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标准-张世文
《中药学》课程标准
《中药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G4000063 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专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课时(60理论:12实验)总学分数:4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阐述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各章药物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证、分类、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阐明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各种中药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后续学习方剂学,中成药学及中药调剂学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中药学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在理论为实践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具体模块。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各类药材的性味特点,功效及临床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具备辩证配伍应用药物的能力。
《中药学》课程标准-张世文
《中药学》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五)所属系部:药学系(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七)编制者:张世文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中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45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
学生能对临床常用中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一类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药理作用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二类中药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4.了解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中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
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三)素质目标: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专业。
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五、课程学分4学分七、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定位明确,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合理取舍,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理论课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突出知识特点,减少知识的抽象性、多采用实物、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中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中药相关工作。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药学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中药的来源、生长环境、采集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制剂等。
中药学的教学标准是教育部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的教育标准,旨在确保中药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人才。
一、中药学专业教学目标中药学专业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中药药用资源的特点和质量评价方法;2. 培养学生具备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3. 培养学生具备中药鉴定、药理作用评价和药用价值的判断能力;4. 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价;5.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中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中药学专业教学内容中药学专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中药学基础理论:包括中药起源、发展历史、药用植物学、中药品质评价、药剂学等;2. 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包括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加工和储藏技术,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和药用价值;3. 药物化学与分析: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中药提取和纯化技术;4. 药理学与药物作用:包括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5. 药物制剂学:包括中药的制剂技术、剂型设计和质量控制;6. 中药临床应用:包括中药的处方设计、临床评价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7. 中药市场乱象:包括中药市场中存在的假冒伪劣药品、不合格药材等问题的防控措施。
三、中药学专业教学方法中药学专业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3. 实践教学:包括临床实习、药学实习等,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中药学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目中药学专业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材包括《中药学》、《中药学实验技术》、《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等。
药学《中医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401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等选用教材:高学敏主编,《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
必读书目:张廷模主编,《中药功效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选读书目[1] 张廷模主编,《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 李梅主编,《中医药学基础》,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3] 钟赣生主编,《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4] 安铁生主编,《话说中药:中华百草趣笔》,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5] 王满恩主编,《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国药典》(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教学目标概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脏腑含义及内容;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了解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后续学科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医、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及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及辨证,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药学课标2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1)教学内容根据中医学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教学紧扣中医学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特长人才目标,实施课堂内容学习与临床工作中的较好结合。
以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补益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学中结合标本,培养学生直接识记的能力;提高对立体构象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乏味的机械性记忆为主动的、积极的识记;积极制作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参考使用,使单调的记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对比法,举例法,图示法进行教学。
强调“学,记,用”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采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对基本功效用法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所学中药与日常生活所见疾病的对应使用能力,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同时,应用多媒体、挂图、标本实物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其中进行标本的辨认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记,用”一体化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会听课,理解教学内容,在分析中真正掌握。
