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是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
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首先,课堂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
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课堂问题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
在授课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师生互
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
容更加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也更有动力思考和回
答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
第三,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
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最后,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方面,问题设计必须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必须紧贴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而且问题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难度,以
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问题设计的语言要体现教育教学的原则,应该避
免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者有误导性的表达,同时要尽量接近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便于学
生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目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不良现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那什么才是有效,怎么做才能有效呢?在此,联系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谈几点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教学计划预设的有效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前提现实中一些缺乏理论修养的一线教师受个别缺少实践支撑的专家影响,“课堂生成”被他们盲目拔高,导致这类教师淡化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教学目标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思考的密度、训练的密度小,致使教学时间无效浪费。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
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同其他教师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
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
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对中学生,老师应该指导学生一些更完善的预习方法,不仅仅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简单的要求,还要有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有效的教学就是从预习中的发现或者疑惑入手,以学定教;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以有助于学习中更好地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的有效是课堂有效性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对教材精研不够,学生预习不到位,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提问大多数就会是“假问题”或者是“浅问题”。
这样的问题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之所以无效或低效,主要是不能激活学生的思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有效性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中心小学 罗紫丹【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智力等各种因素,导致在课堂中无法时刻集中注意力,课堂有效性没有保障。
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具体阐述了几种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一共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设计 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是整个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也是很多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课堂并没有得到有效调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虽取得了一时进步,但却无法长远发展。
一、提问教学法的运用每一个人都渴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提问式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布置课前的任务。
学生在上课前主动探索问题,在课堂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加以解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重要的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发掘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通过完成老师的人物,阅读大量的材料,来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堂中积极寻找答案。
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能够因为问题的成功解决,而感到愉悦,对上课更加充满兴趣。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学生心理、兴趣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本知识。
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设计。
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辅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摘要】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教师也能够通过提问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问题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问题设计工作,通过提问环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
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正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的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问题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要在课前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上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设计,并通过问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学生和教师、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提问环节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在课程中多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提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尽管问题设计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不能在课程中设置过多的问题,这样会显得问题非常的琐碎,容易让学生对提问环节产生反感。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不注重问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问题之间缺乏关联,学生很难进行连续的思考和学习,问题过于多而杂还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教师很难真正带领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得提问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2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空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展开,但是很多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设计了很多无用的问题,难以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相关能力。
如果问题过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将难以提升,问题也很难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无法找到课程内容的真正切入点。
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定兴县北田中学卢金喜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一定要有效设计。
什么样的问题设计称得上是有效问题设计?那就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尤为值得深思的了。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无效的问题设计1、提问“面面俱到”。
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
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
这样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在云里雾里中疲惫不堪,不仅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仅走过场而已。
2、提问“泛泛而谈”。
提问分层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
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3、提问“步步为营”。
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
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课堂提问随机应变不够,不能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纠偏……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1、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
