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国书画的根——当代山水画家康计永(康计勇)
康奕·国画作品赏析
![康奕·国画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b13c65f46527d3240ce06b.png)
成的 巨幅作 品 《 百鸟 朝凤 》
( 2 5 0 c m ×5 5 0 c m)。
邮箱:k a n g y i 1 8 5 0 1 6 3 . c o m
5 0 0 0 2 4 6 6 9 工 作 室 :1 3
c a l l i g r a p h y i f l e s/ 翰 墨
造 于 中央美 术学 院国 画系 、 广 州 美 术 学 院 国 画 系 研 修
班 师从爱 新觉 罗 ・ 金 鸿 均 先生 和 梁 如 洁 导 师 。 作 品 崇 尚 宋 人 法 度 ,追 求 清 新 、 淡 雅 、隽 逸 的 风
格 。 用笔朴 拙纯 真 ,设 色清
谤 诗 选 存 主,
翰墨 / c a l l i g r a p h yN l e s
/
康奕 ・ 国 作 品赏 析
专
咕
‘ 了
‘
二 二
: {
£
÷
丧 康 奕 , 江 西 人来自,枕 流 斋 职 业画 家 ,江西 省美术 家协
会 会 员 ,广 州 市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2 O 世 纪9 0 年 代 先 后 深
瘟 嘎鞠
丽 明快 ,线 条淡 定有 力 ,具
八 大 山 人 笔 意 , 画 面 有 宇 宙
感。 书法取 法两 晋 ,行笔 、
章 法 与 画 面 协 调 统 一 ,与 画 风浑 然一体 。画 家 以澄怀观
道的 审美情 趣 ,将对 生命与 自然 的感悟 融 入作 品之 中。 代表 作有 :2 0 世 纪末 主笔 完
I
差
磊
一
1 0 9 -
一不小心“画”到100岁
![一不小心“画”到100岁](https://img.taocdn.com/s3/m/63cbd40b14791711cc7917f3.png)
每日健康著名的山水画大师王康乐先生,生于1907年,享寿100岁,是继朱屺瞻、刘海粟之后的中国画坛百岁老人之一。
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王老融会各家,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风格,被世人誉为“国画中的油画”。
王老不胖不瘦,精神矍铄,目明气清,腿脚灵便,白天可站着作画几个小时,午休2个小时,晚上9时按时休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家过着恬淡而有规律的日子。
他认为思想活跃、生活充实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原因。
他常说:“人生只给我3天的时间,即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已成陈迹,未来的多属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为,才有现实意义。
承继昨天,把握今天,开拓明天,生命对我永远充满活力。
”王老曾师从黄宾虹、张大千等国画大师,70岁时,他临摹的黄宾虹山水画已可乱真。
但他本着“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的精神,于上世纪90年代起变法创新,把黄宾虹的厚重和张大千的绚丽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浓墨重彩的风格,在画坛中独树一帜。
即便如此,王老仍然说:“时间,时间,我最需要的是时间。
如果老天爷再给我10年、20年,我会画得更好。
”他还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境界,才能有所作为。
如果因为年事已高,整天无所事事,那么还谈得上什么追求,衰老自然也找上门来了。
”这种进取精神促使了他的长寿。
王老曾经说,健康的心态和为人的宽厚对健康长寿也很重要。
王老处世淡泊,为人随和宽厚,对晚辈言传身教,爱护有加。
他的孙子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回国探亲时,当时已是90岁的王老画了一幅山水画相赠,上面题道:别时容易见时难,百龄可期何足宣。
手迹付汝伴汝老,中华精神代代传。
王老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子女要他的画,对不起,给钱。
他认为,懂得尊重别人劳动的人才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可在新世纪初,王老将他130幅精品画,以及一生积累的碑帖画册和名家书画,全部捐赠给了家乡的“王康乐艺术馆”。
老人家的金钱得失观,以及浓浓的家乡情结,深深地烙在了晚辈的心上,成为一笔永远的财富。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https://img.taocdn.com/s3/m/e9690c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7.png)
欹侧刚健古韵率真作者:上官文金来源:《中华瑰宝》2023年第11期黄公望书名为画名所掩,很少有独立的书法作品,但从他的题跋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面貌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全真教道士,著有文作《写山水诀》。
黄公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浅绛山水”“草籀奇字法入画”为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辗转波折,流传至今。
黄公望的画名大于书名,其书法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人知。
在黄公望传世书画作品中,其书法多以题跋形式呈现:其一为给自己绘画作品题跋的“自题”之款识,如《题富春山居图》《题溪山雨意图》等;其二为给他人书画作品题跋的“他题”之款识,如《跋赵孟行书千字文》《跋钱选浮玉山居图》等。
两度“书吏”以酝酿元代中后期,书坛在赵孟“复古”书风的改革下,“推崇二王,回归魏晋”已蔚然成风,形成了赵派书家群。
赵派书家多与赵孟有紧密关系,或被其亲授书法,或被其引荐与赏识,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方向:一是力求酷似“松雪体”,如俞和等人;二是学赵但不同于赵,自有其个性,如张雨等人。
前者逐渐导致了“千人一面”的赵体书风,而丧失了赵氏原本“复古”之初心;后者深入赵氏“复古”理念的核心,师法晋唐但不拘泥于法,自有韵味。
黄公望当属后者,他与张雨同样有着入道经历,深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但其书法率意而自然,不流俗态,能够超脱赵氏书法的风格局限而摸索到书法艺术表现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张雨、黄公望等人是元末赵氏书法“一统天下”局面中的奇葩,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探索是书法发展的正道。
但囿于元末时局紊乱、明初政权更迭等原因,这种对书法本质的回归探索未能继续下去。
黄公望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今属江苏)。
他出生之时,正值南宋与蒙古对峙之际。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率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地区悉数归入元朝版图。
这一年,黄公望被过继给永嘉黄氏,由陆姓改为黄姓,时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之誉。
