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
自控原理超前滞后校正
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超前校正1问题描述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致使闭环系统的频带扩展,以达到改善系统暂态响应的目的。
但系统频带的加宽也会带来一定的噪声干扰,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影响。
2设计过程和步骤2.1题目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2.2计算校正传递函数(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则解得100k =(2)由于开环增益100k =,在MATLAB 中输入以下命令:z=[ ] ;p=[0,-10,-100];k=100000;[num,den]=zp2tf(z,p,k);[mag,phase,w]=bode(num,den);margin(mag,phase,w);则可得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图1所示:图1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相位裕量角为061.1(3)谐振峰值为%0.161 1.250.4r M σ-=+=, 给定系统的相位裕量值1arcsin()53.1301r M γ==,由于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处的斜率为40/db dec -,一般取005~10ε=,在这里取为10,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φ,即:5201.611061.11301.531=+-=+-==εγγφφmε是用于补偿因超前装置的引入,使系统的剪切频率增大而增加的相角迟后量。
(4)根据所确定的最大相位超前角m φ,按下式计算相应的α(5)计算校正装置在m w 处的幅值110log α。
由于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求得其幅值为110log α-处的频率,该频率m φ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c w ,即76.80==m c ωω(6)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和1ω、2ω4946.200644.076.8011=⨯===αωωm T ,(7)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验算相应的相位裕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改变ε值,从步骤(3)开始重新进行计算。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1 设计任务及题目要求1.1 初始条件图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图示为一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Ka=59.4,电桥增益Kτ=6.5,测速电机增益Kt=4.1,Ra=8Ω,La=15mH,J=0.06kg.m/s2JL =0.08kg.m/s2,fL=0.08,Ce=1.02,Cm=37.3,f=0.2,Kb=0.1,i=11.2 设计任务要求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出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
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相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2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2.1 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该系统为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用一对自整角机作为位置检测元件,并形成比较电路。
发送自整角机的转自与给定轴相连;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与负载轴(从动轴)相连。
TX 与TR 组成角差测量线路。
若发送自整角机的转子离开平衡位置转过一个角度1θ,则在接收自整角机转子的单相绕组上将感应出一个偏差电压e u ,它是一个振幅为em u 、频率与发送自整角机激励频率相同的交流调制电压,即sin e em u u t ω=⋅在一定范围内,em u 正比于12θθ-,即12[]em e u k θθ=-,所以可得12[]sin e e u k t θθω=-这就是随动系统中接收自整角机所产生的偏差电压的表达式,它是一个振幅随偏差(12θθ-)的改变而变化的交流电压。
因此,e u 经过交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交流信号作用在两相伺服电动机两端。
电动机带动负载和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旋转,实现12θθ=,以达到跟随的目的。
为了使电动机转速恒定、平稳,引入了测速负反馈。
系统的被控对象是负载轴,被控量是负载轴转角2θ,电动机施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起信号放大作用,调制器负责将交流电调制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测速发电机工作电压,测速发电机是检测反馈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 设计题目1.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掌握对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稳态误差、截止频率和动态性能分析。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4.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题目任务及要求题目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10+=s s K s G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能指标:(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1<;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 45≥γ。
(3)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wc <4.4rad/s 。
(4)模值余度h ≥10dBk=10;num1=[1];den1=conv([1 0],[1 1]); sys1=tf(k*num1,den1); figure(1);Margin(sys1);hold onfigure(2);sys=feedback(sys1,1) step(sys)Transfer function:10-------s^2 + s未校正前的Bode图未校正前的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未经校正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还有如图(-2)所示的未校正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模值稳定余度; h=∞dB; -pi穿越频率:Wg=∞dB;相角稳定余度为γ=180剪切频率:Wc=3.08rad/s;由图(-1)可以知道,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余度=18<45。
为满足要求,开环系剪切频率wc=3.08rad/s<4.4rad/s。
超前滞后校正课程设计
超前滞后校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超前滞后校正”的概念,了解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超前滞后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稳定性、快速性和平稳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超前滞后校正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拟软件进行超前滞后校正的设计和仿真。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与超前滞后校正相关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校正前后的系统性能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兴趣。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超前滞后校正,使学生了解控制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回顾控制系统稳定性判据,如劳斯-赫尔维茨准则。
- 超前滞后校正原理:讲解超前滞后校正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 校正参数设计:介绍超前滞后校正参数的设计方法,如根轨迹法、波特图法等。
2. 实践操作:- 软件仿真: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超前滞后校正的设计与仿真。
-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设备,观察校正前后控制系统性能的变化,如阶跃响应、冲击响应等。
3. 教学案例:- 分析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超前滞后校正的案例,如电机转速控制、温度控制等。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1.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2. 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的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内容:1. 阅读有关资料。
