定则可知F应垂直绳所在直线,故F= mgsin B 答案:A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0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B.设水平横梁0A和斜梁0B作用于0点的弹力分别为F i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A. F i = mgs in 0B.mg sin 0C. F2= mgcos 0l mgF2二cos解析:分析0点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来源:学科网]F2cos A mgF2sin 0= F1[来源学§科§网联立①②可得F1 = mgta n学科网)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糾辛F2= mg/cos 0故D正确.答案:D3.(2010年高考广东理综卷)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F A一定小于GB . F A与F B大小相等C. 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D . 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解析:由题意知,A、B两点等咼,且两绳等长,故F A与F B大小相等,B选项正确.若两绳夹角大于120°则F A=F B>G;若夹角小于120°则F A = F B<G;若夹角等于120°则F A=F B= G,故选项A、D错.夹角为180°时,F A与F B才能成为一对平衡力,但这一情况不可能实现,故C项错.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4.(探究创新题)两倾斜的滑杆上分别套有A、B两个圆环,两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一个物体,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滑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来源:学科网ZXXK]A . A圆环与滑杆无摩擦力B . B圆环与滑杆无摩擦力C. A圆环做的是匀速运动D . B圆环做的是匀速运动[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由于A圆环与物体的连线与滑杆垂直,对A圆环连接的物体进行研究, 将物体的重力沿滑杆的方向和垂直于滑杆的方向分解,则沿滑杆向下的分力产生的加速度为gsin 0对整体研究,整体沿滑杆向下运动,整体要有沿滑杆向下的加答案:B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 与水平方向成0角的拉力F 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 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0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卩mg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彗n 学科网咼祖則)询晶系利资斜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赚速度必须是A 圆环与滑杆的摩擦力为零,A 正确;对B 圆环连接的物体进行研究, 由于连接圆环与物体的绳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合力如果不为零,合力必定沿竖 直方向,合力在垂直于滑杆的方向上的分力必产生加速度,这与题意矛盾,物体 在垂直于滑杆的方向上速度为零,因此物体受到的合力必为零,物体和圆环一起 做匀速运动.D 正确.答案:AD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 物体受外力F i 和F 2的作用,F i 方向水平向右, 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F i sin 0+ F 2cos 0= mgsin 0, F i cos 0+ F 2sin 0= mgsin 0, F 2<mgF 2< mg C .F i sin 0— F 2cos 0= mgsin 0, F 2< mg0= mgsin 0,所以B 正确.f = Fsin 07 学科网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辛D .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mg — F sin 0解析: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对拉力 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分解,由于做加速运动,水平分力 Feos 0大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A 错误; 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mg — F sin 0, D 正确,C 错误;因此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K mg — F sin 0),B 错误.答案:D7. (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i 、 m 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 i 在地面上,m 2在空中),力F 与水平 方向成 0角•则m i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C . N = m i g + m 2g — Fsi n 0 来源:Z_xx_] N = m 1g + m 2g — Fcos 0f = Fcos 0解析:将m 1、 m 2、弹簧看作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f =Fcos 0N + Fsi n 0= (m 1 + m 2)gN = (m 1+ m 2)g — Fsin 0故选项A 、C 正确.的是( )GA .细线BO 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2 GB. 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号C. 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D. 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 G解析:细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 ;以滑轮为对象,两段绳的拉力都是G ,互成120°因此合力大小是G ,根据共点力平衡,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 大小也是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斜向右上方);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为 零.答案:D9.(思维拓展题)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 A , 环A 与球B 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 、m B ,由 于B 球受到风力作用,环 A 与球B 一起向右匀速运 动.已知细绳与竖起方向的夹角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A .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 的拉力保持不变 B .球B 受到的风力F 为m B gtan Q 来源:学科网ZXXK]C .杆对环A 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解析:以球B 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风力和拉力,三力平衡,则可得到拉m B g力丁= CO 為,风力F = m B gtan 9, A 错误,B 正确;利用整体法水平方向上有F = ^m A + m B )g ,解得 尸mtan 9,D 错误;竖直方向上杆对环A 的支持力N A = (m A + m B )g , m A + m B C 错误.[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D .环A 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Bm A + m A10•如图所示,作用在滑块B 上的推力F = 100 N ,若a= 30°装置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则工件上受到的压力为( )A . 