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共39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1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1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统编39篇课内文言文一词多义集训

统编39篇课内文言文一词多义集训一、为1. 见往事耳:(了解)。
2. 为国者:(治理)。
3.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4. 可以为师矣:(做,成为)。
5.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6. 此人——为具言所闻:(告诉)。
7. 念无与为乐者:(同“与”,和)。
8. 为是欲与具往:(因,因为)。
9. 天为之时:(顺应于)。
10. 为此有道乎:(得法、采用计策等)。
二、若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好像。
2. 不知集若者:像。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4. 余悲之,且曰:像。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6. 若属:一类人。
7. 不可若何:怎么办。
8. 若何:怎么办。
9. 若……何:对……怎么办。
10. 若……则……:像……那样。
11. 若夫:至于。
12. 若定:已经。
13.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像。
14. 曾不若霜妻弱子:及,比得上。
15. 不若与深泉:如,似,同。
16. 以为莫己若者:比,及,赶得上。
17. 惟若所欲:随顺,听从,服从。
18. 苟无才气不如若辈:像,类。
19. 若辈:你们。
20. 若属今为之虏矣:(你们)这些人将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若属”,你们这一班人,“为”,成为,“虏”,俘虏。
21. 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将要成为他的俘虏了!“若属”,你们这一班人,“为所”,被(其)所(俘虏)。
三、何1.谓何:表示疑问,意为“为什么”。
2.欲何:表示疑问,意为“要做什么”。
3.焉何:表示疑问,意为“怎么办”。
4.以为何:表示疑问,意为“认为怎么样”。
5.夫何:表示感叹,意为“多么”。
6.宜何:表示疑问,意为“应该做什么”。
7.患何:表示疑问,意为“担心什么”。
8.辞何:表示疑问,意为“说什么”。
9.举何:表示疑问,意为“列举什么”。
10.尚何:表示疑问,意为“还剩下什么”。
11.恶何:表示疑问,意为“讨厌什么”。
12.论何:表示疑问,意为“讨论什么”。
13.求何:表示疑问,意为“追求什么”。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89.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WwghW。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b5E2R。
4.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48.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TIrRG。
49.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7EqZc。
50.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lzq7I。
51.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zvpge。
52.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xHAQX。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常见。
每个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1. 道:- 义1:指道路或路径。
- 义2:指道德、原则、哲学等方面的道理。
- 义3:指某种方法或手段。
2. 心:- 义1:指人的生理器官,即心脏。
- 义2:指心理、情感、思维等方面。
- 义3:指意愿、意志、决心等。
3. 明:- 义1:表示明亮、清晰。
- 义2:表示明了、懂得。
- 义3:表示清澈、明净。
4. 言:- 义1:表示言语、说话。
- 义2:表示言论、言辞、言论内容。
- 义3:表示传闻、传说。
5. 世:- 义1:表示世界、世间。
- 义2:表示社会、世俗。
- 义3:表示时代、年代。
6. 立:- 义1:表示站立、立起。
- 义2:表示建立、确立。
- 义3:表示立场、态度。
7. 见:- 义1:表示看见、目睹。
- 义2:表示理解、领会。
- 义3:表示拜见、会晤。
8. 君:- 义1:表示君主、国王。
- 义2:表示对尊敬的称呼。
- 义3:表示主人、领导者。
9. 水:- 义1:表示液体,特指水。
- 义2:表示河流、湖泊等水域。
- 义3:表示流动、变化。
10. 金:- 义1:表示金属元素金。
- 义2:表示财富、贵重的东西。
- 义3:表示金色、黄色。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阅读文言文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通常需要考虑上下文以及词汇所在的句子结构。
中考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 课文相应迁移。
• 扬州辟从事吏(94年高考)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阿房宫赋》)
3.城之不拔者二耳
秦伐赵,拔石城(《廉蔺列传》)
4.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5.齐人追亡逐北 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
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 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 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 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 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 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 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 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 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 之"的"访"字的意思:
○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 访问
○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 子,自己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 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个义 项均不合文意。
• a、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见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2、詞義引申的方式-放射式
01
節: 竹節
02
关节
03
礼节
04
节操
06
节气
07
节奏
08
法度
09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 hán 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 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 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诚心(帝感其诚)★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发、起(方其出海门)★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产生(计将安出)15.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承当,承受。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19页/共435页
步 1.盈盈公府步.(脚步)《陌上桑》 2.王果去墙数步.(步距)《劳山道士》 3.相与步.于中庭(走)《记承天寺夜游》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步距)《小石潭记》 5.未百步.辄返(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满井游记》 6.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行走)《满井游记》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15页/共435页
备 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岳阳楼记》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口技》 3.军细柳,以备.胡(防备)《细柳营》 4.左佩刀,右备.容臭(挂着)《送东阳马生序》 5.四时俱备.(具有,具备)《答谢中书书》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16页/共435页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4页/共435页
B 壁、拜、白、比、毕、卑、北、备、辨、辩、边、遍、 步、被、百、鄙、把、薄、蔽、病、便、报、兵、并
壁
1.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营垒)《细柳营》 2.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墙壁)《劳山道士》 3.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墙壁)《劳山道士》 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直立的山崖)《答谢中书书》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13页/共435页