2. 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 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Nyquist 图。
4. 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设计条件:1、被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是m m 1m 2012mn sn 1n 2012nb s b s b s b ()a s a a s a G S ----+++⋯+=+++⋯+(n≥m)2、参数a0,a1,a2,...an和b0,b1,b2,...bm因小组而异。
设计要求:1. 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
2. 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
3. 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设计步骤:1、自学MATLAB软件的基本知识,包括MATLAB的基本操作命令。
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用法等,并上机实验。
2、基于MALAB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其满足给定的领域性能指标。
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α等的值。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G(S)= 0(2)(40)k s s s ++,使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等于4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20。
校正前根据上式可化简G(S)= 00.0125(0.51)(0.0251)k s s s ++,所以公式G(S)=20(0.51)(0.0251)s s s ++,所以=1,则c w = 6.1310,相角裕度γ为9.352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武汉理工大学
额,这个文档是在百度文库花20分下载的,太坑爹了,所以我加了这几个字重新上传了。
大家攒点百度币不容易…………目录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何谓校正为何校正 (2)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超前校正的原理 (2)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 (4)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初始状态的分析 (5)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 (8)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8)校正后的验证 (10)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 (14)3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ru cu 1R 2R C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
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一、课设的课题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10.110.3O kG s s s s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 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 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 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6.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三、课程设计思想我选择的题目是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通过参考课本和课外书,我大体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首先通过编写程序显示校正前的开环Bode 图,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闭环Nyquist 图。
在Bode 图上找出剪切频率,算出相角裕量。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求出使相角裕量等于45度的新的剪切频率和分度系数a 。
最后通过程序显示校正后的Bode 图,阶跃响应曲线和Nyquist 图,并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及结果 1、因为()()()10.110.3O k G s s s s =++是Ⅰ型系统,其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K,因为题目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所以取K=6。
通过以下程序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Bode 图,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闭环Nyquist 图: k=6;n1=1;d1=conv(conv([1 0],[0.1 1]),[0.3 1]); [mag,phase,w]=bode(k*n1,d1); figure(1);margin(mag,phase,w); hold on;figure(2)s1=tf(k*n1,d1); sys=feedback(s1,1); step(sys); figure(3);sys1=s1/(1+s1) nyquist(sys1); grid on; 结果如下: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图1--校正前开环BODE 图由校正前Bode 图可以得出其剪切频率为 3.74,可以求出其相角裕量0γ=1800-900-arctan0.10c ω-arctan0.30c ω=21.20370。
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3、 理解相角裕量、稳态误差、穿越频率等参数的含义;4、 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5、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1、阅读有关资料。
2、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
4、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设计条件:⊗则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0.011S kG s s s =⨯++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任务: (1)()r t t=时,0.004ss e ≤;(2)校正后,相角裕量45r >; (3)30/c w rad s>。
sR设计要求1、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2、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设计原理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
串联校正是最常见的一种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
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其一般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静态性能指标,计算开环系统的增益。
之后求取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2)确定校正后期望的穿越频率,具体值得选取与所选择的校正方式相适应; (3)根据待设计的校正环节的形式和转折频率,计算相关参数,进而确定校正环节; (4)得出校正后系统。
检验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四、设计步骤1、校正前的系统分析 时域分析: 其中已知21()R s s =---------------------------------------------------------------------------------①()1H s = ---------------------------------------------------------------------------------②()()()0.110.011kG s s s s =⨯⨯+⨯+ --------------------------------------------------------③根据稳态误差公式1lim ()1()()ss s e R s s G s H s →=⨯⨯+⨯ -------------------------------------------------------④③将①②③带入④式得()211lim1(0.11)0.011ss s e s ks s s s →=⨯⨯+⨯⨯+⨯+化简得出1ss e k =又有题目0.004ss e ≤最后得250k ≥此时取250k =进行分析。
自动控制课设超前校正
1 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2 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1.0(100)(0++=s s s s G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3 设计过程和步骤:(1) 确定开环增益K 。
确定开环增益K,使之满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10100)101.0)(11.0(100lim -→=++==s s s s sK K s v(2) 确定待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剪切频率。
