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第四章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合集下载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12次每小时。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
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
❖ 机体散热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出汗四种方式完 成,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只能通过蒸发出汗途 径散热。
❖ 在高温环境,当中心血液温度增高时,热敏神经原发 放冲动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皮肤出汗;大量血 液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皮肤上经对流和蒸发 散去。
❖ 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环境热 +代谢热大于散热,机体蓄热。处于高度热应激(heats
❖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指气温、气湿、 气流和热辐射。
❖ 1 气温 :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决定于大气温度 外,还受太阳辐射、生产上的热源和人体散热 等的影响。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生产环境中 的空气加热,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物体,形成 第二次热源,扩大了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使 气温升高。
❖ 2 气湿
❖ 2、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物 理因素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的大 小,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
❖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这种 因素出现在作业环境中并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
❖ 4、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 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若没有阻挡,则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在进行现场评价时应注意这一特点,并在采取 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
❖ 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 度大于80%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 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汽释放所致,如 液体蒸煮的缫丝、印染、屠宰等工艺和矿井作 业。低气湿可见冬季高温车间的作业。
❖ 3 气流
❖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厂房 中的热源。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越大。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诊断依据: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
04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职业病预防
1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

3
定期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
职业病
2
改善工作环境: 降低噪音、粉 尘等有害因素
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对职 业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法规
职业卫生法规的定义: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 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干燥等
劳动过程中的体 力负荷、姿势不
良等
工作环境中的空 气污染、粉尘、
有毒气体等
物性有害因素危害
01
噪声:长期暴 露在噪声环境 中可能导致听 力损伤、头痛、 失眠等健康问 题。
02
振动:长期暴 露在振动环境 中可能导致手 部、腕部、肘 部等部位的肌 肉骨骼损伤。
03
辐射:长期暴 露在辐射环境 中可能导致皮 肤、眼睛、生 殖系统等部位 的损伤。
01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职业卫 生意识,预防职业病
03
培训对象:企业员工、管 理人员、安全员等
05
培训效果评估:考核、问卷 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持续改进培训计划
02
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 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 病预防措施等
04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网 络培训、视频培训等
谢谢
低温危害
冻伤:皮肤、肌肉、血管等组织受到 低温影响,导致冻伤
感冒:低温环境下,人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冒
心脑血管疾病: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肌肉痉挛:低温环境下,肌肉容易发 生痉挛,影响正常活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一、物理因素
1. 噪声:高强度噪声、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

2. 振动:机械振动、手持振动工具的长时间使用。

3.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长期接触。

二、化学因素
1. 毒物:有机毒物(如苯、甲醛)、无机毒物(如重金属、酸
碱等)。

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的气体。

3. 高浓度灰尘:煤尘、有害化学物质的尘埃等。

4. 其他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的溶剂、腐蚀性物质等。

三、生物因素
1. 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2. 有害动植物:如花粉、植物毒素等。

3. 职业性过敏原:如粉尘、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等。

四、人因因素
1. 高温、低温: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2. 高湿、干燥:长期处于高湿度或干燥环境。

3. 高压、低压:长期处于高压或低压环境。

4. 劳动强度: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

五、心理因素
1. 长期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 职业歧视:长期遭受职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3. 职业不满意: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缺乏工作成就感。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根据不同的危害要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职业卫生】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职业卫生】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噪声的识别:主要包括对声源、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布、噪声暴 露时间特性等的识别。
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
3.高温作业的识别:高温作业的识别是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 高温作业的定义,分析确定作业条件而识别鉴定是否为高温作业。
4.非电离辐射的识别: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 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 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
可疑的职业有害因素符合上述标准越多,确定为职业有害因素的 可能性就越大。
2020/11/20 Friday
11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 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 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 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 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内容:
发现、确定未知、新的职业有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确认的职业有害因素。
第四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 地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筛选、识别:需要依据客观科学的 证据及科学的判断过程。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测、评价:科学合理地阐述、预 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 件。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点: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点: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点: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分类如下: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3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受到这些噪声影响的,主要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设备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和打夯机等。

产生振动的工具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和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①射频辐射。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

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辐射作用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微波作业对健康的影响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②红外线。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③紫外线。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皮肤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除机体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敏感性增加。