康永祯
![康永祯](https://img.taocdn.com/s3/m/6e77601cfe4733687e21aab9.png)
龙源期刊网
康永祯
作者:
来源:《市场观察》2017年第07期
康永祯,字德珩,号博石,汉族,生于1946年1月,甘肃武威民勤人。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线艺术家,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长,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桂林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东方艺术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台湾美术家协会会员,颜真卿研究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特约书画家,华夏京都书画院客座教授,画圣吴道子艺术馆理事,翰墨书画院理事,国艺书画院理事,中国艺术家创作中心艺术顾问,国际文人画家总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书画师,书法、美术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大展赛中获奖。
刘文西点评:康永祯先生画作水、墨、色、笔之调是为妙趣,其用笔挥洒自如、气韵贯通、气势磅礴。
赋色之巧极水墨之高雅,隽逸和虚灵,观之活色生香,却不落艳俗,造诣高深,用功甚勤,望再登高峰!。
四十年塞外铸画魂
![四十年塞外铸画魂](https://img.taocdn.com/s3/m/5c9545b128ea81c758f57873.png)
19大家气象康书增康书增,1956年生于河北平山。
1980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专业,2000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生班。
现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其中第六、第八两届获优秀奖,第九届获铜奖。
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理论成果曾获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有多篇论文在《美术》《美术观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
出版有《当代国画家•康书增》《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研究丛书•画坛梦寻》《道法自然•康书增速写艺术研究》《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康书增水墨人物艺术》《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康书增》《盛世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康书增作品集》《美术视野——康书增人物画》《美术视野——康书增人物画》等多部著作与画册。
20作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的康书增一点也不避讳,他说自己是11岁那年离开了家乡河北农村的贫瘠土地,随父母来到新疆,在穷乡僻壤的大山里当了十年的农民。
后来是艺术院校重新招生的福音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一跃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等美术专业院校的天之骄子。
从此,他勤勉、笃实,艺术之翼逐渐丰满、强硬,人生之路也由农民走上了大学讲坛,成为集教授、画家、院长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在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扎下了根,生活了四十多年。
四十年间,他以画为立足之本,以文为建业之助,以品为行事之道,总是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他热爱新疆,因为他成长在新疆,生活在新疆,接受美术教育也在新疆;他热爱这里的人民,因为他在西北边陲与兄弟民族朝夕相处了一万多个日子,深深地为他们的勤劳善良、乐观开朗、智慧幽默、能歌善舞的精神与品格所感染。
方寸顽石铸乾坤,妙笔丹青一线天
![方寸顽石铸乾坤,妙笔丹青一线天](https://img.taocdn.com/s3/m/05b3ab98a0116c175f0e487b.png)
——记中国书、画、印艺术家,市篆刻艺术家协会﹝盖州印社﹞主席姜勇“方寸顽石铸乾坤,妙笔丹青一线天”,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书、画、印艺术家,辽南奇才姜勇的“石画人生”也许正合适!姜勇,字铸一,1974年出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师承聂成文、王鏞、杜希斌、崔发昌、季德祥等诸多老前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书法家姜荣贵对姜勇评介道:“铸一﹝姜勇﹞,是近年来驰骋书坛上一位名家。
他能书、能篆隶行书,其书屡屡入选画展,中青展或兰亭奖等权威大展;他能印,用刀也能用火,以刀耕石,以火制陶,其印作多次入选全国篆刻展或西泠印社展;他也能画,能山水,偶尔也寄情幽兰,其画作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展览赛事,并赢得积极评价。
难能可贵啊!姜勇的书画活动大多为中国书协、美协举办的夺冠拿奖,如探囊取物,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作为当代的艺术家,姜勇先生说话和举止都透着温和包容,直言不讳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异常随意和亲切。
这位将近不惑之年的艺术家姜勇坦言,诗、书、印、画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必须作到有机结合,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翻新。
他认为,绘画既要遵从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既师于古人,又师从造化。
向传统的创作模式中学习必要的创作技巧,又向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
姜勇才艺颇佳是我省乃至全国杰出的青年书法篆刻家,各种书体皆擅长,篆刻也刻得很好,为我省培养出十多位中国书协会员,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全面型人才,得姜勇本人乃辽海书界幸事也。
﹝辽宁书协主席聂成文语﹞继承传统,德艺兼修。
姜勇书法上是个多面手,涉足草行以求神,研习楷魏以求法,转益多师,博涉诸家,全是为了打牢书法根基,为了书法,他甚至对篆刻艺术也爱屋及乌,用美学的眼光去诠释他眼中的方寸艺术,并且“乐在其中”,“记白守黑”,不辞辛苦。
因为艺术,他得到了许多荣誉。
中国友协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艺术院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在大型展览中亮相,各大媒体频频报道……当笔者问他,是否有对自己的艺术人生未来做某种规划时。
张大千ppt