兴趣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
在语文教学时,笔者觉得悬念法提问,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用悬念式提问创作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式,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不能算是好课。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
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纠正、质疑、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
其实,一节课40分钟,小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
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20分钟在上课5至25分钟这个时间段。
另外,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是波浪式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要根据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自身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创新教学,通过课堂问题的针对性设计,激发调动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实现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教学目标能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设计;有效性语文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有准确的选点,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激发效果。
教师在问题设计取点时,要关注文本题目、关键词、中心句、空白处、点题句等要素,通过关联思考和整合操作,确定问题设计的起点,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会有更高的契合性,才能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巧妙一问,往往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使其在对接性思考中逐渐形成学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要求要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素质,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的过程,才能为学生学习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举措,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结合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能和情境相结合,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积极构建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结合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有助于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设计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科学化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有着促进作用,能真正为学生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加以灵活运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发表时间:2020-12-14T15:37:14.18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作者:匡卫华[导读]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正是塑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黄金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多元化的教学需求,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注重采用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匡卫华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正是塑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黄金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多元化的教学需求,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注重采用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分析,探讨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意在帮助学生明确认知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问题;有效性设计当前的小学生成长在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宽泛,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注重问题的设计技巧,激发学生自身潜能,为学生构建完整、丰富的语文知识框架,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问题设计,激发学习的兴趣(一)巧用问题进行设计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很多想法也比较“天马行空”,因此老师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实现 “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教育目的。
小学生天性爱玩爱闹,一旦是他们喜欢的事物,那么就会表现出不知疲倦的“热爱”,因此老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首先,老师要纵观小学生涯的语文教学教材内容,注重为学生的学习生涯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及知识框架的架构,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育目的,每一个提问都要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课程效果、学生理解和听写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下面就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语文是涉及面广泛、庞杂复杂的学科,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选择课内外的教材,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最终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内讨论、情景模拟、阅读理解、听写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加强听写训练听写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考核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听写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听力、记忆、反应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入适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听写过程中的技巧,如如何分析句式和词汇中的难点等,在听写训练中注意区分正确和错误,引导学生正确记忆和掌握语言知识。
四、注重课外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艺术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语言素养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读书小组、阅读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语文活动中来,让语文教育得到广泛和深入的拓展。
五、注意综合评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体质、成长状态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测试、提高课堂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和积极地学习语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明确综合评估的目的,注重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反思和提升。
六、持续的教育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发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很重要,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新课标也是这样表述的,"语文素养是同学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同学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
" 但就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也是最缺乏专业尊严的,谁都可以对语文指手画脚,家长也不重视,中考、高考时语文摆在最前面,那是由于同学考出来后,感觉都很好。
正由于如此,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向课堂要成果,我们语文老师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有效高效。
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这一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的熟悉。
不同的专家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熟悉,浙江师范高校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北京师范高校信息科学学院乌美娜教授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我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老师借鉴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大纲〕、依托教科书〔教材〕,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教学的环境和自身力量确立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流程。
什么叫"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同学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详细表如今:同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爱到喜爱,从不喜爱到喜爱,从不感爱好到感爱好。
"一、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1、教学目标定位的错位甚至错误在网上及一系列的优秀教案上搜寻,你不难发觉我们的教案几乎总是把思想教育的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的目标放在第一位,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得"人文关心".有的教学目标甚至是错误的,如"重新端详愚公移山精神"等,为了"创新"的"创新"就不是"创新",而是"谬误"了。