100 NB .100 . 3 N [来源:学科网]C . 50 ND . 200 N解析:对B 受力分析(如图甲)得F 2= F/sin 30 =2F对上部分受力分析(如图乙)其中 F ' 2= F 2,得 F N = F 2‘ COS 30 = 100 . 3 N ,故 B 正确. 答案:B、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 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 B 为37° 质量为1 kg 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 A 和 B 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g = 10 m/S 2,sin3 4 37。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电磁感应(高考真题+模拟新题)(有详解)(推荐文档)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电磁感应(高考真题+模拟新题)(有详解)(推荐文档)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电磁感应(高考真题+模拟新题)(有详解)L单元电磁感应L1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2.K1L1[2011·江苏物理卷] 如图2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I,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图2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保持不变B.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保持不变C.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D.线框的机械能不断增大2.K1L1[2011·江苏物理卷] B【解析】当线框由静止向下运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得,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且方向不发生变化,A 错误,B正确;因线框上下两边所处的磁场强弱不同,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C错误;整个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对线框做负功,线框的机械能减小,D错误.5.L1[2011·江苏物理卷] 如图5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将开关S由1掷到2.q、i、v和a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图5A B C D图65.L1[2011·江苏物理卷] D【解析】当开关S由1掷到2时,电容器开始放电,此时电流最大,棒受到的安培力最大,加速度最大,以后棒开始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棒相当于电源,利用右手定则可判断棒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当棒运动一段时间后,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容器极板电压与棒两端电动势相等时,电容器不再放电,电路电流等于零,棒做匀速运动,加速度减为零,所以,B、C错误,D正确;因电容器两极板有电压,由q=CU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等于零,A错误.L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15.L2[2011·广东物理卷] 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15.L2[2011·广东物理卷] C 【解析】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磁通量的变化率(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成正比,所以A 、B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因不知原磁场变化趋势(增强或减弱),故无法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D 选项错误.19.L2[2011·北京卷] 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 、小灯泡A 、开关S 和电池组E ,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 ,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S ,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 )A .电源的内阻较大B .小灯泡电阻偏大C .线圈电阻偏大D .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19.L2[2011·北京卷] C 【解析】 电路达稳定状态后,设通过线圈L 和灯A 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I 2立即消失,但是线圈L 和灯A 组成了闭合回路,由于L 的自感作用,I 1不会立即消失,而是在回路中逐渐减弱并维持短暂的时间,通过回路的电流从I 1开始衰减,如果开始I 1>I 2,则灯A 会闪亮一下,即当线圈的直流电阻R L <R A 时,会出现灯A 闪亮一下的情况;若R L ≥R A ,得I 1≤I 2,则不会出现灯A 闪亮一下的情况.综上所述,只有C 项正确.L3 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19.L3 M1[2011·安徽卷] 如图1-11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电阻为R 、半径为L 、圆心角为45°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O 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O 轴位于磁场边界).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图1-11A.BL 2ω2RB. 2BL 2ω 2RC. 2BL 2ω 4RD.BL 2ω4R【解析】 D 线框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L 2ω2,感应电流最大值I m =BL 2ω2R,在转动过程中I —t 图象如图所示(以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设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I ,在一个周期T 内:I2RT =I 2m R ·14T ,解得:I =I m 2=BL 2ω4R ,故选项ABC 错误,选项D 正确.6.L3[2011·海南物理卷] 如图1-4所示,EOF 和E ′O ′F ′为空间一匀强磁场的边界,其中EO ∥E ′O ′,FO ∥F ′O ′,且EO ⊥OF ;OO ′为∠EOF 的角平分线,OO ′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O ′O 方向匀速通过磁场,t =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图1-5、。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功和能(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有详解)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功和能(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有详解)

