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城市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香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零售业务细分化管理。受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香港银行业在传统业务不断萎缩的

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2003年,香港本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20%~30%,到今年上半年提高至25%~35%,不少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提升至30%~40%,逼近欧美40%~50%的水平。

香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有手续费收入、佣金收入和资金业务(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外汇买卖)收入。个人理财的产品有基金投资、债券投资、衍生工具(股票联系存款,外汇联系存款,货币联系存款)、结构性产品(信贷相联债券,股票相联债券,保本基金)。香港银行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重视存款的吸收。只是对客户进行分层选择和管理,即把50万元及以上的存款户作为顶级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较高的回报;把10~5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优惠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定回报;把1~1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普通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般回报。以上三类客户数量呈正三角形分布,对各层客户,银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对顶级和优惠客户配备客户经理,提供有别于普通客户的服务,以突出银行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香港银行并不以单纯增加存款为目的。他们的目的在于,对存款客户推荐上面提及的各种个人理财的投资性产品,尽最大可能稳定和扩大各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为了适应竞争,银行的业务创新非常活跃。只要是法律非明令禁止的,又是客户所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马上就会应运而生。混业经营,是香港银行业繁荣与稳定的基础。

此外,经济金融法律的完善,金融管理局的有效监管和廉政公署有力监督,给香港银行业在高度市场化条件下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 一、香港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在50年代基本上是一个转口港。当时由于朝鲜战争,联合国封锁中国,香港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担任了转口港的角色。当时的中心行业有两个,一个是各种港口码头的设置,一个是围绕外贸的一些行业体系,像银行,进出口公司等。除此之外,还兴起了纺织品经济。因为1949年以后,国际上关于纺织品贸易有一个MFA协议,这项协议的内容是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中不包括的,即纺织品贸易必须要有单独的双边协议,否则关税很高。香港跟MFA很多国家都有双边协议,因此香港的纺织品可以进入这些国家,虽有配额限制,但香港从东南亚国家、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获得的配额都是最多的。因此,60年代后期,香港的纺织工业发展很快。除了纺织品工业,香港还有一些小型工厂,像电子、成衣等。这样,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经济基本上变成了两块,一块是转口贸易,一块是轻工业。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中除上述两块外,又有两个行业开始冒出,一个是旅游业,也叫服务行业;另一个是金融业。旅游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许多人想到中国来观光,而大陆当时被封锁,不能进入,他们只好到香港,香港因此沾了不少光。金融业最初主要是为贸易和工业服务的,到70年代初,开始为公司筹资服务。因此,从1971年开始,香港股票市场开始兴起。股票市场起初也是一窝蜂似的,跟大陆90年代初的股票市场相似。这是基于人的共同的心理,第一是一本万利;第二是马上发财。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有相同之处。但好景不长,1973年,整个股票市场垮了下来。1973年,当时恒生指数在一个星期之内从1800点猛跌到800点,到年底跌到了400点。资本市场从1971年冒出到1973年,仅两年的时间,从最低点升到最高点,又马上垮了下来。期货市场也是同样的命运。所以,从1973年到1980年,香港的资本市场没有多大改变,始终处于不太景气状态。

不过70年代也是香港经济的发展时期之一,除了转口贸易、轻工业、旅游业、金融业外,香港经济中又兴起了两块。一块是地产业,从1973年后开始冒升一直到现在,都是香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香港的股票交易所,现在有500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港上市,其中有30%是纯粹的地产业公司,另外有30%的综合公司,其业务中也有不少地产业成份,加起来,可以看出整个香港的股票市场是被地产行业驱使的。又如香港的恒生指数所依据的33种股票,来自香港33个最大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最大的成份还是地产业,所以恒生指数受地产业的影响很大。另一块是集装箱码头。现在香港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站。全港共有8个集装箱码头,今后还要继续再建,到21世纪要建到10个。

1979年以后,因为中国实行了开放政策,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工业开始逐步迁移到珠江三角洲,进入80年代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香港工业基地的迁移已不限于珠江三角洲,有的迁到了广西,有的迁到了东北,总之全国各地都有。由于工业的转移,香港本身的工业成份越来越少,到80年代,香港的经济基本上成功,第一、转口贸易;第二、开始转向金融业。

二、香港金融市场的兴起、危机和改革情况

80年代随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香港四个原来没什么生意的交易所在1986年合并成为联合交易所。它成立后,有不少公司开始在那里上市,当时的恒生指数冒升的很厉害。如1987年初,恒生指数只有1900点,到了当年10月19日,升到了3800点,升了1倍。然而在10月19日之后,一天之内,又从3800点降到2300点,股票市场当时承受不了这种暴跌,只好关门,关了6天,一开门又再跌,一天之内又从2300点跌到1700点。期货也同样,香港的头一个金融期货叫恒生指数期货,一年之内从1900点升到3800点,马上又跌下来。当时买恒生指数的人亏钱很厉害,香港有不少人亏了两个亿、3个亿,有一个人亏了40亿。当时香港政府没办法,跟银行、证券商来了个抢救计划,政府拿出40个亿来救市。这40个亿里有20亿在一小时之内马上动用,另20亿后来因为股市恢复正常而没有启用。

经历此事后,香港政府认为香港金融市场必须改革。此外,还有一件事很巧合,也促使了改革的进行。1988年1月,香港的第二次股灾后,香港联交所的主席李富兆(音)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原因是他当主席期间,接收了不少原始股。而他不应该收,因为他当主席,人家配原始股给他,算行贿。大家知道,拿到原始股的人经常可以赚到钱,因为原始股价比上市价差得很远,而且股票上市有一个手段,如果把原始股的发行价压低,上市后肯定会有人抢购,有人抢就会把价抬高,价抬高后再把自己的股票卖出去,肯定会赚钱。所以公司到联交所发行股票时,跟发行人要讨价还价,这就给行贿受贿提供了机会。主席被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