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摘要】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深远。

史传传统对现代小说创作风格、题材、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通过传统的史传题材和写作方式,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形式。

史传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写作风格,使其更加注重文学的传承和传统的呼应。

史传传统对现代小说的题材选择和展开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史传传统对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都起到了相应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展现了其在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史传传统、中国现代小说、影响、创作风格、题材、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思想内涵、积极影响、推动作用、重要性。

1. 引言1.1 史传传统介绍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传统之一,它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对象,结合文学手法进行再现和表达。

史传传统起源于古代史书,如《史记》、《汉书》等,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形成了独特的史传文体。

史传传统主要包括历史故事、传记、史论等形式,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再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史传传统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史传传统的元素经常被借鉴和运用。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现代小说创作者可以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呈现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史传传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写实风格和批判意识的形成。

史传传统还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素材,也丰富了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是中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现代小说发展背景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极大的变革和动荡,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挑战。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

·略述中国小说的发展与史传文学的关系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有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二者和史传文学都有很紧密的关系。

最早用“小说家”这个名词去收录古代书籍的《汉书艺文志》是把它视作为子部的,称为《诸子略》,但所收书籍的性质,照鲁迅的说法,则介乎子部、史部之间,即《史略》所谓的“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

其后史家及目录学家将小说家的范围不断扩大,把很多原属史部的作品转入小说家,也有一些原属小说的作品归到史部去,例如同样是杂史杂传的东西,《燕丹子》多入“小说”类,而《吴越春秋》则入于“史部”。

此外,文言笔记小说的创作,有一些在内容上也标榜是正史所不载,由作者加以整理收集,如葛洪的《西京杂记》和殷芸的《小说》等,所以文言系统的小说和史书关系千丝万缕,是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白话系统的小说,或者是接近现代意义的传奇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趋势,是如何由纪实的史传著作,逐渐过渡到以虚构为基础的小说创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文体的发展,也看到史传对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力。

首先,史传和小说的共通点是叙事。

当然二者发展到后来的性质有不同,历史讲求真实,而小说则容许而且必须虚构。

董乃斌的《中国小说的文体独立》一书中认为文学和“事”的关系有“含事、咏事、述事和演事”四个阶段,大概历史只是述事,小说戏剧则可以称之为“演事”。

第二,中国历史著作中的主体“正史”有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大系统,史书的这种结构,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多影响。

尤其是史书主流的纪传体,它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对后来小说至少有两点影响,一是合乎现代小说以写人为主,小说必须创作出令人难忘人物形象的要求,例如唐传奇很多便类似个人的传记。

二是在结构上,很多长篇小说的总体结构是一个个人物的遭遇的联结,人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分别给人物写传一样,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等。

这种结构方式,有自由灵活的优点,也有松散零碎的缺点。

史传传统对中国小说观念的束缚

史传传统对中国小说观念的束缚
第l 5卷 第 5期 21 0 0年 l O月






J OURN OF X NYU C L GE AL I OL E
Vo. 5, O. 11 N 5 0c. 01 t2 0
史 传 传 统 对 中 国小说 观 念 的束 缚
● 武传 阳
( 徐州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要: 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生、 发展与史传 有着深刻 而直接的血缘关 系, 史传是 孕育 中国古典 小说的母体。史传 因其本
身所含有的丰富的与小说创作息 -n  ̄f 通的文学素质 , 而理所 当然地规束 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 变乃 至成熟。这种 演 影响与规束体现在 古典 小说观念方面 , 即补 史之阙的 目的、 史” 以“ 为宗的评判标准、 在事 实与虚构间徘徊等 。
的“ 不语怪 、 、 、 的推 波助澜 下 , 力 乱 神” 神话 历史化 思潮 大行 都 , 人 , 身 , 人 便 走 。有 男 女 , 长 四 五 丈 , 啸 相 唤 。 似 裸 见 可 能 似魑魅鬼物 。 就很像是 对原始“ ” 野人 ” 的早 其道 , 而为中国远古神话带来 r灾难性 的命运 , 却无 意 中 常在幽昧之 中, 从 但 促 成史传文学的发展 、 繁荣 。从史传文学 成熟之作 《 史记》 出 期 记 录 。又 如 卷 十 一 《 王 墓 》 描 写 干 将 、 邪 的儿 子 眉 问 三 中 莫 现 , 中 国小 说 作 为 独 立 的 文 学样 式 真 正萌 生 , 这个 长 达 八 尺通过 神奇方式为父报 仇的故事 , 到 在 在一定程度 上就真 实反映
百 年 的历 史 时 空 中 , 史 传 外 , 乎 别 无 规 模 较 大 、 整 统 一 了 当 时上 层 统 治 者 的残 暴 、 淫 。鲁 迅 还 据 此 写 了历 史小 说 除 几 完 荒 铸剑》 。同时 , 很多小说作者 , 别是演义小 说作者 , 特 出于对 的叙事文学 。因此 , 史传成 为我 国早期叙 事性 文体的雄视 一 《 纷 引 或 序 中 切的代表 , 为后起 的叙事 性作 品尤 其是 中国古 典小说 唯一 自己 笔下 历 史 史 实 的 深 信 不 疑 , 纷 在 小 说 “ ” “ ” 提 成 可资仿效 的榜样 。可以说 , 中国古典小说 的产生 与史传有 着 醒读者要 以读史之心来读 小说 。如庸愚子在 《 国志通俗演 三 更 加深 刻 而 直 接 的 血 缘 关 系 , 传 是 孕 育 中 国古 典 小 说 的 母 义引》 史 中说《 三国演义》 事纪其 实 , “ 亦庶 几乎 史” 林 翰在 《 ; 隋