E 单元 功和能 E1 有机结构认识9.E1[2011·海南物理卷] 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起,第1s 内受到2 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 s 内受到同方向的1 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4 WB .第2 s 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 JC .第2 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解析】 AD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得,第1 s 内的加速度a 1=2 m/s 2,第2 s 内的加速度a 2=1 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第1 s 内的位移x 1=1 m ,第1 s 末的速度v 1=2 m/s ,第2 s 内的位移x 2=2.5 m ,第2 s 末的速度v 2=3 m/s ;由做功公式W =Fx 可求,第1 s 内外力做功W 1=2 J ,第2 s 内外力做功W 2=2.5 J ,选项B 错误;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P =W 1+W 2t 1+t 2=4.5 J 2 s =94W ,选项A 正确;第2 s 末外力瞬时功率P 2=F 2v 2=3 W ,第1 s 末外力瞬时功率P 1=F 1v 1=4 W >P 2,选项C 错误;由动能定理知,动能增加量之比等于合外力做功之比,所以ΔE k1ΔE k2=W 1W 2=45,选项D 正确.4.E1[2011·江苏物理卷] 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图4A .0.3 JB .3 JC .30 JD .300 J4.E1[2011·江苏物理卷] A 【解析】 若一个鸡蛋大约55 g ,鸡蛋抛出的高度大约为60 cm ,则将一只鸡蛋抛出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对鸡蛋做的功等于鸡蛋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W =mgh =55×10-3×10×60×10-2 J =0.33 J ,A 正确.E2 动能动能定理15.E2[2011·课标全国卷]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解析】 ABD 当所加恒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成锐角时,该力一直做正功,其动能一直增大,A正确;当所加恒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其动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B正确;当所加恒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成钝角(不等于180°)时,其动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D正确;物体不可能出现动能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的情况,C错误.E3 机械能守恒定律16.E3[2011·课标全国卷]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解析】 ABC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其高度一直降低,故重力势能始终减小,A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其弹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正确;蹦极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 p=mgΔh,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D错误.22.C2 E3[2011·北京卷] 【答案】 (1)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应满足T cos α=mg ,T sin α=F 拉力大小F =mg tan α(2)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mgl (1-cos α)=12mv 2则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v=2gl -cos 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 ′-mg =m v 2l解得轻绳对小球的拉力T ′=mg +mv 2l=mg (3-2cos α),方向竖直向上.21.(1)D4[2011·福建卷] (2)E4[2011·福建卷] (3)E3 D2[2011·福建卷]图1-10图1-10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 是一长为2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 管内有一原长为R 、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 后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的速度大小v 1; (2) 弹簧压缩到0.5R 时的弹性势能E p ;(3) 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 ,若使该投饵管绕AB 管的中轴线OO ′在90°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23m 到m 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是多少? 21.(1)D4[2011·福建卷] (2)E4[2011·福建卷](3)E3 D2[2011·福建卷] 【答案】 (1)质量为m 的鱼饵到在管口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mg =m v 21R①由①式解得v 1=gR ②(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mg (1.5R +R )+12mv 21③由②③式解得E p =3mgR ④(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 的鱼饵离开管口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4.5R =12gt 2⑤x 1=v 1t +R ⑥由⑤⑥式解得x 1=4R ⑦当鱼饵的质量为23m 时,设其到达管口C 时速度大小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23mg (1.5R +R )+12⎝ ⎛⎭⎪⎫23m v 22⑧由④⑧式解得v 2=2gR ⑨质量为23m 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设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2,则x 2=v 2t +R ⑩由⑤⑨⑩式解得x 2=7R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S =14(πx 22-πx 21)=334πR 2(或8.25πR 2) E 4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21.(1)D4[2011·福建卷] (2)E4[2011·福建卷] (3)E3 D2[2011·福建卷]图1-10图1-10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 是一长为2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 管内有一原长为R 、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 后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的速度大小v 1; (2) 弹簧压缩到0.5R 时的弹性势能E p ;(3) 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 ,若使该投饵管绕AB 管的中轴线OO ′在90°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23m 到m 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是多少? 21.