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国书画的根——当代山水画家康计永(康计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中国书画的根——当代山水画家康计永(康计勇)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更直接影响着艺术界的发展方向。艺术品的商业化更导致艺术品低俗化、工厂化、多元化现象的出现。一大批画家带领一大批画工在生产着一批批商品画。而另一批喜欢创新的画家也忙着使用喷涂抹或借用西方油画技巧等各种手段,创造着自己的新样式,树立自己的新风格。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艺术创新本没有错,美术革命其实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这些所谓的创新艺术品,离中国传统艺术经典越来越远了,更无法与大师的杰作比肩。站在这多样的作品面前,我迷茫了。还要不要沿着传统这条路走?是否也像一些画家一样创造一种新样式,树立一种新风格。

翻开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作品集,发现与我所期望的相差很远。在这部作品集中,工笔人物花鸟占了很大部分,作品普遍在表现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工、农、兵先进分子宣传画之类的作品,作品为政治服务歌颂正能量没错,但从艺术角度看,用传统这把尺子衡量,还处在明显的不足。山水画除了场面大,样式多,场景明确外,作为绘画语言构成主体的笔墨内涵,个性风格的独特性、鲜明性普遍没有出现。而有些纯粹靠涂抹、描画、皴擦、色彩渲染得来的物象,很难感觉到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韵味。通观整部作品集,如果套用吴冠中“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我看恰如其分。

这部作品集中当然有优秀作品,然而那种传承百年的经典作品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1真正的经典大作没有收上来。2多年来创作不出超越经典的作品。3我们的艺术导向出了问题。

此时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画经历唐宋的精雕细刻,再到元明清的写意,一千多年的演变,最后发展到文人画。国画传统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当今的我们要想在传统的笔墨基础上创新,远比绘画形式的创新困难的多。即使有些画家笔墨水平达到很高的境界,并且具有创新因子在里面。然而在这个喜新厌旧的世界观中,大多数人也会不屑一顾。这就是当今许多画家即使在形式上创新也不愿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创新的根本原因。然而,正如一位艺术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把一夜之间翻出许多新花样称为创新,以为这是一个人创造力的表征。从艺术学的观点看,这恰恰是艺术上幼稚的表现。因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平的关键是其作品有无内在质量而非形式的繁多或新奇。”当今许多画家避重就轻,利用工笔画做些表面文章或精雕细刻重温唐宋时期的梦。而另一些画家乞灵于西方艺术,把国画的灵魂—即心性的传达抛在了脑后,而只突出它的视觉意义。当笔墨在他们眼中不再重要,那么,色彩就必定在画面上跳动;花

样必定要翻新。当一批批画家在利用新花样在高坡上树立一根根标杆的时候,传承上千年的国画传统艺术,依然像一座大山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不应该抛弃传统的文脉,我们更不应该切断国画笔墨这条根。千百年来,无数的艺术家为我们矗立起一座座丰碑,我们只有站在这一座座丰碑面前才能腾起飞翔的翅膀。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重视传统的原因,艺无止境,艺术品没有百分百的完美。我的作品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今后我将在这艺术田地里不断耕耘,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在春节来临之际,祝各位书画界同仁,社会各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康计勇

2016.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