)101.0)(11.0(100)(++=ωωωωj j j j G O幅频特性为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可看出其校正 系统的剪切频率为s rad c /1.30=ω,相位裕量o 58.11=γ。
程序清单1: num=[100];den=[0.001 0.11 1 0];10001.0101.0100lg20)(22++=ωωωωL %40%,45,1001≤≥=-σωc v s Kmarging(num,den) grid on图1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3) 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由于给定的45≥c ω,可以令50=c ω,由幅频特性可得出3.9)50(-=L dB所以校正装置在m ω处的幅值为3.91lg10=αdB 解得 117.0=α再由 mmφφαsin 1sin 1+-=可得 o m 47.39=φ又因为 εγγφ+-=1m 可得 o 36=γ(时o 5=ε) 然后由高阶系统的频域指标式)1(4.016.0%-+=r M σ γs i n 1=r M 将o 36=γ代入式中得 703.1=r M再将703.1=r M 代入式中得 %40%6.38%≤=σ 符合性能指标的要求,因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Ts Tss G c αα++=11)(代入数值得 sss G c 00679.01058.01117.0)(++=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5.81=α。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
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
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二、设计要求(姬松)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 图、Nyquist 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超前串联校正设计
一.题目004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4)(0+=S S S G ,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使之满足:(1)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ζ=0.5; (2)自然振荡角频率wn=5rad/s ; (3)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0rad/s 。
二.校正前系统分析编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轨迹,奈氏图如下: num=4;den=conv([1,0],[1,0.5]); G0=tf(num,den); G=feedback(G0,1); figure(1); step(G); figure(2); rlocus(G0); figure(3); nyquist(G0)2.1单位阶跃响应图1..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由图可知上升时间tr=0.567s,峰值时间tp=1.61s,超调量σ%=67..2%,调节时间ts=14.7s( 2%的允许误差),系统稳态误差ess=0。
2.2根轨迹图图2 闭环根轨迹使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范围为k>0。
3.3奈氏图奈氏图不包括(-1,0),所以系统稳定。
应用Matlab绘制出开环系统Bode图,程序如下:4.4开环波特图num=4;den=conv([1,0],[1,0.5]);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grid on;[mag,phase,w]=bode(num,den,w);magdB=20*log10(mag);[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求系统的幅值裕量、相角裕量及其所对应的频率mr=max(mag) %求谐振峰值wr=spline(mag,w,mr) %求谐振频率运行结果:幅值裕量:Gm = 1.6482e+006幅值裕量:Pm =14.2694穿越频率:Wcg =2.5676e+003剪切频率:Wcp =1.9688谐振峰值:mr = 799.8400谐振频率:wr =0.0100图3 开环波特图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量γ=14.2694°,幅值裕量20lgkg=1.6482*10^6。
自控实验报告超前校正(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前校正的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二、实验原理超前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引入一个相位超前网络,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超前校正能够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一般形式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为校正装置的增益,\( T_{s} \) 为校正装置的时间常数。
三、实验设备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数据采集卡3.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4. 待校正系统四、实验步骤1. 搭建待校正系统模型: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待校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信号等。
2. 分析系统性能: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待校正系统的性能,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待校正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装置参数。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5.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内容1. 系统模型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二阶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 \]2. 系统性能分析:分析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性能指标。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2 \),\( T_{s} = 0.5 \)。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 年 01月 11日目录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2)1.问题描述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内容 (2)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2)1.4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4)2.校正系统设计 (5)2.1 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 (5)2.2校正前系统分析 (5)2.3 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7)2.4 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10)2.5 软件仿真 (11)2.6 硬件实验模拟电路 (13)2.7 部分分析题解答 (14)3. 课程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控制系统超前校正1.问题描述1.1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1.2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o K G s s as bs =++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11,,%%v c K cs ds e ωσ--=≥≤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11()()1c C s aTs G s R s a Ts +==⋅+ (1-1)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1-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益所补偿,则1 ()1c aTs aG s Ts +=+ (1-2) 上式(1-2)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而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1-1。
图1-1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1-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_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_武汉理工大学