例如,皮肤接触沥青后经紫外线照射,能产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长期受波长340~280nm紫外线作用可发生皮肤癌。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物理因素职业危 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 于接触各种物理因素而 导致的职业危害
分类:包括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高温、低温、 压力等
噪声危害:长期 暴露在高分贝噪 声环境中,可能 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等症状。
振动危害:长期 接触振动设备, 可能导致手部振 动病,出现手指 麻木、肌肉萎缩
等症状。
电磁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高频电 磁辐射,可能导 致头痛、失眠、 记忆力减退等症
状。
紫外线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紫外线 辐射,可能导致 皮肤晒伤、角膜
炎等症状。
激光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激光辐 射,可能导致眼 睛损伤、皮肤灼
合理布局生产工艺:将高温作业与低温 作业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隔热防护:采用隔热材料对设备进行隔 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
通风换热:加强通风换热,提高空气流 通速度,降低室内温度
减少接触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 少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接触时间
健康检查: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高温作业引起的职业病
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物理因素职 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 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员工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认 识和意识
增强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 范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规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自 我保护意识
的有效实施。
制定并执行物理因 素职业危害防治操 作规程:包括设备 维护、使用、检测 等方面的规定,确 保员工正确操作, 减少职业危害的发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记录保存: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日后查阅。
通报与上报:将事故情况通报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救援与处置的保障措施
建立应急救援 体系:制定应 急预案,组建 应急救援队伍, 配备必要的救 援设备和器材。
加强培训与演 练:对应急救 援人员进行定 期培训和演练, 提高其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受到物理因素伤害的人员,应 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配合相 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事故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提供详细信息,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危害程 度等。
调查处理: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断等
健康监护档案: 记录员工健康 状况、体检结 果、职业病诊
断等
建立档案的目 的:为员工提 供健康保障,
预防职业病
档案管理:定 期更新、保存、 保密,确保员
工隐私
落实职业病防治经费
制定职业病防治经费预算 确保经费来源稳定可靠 加强经费使用监管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05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应 急处理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相关知识
培训: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认 识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视频等,普及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知识
互动活动:举办知识竞赛、问答等活动,增强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 的防范意识
07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科 研与交流

学术交流:参 加国际学术会 议、研讨会、 论坛等,分享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针对不同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暴 露等。
控制策略:制定严格的职业病控制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 预和治疗。
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
长时间接触低强度 微波辐射可导致神 经系统慢性损伤, 出现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等症状。
紫外线过量暴露可 引起神经系统炎症 反应,导致头痛、 恶心等症状。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物理性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女性在暴露于某些物理性有害因素时,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定义:由于长 期接触放射性 物质或核辐射 而引起的职业

症状:头痛、 恶心、呕吐、 疲劳、失眠等
预防措施:减 少接触放射性 物质的时间和 频率,采取防
护措施
治疗: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 和康复治疗等
Part Four
预防措施
降低噪声的措施
使用消声器
安装减震器
合理布局设备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降低高温的措施

定期监测:对 工作环境进行 定期辐射监测, 确保辐射水平 在安全范围内
穿戴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应穿 戴专业的防护 服、手套、眼 镜等防护用品
培训与教育: 对工作人员进 行辐射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 高他们的安全 意识和应对能

Part Five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史:了解患者从事的工作和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相关因素 症状表现:根据职业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检查结果:根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职业病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及防治

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及防治

个人防护措施
1 适当的防护装备
根据具体的物理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如耳罩、防护眼镜等。
2 正确使用
使用防护装备时要按照说明和安全程序正确使用。
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工作环境改善的措施
1
改善通风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空气污染。
2
降低噪音
采取隔音措施和噪音减振技术,减少噪音危害。
危害种类及影响
噪音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能 导致听力受损和压力增加。
震动
受持续震动影响的工人可能 出现神经和肌肉疾病。
辐射
暴露在辐射源附近可能引发 辐射疾病,如肿瘤和皮肤病。
常见的职业性物理因素
1 温度
极端的温度可能导致中暑 或冻伤。
2 光照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损 害眼睛和皮肤。
3 重力
长期承受重力压力可能对 骨骼和肌肉造成损伤。
危害的主要部位及疾病
听力
噪音可能导致听力受损、耳鸣等 听觉问题。
肌肉
长期受到震动或重力压力可能导 致肌肉疲劳、劳损等。
皮肤
辐射可能引发皮肤病、晒伤等。
危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识别和评估
了解物理因素的种类、强度和 可能的影响。
控制和减轻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物 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培训和教育
提供员工培训,教育他们有关 预防和处理职业性物理风险的 知识。
3
控制辐射
使用合适的辐射屏蔽和防护设备,降低辐射的影响。
职业性物理因素防治的案例分析
噪音控制
在工厂中采取隔音措施和工作时 间调整,有效降低噪音对员工的 危害。
人体工程学
通过调整工作环境和工具,减轻 员工身体的压力和负担。