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教得好不如问得好。
”设置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达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好的提问能带动一堂课。
目前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肤浅性提问,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实则学生没学到什么;质难性提问,问题高深莫测,显示老师水平高,学生却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模糊性提问,问题模棱两可,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实则什么也没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
这些类型的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
好的提问需要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巧用课后习题任何一堂课都有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根据文本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吃透文本,把握的意图,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比如,在教授《呼兰河传》这篇文章时,笔者把教学目标定为:(1)能概述事情,品味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1)文章写了哪些人物,哪些事物?(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事情。
(3)文章饱含了怎样的情感?(4)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找出来,品味一下。
(5)小试牛刀,你也来写一写你的童年。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性和自然的美好。
有时,我们设计教学问题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习题,这些题目的设计紧扣教材,难度适当,应当成为设计问题时最好的依据和参照。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
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课的展开、结束阶段,教师都要运用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
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课的展开、结束阶段,教师都要运用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呢?笔者认为必须首先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水平出发,大体可以把提问划分为五种类型。
1记忆型提问这一类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而不需要深入的思考。
例如:杜甫在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请大家一起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
鲁迅先生的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哪里人?了解型提问。
这一类提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例如:(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天游峰的扫路人》)(2)每一个同学出声读遍课文,看看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爷爷的芦笛》)(3)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陶校长的演讲》)这三个问题,有针对全篇而问的(第1、2题),有针对局部的(第3题);第1题要求复述,第2、3题可复述,也可概述。
回答这一类问题,要以记忆为基础,但又不同于记忆一一记忆型提问要求照原样答出,内容、语言分毫不能差,而了解型提问,学生回答时,则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转移和重新组合,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总体轮廓大致意思不能错,但在组织语言上,则会一个人一个样。
2理解型提问这一类提问主要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利用所获得的联系来理解文章的能力。
例如:(1)按地点转移顺序我们可把课文分为哪几部分呢?(《只拣儿童多处行》)(2)文章哪几段写雪前?哪几段写雪时?哪几段写雪后?(《第一场雪》)(3)荷花写得细。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 G6 2 3 . 2
文献标 识码 :C
文章编 号i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3 ) 0 2 — 0 2 1 5 — 0 1
新 课 改 要 求 语 文课 堂 要 突 出学 生 为 的 主体 地 位 ,教 师 要 充 分 发 挥 教 学 组 织 者 和 教 学 引导 者 的积 极 作 用 ,这 对 教 学 的 课 堂 驾 驭 能 力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为 了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许 多 语 文 教 师
都 很 重 视 教 学 提 问 的重 要 性 .积 极 利 用 课 堂 提 问为 课 堂 教 学 服
务。 生 动的语文课 , 就像一道 丰盛的知识 宴席 , 能以情感人 、 以 味诱人 , 有 效 的 课 堂 提 问 就 如佐 料 , 能 进 一 步 提 升 知 识 的 营 养 和 味 道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提 问要 遵 循 一 定 的规 律 . 具 备一 定 的技 巧 , 否 则 就 会 陷 入 自问 自答 、 无关 痛 痒 的尴 尬境 地 , 起 不 到 诱 导 学 习
弟 l U巷 弟 2 删
读
与
写
杂
志
2 0 1 3年 2月
Vo 1 . 1 0 No . 2
Re a d a n d Wr i t e P e r i o d i c a l
F e br u a r y 2 0 1 3
浅析 小 学语文课 堂提 问的有效 性
念 燕
求 知欲 。在 《 回 自己 的祖 国去 》 的教 学 中 , 教师可以结合“ 斩 钉 截
铁” 一 词 的含 义 , 向学 生 提 问 , “ 斩 钉截 铁 ” 的 态 度 与 情 感 和 勇气 有何关 系? 华 罗 庚 斩 钉 截铁 的态 度 表 明 了什 么 7 9 , 哪 些 地方 可 以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概述:在教育领域中,问题设计是一种关键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理解。
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
1.问题设计的重要性课堂问题设计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动机。
2.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1)启发性问题设计: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通常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可以是 "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影响它的浮力?" 或 "为什么我们会梦到一些特殊的场景?"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研究和发现更多的信息。
(2)挑战性问题设计: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通常与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不同,需要他们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技能来解决。
问题可以是 "你如何设计一种更有效的太阳能收集系统?" 或 "你如何在一个有限的预算下规划一次旅行?"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联问题设计:通过设计关联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概念和主题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可以是 "如何将我们在化学课上学到的酸碱中和反应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或 "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与当前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
"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外的联系,并促进他们的综合思考和理解能力。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提高问题设计效果的方法。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中,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一个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拓展,建立起知识的整体和系统化。
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和讨论,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知识的内化和运用。
为了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问题,让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例如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挑战性问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教师还可以加强问题设计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让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问题设计的引导和指导,引导学生走进问题的内涵和基本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策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浅谈。
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成语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要具有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和连续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学《修辞手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修辞手法开始教学,逐渐引入复杂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修辞手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修辞手法体系。
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提问法、问题解决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
在教学《写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人物形象描写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人物形象描写的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要具有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古诗词欣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