浅谈史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浅谈史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浅谈史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众所周知,史传与我国古代小说的关系非常密切。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史传产生很早,并且影响久远。

最早的史传作品,可以从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春秋》算起,其他主要的先秦史传作品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汉代有《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三国志》等,宋代有《资治通鉴》等。

以后也都有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修史的传统。

早期史传的发达,不仅影响了我国相关文体的发展走向,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

下面,仅从史传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滋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史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方面谈谈本人的粗浅认识。

史传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的题材、文体、人物塑造等方面。

一、史传的题材与中国古代小说是关系关于史传与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的关系,我们从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这一角度入手。

史传中就有志怪的传统。

学术界普遍认定古代神话、史传文学、诸子寓言是志怪小说诞生的三个源头。

在志怪小说形成之前,已经有大量神话故事和传说被载入史书中,这些内容就是志怪小说的源头。

古代神话和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史传所记录,在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之间,史传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

《新唐书·艺文志序》曰:“”。

详细说来,小说应是杂史的分流,而杂史应为正史的分流,志怪小说与史传的关系的源头于此。

自西周起,我国的中原文化就是史官文化,而这一时期巫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鬼神观念贯穿着政治、社会生活,史官记言记事必然不可忽略这些内容:卜筮、占梦、灾异、祥瑞之兆等都是史传文学中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内容直接成为了志怪小说的直接材料之一。

而干宝、吴均、任昉、葛洪等志怪小说家多为担任文史之职的官吏,记言记事本就是他们职务的一部分,写作群体的相似性决定了志怪小说在材料的来源、文体、叙事等方面都与史传有着诸多的共同点。

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志怪小说的萌芽,两汉杂史的兴盛,更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史传传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史传传统是指中国文学中的史传和传奇两个流派,前者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后者则以神话传说为主要素材。

这两种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一直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史传传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史传传统既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充满了传说中的奇观,这种双重特性深深吸引了小说家们的注意,使得小说题材出现了广泛的拓展。

其中,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不仅贴近了社会底层的生活,也在历史的叙述中融入个人命运的变迁,这使得这些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传奇小说则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奇异,例如张爱玲的《明朝那些事儿》、琼瑶的《梅花三弄》、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这些作品常常以神话传说为基础,构建充满奇异和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

史传传统中的“文史哲”格局影响了很多小说家的写作方式。

尤其是在描写人物时,小说家们注重对人物性格、情感、人生观等作深入探讨,而不仅仅是形象化的外表描写,这也是史传传统在小说中的重要影响之一。

同时,史传传统中的虚实结合和描绘手法也为小说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素材。

例如,茅盾的小说《子夜》就充分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在描绘夜色时通过反光、昏暗、躁动等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心理。

史传传统语言具有精练、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这种语言风格不仅直接反映了时代的语言特点,也是现代小说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一。

现代小说家们通过借鉴古代文学语言的优秀特点,再加上自身创意创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小说语言。

例如,鲁迅的小说语言简练生动,充满激情和力量;茅盾的小说语言则准确、细腻,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总之,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小说题材和叙事风格的扩展和丰富,也包括小说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传统对于现代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现代小说的内涵,也使得现代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文学意义和价值。

论史传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论史传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论史传对古代小说的影响邱瑞琳长期以来,一般论者都认为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上古的神话,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实际上,神话是一切意识形态的始祖,不仅是小说,就是所有的文学艺术,所有的意识形态如宗教、道德等等,都发端于神话。