有不理解的地方同学间或是老师询。
在真正的理解后课后更为重要,中药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很多东西都需要记忆,学生应该寻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或者对比记忆,互相提问式记忆,或者自编口诀记忆等。
同一章节中中药与中药之间功效,药性相近,但各有各的独特之处,只有记忆清楚书面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
“用”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中药的各类知识,在没有学习中医其他临床课时也能简单应用与生活。
学习中药以后掌握常用单味药的用途,比如菊花泡水清肝明目,决明子泡水通便明目,金银花涂抹热肿处可清热解毒等等。
(三)考核评价要求1.评价理念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学院医药学系丽宁一、前言(一)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理念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
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法及保养法等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
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表1:课程总标准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提供以下个几个教学情境供各位老师参考)学习情境1:概述学习情境2:中药调剂学习情境3:灭菌、防腐与空气净化(药剂卫生)学习情境5:中药的浸提与纯化学习情境7:浸出药剂学习情境8:液体药剂学习情境9: 注射剂(附滴眼剂)学习情境16:丸剂1 •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法、基本原理及操作技能;水丸、蜜丸、学习目标浓缩丸、滴丸的含义与特点。
1发散风寒药
• 表邪就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但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 当中,最主要的是风,所以是以风邪为主的。
发散风寒药
• 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它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比较明显,
使用注意
• 一个是因证使药 • 第二个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第三个中病即止: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微似汗出,好象出
了一点汗,又没有明显的出汗,那么就达到了中病的效果 。如果说这个汗出太多,那么可能造成这个亡阳亡阴。因 为这个汗是人体的津液,在阳气的作用下,施泄于外而形 成的,如果过汗不但损伤阳气,也损伤阴津,所以可以造 成严重的这个大汗淋漓、可以亡阳,可以伤津。所以叫中 病即止,不可过汗。
• 麻黄本身有发汗作用,通过发汗作用可以使泛溢于肌肤的 水湿通过汗液外出,也可以减轻水肿。
功效
• 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者流涕不止,所 以麻黄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过敏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 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
• 因为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 以加重失眠,所以对高血压和失眠的患者,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要慎用。这个 是其他解表药没有的,麻黄有
• 麻黄其实还能够治疗腹痛,比如李东垣很多治疗脘腹冷痛的一些方里面,什 么麻黄温中汤、麻黄豆蔻丸,就来治疗这个脘腹的疼痛
• 以下部分来自网络
故事
•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 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 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 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 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 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 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 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 :“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 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 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 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 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 黄”。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一版)
第一节 剂量
第二节 用法
附篇:
1.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2.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3.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各 论
第八章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附药:紫苏梗)
生姜(附药:生姜汁、生姜皮)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鹅不食草
胡荽
柽柳
草果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枳椇子
泽漆
蝼蛄
荠菜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
滑石
关木通(附药:川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薢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红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射干
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委陵菜
翻白草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标准-张世文
《方剂与中成药》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五)所属系部:药学系(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七)编制者:张世文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方剂与中成药是由方剂与中成药两门课程融合而成。
是研究阐明中医方剂与中成药的制方原理、配伍规律、剂型选择、质量控制及临床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中成药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处方调配,药量比例、剂型因素、炮制方法等对其功效、主治的影响,能对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数量的成方。
2.掌握113首一类方剂与中成药的分类、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及中成药的剂型选择、用法用量,能对方剂与中成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74首二类方剂与中成药的分类、功效主治、组方分析、临床应用及部分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剂型选择。
4.了解43首三类方剂与中成药的方名、功效主治、剂型。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方剂与中成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的生产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方剂与中成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
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三)素质目标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制剂专业。
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五、课程学分4学分六、课程内容与要求七、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定位明确,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合理取舍,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38299 〕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质检岗位从事中药分析与检验工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中草药分析与检验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后续课程有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等。
2.学习目标学生在对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上,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应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面学习并掌握检验和控制质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最终使学生具备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和储备技能。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分析的含义、分类、任务及发展概况及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的情况,理解分析的特点及影响中草药及其剂质量的因素。
(2)了解药品标准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了解《中国药典》的沿革及现行版特点,掌握现行版《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名词术语。
