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产业关联

合集下载

0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0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响 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制造业发展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收工业品和 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较小,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间产业 和后期产业。 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烟花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 即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出版《经济进步的条件》, 进一步阐述了三分法,把第三产业称作“服务性行业”。并发现劳动力转移 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这一发现被称为“克拉克定理”。 ●1980年后我国对三次产业划分如下: (1)第一产业:农、林、牧、鱼业; (2)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 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 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 (1)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从三次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农业、工业、服务 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发展的新产 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和生态维护业。

第七章 产业关联

第七章  产业关联

3.产业间技术关联 产业间技术关联是某些产业不同层次的技术状态及 产业间技术关联是某些产业不同层次的技术状态及 其变化对其他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其变化对其他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 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最积 极的因素。 极的因素。 肉 类 4.产业间价格关联 产业间价格关联是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价值表现 产业间价格关联是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价值表现 形态, 形态,即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某些产业价格的变动, 某些产业价格的变动,会使这些产业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扩大或缩小, 市场扩大或缩小,从而引起其他相关产业的产品和 劳务市场的变动,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劳务市场的变动,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5.产业间投资关联 投资不仅是构成需求的重要因素, 投资不仅是构成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投资也会改 进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产业经济学
北 方 民 族 大 学 商 学 院 经济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员
范 建 荣本章重点1.Fra bibliotek产业链
2.
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
3.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
4.
产业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效果。
第一节 产业链
一、产业链的定义及其实质 1.定义 定义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 关联, 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 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2.产业链的实质 产业链的实质 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 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 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 需求的关系。 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 企业链、供需链和空 价值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 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四个维度的概念。 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

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内涵
一、产业布局的含义 产业布局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地域(一个国家或地区)为 界限,对产业进行空间分布的规划;它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产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 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产业布局的必要性 1、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纠正产业的不合理分布。 4、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内容。 5、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保证国家的国防安全。
二、产业集聚形成机制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地区,不仅保持了巨大 的竞争优势,还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和 进步。 1、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 2、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 素。 3、人力资源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需要。 4、制度环境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推动力量。 5、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必然 要求。
5、非均衡布局规律 。产业空间发展总的来说表现出不平衡特征,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 阶段,区域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随 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的差距将会随整体经济的增 长而趋向下降。 四、产业布局模式 1、均质模式。在工业化前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 布局以分散为主,社会经济活动分散,表现为地区差异不明 显的均质模式。 2、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又称为极核模式。近代工业出现以 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总是选择一些条 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这些发展场所就成为经济 活动的集聚地。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集聚地的发展速度也 是有快有慢,某些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增长迅速,经济规模明 显超过其它地方,并对临近地区的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 它便逐步成为区域的“增长极”,使得产业布局以分散为主 转变为以集中为主。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B产业关联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三、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A经济学 B管理学C文化学 D论理学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 )A农业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四、辨析题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五、简答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3、简述产业的分类方法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马歇尔冲突;2、配第—克拉克定理;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二、单项选择:1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B 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2____A____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3 SCP理论指的是B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三、多项选择: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B DA 产品市场均衡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

经济地理学第7章

经济地理学第7章

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 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 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 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 的进口的浪潮。 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 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 出口浪潮。
(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 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
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
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
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 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
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一)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 点,城市等。 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 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输出率系数=
m/M n/N
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

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

培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创造与创新”知识的思想,具备良好 的自学能力。
产业组织案例:小灵通即将退市

小灵通“大事记” ●1998年 01月,浙江余杭区正 式开通小灵通。 ●2003年 03月,小灵通在北京 怀柔放号。 ● 2006 年 8 月底,中国小灵通 用户达到 9300 万,小灵通达到 巅峰。 ●2007年 11月,信息产业部数 据显示小灵通用户 10 个月减少 250万户。 ● 2009 年 2 月,工信部发文要 求小灵通在 2011 年底前彻底退 网。
考核方式
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 70%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并分析一个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 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等)、理解整 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
总 课 时:经济学专业54 管理类专业36

