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精讲讲义(第2讲 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圣才出品】
第2讲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1]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2]。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3]。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1]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宫之奇看出晋的阴谋,力谏虞公。
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
这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宫之奇,虞大夫。
谏(jiàn),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
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2]晋侯,指晋献公。
复,又。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tài)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guó),国名,又名北虢。
文王封其弟仲於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
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3]表,外面。
这里指屏障。
[4]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
玩(wán),习惯而不留心,等於说放松警惕。
[5]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词》引)。
甚,厉害,过分。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辅,面颊。
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1],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3]。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为文王卿士[5],勋在王室,藏於盟府[6]。
将虢是灭,何爱於虞[7]?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9]?不唯偪乎[10]?亲以宠偪[11],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2]?"[1]宗,同姓,同一宗族。
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2]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
昭,宗庙在左的位次。
4、宫之奇谏假道
第三段
• • • • 絜:通“洁”。 据:保佑。 繄:语气助词,无义。 冯依:保佑。
第三段
• 语法:宾语前置:惟德是依。 惟德是辅。 而明德以馨香。 词类活用:而明德以馨香。
第四、五段
• 以:率领。 • 更:再。 • 馆:住宾馆。
第五、六段
• 语法:词类活用:馆于虞。
小结
• 现实意义:1、亲贤人远小人。 2、防人之心不可无
4、宫之奇谏假道
第一段
• 假:借。 • 谏:规劝。(多用于下对上) • 翫:放松警惕。
第一段
语法: 语气助词:其可乎。 其虞虢之谓也。 宾语前置:其虞虢之谓也。
第二段
• • • • 是以:因此。 嗣:继承。 偪:同“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宠:在尊位。
第二段
• 语法: 宾语前置:将虢是灭。 何爱于虞。
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諫假道》一:課文大意:第一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以辅相依为比喻谏假道第二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举出史实反驳虞公“吾宗岂咳我”之说第三自然段,记叙宫之奇再以“鬼神亲德”反驳虞公“神必据我”之想第四自然段,记叙晋国灭虞主旨说明“輔車相依,脣亡齒寒”二:文章解析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
復:又;再:第二次。
(另一义: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孙膑》表:《说文》:“上衣也,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上衣,外衣。
所以,“表”有外面的意思。
这里指屏障。
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元:首。
“狄人禽其元,面如生。
”“志士不忘填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翫:習慣而不留心,等於說放鬆警惕辅车:面颊和牙床骨之说,本杜注。
《吕氏春秋·权勋篇》:“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余谓‘唇亡齿寒’,取诸身以为喻也;‘辅车相依’则取诸车以为喻也。
”“辅”必为车的部件,具体形制不明。
公曰:“晉,吾宗也。
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
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宗:同姓,姬姓昭:宗庙在左的位次昭:本義為光明、明亮,《說文》:“昭,日明也。
”引申為顯示、使彰明。
又用以表示宗廟的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稱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稱穆。
天子七廟,始祖廟之外,三昭三穆;諸侯五廟,二昭二穆;大夫三廟,一昭一穆。
宗廟中神主和墳地葬位的次序,也分昭穆,情況类似。
是以不嗣:是以,因此;嗣,繼承(王位)穆:宗庙在右的位次穆《说文》训“穆”为“禾也”,段玉裁注云:“盖禾有名穆者也。
《宫之奇谏假道》优秀课件
• 公曰:“吾享祀丰洁
• • (jié),神必据我。”对 • 曰:“臣闻之,鬼神非人 • • 实亲,惟德是依。故《周 •