(1)D4[2011·福建卷] (2)E4[2011·福建卷](3)E3 D2[2011·福建卷] 【答案】 (1)质量为m 的鱼饵到在管口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mg =m v 21R①由①式解得v 1=gR ②(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mg (1.5R +R )+12mv 21③由②③式解得E p =3mgR ④(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 的鱼饵离开管口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4.5R =12gt 2⑤x 1=v 1t +R ⑥由⑤⑥式解得x 1=4R ⑦当鱼饵的质量为23m 时,设其到达管口C 时速度大小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23mg (1.5R +R )+12⎝ ⎛⎭⎪⎫23m v 22⑧由④⑧式解得v 2=2gR ⑨质量为23m 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设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2,则x 2=v 2t +R ⑩由⑤⑨⑩式解得x 2=7R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S =14(πx 22-πx 21)=334πR 2(或8.25πR 2) E 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4.E5[2011·海南物理卷] 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导轨底端C 点的距离,h 表示A 与C 的高度差,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 、B 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将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 运动至B 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______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t 2与s 的关系式为1t2= ________.图1-11(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 与t 值,结果如下表所示:以s 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在图1-10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 =________×104 m -1·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12由测得的h 、d 、b 、M 和m 数值可以计算出1t2-s 直线的斜率k 0 ,将k 和k 0 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答案】 (1)Mgshd-mgsM +m b 22t 2Mh -md gsM +m db 2(2)如图所示 2.43图1-13【解析】 (1)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滑块的重力势能减少Mgshd,砝码的重力势能增加mgs ;滑块通过遮光片的速度v =b t ,此时系统的动能E k =12(M +m )v 2=M +m b 22t 2,此即为系统动能的增加量;若机械能守恒,则有Mgshd -mgs =M +m b 22t 2,即1t2=Mh -md gsM +m db 2(2)描点作图E6 功和能综合21.E6[2011·四川卷] 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 点无初速自由下落,在t 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 秒小球又回到A 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 )A .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化了32mg 2t 2B .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2mgtC .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 2t 2D .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23mg 2t 2【解析】 BD t 时刻小球的速度v =gt ,竖直方向的位移h =12gt 2,加电场后,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12gt 2=gt t -12at 2,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 =3g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ma ,解得电场力F =4mg ,从加电场到小球运动至最低点的位移为h ′=v 22a =g 2t 26g=gt 26.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的变化量为ΔE p =Fh =4mg ×12gt 2=2mg 2t 2,A 错误;末态小球的速度v =at -gt =2gt ,动量的增量大小为mv =2mgt ,B 正确;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ah ′=mg 2t 22,C 错误;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ΔE p =mg ()h +h ′=mg ⎝ ⎛⎭⎪⎫12gt 2+16gt 2=23mg 2t 2,D 正确.36.E6[2011·广东物理卷]如图20所示,以A 、B 和C 、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 、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 点,运动到A 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 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 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滑板质量M =2m ,两半圆半径均为R ,板长l =6.5R ,板右端到C 的距离L 在R <L <5R 范围内取值,E 距A 为s =5R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 (1)求物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与L 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 轨道的中点.图20【解析】 (1)设物块运动到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能定理 μmgs =12mv 21①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2mv 22=2mgR +12mv 21② 联立①②解得v 2=3Rg ③(2)设从物块滑上滑板到滑板与物块达到相同的速度v 3时,位移分别为l 1和l 2,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 +M )v 3④由动能定理 μmgl 1=12Mv 23⑤-μmgl 2=12mv 23-12mv 22⑥联立③④⑤⑥解得l 1=2R ,l 2=8R ⑦ 物块相对滑板的位移 Δl =l 2-l 1=6R <l ⑧即物块与滑板在达到相同速度时,物块未离开滑板. 若R <L <2R ,则W f =μmg (l +L )⑨ 即W f =14mg (13R +2L )⑩若2R ≤L <5R ,则W f =μmg (l +l 1)○11 即W f =174mgR ○12 设物块滑到C 点的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 -W f =E k -12mv 22○13 L 最小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少,因为L >R ,由③⑩○13确定E k 小于mgR ,即物块不能滑到CD 轨道的中点.24.E6[2011·浙江卷] 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 =1000 kg 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 1=90 km/h 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 =50 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 km/h 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 =72 m 后,速度变为v 2=72 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15用于轿车的牵引,45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1)轿车以90 km/h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所受阻力F 阻的大小; (2)轿车从90 km/h 减速到72 km/h 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 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 电 维持72 km/h 匀速运动的距离L ′. 