鲁迅先生说:“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中国小说史略》),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再则,我国古代神话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神话和历史这两条线往往纠缠在一起,神话历史化,历史神话化,神话被历史意识所掩埋。

因此,我们说小说起源于神话,并不能说明小说与神话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

我国上古时代产生的大量神话,但都散见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先秦和汉初的古籍中,始终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

我们从各种典籍中将那些神话残片收集起来加以复原,复原的只是神话的内容,而对神话的文体形式却无从考知。

这与希腊神话直接演变出相当成熟的叙事文学不同,中国神话主要向历史学方向演变,与小说之间缺少一个文学的中介,没能产生像欧洲那样的史诗和传奇,但在中国却有叙事水平很高的史传为后世小说所仿效。

中国古代小说在唐之前处于萌芽状态之时,便是作为一种补正史之不足的手段,在以后的发展中,小说受“史贵于文”观念的影响,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史传看齐。

可以这样说,是史传孕育并催化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

我国先秦两汉产生的史传著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春秋》、《左传》、《史记》和《汉书》等,它们上承神话,下启小说,是我国叙事文学的艺术宝库。

其中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叙事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从神话到史传再到小说,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一条独特的发展路线。

史传积累了丰富的叙事经验,孕育了小说的产生,尤其是在唐代小说作为叙事文学自成一体后,在它漫长的成长途程中仍然师从史传,从史传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传统之一,它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史传传统主要是指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多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和虚构。

这种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史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叙事手法及文学风格等方面。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体现在传统文化内涵方面。

史传小说是对历史真相的再现和阐释,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与中国现代小说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很多作品也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创作而成,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史传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又融入了现代思想和审美情趣,使之更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也体现在叙事手法方面。

史传小说往往采用史料考证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作为创作的基础,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还原和真实性。

这种注重真实性的叙事手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写作风格。

许多中国现代小说作家也以严谨的研究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创作,使之既具有较高的历史还原度,又富有意境和艺术性。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史传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严谨的叙事手法和庄重的文学风格,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史传传统的影响也使中国现代小说在风格和意境方面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点,更好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魅力和魄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相信它将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繁荣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可以说是在史传传统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历史题材一直是重要的创作领域,这是史传传统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中国现代小说中依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1902年著名小说《海瑞罢官》开始,中国现代小说中历史题材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

随后,胡适的小说《草地奇遇》、叶圣陶的《左史》等一系列历史小说纷纷出现。

这些历史小说在内容、人物塑造、文学表达等方面,都深受史传传统的影响。

二、注重真实描写史传传统注重对事件、人物的真实描写,这种思想在现代小说中被继承和发展。

中国现代小说注重以真实的细节、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历史和人性,这与史传传统十分相似。

其中,鲁迅的小说尤为突出,他以其深刻的刻画和准确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和封建思想的丑陋和荒谬。

三、讲究叙事方法和技巧史传是一种叙事性强的文学体裁,其中讲究叙事方法和技巧,这种思想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使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历史叙述、自传体叙事、夹叙夹议等多种手法,既展示了自身的经历和思想,又成功地诉说了每个人的人生故事。

四、关注文化传统史传传统也注重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

此思想在现代小说中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部分中国现代小说融合了传统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如严歌苓的《芳华》、余华的《活着》等,这些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别于传统的创新。

总之,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中国现代小说从一个新兴的文学形式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学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1 6 7 卜6 4 7 7 . 2 0 1 6 . 0 6 . 0 0 0 1
仅 意味 着从 体裁 方 面 比较 两 者 之 间 的异 同 , 更 意
部分。 这样看 来 , 围绕着 历 史 与 小 说 关 系 所 进 行 的

