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word文档(2)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三)简答题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立位的姿势运动发育是由原始反射的阳性支持开始,立位平衡反应出现后,便出现了独站与步行,体现了由反射到随意运动和连续不断发育的特点。
可以分为如下l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7.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①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②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③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④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⑤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⑥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⑦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⑧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8.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1)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3《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6
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 儿头部向一侧转动。 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 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7
颈立直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8
2.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 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 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17
5.踏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 射)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长, 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 跖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18
6.张口反射
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时 延迟消失。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 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 儿两侧手掌。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 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3)存在时期:0~2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9
躯干立直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0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 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 势。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1
4.迷路性立直反射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 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 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 月出现,5~6个月明显。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 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 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 发展的基础。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三)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小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 童延迟,与学习、建立和巩固运动功能及技巧迟缓 有关,也与肌张力偏低有关。但弱智儿童不存在异 常姿势,都能够学会粗大运动的基本功能。 (四)神经肌肉疾病 常表现为行走发育落后,有些疾病最终丧失运 动能力。各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除有运动功能障碍 外,都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肌群协调障碍
运动记忆障碍 肌张力控制障
碍
调节和控制障 碍
自学为主
运动功能调控障碍及特点
运动调控障碍
姿势感觉障碍
特
碍
点
身体在空间位置的感觉障碍,可导致平衡障 难以保持身体中间位的运动(如在站立,跳 跃时)
运动感觉障碍
视觉空间处理障碍
指令一运动结合障
碍
难以对空间区域范围进行预测和运动时机的
判别(如很难判断能够抓住物体和抛出物体 的轨迹)
难以对言词指令翻译并正确反应(如难以遵
第二节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影响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精神发育迟滞
神经肌肉疾病
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其他疾病
(一)家族遗传因素 有些小儿会有暂时性运动发育障碍或迟缓, 家族中也有类似的病史,由遗传因素所致,原因 尚不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发育最终会达 到正常。
(二)环境因素 由于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及锻炼的 机会,会造成运动发育落后。
循训练中的指令)
运动功能调控障碍及特点
运动调控障碍
运动计划障碍
特
点
对于运动需求难以预测结果和筛选策略(如难以预 测跑多快才能抓到球) 难以调整不同需求所适用的不同肌群,活动中缺乏 肌肉的协同 难以快速和准确记忆特定技巧所需的肌肉活动次序 难以正确而恰当的发展肌张力和肌肉长度 难以判断有效的肌肉活动方式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Word 文档 (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 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 20.B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 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 25.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 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 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 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 29. 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30.D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3《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3)存在时期: 0~3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5.踏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 射)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长, 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 跖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6.张口反射
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 瘫时一侧缺失。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 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 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8.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若持续存在可导致坐位平衡困 难,无法维持正常直立姿势,孩子也不可能发展对称 性运动,因为任何侧面的刺激都会引起不对称姿势。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 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侧弯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9.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 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 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 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 上下肢均呈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小儿的姿势与运动的发育是随着小儿身 体的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 逐渐发育进行的身体不断克服地心引力从 水平位上逐渐抬起发育成为与地面垂直位 的过程。
第三章 粗大运动发育
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CONTENT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发育影响 因素 粗大运动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及评定 熟悉:粗大运动发育进程 了解: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学习目标
重点: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难点: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PART 01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脊髓、延髓 脑桥
0~4个月 0~4个月 0~10个月 0~6个月 0~2个月 0~3个月 0~2个月 0~6周 0~6个月 0~4个月 0~4个月 0~4个月 0~2个月 0~2个月
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 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 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立直反射
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 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 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 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 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3.存在时间:3~4个月出现,5~6 个月明显→终生。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 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 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3.存在时间:2~3个月→5岁
立直反射
躯干躯干立直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body)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 儿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 姿势。 3.存在时间:3~4个月→5岁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粗大运动
臀位分娩
伸腿臀:分娩的时候 臀部先出,两腿向上 伸展至脸部,这是臀
位最常见的一种。
完全臀位:也是臀部 足先臀:一只脚或 先出,两腿膝盖折合, 两只脚向下伸展, 交叉放在腹部处。 比臀部先出。
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 • 熟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 了解粗大运动发育评定内容、方法及一些
常用的评定量表。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影响因素 二、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量表
什么是原始反射? 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 的一过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人类初期各种生命 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特点: 不精确、易泛化 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 的表现。