【答案】 (1)汽车牵引力与输出功率关系P =F 牵v将P =50 kW ,v 1=90 km/h =25 m/s 代入得F 牵=Pv 1=2×103 N当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有F 阻=2×103 N(2)在减速过程中,注意到发动机只有15P 用于汽车的牵引.根据动能定理有15Pt -F 阻L =12mv 22-12mv 21 代入数据得Pt =1.575×105J 电源获得的电能为E 电=0.5×45Pt =6.3×104 J(3)根据题设,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F 阻=2×103N .在此过程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E 电=F 阻L ′代入数据得L ′=31.5 m.1.【2011·宁波模拟】一只苹果从楼上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苹果在空中依次经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X 8-1中直线为苹果在空中的运动轨迹.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X8-1A.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长B.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C.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重力做的功最大D.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小1.D 【解析】苹果加速下落,运动越来越快,故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短,平均速度最大,A、B都错;窗户完全相同,所以苹果通过三个窗户重力做的功一样多,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用时最长,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小,故C错,D对.2.【2011·德州模拟】如图X8-2所示,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都从静止开始运动,一个自由下落,一个沿光滑的固定斜面下滑,最终它们都到达同一水平面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图X8-2A.重力做的功相等,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B.它们到达水平面上时的动能相等C.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等D.它们的机械能都是守恒的2.BD 【解析】两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它们到达水平面上时的动能相等,自由下落的物体先着地,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而着地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上的速度的乘积,故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不相等,选BD.3.【2011·济南模拟】如图X 8-4所示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图X 8-43.ACD 【解析】 机车启动时由P =Fv 和F -f =ma 可知,匀加速启动过程,牵引力F 、加速度a 恒定不变,速度和功率均匀增大,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后保持不变,牵引力逐渐减小到与阻力相等,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速度逐渐增大到最大速度.故ACD 正确.4.【2011·德州模拟】如图X 8-5所示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启动过程中的速度图象,Oa 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b 段表示以额定功率行驶时的加速阶段,bc 段是与ab 段相切的水平直线,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且功率恒定B .t 1~t 2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为12mv 22-12mv 21C .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2(v 1+v 2)D .在全过程中t 1时刻的牵引力及其功率都是最大值,t 2~t 3时间内牵引力最小图X 8-54.D 【解析】 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牵引力恒定,但速度增加,故功率增加,A 错;汽车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作用,根据动能定理,t 1~t 2时间内合力做功为12mv 22-12mv 21 ,故B 错;公式v -=12(v 1+v 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 错;功率增到t 1时刻,不再增加,t 1~t 2时间内功率恒定,但牵引力减小,t 2~t 3时间内牵引力最小,与阻力相等,所以D 对.5.【2011·巢湖模拟】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减少了mghB . 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C . 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D . 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减少了fh5.C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等于小球克服重力和阻力做的功,为mgh +fh ,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和机械能的减少量都等于全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2fh ,A 、B 、D 错,选C.6.【2011·淄博模拟】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关系如图X 8-7所示,已知在第1 s 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则( )A .从第1 s 末到第3 s 末合外力做功为4WB .从第3 s 末到第5 s 末合外力做功为-2WC .从第5 s 末到第7 s 末合外力做功为WD .从第3 s 末到第4 s 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图X 8-76.CD 【解析】 由图知,第1 s 末速度、第3 s 末速度、第7 s 速度大小关系:v 1=v 3=v 7,由题知W =12mv 21-0,则由动能定理知第1 s 末到第3 s 末合外力做功W 2=12mv 23-12mv 21=0,故A 错误.第3秒末到第5 s 末合外力做功W 3=0-12mv 23=-W ,故B 错误.第5 s末到第7 s 末合外力做功W 4=12mv 27-0=W ,故C 正确.第3 s 末到第4 s 末合外力做功W 5=12mv 24-12mv 23;因v 4=12v 3,所以W 5=-0.75W ,故D 正确.7.【2011·芜湖模拟】一环状物体套在光滑水平直杆上,能沿杆自由滑动,绳子一端系在物体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用大小恒定的力F 拉着,使物体沿杆自左向右滑动,如图X 8-8所示,物体在杆上通过a 、b 、c 三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a 、E b 、E c ,且ab =bc ,滑轮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图X 8-8A .E b -E a =E c -E bB .E b -E a <E c -E bC .E b -E a >E c -E bD .E a <E b <E c7.CD 【解析】 对环状物体,绳的拉力对其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D 对;但这个力为变力,它做的功等于恒力F 的功,恒力F 的功等于F 与它作用的绳伸长的距离的乘积,从a 到b 绳伸长的距离大于从b 到c 绳伸长的距离,根据动能定理,故C 对.8.