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ru cu 1R 2R C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matlab课程设计——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自动化-2姓名:闫伟学号:地点:电信实验指导教师:崔新忠目录一.设计要求 (3)二.设计目的 (3)三.设计内容 (3)3.1设计思路 (3)3.2设计步骤 (4)3.2.1.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4)3.2.2.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 (4)3.2.3.确定超前相角.................. .. (4)3.2.4.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4)3.2.5.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 (4)3.2.6.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3.2.7.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5)3.2.8.检验系统的性能指标 (5)五.Matlab 程序及其运行结果 (6)4.1绘制校前正后的bode图.......... . (7)4.2绘制校前正后的Nyquist图 (7)4.3绘制校前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7)五.课程设计总结 (10)六.参考文献 (1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 设计要求: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10.110.3O kG s s s s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 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6.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自动控制原理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题目二. 设计报告正文2.1 设计思路 (2)2.2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K的值 (2)2.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图 (3)2.4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2.5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3)2.6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4)三. 实现与验证编程 (4)3.1制出待校正系统的bode图和单位阶跃响应 (4)3.2算未校正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及伯德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算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校正前后的Bode图 (10)四. 设计总结参考文献 (1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小于7.5rad/s 。
要求:(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二、设计报告正文2.1设计思路超前校正装置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它可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从而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带宽,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超前校正通常用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好而动态性能较差时,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单位负反馈系统超前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单位(二级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负责项目:设计时间:2013 年12 月目录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单位阶跃信号下系统输出响应 (3)3.未校正系统伯德图 (4)四、系统校正设计 (5)1.校正方法 (5)2.设计总体思路 (5)3.参数确定 (5)4.校正装置 (6)5.校正后系统 (7)6.验算结果 (7)五、结果 (8)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8)2.结果分析 (8)六、总结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参考文献 (10)八、附录 (10)1.Matlab程序 (10)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原理: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s 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相角裕度045≥γ;2)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0625.0≥ss e ; 3)系统的穿越频率大于2rad/s 。
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 超前校正);2)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 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自控大作业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专业精密仪器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一、设计任务书已知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101.0)(11.0(1)(++=s s s s G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1. 增益Kv ≥100; 2. 相角裕度40≥γ3. 截止角频率s rad /20≥ω二.设计过程人工设计过程包括计算数据、系统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的Bode 图(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校正装置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电路参数、性能指标验算数据。
1.设计过程 开环增益K 可选取K=100。
开环传函)101.0)(11.0(100)(++=s s s s G绘制Bode 图可知s rad c /1.300=ω d e g58.10=γ。
需进行串联滞后超前校正,题目中要求s rad /20≥ω,可以取c ω=25rad/s 。
现按s rad c/552==ωω校正装置传函)1)(1()1)(1()(1212s T s T s aT s bT s G c ++++=式中2.0122==ωbT ,1.01=aT ,b a 1= 由Bode 图知a=4.5,b=0.22222.因此,校正装置传函)022.01)(9.01()1.01)(2.01()(s s s s s G 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022.01)(9.01)(101.0()2.01(100)(s s s s s s G e ++++=2.Simulink 仿真框图3.Matlab 程序 A 、校正前num=100;den=conv([1,0],conv([0.1,1],[0.01,1]));g=tf(num,den) margin(num,den)cl=feedback(g,1);step(cl) t=0:0.1:10;u=t;lsim(cl,u,t) rlocus(num,den)nyquist(num,den)Bode 图单位阶跃响应-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10101102103104-270-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0.828 dB (at 31.6 rad/s) , P m = 1.58 deg (at 30.1 rad/s)Frequency (rad/s)单位斜坡响应 根轨迹图Nyquist 图024681012140.20.40.60.811.21.41.61.82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e-500-400-300-200-1000100200-400-300-200-100100200300400Root LocusReal Axis (seconds -1)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s e c o n d s-1)24681012345678910Linear Simulation Results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B 、校正后 Simulink 框图num=100;den=conv(conv([1,0],[0.1,1]),[0.01,1]);g1=tf(num,den);g2=tf([0.2 1],[0.9 1]); g3=tf([0.1 1],[0.02222 1]);sope=g1*g2*g3;margin(sope) cl=feedback(sope,1);step(cl)Bode 图-12-10-8-6-4-20-200-150-100-505010015020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 根轨迹图-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101102103104-270-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15.1 dB (at 62.7 rad/s) , P m = 43.4 deg (at 20.4 rad/s)Frequency (rad/s)00.10.20.30.40.50.60.70.20.40.60.811.21.4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01234567891012345678910Linear Simulation Results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500-400-300-200-1000100200-400-300-200-100100200300400Root LocusReal Axis (seconds -1)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s e c o n d s -1)校正前后及校正函数的幅频特性曲线-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101102103104-270-180-900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15.1 dB (at 62.7 rad/s) , P m = 43.4 deg (at 20.4 rad/s)Frequency (rad/s)uncompensatedcompensator compensated4.校正装置电路参数 校正函数)022.01)(9.01()1.01)(2.01()(s s s s s G c ++++=,电路传递函数1])1([)1)(1()()(212122121++++++=s T R R T s T T s T s T s U s U sr sc由s C R T 1.0111==,s C R T 2.0222==得R1=1k ,C1=0.1mF ,R2=6.2k ,C2=0.03m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