![张大千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f4fb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0.png)
春水扁舟
款书:六十八 年己未秋摩耶 精舍写 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 "大千居士"、" 摩耶精舍"
秋山悬泉
款书:千山渴雨秋如赭, 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 银河天一尺,石溪六绕 復清湘。 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擬 石溪石涛两家法合写此 于外双溪摩耶精舍 八十一叟爰 钤印:"法匠"、"摩耶精 舍"、"张爰私印"、"张大 千长寿大吉大利"
1923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3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更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行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逝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巴西八德园一角
款书:不栽栗芋不栽桑,凿个陂塘一顷方; 脩竹万竿尘隔断,老夫胸次有潇湘。 八德园小诗之一 六十八年秋摩耶精舍漫图 八十一叟爰 钤印:"摩耶精舍"、"己未"、"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谢谢观赏
溪山古寺
款书:溪山古寺 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听泉图
款书:六十九年庚申夏四月摩耶精舍写 八十二叟爰 世嚣飞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 风客,金丹还未长。 四十年前与南海黄君翁同游候山三叠瀑之作,书于画上。 钤印:"庚申"、"西川张爰"、"金石同涛"、"大千居士"
建兰花的诗句
![建兰花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c64dbe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7.png)
建兰花的诗句(精选36首)1、清姚燮《珠兰》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2、清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3、清谭嗣同《画兰》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4、清郑燮《题画》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5、清郑燮《峤壁兰》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6、清郑燮《得意写之》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7、清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8、清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9、清智永《写兰石有寄》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10、清黄任《题画兰》之一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11、清黄任《题画兰》之二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12、清黄任《题画兰》之三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13、清马骀《兰》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14、清曹寅《冬兰》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15、清姚燮《珠兰》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16、清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17、清谭嗣同《画兰》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18、清何绍基《柬魏默源》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迎国庆书画展作品选登
![迎国庆书画展作品选登](https://img.taocdn.com/s3/m/0a3fa67a1ed9ad51f01df223.png)
髓 命
地 制 位 度 推 典
连 睁
▲洪
54 i 上海 人大
睛/ 帮
▲葛思和 , 画
2 0 1 6年第 1 1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虢 离 吉 折 顼 畜
争 戊
, 幡 维 E
思 昔 晴
汗 惜 日 祖 奉 看
▲董仁义 / 书
▲徐季平 / 书
上海 人大
▲胡延照 / 书
2 0 1 8年第 1 1 期 5 3
二
屯
l
▲
^
掌 握 , . 彩莒羹
t
一
札
於 日 浩
水
▲殷 淑 荣 /画
聘 俱 往矣 敷 风沃 人物逯 看 今 朝 庆 书画展 作 品选登
里 水 封 葛 里 雪 飘 望 长 城 河 外惟 馀
谶 皇 红 下
学奖装 顿 园 弓 武 索 共 风 一■■■ ■■I 射 峪 裹 滔 先
火辛 翕 分 滔 千
欠 外 山
纬 宦 细瘩 小 与
r ■■●●■■■■■■■
, ●I●●■■ ■■●■■●】
来 妖 舞
店 娩 银 宗 江 地 采 山 原
租 吹口 . 驰
者 写
▲姚海 同 / 书
稳
露 婚考 记滤 垤
蓄 家
如 小雨 泻 如
▲左焕琛 / 画
稍
蠛
避 多 象
凰 嫡 欲
骚 l典
一
朵 尺
代 敷 天 英 试
; 辛
喜 重
皇- 匆
▲孔 长 明 /画
新 缸
雄奇酣畅厚重——郑惠康的山水画
![雄奇酣畅厚重——郑惠康的山水画](https://img.taocdn.com/s3/m/56f2f863af1ffc4ffe47acd6.png)
’
爱
. .
,
从 心 境 和 技 法 的整 合 中 去创 造 的 .你 的造 景 能 力达 年 “ 栖之地”入选 江南之春 画展,获一等 奖; “ 云 秋韵” 入选2 0 05
到 了一 个 高度 的极 点 ,你 的技 法就 能 酣 畅地 创 新 出一 种 新貌 .
这种 新 貌 包融 了传 承 的厚 度 ,也是 一 种 创 新 的姿 态 。 所 以居 庸 关 的雄 奇 在 画面 视 觉 上 能给 人 一 种静 寂 的 宏 大就 是 这 个 道理 。 这也 是郑 惠 康山 水的 出成 就之 处 。
可点 之处 。
1 5 年 生于 上海,祖籍浙江镇海 。1 8 年进修于上 海中国画院。师 95 96
从蒯大江 、程十发、张桂铭 、毛国伦 、王劫 音等先 生。20 年参加首 00
画院副院长。2 0 年 “ 00 都市风情”入选20 年全 国中国画展。2 0 年 00 01 “ 韵”入选2 0 年上 海美术大展 ,获 三等奖。2 0 年 “ 01 02 韵系列”入
赖 以 支撑 精 神 的 支柱 .而 其墨 笔 的 短笔 往 皴 法 中去 无 疑增 加
画 坛 撷 萃 避豳 S lce anig 晒 ee tdP it s n
了画面 柔 美雄 奇 的 壮 阔 .虽 然 在古 人 的画 法 中无 此 皴 法 .却是 郑 惠 康 把 中 国 山水 画 的神 韵 糅 和在 一 起 了 .这 也 是 郑惠 康 山 水 画可 圈
: 7从 理论 上 讲 ,中 国 的 山水 画经 过 开 放 三十 年 的 传 呢
.