去 采集 民间“ 街谈巷语 , 道 听 途 说 者之 所 造 ” 而 来 的; “ 史 传说 ” 则 认 为 小 说是 从 史 传 文 学 发 展 而来 的 。由此可 集约 出这 样 一个 结 论 , 即“ 稗官说” 是 以创作 的 主体 为基 准 , “ 史传说” 则 是 侧 重 于 与 其 他 文学 体裁 的联 系关 系 。 另外 , 从“ 稗 官” 来 探索 小说 的起 源 , 是 另 具含 义的, 这 可 以从后 代小 说 史 家 对 小 说 功 能 的重 视 得 以论 证 。绝大 多 数 的 小说 史 家 主张 小 说 是 “ 正
第 2 9卷 第 6 期
2 0 1 6 年 1 1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V0 1 . 29 N o. 6
No v e mb e r 2 O 1 6
中国小 说 与 史 传 文 学 之 间 的关 系
赵宽 熙
( 韩 国祥 明 大学 中 国 语 文 学 系 , 韩 国 首尔 3 3 0 7 2 0 )
摘要 : 对 历 史 和 叙 事 关 系 的 研 究 也 是 在 努 力 追 寻 中 国 小 说 起 源 。在 文 中 , 我将 对 中 国小 说 叙 事 传 统 形 成 的 原 因 和 意 义 进 行 解 释 。无 论 是 中 国还 是 欧 洲 , 历 史 和小 说 都 有 特 定 的 形 式 特 征 因 而很 容 易 辨 别 , 但 在 早期 , 小 说 还 不 能 从 历 史 中 区别 出来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移 , 小 说 逐 渐 从 历 史 中 分 离 出 来 。然 而 , 这 一 趋 势 唤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古代的中国小说往往以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事迹为蓝本,通过艺术手法和想象力的发挥,将史传材料进行再创作和改编。

这种再创作往往超越了史传的形式和内容限制,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并且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首先,中国小说对史传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改编和塑造上。

史传文学往往描述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经过和人物的真实形象,虽然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但是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而小说则以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进行各种改编和创作,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和有趣,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红楼梦》就是以史传上的宁府之变为素材,通过创作虚构的贾、史、王三大家族,展现了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虚幻的爱情,使得历史的事件和人物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其次,中国小说对史传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历史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上。

史传文学往往只是以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很少涉及到历史的思想和价值观。

而小说往往通过创造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目的地塑造和表达一定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使得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接受和传播小说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通过描写明代妓院中的故事,对贪淫、腐败等社会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中国小说还对史传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为中心,重视情节的连贯性和紧凑性,对于史传文学中事件和人物的描述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和提炼,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得以更加集中和快速地展现,也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小说中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小说往往通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刻画,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历史。

小说的发展和创新也促使史传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和发展,提高了史传文学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史传传统是指史书和传记文学,包括了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大型史书和《红楼梦》、《水浒传》等传记体小说。

这些史传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传传统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

史书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政治斗争等都成为了现代小说的源泉。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就借鉴了《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阿Q式的小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

而《红楼梦》则以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史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社会上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史书往往以时间顺序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来展开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对于现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小说在叙述上可以采用倒叙、双重叙述、多线叙述等方式,丰富了故事的表现形式。

传记文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为现代小说提供了借鉴,如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想法等,使小说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语言艺术和文学风格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史书和传记文学注重事实真实性,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

这种追求真实性的写作风格在现代小说中依然有着重要地位。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力求写实,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茅盾则通过小说《子夜》等作品,采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艺术性。

这些受到史传传统的影响,不同程度上保持了一种批判现实、关注社会的文学风格。

史传传统还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影响。

史书和传记文学主要作为历史记录的工具,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忠实再现。

现代小说则不仅承担了娱乐读者的功能,还逐渐具备了启迪思想、批判社会的价值。

小说家们通过小说来反映社会现实、探讨人生价值和社会问题,对社会起到了评论和引导的作用。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它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丰富了叙事手法和结构,影响了小说的语言艺术和风格,还赋予了现代小说更广泛的社会功能。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小说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体裁,中国现代小说经历了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历史。

从《狂人日记》到《围城》,从鲁迅到余华,中国现代小说在文字上、思想上都有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史传传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风格上,而且在文学思想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主要以史官创作的《史记》、《汉书》等为代表。

史官在创作史书时,不仅要负责记录历史的事实,更要对历史进行评价和解读。

史传传统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光辉,也传递了一种思想、信仰和良知。

这种思想、信仰和良知贯穿于整个史传传统中,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一个方面体现在文学风格上。

中国现代小说在风格上受到了史传传统的熏陶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说的史实性越来越强。

过去,小说中经常出现众说纷纭的史实和历史事件,而现代小说中,对史实的把握显得越来越精准和透彻。

第二,小说的叙事方式也逐渐接近了史官的叙事风格。

史传传统中的叙事风格以客观冷静为主,以“大历史”为脉络,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现代小说则更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的人物,也更加倾向于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然而,现代小说中也逐渐出现了注重“大历史”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与史官的风格有着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还在文学思想上。