分:经济学专业3
管理类专业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讲教师:孙智君
E-mail: zhangsunzhijun@
课件存放:pptofszj@
密码:
pptszj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导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关联 产业结构优化
4 6 6 4
第五章
课堂讨论 第六章 (一) 第六章(二) 第六章(三)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合 计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
韩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组织之理论流派 产业组织之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之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中国近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政策

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P131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P157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P208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P281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P351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P363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P387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根据我国国情,铁路运输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目标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混合模式。

第七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第七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021/10/14
7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 工的重要任务,对全国或上一区域层次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协调做出独特的奉献。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社 会、经济地域分工的产物,都有着不同层次和假设 干区域子系统。如果不同子系统都能发挥各自自有 的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业结构,也就形 成了多样化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从 整体上形成社会化分工和协作。
2021/10/14
23
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
大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蔬菜、瓜果
麦类 豆类 稻谷 薯类 小杂粮类
早稻 晚稻 …
2021/10/14
24
5.工业结构分析
工业按所有制划分,可分为乡镇工业、地 方工业、国有工业、私营工业、“三资〞 工业 工业也可以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Q<l,那么该产业部门不是研究区域的专
业化部门。 2021/10/14
33
• 5.产业专业化系数
C 1 (Q i1Q i2)
• 式中,Qi为某产业部门i在整个产业中所占 的百分比,下标1、2分别为不同的区域; ∑为将计算结果具有相同符号〔即正或负〕 的百分数绝对值加在一起;C1为区域产业 专业化系数。
商业、科学技术、文教卫生以及其他公用事业等部门,即为生
产和消费者提供各种效劳的部门。
2021/10/14
20
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
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和商 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总值,这个层次,主要是 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比例关系的 协调性。非农产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也 从一个侧面反映区域工业化的进程和已有的工业化水 平。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图 六国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 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3o2ple, 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47)
(二)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图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
4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产业功能分类
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为主导产业、关 联产业、基础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的产业类型。 例如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支柱产业—延长其生命力
➢ 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改造 支柱产业,使它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防止它过早地出 现衰退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22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 1、市场机制 ➢ 2、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引导和 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环保产业,重点产业等
14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 组合方式。
此处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 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5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组织核心。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
(2)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 为新的主导产业。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
关系。
关键词:技术经济联系、数量比例关系
二、区域产业结构
● 不具备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产业
● 形成了区域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 ● 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区际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
3.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 市场机制 ● 计划机制 ● 政府调控机制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一、区域主导产业
1.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生长远性影响作用的产业 部门。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率计划机制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
值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
度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生产型占优势地位向服务型占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的依据
●区域的自然禀赋
●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 ●地域分工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1.区域专业化产业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 工意义、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关键词:能发挥区域优势 具有区域分工意义 主要为区外服务
(1)区位商(劳动力专门化率)
劳动力专门化率(SL)=
区域内某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占该区域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
该产业全国劳动力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述论述第一章产业: 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第三章1.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作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 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突破口;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第四章*市场结构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本上说是指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集中度: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进入壁垒(判断,简述):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续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所遇到的阻碍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雇用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较强;反之,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很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定价行为:1.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P116 2.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主要有三个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是暂时性的;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是指目的是缩减供给量,因为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后才能提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3.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短期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市场主导企业通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而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因素---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兼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的一中基本形式. 特点: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通过兼并,原有企业的业务讲集中到合并后的新企业中去;多家企业的财产将变成一个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三种类型横向兼并:是指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统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

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

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

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

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降低了进入壁垒。

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

三。

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

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旅行社的客户与产业关系管理

旅行社的客户与产业关系管理

第七章旅行社的客户与产业关系管理学习目的:直接影响旅行社竞争力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产品供应厂商、旅行社的合作厂商和竞争厂商,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旅行社的经营产生影响,并决定旅行社在本区域内的竞争地位。