【2011·哈尔滨九中模拟】如图X 8-9所示,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 )A .12R(F N -3mg)B .12R(3mg -F N )C .12R(F N -mg)D .12R(F N -2mg)图X 8-9 图X 8-108.A 【解析】 质点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根据牛顿定律有F N -mg =m v 2R ,根据动能定理,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有W f +mgR =12mv 2,故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12RF N -32mgR .9.【2011·濮阳一模】如图X 8-10所示,物块一次沿轨道1从A 点由静止下滑至底端B 点,另一次沿轨道2从A 点由静止下滑经C 点至底端B 点,AC =CB.物块与两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物块在C 点处撞击的因素,则在物块两次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受到摩擦力相同B .沿轨道1下滑时的位移较小C .物块滑至B 点时速度大小相同D .两种情况下损失的机械能相同9.CD 【解析】 物块沿轨道1滑下来时,设斜面的倾角为α,轨道1长为l ,A 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A ′,A 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 ,由动能定理:mgh -(μmg cos α)•x =12mv 21,即mgh -μmg •A ′B =12mv 21,同理可得,物块沿轨道2滑下时,有mgh -μmg •A ′B =12mv 22,也就是沿两轨道下滑时,摩擦力做功一样多,但摩擦力不同,所以CD 对,A 错;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位移相同,B 错.10.【2011·苏北模拟】如图X 8-11所示装置由AB 、BC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 、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 的长度x =5 m ,轨道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A 、D 两点离轨道BC 的高度分别为h 1=4.30 m 、h 2=1.35 m .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s 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 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图X 8-1110.【解析】 (1)小滑块从A →B →C →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1-h 2)-μmgx =12mv 2D -0将h 1、h 2、x 、μ、g 代入得:v D =3 m/s (2)小滑块从A →B →C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1-μmgx =12mv 2C将h 1、x 、μ、g 代入得:v C =6 m/s小滑块沿CD 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a =g sin θ=6 m/s 2小滑块沿CD 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t 1=v C a=1 s由对称性可知,小滑块从最高点滑回C 点的时间t 2=t 1=1 s 故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 点的时间间隔t =t 1+t 2=2 s(3)对小滑块运动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x 总 有:mgh 1=μmgx 总将h 1、μ代入得x 总=8.6 m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为2x -x 总=1.4 m11.【2011·临沂模拟】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以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当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 .2mg gHB .mg gHC .12mg gHD .13mg gH11.B 【解析】 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mgh =mgH ,得下落高度为h =H2,速度v =2gh =gH ,故P =mg ·v =mg gH ,B 选项正确.12.【2011·重庆模拟】半径为R 的圆桶固定在小车上,有一光滑小球静止在圆桶的最低点,如图X 9-1所示.小车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小球在圆桶中上升的高度不可能的是( )A .等于v 22g B .大于v 22g C .小于v22gD .等于2R图X 9-1 图X 9-212.B 【解析】 小球沿圆桶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分析,若小球不能通过与圆桶中心等高的位置,则h =v 22g;若小球能通过与圆桶中心等高的位置,但不能通过圆桶最高点,则小球在圆心上方某位置脱离圆桶,斜抛至最高点,这种情况小球在圆桶中上升的高度小于v 22g;若小球能通过圆桶最高点,小球在圆桶中上升的高度等于2R ,所以A 、C 、D 是可能的.13.【2011·苏北模拟】如图X 9-2所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圆环半径为R ,圆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小球A 、B(均可看作质点),且小球A 、B 用一长为2R 的轻质细杆相连,在小球B 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圆环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 球减少的机械能 B .A 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B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C .A 球的最大速度为2gR3 图X 9-3 D .细杆对A 球做的功为83mgR13.AD 【解析】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机械能的转移,此题的情景就是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 球减少的机械能,A 对,B 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mg •2R -mg •2R =12·3mv 2,所以A 球的最大速度为4gR3,C 错;根据功能关系,细杆对A 球做的功等于A 球增加的机械能,即W A =12mv 2+mg •2R =83mgR ,故D 对.14.【2011·济南一模】一带电小球在空中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若重力做功-3 J ,电场力做功1 J ,则小球的( )A .重力势能增加3 JB .电势能增加1 JC .动能减少3 JD .机械能增加1 J14.AD 【解析】 由功能关系可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为3 J ,故A正确;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为1 J ,故B 错误;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为-2 J ,故C 错误;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为1 J ,故D 正确.15.