(优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优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我国列 入法定 《职业 病分类 和目录》 内的和 物理因 素相关 的职业 病
一、职业性眼病 电光性眼炎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等) 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 爆震聋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 伤(本次调整新增) 冻伤(本次调整新增)
5.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 关系。 6. 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 “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象。 8. 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 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1. 射频辐射。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 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 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对健康的 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 管系统的变化。
振动及振动病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 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 打夯机等。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 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 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 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 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噪声及噪声聋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实用文档
5. 响度(loudness):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量度:人耳对声音 的感觉不但与强度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
声压大——声音响而洪亮 声压小——声音轻而微弱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尖锐 频率低——音调低,声音低沉
实用文档
响度级:取1000HZ的标准音产生的 音响感觉为基准音,与之产生同样音 响感觉的各种声音均以此标准音的声 强级表示,称之为响度级,其单位为 口方,这样把声音与频率用同一个单 位统一起来了,声压与频率无关,而 响度级与频率有关。
实用文档
2.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 声波振动而对空气介质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 单位帕(Pa)
正常人耳1 000 000 倍
听阈
声压大 音响感强 声压小 音响感弱
痛阈(痛阈声压)
声压级----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定为0分贝,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取对数值
个区域的感觉细胞必需损伤比较广泛,才会出
现听阈改变
②螺旋器在4000HZ处血循环最差,且具有
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振动波的冲击而受损。且
三个小听骨对高频声的缓冲作用小,故高频首
先受损。
实用文档
(4)暴震性耳聋(噪声性外伤)
指一次强烈噪声所造成的听觉器官的急性损 伤,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预 防设备,可因强烈的爆炸声产生的振动波传入听 觉器官、导致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出血, 组织损坏,严重者可导致脑震荡。
噪声 振动
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 一般都多为自然存在
非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
预防措施
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或“适宜范围” 不是设法消除、替代或是一概而论地降低 其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工人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种种因素或条件,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等。

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1. 机械因素机械因素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它主要指工作中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机械伤害,如受到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机械设备损伤等。

机械因素也包含着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长时间地重复性动作和不良工作姿势,如长时间坐着、弯腰或站着等。

大多数机械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会导致身体部位的疼痛、炎症、肌肉疲劳等。

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一般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对人体造成的电磁辐射、振动、噪声、温度、湿度等问题。

例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工人会患有耳聋症等健康问题,长时间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身体的受损和不适感。

物理因素除了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还会对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工作场所中必须注意物理因素的控制,以减少对工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3.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化学反应或中毒的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化学性质过于活泼的燃料等。

在工作场所中,工人经常接触到的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材料和工作环境,如油漆、喷涂以及气体、液体等等。

这些工人常接触或长期暴露在此类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会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

4.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可能在工作场所中出现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病原物质。

例如,在医院、实验室、动物繁殖等工作环境中,工人往往要接触到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长期接触会导致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对工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紧张感、人际关系和职业歧视等。

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促进工作效率,而不良的心理健康会使人体内的激素失衡、抑郁症、精神创伤等,同时,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职业危害因素是在工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技能培训资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技能培训资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影响我们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很多,用性质区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体功效学及心理因素等五个方面:01物理性因素1.噪声和振动:长期接触噪声又不佩戴有效的听觉保护器严重者会导致耳聋;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如风炮、振动锤)会令手部疼痛、麻木,长期接触则可能患震动性白指,影响工作能力。

2.光线:过亮、过暗、炫光及强烈光线对比,可引起眼睛疲劳、眼痛、头痛及头晕,甚至发生职业性眼病。

3.气温:高温下工作可能引致中暑;而在冻房内工作的人士,身体容易产生冻疮。

4.气压:加压隧道的工作人员及潜水员,当返回正常气压而无适当的减压时,可能会产生减压病。

患者会关节疼痛、甚至头晕及呕吐等。

5.非电离辐射: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能损害眼睛,导致电光性眼炎。

高温熔化的金属放出的红外线可引起白内障。

6.电离辐射:当身体接触过量电离辐射,如操作X光机或使用放射物质而无适当的防护措施时,便有可能患上白血病或皮肤癌等疾病。

02化学性因素1.气体例如:沙井内的硫化氢;使用石油气的铲车放出的废气;影印机放出的臭氧:有机溶剂;一氧化碳…….2.液体例如:清洁工使用的酸性清洁剂;印刷工人使用的白电油;实验室内使用的有毒试剂等。