通过学习,认识到旅行社经营必须放弃短期的交易导向目标,把企业营销的重点放在对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反应方面,学会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以保证旅行社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学习重点:重点客户的培育方法、旅游投诉的产生与处理、旅游供应厂商的类型与合作方法、组团社与地接社合作的作业流程、选择地接社的标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法、旅行社的竞争策略。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安排:共四节,安排4课时主要参考文献和指导读物:[1] 戴斌、杜江编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杜江编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4] 丁力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田里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旅行社的客户和产业关系是指旅行社的产品购买者、产品生产的关联厂商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如旅游者、旅游产品供应商、具有合作或竞争关系的其他旅行社。

第一节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一、旅行社的客户结构1、按照旅游购买决策单位划分(1)单个旅游者:以个人名义购买旅游产品。

目的单纯是旅游,数量小,变数大。

(2)集体旅游者:以组织的名义购买旅游产品,如企业、政府机构和军事机构、行业协会、各种专业协会、社交性俱乐部和会议机构等。

目的是为了自身消费,批量大、价格高、变数小。

但决策所需信息多,决策时间长,需要签订购买合同。

应注意集体组织中不同成员的作用,尤其是做好决策者的工作。

2、按照购买的频度划分(1)初次购买者:接受旅行社促销或别人推荐,首次购买本旅行社产品。

产业链_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链_现代产业体系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链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1. 产业链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组装到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产业组织。

产业链具有以下特点:(1)纵向关联性: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关联关系,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下游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市场需求。

(2)横向关联性: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横向的关联关系,如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产业链延伸等。

(3)动态性:产业链处于不断演变和升级的过程中,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具有高度分工、高度融合、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产业为主导,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2)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

(3)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产业链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1. 产业链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产业链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部分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在高铁、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产业链的形成

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 形成的条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 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 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 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 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 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 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 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 业间的相互关联

二、产业间关联方式的类型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联系越紧密,说明国 民经济的聚集效果越明显,国民经济增长能从规 模经济中获得增长贡献;否则,如果产业联系较 为分散,将会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良性发展构 成损坏 人为破坏产业关联 宁夏企业被称为 产业聚集程度和产业的联系程度(产业关联度) 会有什么结果? 孤岛企业 是衡量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性、产业结构高度 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1.产业间的基本联系方式——三种情况 (1)产业内部的纵向关联——深加工 (2)产业间生产过程中的横向关联——产业间 (3)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联——供求间

2.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 (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直接依赖, 间接依赖)(钢铁工业) 某产业部门的最终依赖度等于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 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生产诱发额除以该产 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合计。即:
2.产业间的单向联系和多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一系列产业间,先行部门为后续部门提 供产品和服务,而后续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再返回 先行部门的产业联系方式,其特点是产品在各相关 产业间不断深加工,最后脱离生产领域进入消费, 因而投入产出的联系方向是单一的。 “棉花种植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 多向循环联系是先行部门为后续部门提供产品和服 务,后续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又返回到先行部门,其 特点是各有关产业间的投入产出是互相依赖、互相 服务的,从而形成一种循环的联结方式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二)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密切相关

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 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
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 活动,其 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 价值率也相对较低;


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 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 价值 率也相对较高。
4、产业后向关联与产业前向关联存在差异性: 一是后向关联提供一种必须采取行动的需求压力,前 向关联只是一种诱导,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产业 部门当事人的反应。 二是后向关联的作用效果在短期内就明显地表现出来; 而前向关联的作用效果有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跨度才得以表现。
感应——前向——制约
影响——后向——拉动
产业间的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间存在着直接提供 和被提供产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联系 产业间的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间通过其他产业为 中介而产生的技术经济方面的联系


第三节 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配系数的横向合计,说 明一个产业在产业方向上对其他产业依赖程度; 二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列向合计,表 明产业投入方面对其他产业的依赖。 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当某一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 变动时,就会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影响其他产业部门
因此,欠发达区域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 下游链环一般则布局在发达区域。

(三)产业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指向性
第一,资源禀赋指向性,产业环基于对优区位的追求, 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区域的资源禀赋,而后者的 空间非集中性 引起追逐资源禀赋的产业环的空间 分散性。
第二,劳动地域分工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各区 域具有了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方向,产业链对专业化 分工效益的追求便 造成了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 第三,区域传统经济活动指向性,区域传统经济活动 通常是区域特定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 经济活动的路径依赖性和惯性使 得区域在产业链 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