•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 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保佑的,就只在 于有德的人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又在国内推行德政来向神灵奉 献馨香的祭品 ,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 弗听,许晋使。宫之 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矣。在此行 也,晋不更举 矣。”……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撰,现 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做。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优秀散文名著。以 《春秋》为纲,记载了春秋各诸侯国的政治、外 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记叙线索详略得 当,善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节的描写,使所记 叙的内容故事化。 尤其擅长描写战争,注重交待战争的政治社会背 景,谋划过程及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其胜负的 必然性。在记叙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它往往通过 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 想和性格特征。 〈左传〉对后世文学和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爱国是一种情愫,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以国 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的可 贵精神是中华名族经历劫难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 因,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名族的历史,关心祖 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 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已经不 再限于“抛头颅,洒热血”,青少年应当肩负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增强振兴祖国的 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锐意进取, 自强不息,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为创造祖国 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宫之奇
本文塑造了四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像 着重突出了宫之奇的远见卓识
1、宫之奇:①学识渊博,熟知人文历史; ②对晋 国的狼子野心及虞虢两国关系有清醒的认识;③对 人神关系、君民关系有较清醒的认识;④对晋必灭 虞有政治远见。 2、荀息:①摸透君王心思;②劝谏颇有策略;③ 识人善用计谋;④谋略正适当今。 3、晋献公: ①吝啬并不愚傻, ②无谋能纳良谏。 4、虞公: ①昏聩愚昧至极; ② 无谋且不听良言。
宫之奇劝谏论证层次分析
第三层:
虞公:我用丰盛干净的食物供奉神,神会保 佑我。 宫之奇:引典,说明神仙只会保佑有德行的 人,民众只会跟从有德行的人。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2、运用对比方法塑造人物; 3、着重突出人谋,轻笔描写战事。
以上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 优秀传统。
《左传》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国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 共18万字。 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一、本讲要点
1、《 左传 》及有关知识 2、春秋战国、虢国、春秋五霸有关历史知识 3、课文原文的理解
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教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案一、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僖公5年》,标题是后人加的。
其内容是解释《春秋》经文“冬,晋人执虞公”这件事的本末的。
宫之奇:虞国大夫,其“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谏:用语言来纠正尊长的过失,动词。
假道:借路。
专指军队借路以通向别国。
假:借。
题目的意思是宫之奇劝谏虞君借路给晋国。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返国时顺势灭虞。
文中主要写了宫之奇的劝谏过程,谏词分三层:先陈述形势,次揭露晋无情(第二自然段),后阐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二、语句大意及语言现象分析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侯:指晋献公,他是晋武公的儿子、晋文公的父亲。
晋属侯爵,故称晋侯。
复: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可翻译为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
但古汉语中,再是数词,不是副词。
再作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并不表示行为的重复。
因此,他们并不是同义词。
虞:国名。
武王所封,其国君是大王古公亶父的儿子虞仲的后代。
地盘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
其始祖是文王之弟虢仲。
献公22年出兵灭之。
以:连词,连接为连动句的两个谓语假道和伐虢,可翻译为去。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
如果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必定跟随着也就灭亡了。
”“虢,虞之表也”句:判断句。
表:外面,外围。
其本义是穿在外面的衣服。
《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
(里边穿着红黑色的内衣,外面穿着白色的外衣)“虢亡”:假设复句。
从:跟随。
字形从二人会意。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对晋国,不能启发它的贪心;对外敌,不能放松了警惕。
啟:启发。
本义是开门,如:“夫人将启之”。
此用引申义。
寇:外部入侵的敌人。
《左传文公7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字形为会意。
翫:是玩的异体字。
轻视,因习惯而不经心、放松警惕。
本句为并列句。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次借路就算太过分了,难道还可借第二次吗?一之谓甚:主谓宾句。
古代汉语 宫之奇谏假道
郭氏是如何得来的