史传传统中注重人道精神和思想教化的特点,在现代小说中也受到了重视。

在中国近代的文学史上,众多的小说家都在小说中探讨了国家民族走向的问题。

鲁迅在《阿Q正传》中呼吁人们要获得自由和解放,并在《故事新编》中通过不同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莫言在《红高粱》中探讨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并以此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余华在《活着》中抨击了那些破坏家庭、剥夺人性的现象,借此反思人性的本质。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史传传统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清末以来,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开始尝试用小说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在创作过程中,这些作家不仅汲取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技法,还深刻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元素,尤其是史传传统中的史学思想和史书体裁。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形式上。

在小说中,作家们常常使用史书体裁来构建叙事结构。

比如《红楼梦》中的“批评本”和“草图本”,仿佛是一部史书的注释和插图,而且还包括了种种学术质疑和论证。

此外,《围城》的结构抽象压缩,也是借鉴了史书的记录和分析方式。

这种用史书思维来构建小说结构的方式,让小说在阐释意义和刻画人物方面更具有思辨性,不只是纯粹的故事讲述。

其次,史传传统在小说中的运用还影响了小说的叙事风格和语言形态。

传统的史正史采用了太史公的“纪传体”,注重史实的客观性和叙述的整齐流畅;而民间的编年史则采用了口头语言,比较生动鲜活。

在小说中,这两种风格都有所体现。

比如《天涯海角》运用的就是太史公的“纪传体”,而《小李飞刀》则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

这种运用于小说中的不同风格,既反映了对史传传统的致敬,也表现了对现实世界中不同群体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的关注。

最后,史传传统在小说中的运用还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文化自信心。

在近代中国,因为种种原因,汉族的自尊感遭受了一些冲击。

所以,在创作小说时,部分作家借鉴了西方文学,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以弥补精神上的不足。

这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不容忽视其中的局限性。

因此,融入史传传统的小说便是突破这一局限性的尝试。

在这些小说中,史传传统不仅得以得到传承,更成为小说理论观念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拥有了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心。

总之,史传传统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史传传统的思想、形式、语言和文化自信心都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让小说这个文学形式在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广泛吸收西方文学思潮的同时,也深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

其中,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它不仅包含了历史事件的记录,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文化背景。

因此,史传传统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史传传统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中国古代史传体裁的特点是“实录实事”,文学性和叙事技巧并不是其主要关注点。

但是,史传传统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感,成为现代小说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素材。

比如,著名小说家冰心的小说《三味书屋》就是以小说形式再现了史书上传说中的三味书屋的故事。

这种延续史传传统的创作方式,让小说获得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性。

其次,史传传统在叙事风格和叙事结构方面对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史传传统多采用叙述时间顺序、事实客观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小说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就运用了线性叙事的结构,让故事情节有了紧凑的节奏和逻辑性。

同时,史传传统也鼓励了现代小说采用多重叙事体裁,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事件或人物,如小说中的自传体、日记体、书信体等,这种多重叙事体裁的运用,增强了小说的深度和宽度。

最后,史传传统对于现代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史传传统强调人文情感和文化传承,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小说创作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小说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和人生哲学,小说家余华的作品中也深刻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启示和人性关怀。

这些史传传统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重要元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综上所述,史传传统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可以说是全面而深刻的。

无论是在创作素材的选择、叙事风格和叙事结构的运用,还是在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史传传统都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其次,二者在创作手法上互相借鉴和影响。

中国史传文学的写作方式
主要有纪传、编年体和断代史等形式。

而小说则广泛运用了对话、描写、
夹叙夹议等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事件过程的再现,使作
品更加生动、有趣、接地气。

这种创作方式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特色,也为史传文学注入了一种活泼、有趣的因素。

例如《史记》中的名篇《报
任少卿书》描写了景文王孙宗师与历史背景的交锋,采用了美文篇章的写
作风格,将史传文学的叙述方式转变为文学作品,达到了艺术与历史的有
机结合。

同时,小说还主动借鉴了史传文学的内容和题材。

古代小说中的许多
作品都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

例如《红楼梦》以
宁府故事为蓝本,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士族的沉沦,同时也具有
很强的历史意义。

小说通过虚构的形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再创造
和再解读,丰富了历史的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文学流派,二者相
互借鉴、互相影响。

小说通过虚构的手法和丰富的情节描写为史传文学增
添了新的创作元素和解读角度,可以为历史提供多样性的解读。

史传文学
则为小说提供了历史真实性的依据,丰富了小说的题材和描写内容。

两者
的相互影响和合作,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1. 引言1.1 史传传统的兴起史传传统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史传是指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播历史事实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古代,史书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史书的编纂和传播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传传统的兴起,其次体现在史传文学的影响范围和传播形式。