7.北.风卷地白草折(方位名,与“南”相对)《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方位名,与“南”相对)《邹忌讽 齐王纳谏》
9.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方位名,与“南”相对)《公输》 10.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即北固亭,建筑名称)《南 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第30页/共435页
4.欲报.之于陛下也(报答)《出师表》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答)《出师表》 6.故略上报.(报告)《答司马谏议书》 7.日夜思欲报.楚王(报复)《干将莫邪》 8.吾欲报.之(报复)《干将莫邪》 9.为子报.之(报复)《干将莫邪》 10.言欲报.仇(报复)《干将莫邪》 1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报答)《浑沌之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内容预览: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F 凡(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2)凡三往(总共)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分(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广(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H 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环(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3)环滁皆山也(环绕)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J 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将非鬼也(或许)(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6)则命一上将(将军)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6)董生举进士(参加)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尽善尽美(达到顶点)(3)一食或尽粟一石(完)(4)利尽南海(全部取得)(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K 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L 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M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N 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能够)(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Q 强(1)凶强侠气(强悍)(2)赏赐百千强(有余)(3)不可强以仕(勉强)(4)慕义强仁(力行)(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请(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2)曹刿请见(请求)(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R 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S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释(1)心凝神释(得到解脱)(2)释担而立(放下)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2)老妪力虽衰(虽然)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是(1)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2)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这)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T 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W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舍人相谓曰(商量)(6)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7)太守自谓也(命名)闻(1)余闻之也久(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X 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2)向无此例(向来,从来)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下(1)忽然抚尺一下(量词)(2)欲买舟而下(顺水而下)(3)不耻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Y 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1)得遗金一饼(丢失)(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业(1)若业为吾所有(已经)(2)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3)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根据)(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应(1)桓侯不应(答应,理睬)(2)急应河阳役(应征)(3)杀之以应陈胜(响应)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Z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坐(1)但坐观罗敷(因为)(2)众宾团坐(坐下)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至(1)寡助之至(极点)(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到)(3)礼愈至(周到)D志(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志趣)(2)寻向所志(记号)(3)不志其大(立志)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自(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如果,假如)(2)有朋自远方来(从)。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今复十年,存亡不可知。 《苏武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者 疑邻》
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 死亡 了都不了解。
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 灭亡
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 丧失、 丢失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的,如果无 通 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力就必 “无”, 然短缺。 没有
2、语境推断法
• 例如:
• 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随着、和着) (应答)
3、课文迁移 法
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 “胜”,禁得起,能承受。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 信义著于四海
• 分析:
• “信”在“知”前,作状语 “确实”
• “犹”是副词 ,“信”处在谓语位置,是动词“相信” • “信义”处在主语位置上,“著”是谓语,“信”为“信誉”
作业:核按钮P95
6、 语法分析推断 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
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
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 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 “用眼睛示意”。 《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 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九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九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数:①读shuò,副词,屡次;②数词,几。
1.《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①2.《陈涉世家》卒数万人②3.《陈涉世家》数有功①二、之:①代词,他(它);②助词,的;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动词,去、往、到。
1.《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④2.《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3.《陈涉世家》令辱之①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②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④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③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②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③9.《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②10.《愚公移山》汝心之固③11.《愚公移山》操蛇之神②三、将:①动词,带领;②名词,将军,带兵的人。