《新唐书》记载:“郭氏出自姬姓” 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 周平王(周幽王之子)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 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灭虢。于是平王求 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 声之转也,因此为氏 虢氏 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 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 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 大泊湖村
宫之奇: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生卒年不详。 他明于料事,且有远见,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 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 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 晋献公十九 年(前658年),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 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 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 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 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 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 北)。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宫之 奇对虞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 寇不可玩”。又说:“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 劝说虞君联虢抗晋。虞君不听,再次借道给晋。宫之奇预料虞 国将亡,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果然,就在这年冬天, 晋军灭亡虢国后,凯旋回师,将晋军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 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将虞国灭亡,虞君及大夫百里 奚被俘。 宫之奇为了虞国的安危,尽了很大的努力,他是一 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晉不可啟,寇③不可翫[联想:玩忽职守]!一之 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④相依,脣亡 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宫之奇谏假道
動詞,率領。
虞不臘矣:臘,古代年終舉行的祭
祀活動,本是名词,這裏活用為动 词,舉行臘祭。 師還,館於虞:館,本是名詞(賓 館),這裏活用為动词,住賓館(駐 扎)。
《説文解字》:奔,走也。从夭,賁省聲。與走
同意,俱從夭。
本文知識點
1.詞語
偪、逼:通假字。不唯偪乎。
絜、潔:通假字。吾享祀豐絜。
良渚文化兽面纹琮 高7.2厘米 孔径6.7厘米
良渚文化玉神人纹多节琮 高32.1cm,孔径6.3-7.2cm。
鬼神非人實亲,惟德是依:賓
語前置,代詞‚實‛、‚是‛ 分別復指前置賓語‚人‛、 ‚德‛。 明德惟馨、而明德以薦馨香: 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昭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率领,介词]其
①王充《論衡·骨相》:“禹耳三
漏(孔隙),湯臂再肘,文王四 乳。” 《 荀 子 · 禮 論 》“ 故 天 子 棺 槨 (guǒ)十重(chóng),諸侯五重, 大夫三重,士再重。”
②第二
《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注意,‚再‛在上古只有‚二, 第二‛的意義,不同於現在用來表示行為的 重複,如上古‚再拜‛是拜兩拜;‛‚三年 再會‛是說‚三年之內會面兩次‛,不是 ‚三年之後再會。‛ 古代表示行為重複,相當現代副詞‚再‛的 是副詞‚復‛,《史記〃項羽本紀》‚復斬 漢一都尉。‛ ‚再‛較晚才發展出副詞用法,表行為重複。
晉不可啟,寇③不可翫!一之為甚,其 可再乎?諺所謂‘輔車④相依,脣亡齒 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③寇:《說文》:“寇,暴也。”《左傳·文公
七年》:“兵作於内為亂,於外為寇。” ④ 輔車:面頰和牙床骨之說,本杜注。 《呂氏春秋·權勳篇》:“虞之與虢也,若車之 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余謂‘唇 亡齒寒’,取諸身以為喻也;‘輔車相依’則取 諸車以為喻也。” “輔”必為車的部件,具體形制不明。
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教案教学文案
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教案《宫之奇谏假道》教案一、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僖公5年》,标题是后人加的。
其内容是解释《春秋》经文“冬,晋人执虞公”这件事的本末的。
宫之奇:虞国大夫,其“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谏:用语言来纠正尊长的过失,动词。
假道:借路。
专指军队借路以通向别国。
假:借。
题目的意思是宫之奇劝谏虞君借路给晋国。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返国时顺势灭虞。
文中主要写了宫之奇的劝谏过程,谏词分三层:先陈述形势,次揭露晋无情(第二自然段),后阐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二、语句大意及语言现象分析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侯:指晋献公,他是晋武公的儿子、晋文公的父亲。
晋属侯爵,故称晋侯。
复: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可翻译为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
但古汉语中,再是数词,不是副词。
再作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并不表示行为的重复。
因此,他们并不是同义词。
虞:国名。
武王所封,其国君是大王古公亶父的儿子虞仲的后代。
地盘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
其始祖是文王之弟虢仲。
献公22年出兵灭之。
以:连词,连接为连动句的两个谓语假道和伐虢,可翻译为去。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
如果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必定跟随着也就灭亡了。
”“虢,虞之表也”句:判断句。
表:外面,外围。
其本义是穿在外面的衣服。
《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