3.粉尘、烟雾例如:采矿及建筑工程产生的矽尘;电焊产生的电焊烟尘;电镀过程放出的酸雾等。

03生物性因素例如:医护人员及化验室工作人员,因可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感染到皮肤病、结核病、肝炎等;经常接触动物的人群,如屠夫、农民、皮革处理及制造工人、兽医等,较容易感染到布鲁氏菌病、炭疽、及禽流感等传染病;维修不当的通风系统冷却水塔,可能滋生及散播军团菌,引起军团病。

04人体功效学因素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桌椅太高或太低,导致颈椎和腰椎问题;警察、纺织工、装卸工等,长期站立或行走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问题。

05心理因素例如: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焦虑、头痛、抑郁、胃溃疡及心脏病等。

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工作压力过大时,便会导致身心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概论》
3、高气压作业
(1)潜水作业
水下施工、桥梁建设、打捞沉船、海洋矿藏勘探 等,都经常要进行潜水作业。
(2)潜涵作业
又称为沉箱作业,是指人员置身于地下或水下深 处的构建物(潜涵)内工作。
各种地下工程、水下工程、矿山竖井延深等,都
可能需要进行潜涵作业。
《职业健康概论》
4、低气压作业 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 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劳动,属低气压 作业。
1、高温作业 (1)高温强辐射作业
生产场所中的热源同时以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作用 于人体,且气温超过30〜32℃,辐射强度超过 41.8kJ/(m2 • min)时,称为高温强辐射作业。
《职业健康概论》
(2)高温高湿作业 指气温超过30 ℃ 、相对湿度超过80%的场所。其
特点是气温、气湿髙,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 辐射源。
《职业健康概论》
3、振动频率对人体的影响 (1)振动能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 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 稳等, 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觉,尤其 是振动最早出现的感觉是迟钝。
《职业健康概论》
(2)40〜300HZ的振动能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 张力的改变;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 的改变;振动引起的 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 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 而后才出现低频段听力下降。
噪声靶器官效应分为听觉疲劳和听力损伤两类。
《职业健康概论》
噪声的非靶器官效应即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又 称噪声的听觉外效应,主要影响神经、 心血管和消化 系统。
危害的主要方面: ①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②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③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职业健康概论》
五、噪声的控制
为了防止噪声,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 声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以下建议:
《职业健康概论》
§第三节 不良气象因素危害与防护
《职业健康概论》
一、作业场所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主要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热辐 射与气压而言,在作业场所这五个要素组 成的微小气 候和劳动者的健康关系很大。
作业场所的微小气候既受自然条件影响,也受生产 条件影响。
《职业健康概论》
二、不良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
4、按照振动系统结构参数的特性划分 线性振动 非线性振动
《职业健康概论》
七、振动的危害
振动的危害一般分为局部振动、全身振动对机体的 危害以及不同频率振动的危害。
1、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局部振动虽然主要作用于人体手或足等局部,但 其对机体的影响却是全身性的,可引起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骨骼及肌肉系统、听觉器官、免疫系统和 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改变。
《职业健康概论》
§第二节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职业健康概论》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 的现象,而该能量是由加速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
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产生 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如此循 环反复,这就产生了电磁波。
《职业健康概论》
《职业健康概论》
声波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反射、折射、绕射和 干涉等现象。
声源发出声波在媒介中传 播时,声压或声强随传播 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弱,包括扩散衰减和吸收衰减两 种。
《职业健康概论》
四、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靶器官效应和非靶器官效 应两方面。
靶器官效应是指对听觉器官的作用,非靶器官效应 是指对其他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
生产性振动的分类: 1、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划分: (1)局部振动是指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
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系统的机械 振动或冲击。
(2)全身振动是指人体以立位、坐位或卧位接触而 传至全身的振动。
《职业健康概论》
2、按照振动的波形划分 (1)正弦振动指可用时间的正弦函数表示其位移变 化的振动。 (2)复合周期振动指成倍比周期的简谐振动合成的 非简谐周期振动。 (3)复合振动指由不成倍比的周期振动合成的非周 期性振动。
