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位优势等综合分析题解答技巧

·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

·一句话口诀:水土资(滋)生地气,工农城(诚)交商人

巧记:一方水土滋生了一片地气,工人农民诚恳地结交商人。(做题时先把口诀背一遍,然后一个一个方面写答案。)

·解释:①自然条件:

水:水源。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洋流等方面。

土:土地。土地类型、土壤肥度、疏松度等。

资:资源。能源、矿产、森林、粮食、海洋等

生:生态。动物、植被、生态环境等

地:地形、地势、海拔、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气:气候。降水、光照、气温(温差)、热量、气压、盛行风(季风)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工:工业。基础、结构、布局等

农:农业。基础、结构、布局、机械化、专门化、商品化水平等

城:城镇。历史、布局、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等

交:交通。航运、海运、空运、铁路、公路、港口等

商:市场、劳动力、资金(即资本主义三要素)、地价、集群效应等

人:人口。人群类别、数量、密度、文化水平、就业机会等

其他:

政治:政策等

科技:高新技术区、研究所等教育:高等院校、人才等

例①: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水:珠江。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土:多水田

资:大亚湾核电能源丰富;粮食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生:无。

地: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热带亚热带交汇处;临近港澳,面向东南亚。气:亚热带季风季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工: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农:农业发达;基础好

城: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带动;基础设施较完善。

交:铁路、公路、航运发达。

商: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资金雄厚;产业集群效应强。人:人口稠密;文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政治:政策优惠。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发达。历史:开发早,“侨乡”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1.山西煤炭开发的条件

⑴资源丰富: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大广齐优好”⑵市场广阔: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②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长;③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2.能源基地建设

⑴扩大煤炭开产量⑵提高进煤外运能力⑶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能源的综合利用:结合本区铁、铝土等资源优势,将产业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㈠问题

⑴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土石,处理不当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⑵燃煤发电、洗

煤、炼焦等重化工的发展极易造成“三废”污染。㈡措施

⑴加强重点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⑵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⑶根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三、河流的治理

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下面我们从成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三个方面分析。②人为原因:主角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分析。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举例:以长江为例

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1.河流的特征

⑴水文:水位、径流量(径流量的的大小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流速、有无汛期/凌汛、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补给类型。

⑵水系:源地、注入、流程、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落差、水能资源。

2.流域不同区域保护重点①山地保护植被生态②河流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③河谷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流域的区位条件①地形②气候③水系④矿产资源

4.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五、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重点):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③大风吹杨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