(3)理解分析的依据,掌握分析的程序及数据处理方法。
(4)理解鉴别技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内容和方法。
(5)理解常规检查技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分、相对密度、pH、乙醇量测定法和崩解时限、重(装)量差异、外观均匀度和粒度、溶解性和不溶性物质检查法的内容和方法。
(6)了解杂质的含义、来源、分类,理解杂质检查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掌握灰分、重金属、砷盐、注射剂有关物质、农药残留量、甲醇量、可见异物、特殊杂质检查法的内容和方法。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张世文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五)所属系部:药学系(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七)编制者:张世文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医药学概论是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及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2.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中医的四诊、辨证与防治原则。
(二)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识别常用中药饮片,通过分析常用中成药处方,培养学生药品经营和管理能力。
2.学会中药和中成药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的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
(三)素质目标 1.树立药品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四、参考学时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五、课程学分2学分六、课程内容与要求序教学教学活动设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号项目计课时知识要求1.通过举例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药学的古代名医事发展成就迹、分析中医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名称及形案例,学习中成时期医药学的发 3.熟悉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展历史和特的姓名及学术流派点能力要求概述 1 2 2.充分利用1.中医药学的发 1.掌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内启发式教学,展概况涵激发学生学2.了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在中医2.中医学的基本习中医药学学上的地位和价值特点的积极性和素质要求兴趣 1.具有传承发扬中医学的责任感知识要求 1.以工作情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景导入的形1.阴阳的基本概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式,学习古代念和特征 3.熟悉五行的概念、特征与归类哲学阴阳五 2.阴阳学说的基推演行思维模式,本内容 4.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启3.阴阳学说在中能力要求发式教学医学中的应用 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阴阳4.五行的概念、特的应用 2 2 2.通过举例,征与归类推演2.能用阴阳五行学说初步辨识人五行形象的学习 5.五行学说的基体的病理表现及机制,确定防治阴阳五行学本内容原则及方法说在中医中素质要求 6.五行学说在中的应用,充分 1.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利用启发式医学中的应用教学识和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模式序教学教学活动设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号项目计课时1.以工作情景导入的形式,通过案例知识要求分析,学习以 1.五脏:心肝脾肺 1.掌握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五脏为中心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的脏腑的生生理特性2.熟悉五脏与体、窍、志、液的理功能和生2.六腑:胆、胃、关系理特性,充分小肠、大肠、膀胱、3.熟悉胆、胃、小肠、大肠、膀运用启发式三焦的生理功能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和讨论式教和生理特点 4.了解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学 3.奇恒之腑:脑、藏象 2 生理特点女子胞的生理功 3 5.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2.给出临床能和生理特点能力要求常见病的病4.脏腑之间的关1.能用藏象学说初步辨识脏腑的例,让学生通系病理表现及机制,确定防治原则过讨论,用中与方法医思维模式素质要求来完成病例的分析 1.了解中医藏象与西医脏器在内涵上的区别,具备中医思维知识要求 1.以工作情 1.掌握气的概念、生成、功能、景导入的形1.气的概念、生运动、分类式,通过案例成、功能、运动、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功分析,学习气分类能血津液的概2.血的概念、生2.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念和功能,充成、循行、功能输布与排泄、功能分运用启发津液的基本概念、3.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式和讨论式生成、输布与排能力要求教学气血泄、功能 1.了解气血津液学说在中医临床 4 2 中的应用2.给出临床津液3.气血津液之间2.具有中医健康宣教、指导养生常见病的病的关系保健的能力例,让学生通素质要求过讨论,用中医思维模式1.培养学说中医的兴趣,正确来完成病例理解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的分析序教学教学活动设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号项目计课时1.以工作情知识要求景导入的形 1.掌握六淫、戾气、内伤七情、式,通过案例 1.病因学说:六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分析,学习病淫、戾气、内伤七等致病因素的特点因病机的基情、饮食失宜、劳 2.掌握病机学说:正邪相争、阴本知识,充分逸过度、痰饮瘀血阳失调的机制运用启发式能力要求和讨论式教 2.病机学说:正邪 1.了解中医病因与西医的区别所学病因相争、阴阳失调 5 2 在病机2.能够运用病因学说预防疾病的2.给出临床发生,指导日常生活保健常见病的病素质要求例,让学生通过讨论,用中1.具有学习中医的兴趣,正确理医思维模式解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来完成病例的分析 1.望诊:望神、望知识要求面色、望形态、望1.掌握望诊诊察疾病的方法:望1.以工作情局部情况、望皮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局部情景导入的形肤、望分泌物与排况、望皮肤、望分泌物与排泄物、式,通过案例泄物、望舌望舌分析,学习中2.闻诊:听声音、2.了解闻诊的内容:听声音、嗅医四诊的基嗅气味气味本知识,充分 3.问诊:问寒热、3.掌握问诊内容:问寒热、问汗、运用启发式问汗、问疼痛、问问疼痛、问饮食与口味、问二便、和讨论式教饮食与口味、问二问睡眠、问经带、问小儿学便、问睡眠、问经4.掌握切诊诊察疾病的方法:脉带、问小儿诊、按诊 6 四诊 4 2.给出临床能力要求 4.切诊:脉诊、按常见病的病 1.能应用望神、望色、望舌、闻例,让学生通诊诊、问诊、脉诊的基本方法采集过讨论,用中病情医思维模式素质要求来完成病例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的分析神具有勤学苦练的求学精神序教学教学活动设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号项目计课时知识要求 1.八纲辨证施护:1.以工作情1.掌握八纲辨证施护:表里、寒表里、寒热、虚实、景导入的形热、虚实、阴阳阴阳式,通过案例 2.掌握脏腑辨证施护:心与小肠 2.脏腑辨证施护:分析,学习中病、肺与大肠病、脾与胃病、肝心与小肠病、肺与医辨证论治,与胆病、肾与膀胱病、脏腑兼病大肠病、脾与胃充分运用启 3.掌握卫气营血辨证施护:卫分病、肝与胆病、肾发式和讨论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与膀胱病、脏腑兼式教学能力要求病 7 辨证 4 1.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2.给出临床 3.卫气营血辨证营血辨证分析临床病例,作出护常见病的病施护:卫分证、气理诊断例,让学生通素质要求过讨论,用中分证、营分证、血医思维模式1.树立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分证来完成病例的分析 1.以工作情景导入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中医养生的原知识要求则和方法,充1.了解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分运用启发 2.了解治未病的内涵式和讨论式1.养生:基本原则能力要求教学与方法1.能应用中医和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指导防2.给出现实2.预防:未病先病养生常见生活现防治防、既病防变8 2 素质要求象,让学生通原则 1.树立中医养生的正确理念过讨论,用中医思维模式从养生角度来完成的分析序教学教学活动设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号项目计课时知识要求1.掌握中药的性能2.掌握中药的配伍与使用3.掌握中药的采收与加工 4.掌握中药的炮制 5.了解中药的鉴别方法1.以工作情能力要求1.中药的性能景导入的形2.中药的配伍与式,通过案例1.能够用中药的性能分析常用中使用分析,学习中药中药3.中药的采收、加药的基本知基础9 2 2.能够对常用中药进行炮制工识,充分运用知识 4.中药炮制启发式和讨3.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方法 5.中药的鉴别方论式教学素质要求法1.树立药品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教课标准(底稿)一、概括(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教课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能是此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经过本课程的教课,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构造种类、理化性质、提取分别及判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判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确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育中药专业同学拥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骨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依据高专中药专业培育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构造、理化性质、提取、分别精制、检识(判定)和构造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还要波及化学构造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课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并力争反应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详细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种类的化学成分的构造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别精制和检识(判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对中药中各主要种类化学成分拥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习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构造、性质、用途。
