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港银行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5年9月,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汇率升值近3倍,日元币值每年平均上升5%以上。

这个时期,日本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央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大量游资热钱不断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房地产商、建筑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都利用土地担保向银行贷款,再购买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致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当时的情况是,借款方不考虑一旦利率升高,还不起本息怎么办,贷款方也忘记了升息的风险,只是一味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且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些企业暂时资金困难只需将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这双重收益的刺激下,国际游资大举进入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国际游资的流入,又促使日元进一步升值,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进一步膨胀,而这反过来又刺激国际游资进入日本进行投机。周而复始,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

1991年,历时6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从天堂步入地狱,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

日本国土交通省2005年3月23日发表的一组数据表明,12年前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所撕裂的伤口,至今还在流血。

你可以想像,说到土地短缺,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300%。日本的土地比中国更加短缺,更加寸土寸金,却也能一连12年狂跌不止。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三十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东京部分地区的商业和办公用房及其地价,平均跌去75%,只有房地产业鼎盛时期的1/4,住宅及其用地的价格也只有1990年的40%。泡沫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房地产价格的暴跌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投资血本无归,纷纷倒闭破产。

据统计,在十多年来日本的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全部破产企业的33.6%。

除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之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因此纷纷倒闭。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记录,其中有1/3以上都涉足了房地产业。

房地产公司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基本上都有房地产实物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大幅增长。

从1995年以来,日本全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已经利用营业利润或者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处理了约50万亿日元的坏帐,但不良债权的余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据日本金融厅发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3月底,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余额仍有52.4万亿日元,连续两年还在增加。

不良债权增加导致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低下。

目前,日本13家大型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经降至8%,为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下限。国际著名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不断降低日本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导致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减少不良债权的发生,不得不提高贷款门槛,缩小了信贷规模,使得日本央行

放松银根的政策不能产生效果,许多企业因得不到生产所需资金被迫破产。

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在当时为日本历史上最低。

由于货款利率是如此之低,与投资收益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在巨额虚拟资产的光环下,一个巨大的泡沫产生了。

银行卷入土地投机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房地产业迅速增长,住宅开发、饭店、高尔夫球场、大型观光设施、度假旅游场所、娱乐场所、滑雪场等投资项目众多,资金需求旺盛。于是,银行原苦于有钱贷不出,现在竟像疯子一般向房地产企业融资。

银行还很热心地劝告那些有存款的人进行土地投资:“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假如那个人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借给他相当于土地价格70%左右的资金,劝他再买别的土地,然后再以新的土地为担保,去买别的土地,如此循环反复。由于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担保价格也会上升,所以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就这样,为进行土地投机而发放的银行贷款数额急剧增大,到1992年3月末已达到150万亿日元,占当时银行总贷款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投机者因为其所拥有的土地资产升值而变成了大富翁,银行的金融资产也因此膨胀起来。

日本银行业角色的转换:从“发动机”到“绊脚石”

长期以来,在日本政府全力庇护下发展起来的银行和政策性金融体系非常强大,他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在1955~1973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创造了GDP年均增长率14.4%的“经济奇迹”,其中银行业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日本银行业的实力由此得到迅速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500家银行排序,前10家大银行几乎为日本所包揽。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汇率政策出现逆转,日元汇率一路走高。日本被迫以扩大内需替代出口,银行把大量资金投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由此酿成了以证券和房地产价格飙升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账面资产严重缩水,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坏账。这导致日本住宅金融专门会社(住专)等一批金融机构破产。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政府对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一直采取任由银行自主处理的态度。尽管自1992年起,银行业处理了不少不良债权,但因经济持续不振、破产企业增多,银行不良债权有增无减。1993年日本金融厅公布的银行业沉积坏账近13万亿日元,而到1996年仅按银行法确定为“风险管理债权”的不良债权就达28.5万亿日元。

尽管日本人口仅1.2亿,但却拥有130余家银行。这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过低的平均收益,因此海外业务成为日本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自1995年大和银行丑闻发生后,日本银行业的信誉严重受损,国际金融界竞相对日本海外银行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经营成本增加,再加上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愈发严格,导致日本银行业纷纷从欧美金融市场撤回分支机构。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银行业加快海外收缩,纷纷从其最后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地——东亚撤离。“9·11”事件后,全球经济恶化,外部需求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