(里边穿着红黑色的内衣,外面穿着白色的外衣)“虢亡”:假设复句。
从:跟随。
字形从二人会意。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对晋国,不能启发它的贪心;对外敌,不能放松了警惕。
啟:启发。
本义是开门,如:“夫人将启之”。
此用引申义。
寇:外部入侵的敌人。
《左传文公7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字形为会意。
翫:是玩的异体字。
轻视,因习惯而不经心、放松警惕。
本句为并列句。
《宫之奇谏假道》
《宮之奇諫假道》教案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晉侯:指晉獻公。
晉獻公,名詭諸,西元前676年――前651年在位。
復:副詞。
再,又。
假:借。
虞:周代諸侯國,姬姓,武王所封,爲大(tài)王古公亶(dǎn)父(周文王之祖父)之子虞仲的後代,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六十裏。
虢(guó):指北虢。
北虢,春秋時期諸侯國,姬姓,地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
按:虞國在晉國之南,而虢(北虢)又在虞之南,故晉需向虞國借路方能攻打虢國。
晉國這次向虞國借路發生在魯僖公五年(西元前655年)。
此前晉國曾於僖公二年第一次向虞國借路。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啓,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宮之奇:虞國大夫。
之:中綴。
加在人的姓與名之間,先秦人姓名中常見。
表:外表。
這裏指屏障。
從之:跟隨它。
意思是跟著滅亡。
啓:幫助。
寇:入侵者。
翫(wán):同‚玩‛,疏忽,輕視。
一之謂甚:借道給晉國一次就已經是過分了。
一:一次。
指僖公二年第一次借路。
之:結構助詞。
這裏加在主語和謂語之間,使之變成一個偏正結構短語,以充當句子的一個句法成分。
甚:嚴重,過分。
其:語氣副詞。
表示反問語氣,難道。
乎:疑問語氣詞。
這裏與‚其‛配合表示反問語氣。
輔:頰輔,面頰骨。
車:牙車,牙牀骨。
者:轉指後綴。
這裏加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之後,構成‚者‛字結構,表示‚……的話‛的意思。
其:語氣副詞。
表示不肯定的測度語氣,大概。
之:結構助詞。
標記並凸顯前置賓語。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宗:宗族。
晉也是姬姓國,是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國,與虞、虢同一祖先。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大(tài)伯、虞仲:大王之長子、次子。
大王之昭:意思是大王之子。
‚昭‛和下文的‚穆‛都是宗廟神主的位次。
第三课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第三課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一題解1宮之奇:虞國大夫。
2諫:用語言糾正尊長的錯誤。
3假:借。
如“狐假虎威”。
這裏專指軍隊借路,通過別國領土。
晉獻公向虞國兩次假道,意在滅虞,想在滅掉虢國之後回師再滅掉虞國。
宮之奇看出晉國的陰謀,力諫虞公。
4 後人評說:“山西平陸縣,春秋虞國也。
河南陝州,春秋虢國也。
今陝州至平陸不過五里,由大陽渡渡河而行,雖迂道亦不至十里,山西到陝非由平陸不得達。
自春秋至今二千餘年,此道不易。
晉欲取虢,舍虞即無由通。
借之道以滅虢,歸不滅虞,是終不能有虢也。
此理不論何人亦當明之,而虞公竟宴然自安。
千古愚人,莫虞公若也。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三,71)虞虢相依自保安,謀臣吞度不為難。
貪憐璧馬迷香餌,肯信之奇諭齒寒。
(唐求:宮之奇,全唐詩部分,5385)5 時間:公元前658年,荀息以幣假道于虞以伐虢,滅下陽。
公元前655年,滅虞、虢。
二背景一) 晉國簡史:武王子虞,封為唐叔,封地為晉。
唐叔子燮,是為晉侯。
晉獻公,詭諸,公元前676-651年,伐虢。
獻公之前有:嫠、獻、穆、殤叔、文、昭、孝、鄂、哀、小子、緡、武公等。
晉嫠侯,司徒,公元前840-822年。
晉獻侯,籍,公元前822-811年。
晉穆侯,弗生,公元前811-785年。
晉殤叔,公元前784-780年。
晉文侯,仇,公元前780-746年。
晉昭侯,伯,公元前745-739年。
晉孝侯,平,公元前739-724年。
晉鄂侯,公元前723-717年。
晉哀侯,光,公元前717-706年。
小子侯,公元前709晉侯,緡,公元前706-679年。
晉武公,公元前679-677年。
晉獻公,詭諸,公元前676-651年。
2周簡史:1)太王檀父古公-王季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王-桓王-莊王-嫠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敬王-元王-定王-考王-威列王-安王-列王-顯王-慎靚王-赧王3)古公三子:太伯、虞仲、季曆。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大学文学院张萍一、教学理念与目的(一)教学理念本讲教学贯穿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1.将小学(语言文字之学)与史学、文学有机结合,把握好课程定位;2.古汉语语言要点与汉语史演变相融合;3.使用但不囿于教材,博采多种资料提供最佳解释。
(二)教学目的本讲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的特殊语言要点现象,并加以积累;2.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让学生全面理解“宫之奇谏假道”这一历史事件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文选涉及的文言特殊语言文字现象讲解;2.文选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文意疏通。
(二)教学难点1.文选中特殊文字、词语、句式的理解;2.文中论说部分文意理解及说理赏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讲主要使用PPT教学,在PPT设计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1.抓住解读文言的一串钥匙,即通假字、古今字、破读字、词类活用、前宾语、双宾语以及省略等文言特殊语言要点。
这些特殊语言要点在PPT中以红色等显目字体标识,配以板书进行讲解。
2.抓住词义引申以及汉语史语法演变的线索,来讲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引入《说文解字》释义,通过图片或板书形式,展示甲骨文等古文字字形,以解析文字本义。
重点实词、虚词在PPT中以蓝色、绿色凸显。
释义大都于讲解中配以板书,一些特殊用法以文本框形式附在文选正文夹行,PPT放映时以动画形式呈现。
3.结合本文选内容性质的特殊性,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选用相应的图形,将文选中相关的地名标识出来,讲解中以此配合,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文意。