5、认识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门路和方法。
6、认识光谱剖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拥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余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5278B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等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中药商品学》是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用药观念~具备从事中药商品的生产、商贸、检验、临床应用和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等能力。
它要以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中药商品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商品的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质量标准与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资源、采收与加工、炮制、市场流通的常用中药材鉴别、中成药鉴别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保证中药在流通领域中商品质量为线索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典型中药的质量管理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20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药品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各类常用中药商品的来源、品质特征、质量要求,常用中成药鉴别等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好基础。
03《中药学》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中药学》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了解或掌握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收载药数、主要学术成就。
【教学内容】历代主要本草简介。
第二、三章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与炮制【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道地药材的含义。
2.熟悉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的含义。
3.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4.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集原则。
5.了解中药炮制的方法。
【教学内容】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和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中药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4.熟悉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与毒性。
第五、六、七章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配伍的含义,常见的配伍关系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掌握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证候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
3.掌握中药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依据。
4.熟悉中药的特殊煎法和服法。
【教学内容】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
第八章解表药【目的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范围。
2.掌握药物13味,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物1味(掌握是指掌握药物的性能、功效、主治、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是指熟悉药物的功效、主治、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了解是指了解药物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以下皆同,从略)。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熟悉解表药的分类,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
5.了解解表药的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1.发散风寒药: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熟悉:生姜香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2.发散风热药: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熟悉:蝉蜕蔓荆子升麻了解:淡豆豉第九章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药学系
(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
(七)编制者:张世文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中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45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
学生能对临床常用中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一类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药理作用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二类中药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4.了解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中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
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三)素质目标:
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专业。
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定位明确,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合理取舍,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理论课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突出知识特点,减少知识的抽象性、多采用实物、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中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中药相关工作。
(二)评价方法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平时达标训练、作业(实验报告)、操作技能考核、考试和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评,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培养的需要。
(三)教学条件
理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设施,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会和掌握。
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及实验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建议选用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实践部分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及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条件编制校本教材,以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积极采用相关辅导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等多种课程资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