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地形一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地形(一)二中一、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目标研读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归纳地形地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处理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读图分析,数据对比,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习策略与手段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五、学习过程设计(一)【导人新课】通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具体教学过程【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地形种类。
学生讨论、回答【转折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三阶梯分界线的时候提到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等山脉,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也就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纵横交错的山脉。
【屏显】二、山脉纵横交错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分析讲解】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区 教案
中国的地形区一、本节知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山脉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填图)1、山脉走向:东西走向:B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H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Y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A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Z__________S__________Q________P_____________W___________2、中华五岳⑴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⑵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⑶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知识点二】中国的地形区我国五大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1、四大高原⑴青藏高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_________”之称。
山脉间多盆地和谷地。
被形容为“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为三江源)等大河的发源地。
其温度带为___________,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为_________。
⑵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地表形态为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很大,自东向西,跨________________两个干湿地区,植被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西北部沙漠、戈壁广布,放牧形式为游牧;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放牧形式为定居放牧。
其特色民居建筑为蒙古包。
⑶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 1 湘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教师点评,及时辅导。
课件展示“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小结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1 .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板书2 .三级阶梯概况课件展示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点击阶梯分界线可显示相应分界线名称。
小结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活动结合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学生分组讨论)小结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3 .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
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形地貌的整体把握,为后续学习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我国地形的认识还相对片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并理解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学会阅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
2.难点: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分析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认识各地形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举例说明。
4.巩固(5分钟)学生阅读地形图,回答有关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交通、城市分布的影响,拓展学生地理思维。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08(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②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⑤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⑥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②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③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①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①用塑料泡沫制作中国地形剖面图。
②中国地形挂图。
③搜集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
④制作课件。
学生橡皮泥、彩笔、半圆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案1】找学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初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学生的是沙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方案2】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会唱。
根据办学条件选择适当方案。
新授板书: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学生观察: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 思维发展:学生在分析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设置合适的座位排列,以便学生能够舒适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5.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导入、导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形区的特征,加深对地形区划分和特征的理解。
4. 邀请地形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启发学生对地形学的兴趣和认识。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划分以及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划分以及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4(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和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及其特点;初步说明地形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尝试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部分地形区的地理分布五、教学方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读图分析六、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过。
八年级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教案 湘教版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教材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部分内容。
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多而高。
本节为地形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有两项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对于地势特征要强调的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独特的阶梯状地势使我国大江大河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形成多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这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地图精讲多练,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反复读图记图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分布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及各级地势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并记住阶梯分界线。
(2)认识山脉走向的含义,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并能说明山脉起我国地形骨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记图,画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决心为建设富强、某某的国家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中国的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乐于接受新知识;从知识基础上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大量地名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枯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材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开篇,对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八年级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仍需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能运用地图识记地形区名称,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地形区名称的识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分布图、地形类型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引导学生识记地形区名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形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地形特点、地形区名称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讲述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概况”图。
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小结地势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过渡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参照教材P.20图2-1“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教师点评,及时辅导。
课件展示“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小结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板书 2.三级阶梯概况课件展示 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点击阶梯分界线可显示相应分界线名称。
小结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活动结合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学生分组讨论)小结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 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
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板书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讲解什么是山脉?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是山脉。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
活动填表P.27活动题1所列山脉两侧空格内的地形区名称:归纳①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②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提问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那么山脉的走向是什么回事?我国的山脉都有哪些走向?板书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活动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如:1.东西走向2.南北走向3.东北―西南走向概括走向的表述就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
课件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视频“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教师学会走向后,我们根据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判断一下我国山脉都有哪些走向。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各有哪些山脉?(教师先指出一列山脉,其他的由学生自己找出来)课件展示视频:“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接说到山区的旅游,我们可以阅读课本P.22“中华五岳”,这些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那里玩玩。
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山脉的走向,那么,我们祖国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概况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第2课时(导入新课)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
这是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板书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观察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
小结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具体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
板书 2.五种基本地形阅读教材P.23材料“四大高原”。
讲述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板书(1)高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活动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
同时在地图上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归纳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
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姿。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列表对比: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平原。
同样我们一起来阅读P.26“三大平原”。
提问我们有哪三大平原?对照地图,看看它们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学生: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讲述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且我国的三大平原都位于东部的沿海地带,气候湿润,因此,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业区。
板书(2)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讲述观察一下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东部除了分布着三大平原,还分布着一些丘陵:如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丘陵的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板书(3)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设问在群山环抱之间还有一些盆地,大家知道是哪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板书(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学生阅读阅读P25的四大盆地的材料,完成P26页的练习。
过渡在五种地形中,我们还有一种地形没有了解到,是什么地形?(学生:山地)是的,我国的山脉众多,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板书(5)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 3.对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了解到我国有壮丽的山川,境内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