用笔 的 精 神 趣味 .北 方 的 山水 画 的笔 以其 真率 为上 ,南 方 的 山
水之 笔 以韵 味 为上 .用上 海 话 讲就 是 “ 道 ” .我 仔 细研 究 过 味 郑惠 康 山 水 画 中皴 法 的长 线 条 大 多较 为轻 灵 ,而 短 笔 又十 分 入 骨厚 重 。 中 国 的 山水 画就 是 这 样 .将 北 古 南韵 合 在 一起 .这 样 郑惠 康 的 山 水 画 中 北古 之 中有 了南 貌 ,所 以我 们 看 郑 惠康 的
玉兔腾飞111
![玉兔腾飞111](https://img.taocdn.com/s3/m/1bce9a2726fff705cd170ae7.png)
玉兔腾飞鸣闻九州长跪在艺术的祭坛下, 为生活而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屏障, 统统劫难与乖张都流入了艺术殿堂, 终极半生的希望化为现实. 流成方源感恩艺术的育养.流成方源, 本名刘成方, 号泉城傻人, 全真居士, 系民主党派人士. 问及他本人从艺道路时, 刘成方说是为了活着、为了生活来历. 生活的道路向来不平坦, 艺术之路尤为艰难. 最先时他像一名偷渡者, 在艺术的丛林中接续地匍匐前进, 时常浑身被现实的荆棘刺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淋. 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男人的尊严, 让他忘记了统统的苦难, 支撑着他从不幸中走到艺术舞台的中央.平常结交刘成方的人, 莫不说他厚道直爽. 只要有人要他协助, 出几力气都心甘情愿, 天长地久人送外号“傻人”. 因生在长在山东省会济南这个享有七十二名泉的泉城, 故有了“泉城傻人”品牌.感天地之灵气, 承九州之风化, 刘成方终悟妙谛成为了一代书画艺术奇迹的鞭策者, 才有了今天在中国书画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可以说是他的傻劲救了他.因先天之灵气进入书画界如鱼得水, 刘成方厚道肯出力不耍滑, 义气并且直得吓人, 爱面子认死理. 他不怕苦不怕累、对艺术卖力执着的精神得到了老艺术家们上上下下的认可, 他们甘愿答应刘成方为他们服务. 在八十年代中国书画市场初露锋芒最先走向成熟过程时, 他在故乡山东设立了全国书画家欢迎站, 与艺术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庆幸地有缘结识了赵少昂、张仃、张彦青、罗尔纯、何海霞、孙菊生、孙其峰、刘继卣、扬善琛、陶一清、李可染、关山月、陆一飞、刘海粟、刘文西、武中奇、文怀沙、沈鹏、吴冠中、黄胄、阿老、及近代名家;张志民、龙瑞、刘大为、冯远、袁武、史国良、王明明、方楚雄、唐勇力、何水法、马海方、徐乐乐、卢平、吴团良、白国文、南海岩、刘勃舒、朱道平、蒋彩萍、白伯桦、卢虞舜、杨延文、高震文、韩学中、冯大中、杨明义、李大成、何家英、吴墨林、汪国新、郭怡宗、杨春华、常进、王涛、李津等几十名当代实力派书画家均为其挚友. 刘成方为他们艺术与现实有机联合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奠定今天他的艺术根本.在艺术的熏陶和吸引下, 刘成方堆集了一笔人生的宝贵财产, 让他成为了一个文化富有者. 从文化大革命期间其父及兄长就因在破四旧立新风运动中, 收集书画作品, 成方源至今仍连续这一风俗. 创作之余, 他保藏了大量的名家笔墨. 现保藏作品有:赵少昂高剑父宋雨桂康宁孙其峰黄初吾扬善琛娄师白江寒丁孙菊生张书旗于希宁李苦禅方楚雄黄秋园于非闇谢稚柳刘继卣贾平西张大千吴湖帆陆一飞黄山寿徐悲鸿李行简曾刚赵建成郑百重王明明汪文治冯超然陈佩秋钱松喦陈平阿老袁武王学仲陈士秋唐勇力施大畏梁奇王雪涛冯远一禅魏紫熙蒋兆和黄慎尤求宋文治卢平关山月沈万士梅兰芳吴青云陆俨少史国良邹一桂郎世宁御笔陈洪绶吴琴木丁云鹏刘奎玲张石园刘文西陶一清冯大中潘天寿倪瓒赵丹周思聪张善仔胡湄黄云深钱瘦铍陈半丁顾麟士丁欢鹏余省傅抱石俞致贞金协中陈少梅明清大陆画观音苏白钧韩学中马晋白国文冯林樟蔡玉水黄均贾广建徐操将采萍戴国邦陈冬至孙震生蒋廷锡吴墨林邹传安任重汪国新田士光李爱国曹德兆柳子谷张道兴满维起陈军朱道平孔维克吕云徐乐乐张望吴团良常进杨春华白柏桦林风眠龙瑞吴冠中刘海粟卢舜顺黄胄王孟奇冯大中乐震文李津刘茂善曾先国刘勃舒许勇建尔杨明义继民南海岩于志学马海方杨延文潘振镛石齐何水法戈湘岚高震文何家英黄君壁齐白石李可染李大成吴彬霍春阳杨力舟名流特级书法作品鲁迅陈独秀柳亚子臧克家钱钟书廖仲恺康生郭沫若姚文元尹默蒋中正陈衡胡适范曾张海流成方源生于山东济南市, 父籍淄博, 祖上丰沛. 现为文化部美术创作基地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天下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副秘书长、山东水浒画院法人代表院长. 在全国各界任职有: 中国北京文化振兴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齐鲁名流同乡会常务院长、刘氏艺术家联合协会主席、中华刘氏*络联谊中间执行主席、中国水浒学会艺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学院同学会信用会长, 曾先后进修于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清华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高等学府.流成方源祖上是汉皇故里、帝王之乡、艺术大师李可染故乡江苏徐州, 人杰地灵孕育了彭祖、刘邦、项羽、汉文帝、李煜等56位帝王撰写了泱泱大中国上千年的历史长卷, 开辟了中国汉文化鼎盛之才智.“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以豪情壮志和钟灵气才成就了今天高祖七十二代孙刘成方, 一向激劝着他胡想成真, 能成为一名书画界的才艺人.人家是为艺术不为钱, 成方源说他为挣钱活着不被饿死才有了艺术;人家老有所乐, 成方源为老了有生活费而壮年积存保安然. 因为他人生旅程上一个又一个坎坷、崎岖、反复, 为他今天的成功提供了精深的艺术功底. 他自叹醒过来已晚, 挥霍了最宝贵的光阴. 但他珍惜光阴, 奋力直追.从艺近三十年笔耕不辍双腿行天下, 为生活潜心专研, 吸收百家技法引见忠情万物, 反观生命提炼出来的情趣, 从成方源的画作里悟出并能受用终生而无需言传的妙意.《水浒传》记载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壮举, 一个故事演绎了东平八百里水泊的英雄传奇. 