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志愿者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从事公益活动。社会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在有些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既靠不上政府、靠不上市场,也靠不上原有的社会契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在业余时间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或者为社会做一些政府顾不上、市场办不了的事。这些人就是志愿者。

做一个志愿者,关键在于自愿,没有人强迫,也没有人动员,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为了让人们能很容易地找到他们,他们便成立了各种志愿者组织,或者叫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的工作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所做的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一次性的,有的是经常的、长期的。总之都是利用自己的余力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什么是志愿者精神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对社会奉献。在身受面对商品大潮冲击、社会道德出现滑坡之际,人们为什么能够为社会做奉献呢?这是了解志愿者精神的关键。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社会做奉献,是因为他在心里为别人和社会着想。为什么他们会为别人、为社会着想呢?因为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社会,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关爱。为此,他们愿意以力所能及的切实行动,首先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事情就是这样平凡,这样简单。

和平建设年代,革命年代的激情和冲动不再,人们的善良之心需要唤醒

革命年代是呼唤英雄的时代,为了凝聚革命力量,为了革命的成功,需要把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神圣化,给它加上“光荣”、“伟大”等形容词,以引导更多的人献身革命。

和平建设年代是平凡的时代,多数人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缺少了革命时代的那种激情和冲动。人们每天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等生活琐事。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种种矛盾、甚至冲突。在这种平凡的时代,如果还像在革命年代那样,仅仅靠英雄事迹去激励整个社会,除了能够引起一时的感动之外,已经很难获得长远、深入的社会效果。

弘扬奉献,平凡年代应该有平凡年代的载体,那就是唤醒和培育每一个人的善良之心,使他们都能从内心深处生长出一种希望社会和谐、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愿望,从而能去为别人、为社会着想,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去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我们切不可小看了每一位志愿者的一点点善良之心。这种善良之心会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激荡而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就能温暖整个社会、净化整个社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所以和平建设年代是呼唤人们善良之心的年代,是呼唤志愿者的年代。

志愿者精神是新的社会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成长

对于志愿者个人来说,任何奉献都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回报,而是通过服务社会与他人来获得成就感和内心的安慰与快乐。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每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为前提的。它强调的是个人意志的独立性、个

人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人行为的自律性。志愿者并不否定个人利益,但是在他们看来服务社会、自我实现就是个人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的活动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志愿者的队伍之所以能不断壮大,其根源正在于此。它反映出在改革

开放之后,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道德在成长。因此,志愿者的行为并不等同于过去的“学雷锋”。雷锋本质上也是一个志愿者,但是“学雷锋”常常被一些人搞成形式主义,搞得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觉悟水平,并且带有组织强制性和政治动员性。志愿者行为和“学雷锋”活动两者的背后,反映着两种不同的观念。

和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一样,任何工作领域中的职业道德中都渗透着志愿者精神,都需要人们用善良之心去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人们往往因为忙于本职工作而没有余力去做志愿者。但是,只要用善良之心去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那么他们同样也是志愿者,是在其本职工作中的志愿者。所以,人们没有必要给志愿者划定一个框框,只要有志愿者的精神,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工作,人人都是志愿者。我们在提倡、赞扬社会上的志愿者的同时,也应该提倡和赞扬在本职工作中的志愿者,而后一种人的数量更多、更容易被忽视。

志愿者精神是一股道德清流

自一年前汶川大地震至今,数百万志愿者为这片伤痛的土地带来了暖流。他们基本上是完全自发的“草根”志愿者。数十万名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自发集中到灾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有来自唐山的13位农民组成了“唐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穿梭于北川重灾区的废墟中。在北川灾后最关键的3天时间里,这支突击队共救出25名幸存者。在这里,我们还看到许多外国志愿者默默助人的身影。他们用信念、爱心和专业技能帮助受灾群众安定快乐地生活。

数百万汶川地震志愿者的出现,这个社会现象有着特殊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树立,标志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善美人性的复苏,标志着在灾区废墟上社会主义道德的升华。

志愿者是一个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尺。在这次救灾重建中,中国志愿者,特别是年轻人的表现,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志愿者的行为既是人内化的道德追求,也是外化的道德行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可以使人变得更坚强。志愿者行动无疑是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它让爱心延续、助推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健康前行。

志愿者的队伍,被誉为“鸟巢一代”+“汶川一代”。有道是:道德的懦弱比生理的懦弱更能贬低一个人。过去,中国的“80后”“90后”,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娇生惯养、自私任性,但是,从北京奥运到汶川地震,涌现出来的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让人们刮目相看,评价为之一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

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从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千百万青年志愿者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崇高的善”的复活。

什么是志愿者精神呢?一言以蔽之,即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精神的第一要义是“自愿”。真正的公民社会是公民自己形成“我们要为社会做点事”的意识,自愿组织起来从事公益活动。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不以取得物质报酬为目的,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志愿者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发扬。雷锋精神中体现的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等成分,是人性共同的光辉,是人性中永恒的东西。汶川地震中千百万人的救援活动,正是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的连接点和结合点。没有雷锋精神在几代人中的长期积淀和潜移默化,就不可能有今天志愿者精神在中国的广泛传承。近几年来,我们不时听到有人感慨,雷锋叔叔不在了。是的,利己主义的幽灵在游荡,许多人重新信奉“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观念。现在,志愿者精神这股道德清流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上述陈腐观念,表明雷锋精神又回来了,且通过千百万志愿者的活动再现了。

志愿者精神是利他精神与利己精神的结合。志愿者精神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复杂的,既有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愿,也有充实自我、锻炼才能的需求。在真心提供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被尊重感的满足、成就感的满足、交友需求的满足、非正式组织领导才能锻炼需要的满足等,是综合性的收获。

对于志愿者个人来说,任何奉献都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回报,而是通过服务社会与他人来获得成就感和内心的安慰与快乐。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每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为前提。但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者精神是中国新公民的闪亮徽章。志愿者精神是最动人的时代精神。志愿者精神更加国际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看来,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努力倡导、造成舆论,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一样是可以不断成长的。

还有不到一年时间,上海世博会将召开。届时,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把志愿者精神的火种更广阔地传递开来,更蓬勃地燃烧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