1.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 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此反射可亢进或延 迟消失 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手的主动运动发 育、双手中间位的发育、手口眼协调发育等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ORD版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2个月)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6.腹爬(8个月)7.四爬(10个月)8.高爬(11个月)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15-16:倒爬楼梯3台阶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坐位姿势发育规律1.全前倾(1个月)2.半前倾(2~3个月)3.扶腰坐(4~5个月)4.拱背坐(6个月)5.直腰坐(7个月)6.扭身坐(8个月)7.坐位自由玩(9个月)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2.不支持(2个月)3.短暂支持(3个月)4.尖足支持(4个月)5.立位跳跃(5~6个月)6.扶站(7~8个月)7.独站(10个月)8.牵手走(11个月)9.独走(12个月)具体每月表现: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35-36月:独上楼梯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43-44月:单脚跳15厘米;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57-58月:踮脚跳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61-62月:交替单脚跳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2个肘支撑抬头45度抬头45~90度,头高于臀部、玩两手双手或前臀支撑,抬头90度,手、口、眼协调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向后成坐位胸部离床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至侧位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俯卧位至仰卧位扶腰坐独坐手支撑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换体位短暂支持足尖支持跳跃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动、抓站四爬、独站高爬.牵手走跪立位前移、独。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3)存在时期:0~4个月。
2021/10/10
23
1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意义同ATNR,该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全 身自主伸展与屈曲的发育。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 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3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
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 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 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 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2021/10/10
14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 伸展型4~6个月
▲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 到刺激时→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去大脑强直、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 也可见部分亢进
▲ 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
▲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 手口眼协调、躯干回旋、翻身、四肢支撑爬行等 运动发育
2021/10/10
22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 头转向一侧。
2021/10/10
28
1. 颈立直反射(neck righting reflex) 2.躯干头部立直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head)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body) 4.迷路性立直反射 (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5.视性立直反射(optical righting reflex) 6.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x)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4
6.降落伞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在中 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
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 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 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 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5
降落伞反射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 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 俯冲一下。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 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 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 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 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 发展的基础。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3
1.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 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 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所取代。此反 射出生后出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6~8周。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第三章 目 录
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 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量表
2
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返 回
第三章
3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 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 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52
4.坐位反应
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 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 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 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 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 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 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 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5.踏步反射
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 失。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踏步反射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 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 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拥抱反射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 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 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 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 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拥抱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拥抱反射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 展型4~6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放置反射
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 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 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交叉伸展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13.阳性支持反射
3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 发育迟滞。
(1)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 桌面数次。
(2)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 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
(3)持续时间:0~2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二)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 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 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 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3个月~4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2周~4周~6周~8周~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 5°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9个月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个月 B..2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6个月个月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8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8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8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8个月个月个月个月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X型题】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A.原始反射B.踏步反射C.立直反射D.平衡反应E.上肢移动反射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小脑E.脑干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E.促进对称发育44.肌张力分为( )A.静止性肌张力B.姿势性肌张力C.运动性肌张力D.紧张性肌张力E.松弛性肌张力45.感觉输人包括( )A.光感觉的输入B.听觉的输入C.皮肤感觉输入D.本体感觉输入E.位置感觉输入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A.本体感受器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C.椭圆囊斑D.位置感觉器E.球囊斑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D.抗重力伸展发育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48.产伤分为( )A.颅外产伤B.颅骨产伤C.脑水肿D.颅内产伤E.脊柱裂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A.肌张力异常B.身高C.原始反射残存D.姿势异常E.性别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A.保持体位B.调整姿势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E.促进姿势对称(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4.拥抱反射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3.平衡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三)简答题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
皮肤触觉、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分布于肌梭、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则向大脑皮质输入随支持面变化如面积、硬度、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等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
这些感受器在人体支持面受到轻微干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因此,皮肤感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及其反馈,对于姿势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通过视觉,人们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视觉信息准确与否影响站立时身体的稳定性。
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新的平衡。
如果去除或阻断视觉输入如闭眼或戴眼罩,姿势的稳定性将较睁眼站立时显著下降。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