因妻是东平人, 刘成方对这个水浒县城有着浓浓的感情, 在2021年创办了东平水浒书画院, 为宣传东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浒书画院信用院长有王琦、沈鹏、张海、刘文西、张仃、王步超、马海方、杨力舟、霍春阳、何家英、龙瑞等二十名全国闻名书画家, 对他的这份感情给予了大力的撑持. 近期又与东平艺术家们成立了东平县画院, 及山东省东平书画院, 填补了县级画院的空白, 形成了三足鼎立、传承水浒艺术文化的互联平台. 作为东平水浒书画院法人代表、东平书画院法人代表、东平县画院法人代表(院长) , 三责任压力动力集一身的成方源. 我们有来由相信在流成方源操纵恒久堆集的艺术文化履历, 和不懈勉力下, 他们的艺术工作必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方在艺术道路上边走边唱, 说走咱就走, 你有我有全都有, 风风火火闯九州. 每次的劳绩他都拿出来分给朋侪, 与艺术家分享成功愉快, 就因他的豪爽义气一身水浒好汉精神感染了四周的人们, 在全国名声鹤起. 2021年以来中央及地市电视台、多家报刊等都有介绍报道.在现实艺术生活中, 成方源曾数次登泰山、黄山、庐山、华山、武当山、雁荡山, 并赴张家界、广州、深圳、长江三峡、东三省, 海南岛、广西、云南、等名山胜地感悟自然. 其作品取向老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俱进, 先期作品大多以红色题材为主. 如领袖和人民、新长征、陕北情、会师井冈山、入党申请、愚公移山系列红色经典作品, 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韩国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在省内参加了省美协、书协、省人大举办的画展.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工人文化宫、天安门城楼、南京、河南博物院, 及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艺术机构及国际友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闻名演员保藏.难能可贵的是, 成方还有大慈大悲的胸怀, 接毗邻续地向社会公益献爱心. 在助学方面, 向北京昌平中学、长青四禅寺小学、小万德小学、东平古台寺小学等多所学校捐献学习、体育用品近五万元及书画作品近八十万元, 为四川灾区献爱心挥笔泼墨义演, 为孤寡老人贫穷困难家庭送温暖, 资助大学生, 在北京全国农民工大会捐赠巨幅画作母子情深. 向央视星光大道剧组献墨宝, 向央视艺术人生朱军剧组献墨宝, 去部队慰问现场笔会, 得到各项信用荣誉称号, 被誉名为慈善家、社会运动家、拥军爱民模范.幸运降临大有作为, 艺术让他如鱼得水. 广交天下文人墨客, 聚集各怀绝技名流, 揭示出他独有的艺术生命力. 常言道狡兔三窟, 为了销售文化代价他踏遍祖国山山水水, 处处设立文化画廊书院, 何止三窟!刘成方以真诚的立场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真情相对碰出代价的火花. 他首创了新时代运用感情技法来面临最可爱的人们的市场理念, 多年来精心缔造自己的艺术大厦, 在山东形成了山东省民政大厦、山东公安厅丽山大厦展厅、山东粮食局良友富临大厦展厅、南苑宾馆展厅、珍珠泉宾馆展厅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书画展览室灯书画传媒*络之后, 他又走进了首都北京, 广交上层朋侪, 为全国更高层次的名流投资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我们相信, 流成方源必然会在艺术的舞台上越来越完美, 早日缔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王国.。
王霭山艺术简介
![王霭山艺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7197fe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f.png)
王霭山艺术简介
王霭山,生于1962年,祖籍山东临沂琅琊人氏却落生于陇原古道丝路重镇凉州之地,全无沧海一隅灵山秀水之风骨。别号‘浪 淘居——浪子’。却不近水泊梁山浪子燕青,终难于景阳之徒为伍。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 弱冠求学,尤嗜书画。然命途多舛,颠沛流离,落泊江湖成为一“浪子”者。故清游止风月,生计在琴书;或诸子百家,不分门 户;或名山大川,各效文章。于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寄情山林,冥思远韵,得无异乎,其乐也融融。 初渉书画,勤修石经,而备三体。未入科班院校深造,难圆‘点石成金’之梦,而立之岁苦悟书道,不惑之年,拜学山水,然天 资不足,信手涂鸦 “书道画艺,难归真淳”,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回首五十余载,人生旅途江河日下;而画事艺道,实“墨痕惨淡,聊无立意,简远纤尘,为象却失”。何故?近知命之年宁静沉 思,蓦然醒悟遂仰天大笑,曰:笔墨传情寄意乃出自胸襟,“笔格之高亦如人品,-----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 超逸之致?矜情未释何来冲穆之神耳?” 今,余痴迷此道却未称己意,随凝视苍穷,总会感觉到艺术殿堂瑰奇神圣,气象万千,寂寞中又涌动着一种执着不懈的精神, 苦燥中闪炼着生生不息的灵机,带我去朝圣。经明行修,乐此不疲,拂去繁华,蚀去欲望,守清灯,伴古佛者,乃甘肃凉州愚 人,浪淘居浪子——王霭山也