史传文学不仅在宫廷和文人圈内广泛流传,还通过民间传唱和戏剧演出等形式广泛传播。

史传文学的传播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了解,还丰富了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史传传统的兴起,是中国文学传统中重要的部分,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传传统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文化底蕴,为现代小说的风格、主题、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史传传统作为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史传传统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创作借鉴。

许多中国现代小说家在创作中受到历史事件、人物和传统文化的启发,如鲁迅的《阿Q正传》就借鉴了中国古代史料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传传统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风格,使其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细节描写。

史传传统的叙事结构也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借鉴,如采用多重视角、多线叙事等手法。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史传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给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原型和塑造思路。

许多现代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鉴了史传传统的手法,使人物更加生动鲜明。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历史素材的借鉴、叙事方式的影响还是人物塑造上的启发,史传传统都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创作思路。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史传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史传传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史传传统和中国现代小说的关系、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题材和风格的影响以及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思路及意义等三个方面,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一、史传传统与中国现代小说史传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史实为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评价和解读。

史传传统的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三国演义》等。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题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传传统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这种主题也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鲁迅的《阿Q正传》、丰子恺的《随园杂记》等作品,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史传传统的影响。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评价。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史传传统所形成的较为严谨的史实描述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写作风格。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在叙述方式上有很强的史传传统的风格。

这种叙述方式对事件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都比较细致,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与史传传统的叙述风格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述技巧和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茅盾在《子夜》中运用了回忆、借位等手法,使小说更具传统的史传特色。

这些叙述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更加生动、细腻,也更具历史感和真实感。

这一方面是对史传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叙述路径。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也体现在对小说审美情趣的影响上。

史传传统所展现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书是古代文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史传传统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史传传统以历史叙事和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物的审视和思考,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魅力。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史传传统对小说题材、叙事结构、人物刻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小说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历史积淀。

本文将从小说题材、叙事结构和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一、小说题材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题材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中国的史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其中尤以人物传记为最受关注。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史传传统的人物传记元素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延续,许多小说的创作都围绕着历史人物或史实事件展开,这可以说是史传传统对小说题材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受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人物的启发,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和人物命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和坚韧。

史传传统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

现代小说家们在创作中不断地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例如余华的《活着》、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这些小说都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反思,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题材和内涵。

二、叙事结构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传的叙述方式是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年代或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辅以人物的描写和评价,展现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真实感。

这种叙事结构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同样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现代小说家们在创作中往往也采用了类似的叙事手法,以时间为线索,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同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评价,让故事更加饱满,情节更加丰富,读者也更容易沉浸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浅论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史传传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深刻的。

史传传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史诗性叙事和人文关怀上,还在小说的史学研究、历史想象和精神探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史诗性叙事上。

自古以来,中国史传一直以史诗性的叙事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这种方式鲜明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风格。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以史诗式的叙事手法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融入了整个家族的多事多情之中,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情世故。

又如,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作者运用了史诗般的叙述方式,通过对阿Q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感情的描写,展现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不幸和荒诞。

这些小说都在史诗性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中国史传传统的影响。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体现在人文关怀上。

史传传统强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审视和关怀,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也体现在中国现代小说中。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作者以震惊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展现了他对人类悲欢离合的深刻关怀。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作者以喜剧的手法讽刺和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愚昧和悲剧,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这些作品都在表现人文关怀的也体现出了史传传统的影响。

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还体现在小说的史学研究上。

史传传统强调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和还原,这种史学研究的精神也体现在中国现代小说中。

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作者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和还原,勾勒出了一幅惨烈而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他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挖掘。

在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作者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传统和变革的家族命运,表现了他对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的细致研究和创作。

这些作品都在小说中表现出了史学研究的精神,也体现了史传传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作者:赵宽熙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6期摘要:对历史和叙事关系的研究也是在努力追寻中国小说起源。

在文中,我将对中国小说叙事传统形成的原因和意义进行解释。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历史和小说都有特定的形式特征因而很容易辨别,但在早期,小说还不能从历史中区别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逐渐从历史中分离出来。

然而,这一趋势唤起了复古和拟古的中国文学传统,复古也就是将古复活于今日,这一传统会刺激后来者努力超越前人。

因此,如果不将历史和叙事区别开来,就无法理清楚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史传性;独创性;复古;正典;建设的想象力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01一、史传与虚构历史与小说的关系是古今众多从事中国小说研究的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代以前,中国人对小说抱着双重态度,即志怪、传奇乃至话本、白话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并没有受到重视,反而一直被轻视甚至被忽略;另一方面,这类作品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却受到了过分的夸张。