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
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但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有效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无效的问题设计
1、提问“面面俱到”。
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
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
这样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在云里雾里中疲惫不堪,不但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仅走过场而已。
2、提问“泛泛而谈”。
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或是以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的就能够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
如一开篇老师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
试想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任何的感性理解,怎么能回答得上来呢?这样,不但使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水平了。
3、提问“步步为营”。
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
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激发力,使之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网络。
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
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
这样的问题,(1)能够从标题入手,如学习《伤仲永》一文,通读课文后,问:本文标题中哪个字是全篇文眼?(伤)?这个字饱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惋惜)作者为什么会抒发出这样的心情?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及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所在,在惋惜同时留给后人提示警醒。
所以,有效的提问能聚焦文章的重难点,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思维。
不但课上得紧凑,而且也更有效。
(2)能够从结尾入手。
如《捕蛇者说》的结尾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是文章的中心句,那文章是怎样紧紧围绕此句话展开的?在认真阅读全文后,可从捕蛇缘由:抵租、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蒋氏的捕蛇生活和乡邻的交税生活对比,探究造成捕蛇者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这个纲举目张的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文章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
(3)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细节设问,如学习《我不是懦夫》一文,“我不是懦夫”这句话是王嘉
鹏对哥哥的回答。
不过他没有说出口,而仅仅“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更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接着追问:面对灾难,王嘉鹏以前是个弱者吗?引导学生圈划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人物心路历程,体验到灵魂的高贵。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容量,也明确地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所以,整体、集中的提问取代了那种琐碎、繁复的一个个小问题的不厌其烦地发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效度,同时,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在一定的空间中、在一定的“磨砺”中得到了提升。
2、“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以前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通过知识竞赛导入:“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亭台楼阁林林总总,有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名楼’吗?”一问既出,学生很兴奋,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前后左右,七嘴八舌,思维异常活跃。
“鹳鹊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甘落后。
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第二问:“谁还能举些相关写这四大名楼的诗句吗?”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
一学生道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因势利导:“你知道这句名句出自哪位名家的哪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个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读了起来。
如此水到渠成,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学生不但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火花持续的得到迸发与跳跃。
同时,富有价值的问题还在于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在分析了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陋”后,在学生的兴趣聚焦于曹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上时,我顺势曲问:“在这次长勺之战中,显然,曹刿的远谋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否能少了鲁庄公的一臂之力呢?鲁庄公身上除了鄙陋以外,是否一无是处了呢?”“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话音刚落,整个课堂又开始炸起了锅,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又如,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后,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
但《醉翁亭记》的“乐”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巧妙的问题设计,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个刻自然地得到突破。
所以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3、“条条大路通罗马”,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
可从体验人物精神品质角度设问,如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在把握了哈尔威船长的人物特征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哈尔威船长最后选择与船共亡值不值?”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积极思考。
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①、值得。
因为真正的强者是具有自制力的人。
他忠于职守、临危不惧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堪称强者②、不值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有限的生命中还有无数个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与可能………,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有效地得到了锻炼,打开了学生一条又一条的思路,心灵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体验,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收获。
他们不但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还培养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可从体验人物现实经历角度设问,学习《差不多先生传》一文,作者胡适先生的写作意图是希望通过差不多先生现象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要理解到这个层,其实有一定难度,突破口是理解差不多先生身上的性格特征。
于是,我在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后,首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发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的五件事,这个环节不费吹灰之力,而后设问:“发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事肯定不止这五件,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差不多先生补写一件事吗?”霎时,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
在你一个,我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例子中,不但调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还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差不多先生身上的性格特征。
在互相评价与争辩中,完成了对这个人物,这个现象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所以说,有效地提问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除此,还可从体验人物生活启示角度设问,如学习《劳山道士》一文,在把握故事情节内容和人物王生的形象特征后,我设计了问题:“就王生这样的人物,你觉得故事的结局讲他演法失灵意外吗?你从其身上获得什么生活启示呢?”因为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本身兴致很高,这下更达到了最高潮。
有的说:“不意外。
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有的说:“不意外。
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子打水,到处碰壁”;“我们应该洁身自守,不可骄傲自大”;“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片刻间得到了锻炼提升,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课程标准》中“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要求,很有价值。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所以,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一定要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