王霭山,警营书画家,甘肃凉州人,岁月无情已天命之岁。现供职甘肃省监狱管理局,为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美院书画 研究会会员,甘肃黄河书画院秘书长。 生于书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启蒙父训,遍临龙门二十品、石鼓文、郑文公诸碑帖,博釆众长,自得其髓,后投师现中 国书协主席张海,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门下,师法宋元,笔追秦汉,容众家之长于一炉,刚毅洒脱,神完气足, 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而立之年兼习国画,师从著名西部山水画家‘陈天铀先生入室弟子’和著名书画家张兴武先生,得其 精华,主攻山水,以边塞诗情、亘古日月、悠悠牧歌、冰清雪洁、大河源头,体现灵与魂、情与意的完美结合;将黄土地、大 漠魂、戈壁情、驼铃曲、鹿之舞再现雄壮沉厚的西部之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给人一种恢宏之感。 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永久收藏;“入选西北五省书画摄影展”;入选“甘肃参评全国第八届‘群英 奖’”并获奖;入选全国首届“希望杯”书画大赛并获奖;作品被收入《中华书画作品集》、《国际书画篆刻大辞典》、《希望杯 书法篆刻优秀作品集》等大型图书收录。获奖全国 “爱心大师杯”书画大赛并参加人民大会堂颁奖;作品被收入《中华书画作品 集》、《国际书画篆刻大辞典》、近年来先后有20余幅作品被《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收录。10余幅作品被新加坡、香 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出版有《王霭山书法国画作品选》、《王霭山钢笔书法作品集》。
意蕴承古铸今 翰墨吐故纳新
![意蕴承古铸今 翰墨吐故纳新](https://img.taocdn.com/s3/m/64a018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b.png)
意蕴承古铸今翰墨吐故纳新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4年第05期自古以来,书画艺术便是文人雅士抒怀言志的良伴,承载了数千年来的世事变换、悲欢离合,是华夏文明的瑰宝,犹如千年古韵之曲,流传至今仍余音绕梁,引人沉醉。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重要部分。
因此,《现代艺术》本期“方阵”栏目诚邀四川省原创书画交流协会的30位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展示其国画、油画和书法佳作,与诸君共赏笔墨之意境、底蕴、交流和创新,共品文化之韵,共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书画盛宴。
书画之美,美在意境。
意境能超脱画面本身,引领观者走进一个更为深邃玄妙的世界。
书画艺术所追求的便是这份能够引人深思、令人陶醉其中的意境之美。
一幅幅丹青妙手绘就的山水、花鸟、人物,一篇篇风流墨客书成的律诗、序文、楹联,无不饱含着深厚的意蕴,让人在欣赏中得以净化和升华。
四川省原创书画交流协会的成员大都是有较高艺术造诣的实力派书画家,曾在各类全国性的大展中各领风骚,为四川争金夺银,获得过许多荣誉。
他们的每一幅作品,或寥寥几笔,或精雕细琢,都浑然自成妙境。
当观者凝视这些作品时,仿佛能够置身辽阔天地之间,雄山巍峨,碧波荡漾,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够穿越繁花似锦的园林,与花鸟共舞,领略生命的蓬勃与美丽;能够触及银钩铁画的一撇一捺,在黑白之间畅游,细品千百岁月的墨色绝唱。
书画之美,美在底蕴。
时光流转,书画艺术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从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篆、隶、楷、行、草,再到绘画中的各种技法与流派,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审美追求。
时间赋予艺术醇厚滋味,四川省原创书画交流协会的成员都经历过沉浮与历练,始终坚持辛勤创作,笔耕不辍,不断升华自身艺术造诣,在艺术前行路上都烙上了岁月痕迹。
丰富的阅历让他们的作品像陈年好酒一样,更能让人沉醉。
在他们的笔下,我们不仅能品出他们人生的厚度,窥见他们艺术风格和思想上的变化,还能品出历史的厚度,那些时代变迁下的永恒和新生。
把根留住“逸在山水间
![把根留住“逸在山水间](https://img.taocdn.com/s3/m/036c2b6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b.png)
把根留住“逸在山水间打开文本图片集也不知他有怎样的魅力,一见他的画就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他,就是著名山水画家韩世斌。
韩世斌,1950年生,河南省项城市人。
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专业画家、北京京华兰亭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是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
其传略编入《二十世纪中国人物大典》《走近书画大家》《中国书画藏典》《中国书画家》《当代书画藏精品荐览》《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作品集》等。
韩世斌,以山水画最负盛名。
他的山水画气韵生动,讲究气概、张力。
画中的烟云,不论是奔腾于山间,还是涌动于谷底,都令观者驻足,产生万壑烟云起胸间的感受;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既潇洒秀逸,又雄浑质朴,别具风情。
他坦言,每当站到画板前头,物象与情感便会在心中碰撞出浪花,待到汹涌澎湃时才动手,信马由缰地任情感随笔墨流淌于画面之中……多年来,韩世斌以一种虔诚的心,苦告寻觅着艺术生活的源头,餐风沐雨,天涯为客,打下了雄厚的创作基础。
从1996年到2003年,韩世斌一直在云南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江写生创作。
得以蓄千山万壑于胸中,他对每一个笔调的使用、每一根线条的雕琢,都力求自然、完美。
他的作品,透出清新、隽秀、润滋之气,使人一览无余而又回味无穷。
长期的求索创新,使其画作既体现了空山悠远的大美,又富有细雨芳菲的浪漫与细腻,格调清新、意蕴深邃,令观者沉湎画间,流连忘返。
“有了人之逸,才有艺之逸。
”韩先生说,在山水画家中他最欣赏的是傅抱石的气势、黄宾虹的厚重和李可染的淋漓。