【2011·德州模拟】如图X 9-10所示,物体A 和B 的质量均为m ,它们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手通过细绳缓慢地将A 向上提升距离L 1时,B 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手做功为W 1 ;若将A 加速向上提起,A 上升的距离为L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此时A 的速度为v ,此过程手做功为W 2 ,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图X 9-10A .L 1=L 2=mgk B .W 2>W 1 C .W 1>mgL 1 D .W 2=mgL 2+12mv 215.BD 【解析】 缓慢地将A 向上提升距离L 1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由压缩量为mg k到拉伸量为mg k,弹性势能不变,L 1=2mgk,由功能关系可知,此过程手所做的功等于A 增加的机械能,即W 1=mgL 1;将A 加速向上提起,A 上升的距离为L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也是由压缩量为mg k 到拉伸量为mg k ,弹性势能不变,L 2=2mgk,由功能关系可知,此过程手所做的功等于A 增加的机械能,即W 2=mgL 2+12mv 2;综上所述,BD 正确.16.ABD 【解析】 由静止释放B 到B 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B 一直要克服绳的拉力做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B 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A 对;根据动能定理,重力与拉力做功之和也正是B 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B 对;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B 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与A增加的动能之和,C错;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D对.。

物理_2012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物理_2012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2012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A 沿x轴负方向,60m/sB 沿x轴正方向,60m/sC 沿x轴负方向,30m/s D 沿x轴正方向,30m/s2. 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U m sinωt,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A1和A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1和I2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1和I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B U1和U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不变、I1变大 D 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不变、I1变小3. 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实线为等势线。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B 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 D 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4. 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航天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 mv2GN B mv4GNC Nv2GmD Nv4Gm5. 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剪断轻绳后A 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6. 如图,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合.若取磁铁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x轴,则图中最能正确反映环中感应电流i随环心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图像是()A B C D二、解答题7.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an−1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mm.(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V.②然后,用电压表V、电阻箱R、定值电阻R0、开关S、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I)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II)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V相应示数U.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U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1R 与1U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 −1R图线.(III)从图线中可求得E=________V.R(Ω)166.771.450.033.325.020.0U8. 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9. 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10. 如图甲,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内,沿水平面固定一半径为r的圆环形光滑细玻璃管,环心O在区域中心.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做圆周运动.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T0=2πmqB0.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对原磁场的影响可忽略.(1)在t=0到t=T0这段时间内,小球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求小球的速度大小v0;(2)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增大过程中,将产生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在水平面内一系列沿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试求t=T0到t=1.5T0这段时间内:①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②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W.三、选择题:11. 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B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 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12. 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atm的空气6.0L,现再充入1.0atm的空气9.0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A 2.5atmB 2.0atmC 1.5atmD 1.0atm13. 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12H+13H→24He+01n中,01n表示质子 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A v0+mM v B v0−mMv C v0+mM(v0+v) D v0+mM(v0−v)2012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1. A2. C3. C4. B5. D6. B7. A,1.970,9.0,108.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1m/s.(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9. (1)A到B点过程中,小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fd.(2)小船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v1=√v02+2m(Pt1−fd).