将设备进行隔离,防止周围振源传给设备的隔振 方式。
3、隔振装置 (1)钢弹簧减振器 (2)橡胶隔振器
《职业健康概论》
4、阻尼减振 阻尼减振是指在金属结构上涂敷一层阻尼材料, 抑制结构振动、减少噪声的一种措施。阻尼振动能够 抑制共振频率下的振动峰值,减少振动沿结构的传递, 降低结构噪声,有利 于机械系统受到瞬间振动后尽快 恢复到稳定状态。
《职业健康概论》
二、噪声的分类
1、按照发声体(声源)的特点划分 (1)空气动力性噪声 (2)机械噪声 (3)电磁噪声
2、按照声音的叠加特性划分 (1)加性噪声 (2)乘积性噪声(卷积噪声)
《职业健康概论》
三、噪声的传播特性
传播声波的空间为声场,分自由场、半自由场和 扩散场等。
声波传播方向为声线,某时刻 声波到达各点所连 成的曲面称为波阵面。按波阵面形状,典型声波分为 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应控制人体的中心温度不超过
38℃。
《职业健康概论》
2、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温度/℃ 120 95 50 21 -7
5(水中) -55(在金属壳内)
后果 烧伤 虚脱 疲惫 舒适 疲惫 冻僵 昏迷
可耐时间 1s~1min 1min~1h 1~24h
无限 1~24h 1min~1h 1s~1min
(1)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的发射机房、 设备调试机房工作环境
(2)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 (3)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工作 环境 (4)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工作环境 (5)飞机、雷达预警飞机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概论》
(6)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电磁相关实验室工作环 境
(7)移动设备研发实验室工作环境 (8)大型网站及无线网络设备工作环境 (9)大型电力 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 压输电线工作环境 (10)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概论》
将工作场所的噪声减至最小的应用工程控制措施 ①控制噪声源 ②阻断噪声传播 ③个体防护 ④加强实时监测
《职业健康概论》
六、振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振动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直 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振动,统称为生产性振动。
《职业健康概论》
《职业健康概论》
物理学将和谐的声音叫做乐音,不和谐的声音称为 噪声。
物理学的噪声是指频率、振动上杂乱及间歇或随机 的声音。
《职业健康概论》
广义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一切声音。 生产过程中产生声音的频率、强度变化没有规律, 易使人产生厌烦感,故称之为生产性噪声。
《职业健康概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城市五类区 域的环境噪声最髙限值: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通 常可分为射频辐射和极低频辐射。
射频是可以辐射到远处空间中去的电磁波,频率 范围在100kHz〜300GHz之间。手机、 电视塔、通信基 站都产生射频电磁场。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辐射通常是指频率在
300MHZ〜300GHZ之间,波长在1m以下 的电磁波。
①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髙级宾馆区,昼间50dB、 夜间40dB;
②以居 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 45dB;
《职业健康概论》
③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 50dB;
④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 ⑤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 次干线两侧 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 到次日晨6点)
《职业健康概论》
(4)随机振动指振动周期无规则且不能精确重复 的一种振动过程,该振动的任何时间的瞬 间值均不能 预先确定。
(5)冲击振动指动能传递到一个系统,其发生传 递的时间短于该系统自振周期的振动。
(6)瞬变振动的传递时间持续可达到该系统振动 周期的几倍。
《职业健康概论》
3、按照振动的方向划分 垂直振动 水平振动
第四章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概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噪声、振动危害分析 §第二节 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 §第三节 不良气象因素危害与防护 §第四节 光环境与视觉保护
《职业健康概论》
§第一节 噪声、振动危害分析
《职业健康概论》
一、噪声的基本概念
生理学将对人体有害或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生理学、心理学所说的噪声,是指足以干扰人们心 理或生理、影响人们生活和健康的一切声音。症状 痛 头晕 疲惫 无
冷感觉 冻僵 痛
生理反应 极限负荷
血管舒张和出汗
寒颤 寒颤 极限负荷
表4-1无防护情况下人体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职业健康概论》
3、湿度对工作效率及安全的影响
D.I td tw 0.72 40.6
《职业健康概论》
三、不良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的热平衡可用公式: M C R E S
M—新陈代谢 C—对流 R—辐射 E—蒸发 S—热量
当人体较长时间处于过热环境中,S值将持续为 正
值,人体热平衡被破坏,体温将持续上升,当人体的
中心温度升至39〜39. 5℃以上时,将会导致热疾病。
《职业健康概论》
(3)夏季露天作业 热源主要是太阳的热辐射和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
二次热辐射源。
《职业健康概论》
2、低温作业 (1)接触低温环境主要见于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 从事野外作业 (2)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设备 (3)在冷库或地窖等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 (4)人工冷却剂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