他认为,“逸”的人格应该是一种志向超诣;是专心专意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进行审美观照和艺术创造,从而形成的一种飘逸潇洒的风格。
欣赏韩先生的画,从祖国山河壮丽中而获激情,随着韩先生神随笔运,妙造自然,不知不觉中你会由欣赏到慢慢地痴迷。
21405731
![21405731](https://img.taocdn.com/s3/m/4be28d755acfa1c7aa00ccb2.png)
风拂 水 面 自然成 文 .由一
创造境 界顽 强的探 索 追 求、对 是樵 艺术格调和
划生 万笔 .收 万笔 复 归一 划 . 爰气于 一脉 . 阵势 通 撑
于两 间,不 琦法度 而击 度 自在 鬼 斧神 工准 以迹 求。 圈创 怍 譬唯 .需深 厚
趣 眭 的深 切领会 厦体- 以曩他对绘 画 手艺 的 晤
他 常说:做画要 朴宴 街凡 要诫 宴。画如 其人 , 同 【 单位 :中央 美术学 院) 干者
辞如痴地 爱它 我的剖 作就是 这种感 情寺 抒 发” j : 马继忠 的密体山水 多作崇 山螋峙 与篾林飞瀑 . 营观性 弘 气势豪迈 . 颇具北 宝山水 的阳 冈 之美 . 1 兄兼有 南派 山水 清新 俊爽淹润 隽永 之昧 他的画 . 既忠实 于 自熊 .又有 强烈 的个性风 格,处 处适着 真实而 生动 的气息 霹一恬 幅看 似 随意却 里心独
迷 恋卸 雪豪。
-
南有 所 ,用一 则诚 :其心 至诚 . 艺始精 。 其 7 能动^ ……真怨 无声而 =
庄子云 . 不精 不诚
衰 真怒 不发而成
真亲乖 装而如 真 在 内者 , 神 洪荒 匿》与 《 碧
功力 , 且颁 书法 凡画 王 蒙 之 后 承继 密体 者 甚 夕 ,
现 光 画 垃 首 摧 黄 毛 国 . 马 l
动于井 .是所 贵真也 。 “ 马继 惠 的f 表 作有 故土 】 己 诗 隋 等 。其 散 盘 八适 中国首届 山水 画晨
并被 国务 牧藏 . 秦 岭苍 翠 《 被 毛主席 纪念堂 收
继忠 孵 是继黄之 舌 的又一位 成功 传薪考。 I 十 多皇曲 大 生 活 .砺 滦风 甩雨雨 篷马蛙 忠艺 术之 耐的 根概 深源 植^ 粥里 的 山石 岩些 中 他晦慨地 谎,“ 山养 育了最 . 大 我也 手 青春 奉献给 巴 了大 山 大 山和 我的 生帝 已紧 结 战一体 .栽如
甘肃武山书法家康万里作品
![甘肃武山书法家康万里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38617d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2.png)
甘肃武山书法家康万里作品康万里,字鹏程,号胄石,武山县文化局干部,系著名书法家康务学先生长子。
现为: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中国艺术名家协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甘肃武山书法家康万里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康万里人物资料他动承家学,8岁开始习书作画,已名扬乡里,16岁被部队特召到兰空文工团,从此走进艺术殿堂。
在部队的培养下,他勤书画、精音乐、善歌舞,多才多艺。
经常创作书画发表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西北民兵”等报刊杂志上,悲壮雄健的军营生活铸就了他乐于吃苦的个性和博大胸襟,转业后在地方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编导了很多优秀节目,受到省市军区赞扬和表彰。
他酷爱书画创作,工作之余勤于笔耕,创作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兵活动的优秀作品;一有空就深入边远山区为农民写字作画,深受群众喜爱。
由于工作突出,连续7年被省、市、县地方政府军事部门评为优秀宣传干部先进工作者,2000年兰州军区授予优秀武装部长光荣称号,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西北民兵》杂志进行宣传报道。
康万里受其父的影响,对书画艺术蕴含着丰富知识和研究经验,他始终牢记父亲对他的希望“我愿儿孙成大器,笔墨继承康氏家”的教诲。
为了拓宽视野,80年代,其父率他南下杭州、上海、南京、访师求教,拜访了林散之、费新我,沙孟海、程十发、唐云,又追随父亲上京求教于启功、黄胄、陈叔亮、华君武、刘炳森、李铎等大家名师,并专程到南京求教肖娴、陈大习、武中奇书画大师,结识了尉天池、赵梅林、李罗等书画大家。
通过苦旅求学历程和书画名师点评指教,康万里不仅获得广博知识,搜求了书画创作技法要点,而且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艺术知见,扩展了书画创作胸怀,对他后来书画创作成熟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从此在书画创作上力求写真,底蕴日深,技法猛进,已名扬陇上。
他的作品经常参加海内外书画展赛,在奥组委、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迎奥运全国书画巡回展;兰亭序羲之艺奖全国书法展;第四届欧阳询艺术奖全国书法展;中日友好书法展;为十七大献礼全国书画展;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展”均获金奖。
艺术家--程永康
![艺术家--程永康](https://img.taocdn.com/s3/m/a760ad9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2.png)
艺术家--程永康
程永康,职业书画家。
1974年⽣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肃省通渭县。
⾃幼酷爱书画艺术,擅写意花鸟,现代⼭⽔,书法以⾏草见长,篆⾪兼之。
写意花鸟始学于著名书画家、中国写意花鸟画研究院院长徐湛教授。
后⼜学于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刘存惠教授。
⼭⽔画师从著名⼭⽔画家张国民先⽣。
搏众家之长,勤耕不辍,逐渐形成了⽓象新奇、意境深远之画风。
现为:⽢肃省知名书画家,南⽅艺术研究院院⼠,艺巡中华爱⼼书画院特聘艺术家。
国画作品格调⾼雅,意境深远,笔下洋溢着淡泊之情,雅逸之美。
书法作品运笔潇洒,奔放⾃如,章法构思新颖。
其草书作品更有万马奔腾,排⼭倒海之势。