4.用图示的方式将文段表达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有一个成语叫“暮虢朝虞”,或者叫“灭虢取虞”,大家小时候就听说过。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与此相关的一段历史故事。
文段标题解析: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虞国大夫。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教案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左传简介》《左传》的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左丘明,鲁太史。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
《左传》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古代汉语 宫之奇谏假道
精选版课件ppt
13
精选版课件ppt
14
晉侯復①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 諫曰:“虢,虞之表②也。虢亡,
虞必從之。
▪ ①復:又;再:第二次。(另一义:两次) ▪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曹刿论战》 ▪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孙膑》
▪ ② 表:《说文》:“上衣也,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上衣,外衣。所 以,“表”有外面的意思。这里指屏障。
虞国北城墙遗址
精选版课件ppt
6
▪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 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 虢仲(一说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 水镇)。虢叔(一说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 鸡市东)。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 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随周平王东迁至今河南 陕县东南,地跨黄河两岸,河北称为北虢,河 南称为南虢,实为一国,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 所灭。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 灭。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 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
精选版课件ppt
22
昭:本義為光明、明亮,《說文》: “昭,日明也。”引申為顯示、使彰 明。又用以表示宗廟的次序:始祖居 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稱昭; 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稱穆。天子 七廟,始祖廟之外,三昭三穆;諸侯 五廟,二昭二穆;大夫三廟,一昭一 穆。宗廟中神主和墳地葬位的次序, 也分昭穆,情況类似。
精选版课件ppt
19
▪ 公曰:“晉,吾宗[同姓,姬姓]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宗庙在左的位次] 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 穆[宗庙在右的位次]也。為文王卿士[执掌国政 的大臣],勳在王室,藏於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 部门]。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 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 [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不唯偪[通假字 偪通逼]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第一篇: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翻译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010宫之奇谏假道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
爱之也?桓、庄之族何
罪?
,不唯逼
乎? 以 ,犹尚害
之,况以国乎?”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 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 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 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 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 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 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 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 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 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 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 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 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 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 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 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 况对一个国家呢?”
•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辞世,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再一次大规模的屠戮 公族,他采取大夫士蔿的计谋,使势力庞大晋公族诸公子互相残杀,进而全 部消灭,以利君权巩固。晋国自公子仇杀殇叔开始,公族内部你死我活的 争权夺利、血腥杀戮贯穿了整个西周直至春秋中期,数百年间,从未停止过。
微观背景