一, 设计课题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0.110.3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
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
3.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
统。
4. 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
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 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 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
的实验结果。
6.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三、课程设计思想
我选择的题目是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通过参考课本和课外书,我大体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首先通过编写程序显示校正前的开环Bode 图,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闭环Nyquist 图。
在Bode 图上找出剪切频率,算出相角裕量。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求出使相角裕量等于45度的新的剪切频率和分度系数a 。
最后通过程序显示校正后的Bode 图,阶跃响应曲线和Nyquist 图,并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及结果 1、因为
()()()
10.110.3O k G s s s s =
++是Ⅰ型系统,其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K,因为题目要求
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所以取K=6。
通过以下程序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Bode 图,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闭环Nyquist 图: k=6;n1=1;d1=conv(conv([1 0],[0.1 1]),[0.3 1]); [mag,phase,w]=bode(k*n1,d1); figure(1);
margin(mag,phase,w); hold on;
figure(2)
s1=tf(k*n1,d1); sys=feedback(s1,1); step(sys); figure(3);
sys1=s1/(1+s1) nyquist(sys1); grid on; 结果如下: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图1--校正前开环BODE 图
由校正前Bode 图可以得出其剪切频率为 3.74,可以求出其相角裕量
0γ=1800-900-arctan 0c ω=21.20370。
根本不满足题目要求,所以要设计超前校正网络。
012345678
0.2
0.4
0.6
0.8
1
1.2
1.4
1.6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图2--校正前阶跃响应
-2
-1.5-1-0.5
00.51 1.5
-3-2
-1
1
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图3—校正前Nyquist 图
2、确定超前校正函数,即确定超前网络参数a 和T 。
确定该参数的关键是求超前网络的剪
切频率c ω,有以下公式:
a w L w L m c c lg 10)()(==-;(1)
a
m
w T 1=
; (2)
1
1
arcsin
+-=a a m ϕ;(3) 由(1)、(2)、(3)三个公式可的关于
a
和c ω的方程组:
)
13.0)(11.0)((6
lg
20lg 10++-=c c c jw jw jw a (方程1)
45)3.0arctan()1.0arctan(901
1
arcsin
=--++-c c w w a a (方程2)
用MA TLAB 解方程组程序如下:
[a w]=solve('10*log10(a)=20*log10(w*sqrt((0.1*w)^2+1)*sqrt((0.3*w)^2+1)) -20*log10(6)','asin((a-1)/(a+1))+pi/2-atan(0.1*w)-atan(0.3*w)=pi/4','a,w') 可求得: a=7.737076
ω=6.444739rad/s 所以,
a
m
w T 1=
=0.05578s
所以超前网络传递函数可确定为: ()s
s
Ts aTs s G c 05578.014316.0111++=
++=
3、超前网络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写为: )
0558.01)(3.01)(1.01()
4316.01(6)()(0s s s s s s G s G c ++++=
画该函数的Bode 图以检验该函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程序如下: k=6;n1=1;d1=conv(conv([1 0],[0.1 1]),[0.3 1]); s1=tf(k*n1,d1);
n2=[0.4316 1];d2=[0.05578 1]; s2=tf(n2,d2); sope=s1*s2; figure(1);
[mag,phase,w]=bode(sope); margin(mag,phase,w);
M a g n i t u d e (d B )
Bode Diagram
Gm = 11.6 dB (at 14.4 rad/sec) , P m = 45 deg (at 6.44 rad/sec)
Frequency (rad/sec)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图4--校正后Bode 图
由图可以看出,校正后的系统相角裕量等于450,所以符合设计要求。
继续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闭环Nyquist 图,程序如下: k=6;n1=1;d1=conv(conv([1 0],[0.1 1]),[0.3 1]); s1=tf(k*n1,d1);
n2=[0.4316 1];d2=[0.05578 1]; s2=tf(n2,d2); sope=s1*s2; figure(1);
sys=feedback(sope,1); step(sys); figure(2);
s3=sope/(1+sope); nyquist(s3); grid on ;
00.20.40.60.81 1.2 1.4 1.6 1.82
0.2
0.4
0.6
0.8
1
1.2
1.4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图5--校正后阶跃响应
-1
-0.8-0.6-0.4-0.200.20.40.60.81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图6-- 校正后nyquist 图 五、课程设计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我选择的是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课本知识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有了更深理解并应用到了设计当中。
这次设计中比较麻烦的就是超前网络参数的确定就是这个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在这参数确定以后,此次设计也就基本完事了。
在这次设计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失误出现,这对我的耐心也提出了考验。
在已开始的时候,就没认真审题,把闭环Nyquist看成开环,在截取了图以后才发现。
还有其他的一些错误。
在不断的修改中,成果终于出现了。
在此我也感谢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七、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原理》孟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李宜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薛定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MA TLAB7辅助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电子工业出版社
5.《MA 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魏克新等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