(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m2v0+2m(Pt1−fd)fm .10. (1)在t=0到t=T0这段时间内,小球的速度大小为qB0rm;(2)在t=T0到t=1.5T0这段时间内:①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为qrB022πm;②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W为5q2B02r28m.11. D12. A13. D14.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来源:学科网]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 s,则经过时间t s,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12gt2-12g(t-1)2=gt-12g,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答案:B2.以35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B.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加速度为0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 mD.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 s解析: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但加速度仍为向下的g,A正确,B错误;由H=v22g=61.25 m,可知C正确;由t=vg=3510s=3.5 s,可知D正确.答案:ACD3.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 A.3 s B.4 s[来源:学|科|网]C.5 s D.6 s解析:由位移公式得:s=v0t-12at2解得t1=3 s t2=5 s因为汽车经t0=va=4 s停止,故t2=5 s舍去,应选A.[来源:]答案:A4.(探究创新题)正在匀加速沿平直轨道行驶的长为L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度为L的桥.车头驶上桥时的速度为v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列车过完桥时的速度为( )A.v1v2B.v21+v22C.2v22+v21D.2v22-v21解析:列车过完桥行驶的距离为2L,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刚好是这一段距离的中间位置,设列车过完桥时的速度为v,则v2=v21+v22,解得v=2v22-v21.答案:D5.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处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 m B.3.6 mC.6.0 m D.10.8 m解析: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最初的三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6.0 m.[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C6.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时候,为了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v 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即v=kh,k是个常数)的可能性,设计了如下的理想实验: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因为①v=v2(式中v表示平均速度),而②h=v·t,如果③v=kh成立的话,那么,必有h=12kht,即t=2k为常数.t竟然是与h无关的常数,这显然与常识相矛盾!于是,可以排除速度v 是随着下落高度h均匀变化的可能性.关于伽利略这个理想实验中的逻辑及逻辑用语,你做出的评述是( )A.全部正确 B.①式错误C.②式错误 D.③式以后的逻辑错误解析:v=v2使用条件是匀变速运动.不适用速度v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即v=kh,k是个常数)的可能性.7.(思维拓展题)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 )A.v m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B.v 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a1、a2须是一定的D.a1、a2必须满足a1·a2a1+a2=2vt解析:由AB=vt=vm2t1+vm2t2=vm2t得,vm=2v,与a1、a2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由t1=vma1,t2=vma2得t=vma1+vma2,即得a1·a2a1+a2=2vt,故D也正确.答案:AD8.一辆汽车拟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给出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 )A.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 s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 sD.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 s解析:从题表中看出,匀速的速度为12 m/s.从t=1.0 s到t=3.0 s,各秒内速度变化相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9.0-3.03.0-1.0m/s2=3 m/s2.匀加速的时间t=v/a=123s=4.0 s,故选项A对,B错;匀减速的加速度a=3.0-9.010.5-9.5m/s2=-6 m/s2.匀减速的时间t=0-va=-12-6s=2.0 s,故选项C对,D错.9.(2011年孝感模拟)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A.2 cm B.0.98 cmC.4 cm D.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解析:水流由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B-v21=2gh可得:v B=17 m/s,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均相等,可得:v 1·Δt·14πd21=v B·Δt·14πd22,解得:d2=0.98 cm,故B正确.答案:B10.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 点,小球离开P点后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8HT22-T21B.4HT22-T21C.8HT2-T12D.H4T2-T12[来源:学科网]解析:设从O点到最高点为H2,[来源:学科网]则H2=12g(T22)2,由P点到最高点的距离为H2-H,[来源:Z|xx|]则H2-H=12g(T12)2,由以上两式解得:g=8HT22-T21,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解析:(1)0~10 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速度v1=a1t1=2×10 m/s=20 m/s10~40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0~60 s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来源:学_科_网]60 s末的速度v2=v1+a2t2=20 m/s-1×20 m/s=0.v-t图线如图所示.(2)s=12v1t1+v1t+12(v1+v2)t2=12×20×10 m+20×30 m+12×(20+0)×20 m=900 m.答案:(1)见解析(2)900 m12.(15分)(综合提升)如图所示,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s AB=5 km,s BC=10 km.问:(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1)由题意知t=t1+t2=200 ss AB =0+v2t1=5 000 msBC=vt2=10 000 m 解得:v=100 m/s(2)因为t1=2s ABv=100 s所以a=v-0t1=1 m/s2答案:(1)100 m/s (2)1 m/s2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