• 晋国的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手下的大臣荀息就给他出主意,让他把晋 国特产的宝物,屈产的宝马和垂棘的宝玉送给虞国国君,贿赂他让他允 许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晋献公说:“拉倒吧,那都是俺稀罕的宝贝, 你都给送人了干啥玩意!”荀息说,如果虞国国君那傻小子真的接受了咱 的宝贝,那他就进了圈套,到时候他家就和咱们后花园没什么两样,最 终这些宝物还不都是咱的。晋献公一听是这么回事,也就同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大学文学院张萍一、教学理念与目的(一)教学理念本讲教学贯穿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1.将小学(语言文字之学)与史学、文学有机结合,把握好课程定位;2.古汉语语言要点与汉语史演变相融合;3.使用但不囿于教材,博采多种资料提供最佳解释。
(二)教学目的本讲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的特殊语言要点现象,并加以积累;2.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让学生全面理解“宫之奇谏假道”这一历史事件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文选涉及的文言特殊语言文字现象讲解;2.文选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文意疏通。
(二)教学难点1.文选中特殊文字、词语、句式的理解;2.文中论说部分文意理解及说理赏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讲主要使用PPT教学,在PPT设计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1.抓住解读文言的一串钥匙,即通假字、古今字、破读字、词类活用、前宾语、双宾语以及省略等文言特殊语言要点。
这些特殊语言要点在PPT中以红色等显目字体标识,配以板书进行讲解。
2.抓住词义引申以及汉语史语法演变的线索,来讲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引入《说文解字》释义,通过图片或板书形式,展示甲骨文等古文字字形,以解析文字本义。
重点实词、虚词在PPT中以蓝色、绿色凸显。
释义大都于讲解中配以板书,一些特殊用法以文本框形式附在文选正文夹行,PPT放映时以动画形式呈现。
3.结合本文选内容性质的特殊性,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选用相应的图形,将文选中相关的地名标识出来,讲解中以此配合,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文意。
4.用图示的方式将文段表达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有一个成语叫“暮虢朝虞”,或者叫“灭虢取虞”,大家小时候就听说过。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与此相关的一段历史故事。
文段标题解析: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虞国大夫。
谏: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
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僖公五年:—655年。
(展示《中国历史地图集》图片,明确地理位置关系)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又名北虢。
文王封其弟仲于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
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晋国要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所以要向虞公借路,此前借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借。
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说虞公不要再给晋国借路。
原因何在?虞公有没有听取建议?最终结局又如何?(二)第一段:宫之奇明确不能给晋国借道的主张。
1.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晋献公。
复:又。
僖公二年(-658)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一句话引出事件,紧接着宫之奇就此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虢,虞之表也。
】表:外面,外围,这里指屏障。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启:启发,开启,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àn):同“玩”,习惯而不留心,掉以轻心,放松警惕。
(去声为读书音,阳平为口语音,也即文读和白读的区别)对于晋国的贪心是不可以启发的,对于外来的入侵者是不可以放松警惕的。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做一次。
再:数词活用为动词,做第二次。
之:代借路这件事。
其:通“岂”,哪。
做一次这种事情都已经是过分了,哪能做第二次呢?【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辅:面颊。
车:牙床骨。
脣:同“唇”。
两字形都是形声字,声旁同为“辰”,形旁一为“肉”,一为“口”。
齿:当唇者为齿,即门牙。
(古时称大牙为牙,即臼牙)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靠的,嘴唇没了门牙就会受寒。
【其虞虢之谓也。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语气,恐怕。
虞虢之谓:谓虞虢。
宾语前置。
恐怕就是说的像我们虞国和虢国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呵!宫之奇辨析了虞国与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晋国企图灭虢后一举拿下虞国的野心。
面对这样的厉害关系,虞公是如何反应的呢?(二)第二段:虞公提出反驳理由一,宫之奇进行辩驳。
1.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宗:同姓,同一宗族。
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虞公从晋、虞两国同宗的角度,认为晋国不会害他,以此反驳宫之奇,意欲再次借道给晋国。
对这一理由,宫之奇是如何批判的呢?2.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況以国乎?”【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大伯:大,后作“太”。
大王的长子。
昭、穆:“左昭右穆”,宗庙在左的位次叫昭,在右的为穆,昭穆相承。
大王于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不从: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前宾语,即因此。
《左传》时已经凝固成词。