这又例证了一个事实:古代中国人并没有单纯地将这些叙事作品视为记录虚构的事件。

可以说,这一切源自于中国人传统上将所有小说视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样看来,围绕着历史与小说关系所进行的讨论,已超越了单纯的体裁区分问题,其中蕴含着更加广泛的意义。

“对探究中国叙事的本质问题必须从史传文的重要性与在某个意义上又为文化的总合体的历史主义理解下出发。

实际上,如何定义中国叙事的范畴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重要形态——史传和虚构是否存在内在的平衡感。

”①在中国小说史上,探究历史与小说的关系,不仅意味着从体裁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更意味着这是在探寻中国叙事的本质问题。

为此,现代众多学者关注“历史与小说的关系”,可以说就是揭示“中国小说的起源”的一个重要环节。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小说出于历史”的主张,正是为阐明“中国小说的起源”所作的努力之一②。

二、小说是不是“正史之补”?有趣的是,中国学者们在议论“中国小说的起源”时,往往有为其区分“稗官说”与“史传说”的倾向。

这里所谓的“稗官说”,是主张小说的由来是源自于统治者为了解民情而派遣名为稗官的官吏去采集民间“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而来的;“史传说”则认为小说是从史传文学发展而来的。

由此可集约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稗官说”是以创作的主体为基准,“史传说”则是侧重于与其他文学体裁的联系关系。

另外,从“稗官”来探索小说的起源,是另具含义的,这可以从后代小说史家对小说功能的重视得以论证。

绝大多数的小说史家主张小说是“正史之补”,“小说出自稗官”一说则是他们的有力依据。

这一过程中成为问题的是有关“稗官”的职责和地位。

据文献所载,中国古代各个领域,都有大小不同的官吏各司其职,稗官是其中地位甚微的一个官职,其地位远不如正统史官[1]5-6。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张振君概括了古代中国“小说”所包涵的几种含义:[1]6-7其一,就小说的作者而言,其乃是地位低下的稗官,而非高贵的史官(如太史);其二,就小说的内容而言,其主要记“里巷世故,刍荛狂夫之议”,而不是像正史那样记君国大事;其三,就小说的形式而言,其“含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而不是像正史那样可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其四,就小说的功用而言,其主要供封建统治者观民风、知民情,而不是像正史那样“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其五,就小说的价值而言,其浅薄虚妄,而不是像正史那样征实可靠。

张振君就此还进一步阐述了“史传性”才是中国小说所具有的民族特征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者认为小说出于稗官、小说是“正史之补”。

根据记载,该主张最早见于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班固在此所指的小说家并非如今的小说家,他所列举的小说15家1380篇作品亦不同于如今的小说,故无需追加解释。

不过重要的是,自班固以来后世毫无质疑地接受了小说的起源源于历史这一说法。

自班固以后,最能体现此说的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志怪作家。

首先葛洪指出:“然神仙幽隐,与世异流,世之所闻者,犹千不得一者也。

……予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以为十卷,以传知真识远之士。

”[2] 在此葛洪阐明了为补遗秦代阮仓和汉代刘向记录的缺陷而作。

同时期的代表志怪作品集有《搜神记》,该书作者干宝的主张亦无异于葛洪,其言曰:“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赌也,亦安敢谓无实者哉!……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

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哉。

”[3]干宝不仅强调了历史记录的重要性与困扰,进一步对事实(reality)作了广泛的规定,那就是所谓著名的“神道之不诬也”。

对于干宝的主张,我们需要破读的不是其话语的真伪,而是话语中所隐含的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现实的认识④。

即使以现代的观点,志怪的内容无非有超越现实之感,然而当时人们对其所持的态度是绝对当真的,以至于认为是某种历史。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也许古代中国人认为志怪就是历史记录的一股支流⑤。

《汉武洞冥记》作者郭宪亦曾在其书的序中指出过:“欲保存古代记录是作为一个历史家的冲动”⑥。

宪家世述道书,推求先圣往贤之所撰集,不可穷尽,千室不能藏,万乘不能载,犹有漏逸。

或言浮诞,非政声所同,经文史官记事,故略而不取。

盖伪国殊方,并不在录。

愚谓古曩余事,不可得而弃,况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藉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成一家之书,庶明博君子,该而异焉。

武帝以欲穷神仙之事。

故绝域遐方,贡其珍异奇物及道术之人,故于汉世,盛于君主也,故编次之云尔。

东汉郭宪序。

唐代历史家刘知几又言:“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

”[4]此后到了明代,不仅冯梦龙指出“史统散而小说兴”(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之后亦有诸多学者谈及到历史与小说的关系:“传记之作……而通之于小说。