1.《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①2.《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②3.《隆中对》则命一上将②4.《隆中对》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①四、以:①把;②凭借;③来;④因为;⑤用;⑥认为;⑦如;⑧以致于。
1.《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④2.《陈涉世家》或以为死⑥3.《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①4.《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③5.《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⑥6.《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③7.《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⑤8.《唐雎不辱使命》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9.《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①10.《唐雎不辱使命》徒以有先生也④11.《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⑤12.《唐雎不辱使命》今吾以十倍之地⑤13.《唐雎不辱使命》以头抢地耳①14.《出师表》以光先帝遗德③15.《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⑧16.《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④17.《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①18.《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③19.《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20.《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⑥21.《出师表》悉以咨之③22.《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⑤23.《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①24.《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③25.《出师表》以咨诹善道③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②27.《曹刿论战》何以战②28.《曹刿论战》必以分人①29.《曹刿论战》必以情②30.《曹刿论战》可以一战②31.《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⑥32.《愚公移山》以君之力②33.《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③五、使:①派遣;②出使。
初中语文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复习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复习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备: ①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②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③佩戴(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3.毕:①全部(群响毕绝《口技》)②结束、完了(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③竭尽,用尽(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4.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少少的,慢慢的(厚积薄发)5.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计谋(束手无策)6.长:①与“短”相对(巴东三峡巫峡长《三峡》)②高大的(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公输》/宋无长木《公输》)③年龄大的(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④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7.称:①chân 相称、配得上(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chēng②著称(不以千里称也《马说》)③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④称作、号称(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8.诚:①的确、确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②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9.出:①露出(奋袖出臂《口技》)②出去(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③拿出(皆出酒食《桃花源记》)④说出(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⑤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⑥产生(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10.辞:①告辞(辞去《桃花源记》)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③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11.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2.从:①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②听从(民弗从也《曹刿论战》)13.当:①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②将要(今当远离《出师表》)③值、正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④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⑤抵挡(锐不可当)⑥掌管,主持(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14.道:①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学说(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④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⑤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⑥道理(以咨诹善道《出师表》)⑦方法(策之不以其道)15.得:①发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②寻到、找到(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③领会、体会(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④通“德”,感激。
高一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 1拜送书于庭
▪ 2秦御史前书曰 ▪ 3足有系帛书
1请指示王
2臣请完璧归赵 3固请 4则请立太子为王 5请奏瑟 6请奉盆缶秦王 7请辞去 8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 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2 顾吾念之 ▪ ▪ 3 不顾恩义
1今君乃亡赵走燕
2臣乃敢献上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2且庸人尚羞之
▪ 1以勇气闻于诸侯
▪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以戏弄臣 ▪ 4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5秦亦不以城予赵 ▪ 6以相如功大 ▪ 7夫以秦王之威
1徒见欺
2徒以吾两人在也
▪ 1不如因而厚遇之
▪ 2相如因持璧却立 ▪ 3因厚遗单于 ▪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5因跪请秦王
君因我降
▪ 1均之二策
▪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乎
▪ 1召有司案图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死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
与秦王
▪ 5左右皆靡 6拜为上卿 8独畏廉将军哉 9今
两虎相斗 今不听吾计
1请辞去
2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 俱。 4置币遗(wèi)单于 5及卫律所将降者
高一下期末文言文复习 ---一词多义
1而君幸于赵王
2则幸得脱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王亦幸赦臣 4幸蒙其赏赐 5幸蒙大恩 6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 1宁许以负秦曲
▪ 2负其强 ▪ 3 决负约不偿城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5重负国
▪ 1臣愿奉璧西入秦
▪ 2请奉盆缶秦王
▪ 1引赵使者蔺相如
▪ 2相如引车避匿 ▪ 3引佩刀自刺 ▪ 4虞常果引张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