前 低 后 高
双 高


前 高 后 低

指数测算局限性 度,因而其科学性和精确性受到影响,尤其是在
进行不同国家的指数比较时,更应注意;
①这种指数的数值大小,依存于投入产出表细分的程
②由于关联效应指数是用国内生产的投入和产出去测 算的,所以这一指数只能说明已经达到的前向或 后向关联程度,而不能预测未来可能实现的潜在
制约作用
2.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
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它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用途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影响——后向——拉动 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很强的辐 射、拉动效应,反之则不然。 它是衡量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
产业经济学
北 方 民 族 大 学 商 学 院 经济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员
范 建 荣
本章重点
1.
产业链
2.
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
3.
产业关联效应。
4.
产业波及效果。
第一节 产业链
一、产业链的定义及其实质 1.定义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 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 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2.产业链的实质 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 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 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 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第二节 关联关系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 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是说明生产技术和工艺具有相 似、连续性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主要方法——投入产出表
定量地分析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再 生产过程中产业间的技术经济关系,认识社会再 生产中的各类比例关系,从而反映各产业之间的 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更深刻、具体地说明社会 再生产中的结构变化。
2.产业间就业关联
第一,人力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状况反映了不同产 资本、技术、劳动力 业的经营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产业发展能 力,最终反映产业竞争力 第二,产业间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反映了不同产业之间 要素构成差异 第三,某些产业发展会促进与它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 业发展,或者会产生新的产业 第四,产业间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表现为该产业经 营质量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功能完善,表现为 产业市场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加强
1.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最基本的关联关系
第一,产业间其他方面的关联关系,如:技术关联、 价格关联、就业关联、投资关联等,都是在产品和 劳务关联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关联关系 第二,各产业部门间协调发展,本质上要求产业间相 互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数量比例上相对均衡,在质 量和技术上相对符合关联产业的要求; 产业关联的 互助性 第三,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客观上要求相关联的 协调性包括 互促性 产业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含量上也要相 互提升; 第四,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求相关 联的产业间相互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和 成本不断降低。

五、产业链空间分布特点 (一)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经济区划紧密相关

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如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 省域或者流域经济区时,或大到几乎囊括产业链的 所有环节地域空间时,产业链表现出明显完整性

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如市域、县域或者说是产 业集中发展区时,其地域范围一般难于包括产业链 的各环节,这对于某一经济区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 色产业,但是产业链却表现出明显的断续性。



后向关联系数。
拉动作用
3、综合分析—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1)工业 影响力系数(建筑业)第2;感应力系数第1 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 感应——前向——制约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筑业 影响力系数最大,感应力系数最小 说明建筑业的发展能迅速带动其他部门的生产,有 影响——后向——拉动 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农业 影响力系数最小,感应力系数第2 农业部门的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各部门的 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第四节 波及效果
一、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1.生产诱发系数:是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最终需 求项目对生产的诱导程度。(三峡工程) 某产业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等于该产业的各种最 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 目和所得的商。 其中,ZiL=(I-A)-1XiL; WiL为第i产业部门最终需求L项目生产为诱发系数 ZiL为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 YL为各产业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合计数额 XiL为第i产业部门L项目的最终需求
一、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

社会化的生产是产业间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的关系,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产业间关联关系 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某一些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另一些产业的发展 某些产业的发展可以导致另一些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产业间关联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产业间关联产生影 响的投入品和产出品,这些要素构成了产业间关联 的实质性内容。




一、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与直接后向关联效应 制约作用 直接前向关联

效应测算公式 式中: L F(j)是产业部门前向关联指数;Xj是j产业 拉动作用 的总产值;Xij是产业i对产业j提供的中间投入。

直接后向关联
效应测算公式 式中: L B(j)是产业部门后向关联指数;Xj是产业j 的总产值;Xij是产业j为生产总产值Xi而从产业i获 得的中间投入。 揭示产业关联程度,揭示不同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 联系水平等级,在产业政策决策重要参考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