因其书写⾏云流⽔,结字奇险,当地业界素有"草书⿁⼿程"之称。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赛,受到业内⼀致好评,并被众多收藏爱好者喜爱并收藏。
汇古于今融西于中--读旅美画家劳继雄的山水画
![汇古于今融西于中--读旅美画家劳继雄的山水画](https://img.taocdn.com/s3/m/7e9f18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a.png)
汇古于今融西于中--读旅美画家劳继雄的山水画
祝君波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家》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我认识劳继雄先生是在80年代,那时他在上海博物馆从事书画鉴定,随谢稚柳先生参加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一直云游四海.尽管工作忙,但我在长春碰到他时,他还是在客房里放一张书桌,晚上挤点时间画画.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祝君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纵情翰墨醉年华丹青魂系自然弦——解析著名山水画家唐林雄山水画 [J], 李欣;
2.融古汇今推陈出新--评王友胜、李德辉博士的校注汇评本《李贺集》 [J], 周静;何湘
3.推古及今融西于中——谈魏照涛山水画 [J], 祝君波
4.融西于中别开生面——当代著名画家杜高杰作品欣赏 [J],
5.创新诚无忌融古到有心——读旅居新加坡画家陈无忌泼墨泼彩画 [J], 沙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中国书画的根——当代山水画家康计永(康计勇)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更直接影响着艺术界的发展方向。
艺术品的商业化更导致艺术品低俗化、工厂化、多元化现象的出现。
一大批画家带领一大批画工在生产着一批批商品画。
而另一批喜欢创新的画家也忙着使用喷涂抹或借用西方油画技巧等各种手段,创造着自己的新样式,树立自己的新风格。
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艺术创新本没有错,美术革命其实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这些所谓的创新艺术品,离中国传统艺术经典越来越远了,更无法与大师的杰作比肩。
站在这多样的作品面前,我迷茫了。
还要不要沿着传统这条路走?是否也像一些画家一样创造一种新样式,树立一种新风格。
翻开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作品集,发现与我所期望的相差很远。
在这部作品集中,工笔人物花鸟占了很大部分,作品普遍在表现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工、农、兵先进分子宣传画之类的作品,作品为政治服务歌颂正能量没错,但从艺术角度看,用传统这把尺子衡量,还处在明显的不足。
山水画除了场面大,样式多,场景明确外,作为绘画语言构成主体的笔墨内涵,个性风格的独特性、鲜明性普遍没有出现。
而有些纯粹靠涂抹、描画、皴擦、色彩渲染得来的物象,很难感觉到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韵味。
通观整部作品集,如果套用吴冠中“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我看恰如其分。
这部作品集中当然有优秀作品,然而那种传承百年的经典作品却少之又少。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1真正的经典大作没有收上来。
2多年来创作不出超越经典的作品。
3我们的艺术导向出了问题。
此时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画经历唐宋的精雕细刻,再到元明清的写意,一千多年的演变,最后发展到文人画。
国画传统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
当今的我们要想在传统的笔墨基础上创新,远比绘画形式的创新困难的多。
即使有些画家笔墨水平达到很高的境界,并且具有创新因子在里面。
然而在这个喜新厌旧的世界观中,大多数人也会不屑一顾。
这就是当今许多画家即使在形式上创新也不愿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创新的根本原因。
然而,正如一位艺术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把一夜之间翻出许多新花样称为创新,以为这是一个人创造力的表征。
从艺术学的观点看,这恰恰是艺术上幼稚的表现。
因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平的关键是其作品有无内在质量而非形式的繁多或新奇。
”当今许多画家避重就轻,利用工笔画做些表面文章或精雕细刻重温唐宋时期的梦。
而另一些画家乞灵于西方艺术,把国画的灵魂—即心性的传达抛在了脑后,而只突出它的视觉意义。
当笔墨在他们眼中不再重要,那么,色彩就必定在画面上跳动;花
样必定要翻新。
当一批批画家在利用新花样在高坡上树立一根根标杆的时候,传承上千年的国画传统艺术,依然像一座大山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不应该抛弃传统的文脉,我们更不应该切断国画笔墨这条根。
千百年来,无数的艺术家为我们矗立起一座座丰碑,我们只有站在这一座座丰碑面前才能腾起飞翔的翅膀。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重视传统的原因,艺无止境,艺术品没有百分百的完美。
我的作品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今后我将在这艺术田地里不断耕耘,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在春节来临之际,祝各位书画界同仁,社会各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康计勇
20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