嗣: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
】王季:大王的小儿子,宗庙位次为昭,其子为穆。
文王(姬昌)的父亲。
虢仲、虢叔,是虢国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卿士:天子身边的执政大臣。
勳:同“勋”。
对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前宾语,(晋国)将灭虢。
是,代词,复指前宾语“虢”,可以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爱:舍不得。
何爱:爱何,前宾语。
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于:介词,引介比较的对象,“比”。
其:时间副词,将。
(辨析王力:指晋)之:指代虞,我们。
再说,我们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够比桓叔、庄伯跟晋侯的关系更亲近吗,他晋侯将会更加爱惜我们虞国吗?【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以为戮:以(之)为戮,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即把他们杀了。
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常见。
戮:杀,这里用如名词,表示杀戮的对象。
唯:语气系词,表判断。
(王力参用王引之《经传释词》“因为”。
因果关系当是语句之间的语意关系,隐含)偪:同“逼”,威胁(堂兄弟们威胁其地位)。
桓庄之族(晋侯的同祖兄弟们)又有什么罪过,可是晋侯却把他们作为刑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桓庄之族的势力威胁到了他晋侯的地位吗?【亲以宠偪,犹尚害之,況以国乎?】以:介词,凭借。
凭借宠势(在尊位的势力)而构成威胁。
況:同“况”。
以国:即“以国偪”,承上省略谓语动词“偪”。
桓庄之族作为他的至亲,由于以宠势相威胁的缘故,晋侯尚且要杀戮害他们,何况我们虞国作为一个国家,是凭借着一国的势力而威胁到他(扩张政策的实施)呢?宫之奇顺着虞公的思路,给虞公剖析了虞国、虢国与晋国的宗族渊源关系,又举出与晋献公同祖的桓庄之族的遭遇,有力地批驳了虞公“幼稚”的想法。
这些关系我们用图示更清楚:虞公的理由自然站不住脚了,但他还是想借道给晋国,于是立马摆出了第二条理由。
(三)第三段:虞公提出理由二,宫之奇进行辩驳。
1.公曰:“吾享祀丰絜(jié),神必据我。
”享:把食物献给鬼神。
絜:洁净。
后作“洁(潔)”。
据:保佑。
我祭祀的时候,祭品既丰盛又干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2.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之:指代下文所引的话。
主谓简单,为了句子平衡,故在形式上用代词“之”作为宾语,而把真正的宾语放在后面。
相当于英语中的I hear it that…“之”相当于形式宾语it。
“臣闻之”为古汉语中常见句式,往往用以引出引用内容。
非人实亲:非亲人,“实”,代词,复指前宾语“人”,可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依:意同“据”,保佑。
鬼神并不是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明德惟馨:惟,语气系词。
只有光明的德行才真是馨香。
惟德繄物:繄,语气系词。
惟,范围副词。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有改变,都是相同的祭品,但只是有德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意同“依”,保佑,后作“凭(憑)”。
神灵所保佑的对象,将转移到那些有德之人了。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明德:使德明,即推行德政。
以:连词,表修饰。
(辨析王力:表目的的连词)荐:献,即向神献祭品。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
假如晋国攻取虞国,同时又在国内推行德政来向神灵奉献馨香的祭品的话,神灵还会不吃他们的祭品吗?3.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使(shì):破读,使者。
以:介词,表示带领、率领。
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举行腊祭。
更:再。
举:举兵。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而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就率领他的全族人出走了,说:“虞国不可能举行今年的腊祭了。
晋国灭掉虞国,就在这一次的行动了,晋国用不着再次举兵了。
”宫之奇辩驳了虞公的第二条理由,但虞公借道晋国的心意已决,任何话已经听不进去。
这第二条理由与第一条一样,都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实际上是虞公想要为自己借道给晋国找个借口罢了。
(四)第四段:虞公不听宫之奇劝谏,结果果然如宫之奇所料,晋国“暮虢朝虞”,在灭掉了虢国之后,在归途中把虞国一举灭掉。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
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京师:周的都城,天子所在的地方。
奔(bèn):破读,四声。
逃奔。
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住宾馆。
执:活捉。
媵:古代诸侯嫁女,以侄娣从嫁。
指随嫁、陪嫁的人。
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
冬天,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奔到京师。
晋国军队回国途中,在虞国住上宾馆,于是乘机袭击虞国,把它灭掉了。
晋军抓住了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了晋侯的女儿秦穆姬的陪嫁品(有意羞辱虞公等)。
成语“秦晋之好”开端: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
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结为“秦晋之好”。
(四)语言要点总结1.通假字:其可—岂2.古今字:大伯、大王—太冯依—凭(憑)絜—洁(潔)3.异体字:翫—玩脣—唇勳—勋偪—逼況—况4.破读字:许晋使奔京师5.词类活用:一之可再不腊馆于虞明德以荐馨香以媵6.词序:其虞虢之谓也将虢是灭何爱于虞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7.实词、词组:假谏表寇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昭、穆嗣卿士戮据奔京师8.虚词:复以伐虢是以更举其可再乎(岂)其虞虢之谓也(恐怕)其爱之也(将)神其吐之乎(还会)以其族行(他的)明德惟馨惟德繄物9.省略:以()为戮況以国()乎五、教学效果分析1.文言语言要点以及重点实词、虚词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做到了文意疏通畅达,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