”(马端临,《文献通考》)“正史之流而为杂史也,杂史之流为类书、为小说、为家传也。

”(陈言《颖水遗编·说史中》)“稗官野史实记正史之未备。

”(熊大木,《新刊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小说,正史之余也。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用佐正史之未备,统曰历朝小说。

”(刘廷玑,《在园杂志序》)近代以后,谈及“历史与小说”关系的作者自鲁迅以来不计其数。

绝大多数的中国小说史或小说史之类的著作也是一直把小说跟中国“史传”传统联系起来进行讨论的。

关于“小说与历史”的相关性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根据Lionel Gossman:很长时间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并没有造成什么问题,因历史是文学的一部分。

18世纪末,文学一词的意义或文学制度本身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历史与文化才被区分开。

”⑦而且这些初期的西方小说家对自己的作品被归类为小说一直持否定态度。

“就像近代一些学者所表示,17—18世纪大部分作者默示或者明示地将隐瞒了他们写小说或罗曼史Romance的事实。

将他们所写的作品命名为‘一史’,‘一生活’,‘一回忆录’等。

这将为了区分轻浮、变异、荒唐,时而隐含不道德的一些已有作家的作品。

常会发现写在序文上的‘这既不是小说,也不是罗曼史、故事’的句段”⑧。

这和一些志怪与传奇作家们将他们的作品命名为“一经”、“一传”或“一记”的事实的缘由相同⑨。

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于虚构的看法都一致,都在有意识地否定与回避这一事实,并且倾向于历史的观念上相同⑩。

可见将叙事与历史等同看待的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形式上的特征B11。

因此,像刘歆、班固等初期的目录学者也就将志怪列入了杂传类之中。

传统中国一直到相当晩期的大部分文学理论家对叙事采取“历史中心”的研究方法。

对叙事的注解与理论以历史叙事作为其原型的基础。

一些虚构叙事往往以历史叙事的尺度理论化来评价。

历史著作成为解释叙事作品的主要依据(方式)。

叙事既是历史,小说既是非正式且不完整的历史B12。

三、是事实的记述,还是意义的解释?中国古代历史记述同时存在两个相对的立场:其一是历史记述的接近方式;其二是解释学的接近方式。

这也可以理解为史学与经学的两个分支,《春秋》正是说明这两者的一个好例子。

也就是说《春秋》具有经典与史书的双重性格,“《春秋》既是六经之一,属于经学领域,同时也是作为历史文本,属于史学领域。

”B13上述两点,即一个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对客观事实的记述,另一个是对此事实的内在含义进行解释的过程。

同时,这种差异在小说里同样可以发现志怪与传奇的区别:这个(志怪)流传到唐代发展为传奇。

这(传奇)与志怪不同,志怪自始至终就是记录怪异之事,重视记录性和事实性;传奇则为传,有解释之义,换言之,就是发挥作家的想象力,即发展为以作家想象力为主的创作。

传奇无需根据事实,更重视作家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与我们所认为的“现代小说”的定义相接近,而且已具备了现代小说的一些要素。

另外,志怪并不重视作者,但传奇却很重视作者[5]。

传奇的“传”并不单纯意味着事实的传达,其在积极意义上是作家参与并加以解释的行为,由此唐代被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历史记述上的这种差异,在后人理解真实(reality)的方式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立场,即是“历史的意义并不是通过解释这一扭曲过程所发现的”,“事实是在历史文本中自身显现”B14的立场,和“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的‘存在is,s ein’与‘当为ought to be,sollen’,相互交织而不可分离”,“道德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基准是建立在对于历史里实际的、事实的所有探求的基础上”B15的两相对立的立场。

前者代表人物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

他主张历史记述的中心原则为“实录”,又认为“像《左传》一样写得完美无缺的历史叙事,因记录完整,无须解释”B16。

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9世纪后期法国自然主义者陈述的刘知几的这些主张,基于历史叙事中的语言和意义不存在分歧,它们之间是一致的观念。

他的这种假设是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事物与事件的本质,“只要客观地叙述过去的故事,就会使读者在他们所看到的故事中得到道德上的教训。

”随即“客观的历史谈论将一切事实放在透明自然的视角中,就不需解释了。

”就在此点上由此引起了动人的辩证的反转,这就是刘知几的那种“起初所抱有的‘否定的怀疑性解释学’显然变为‘肯定的逼真性诗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