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梳理总结与高中政治万能模板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整理版
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唯物论部分(一) 世界的本质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 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4.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 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 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10. 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11. 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 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 最全套路来袭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最全套路来袭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最全套路来袭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欢迎参考。
一、客观题:排错除异选优二、主观题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abc;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1)国家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模板与绝招
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模板与绝招高考政治答题模板——哲学一、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0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提示】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提示】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认识论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设问模式(1)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2.答题要素(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提示】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和实践过程。
【提示】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三、联系观和发展观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提示】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应该尊重规律,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联系与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探讨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矛盾被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通常是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解决的形式包括矛盾的消失和矛盾的克服。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哲学理论。
在认识论中,知识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正确反映。
1.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2.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 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自身有意义、有作用的事物和属性。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探讨。
在人生观中,人被视为宇宙间的贵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在价值观中,价值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导向和标准。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走向光明未来,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导致人的堕落和失败。
高中考试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
2021 备战高考——高中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核心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哲学①从本义上看, 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开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 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指导人们正确地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答复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答复,决定着各种哲学的根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答复.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熟悉成果.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发动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形态根本观点评价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 A 一种可贵的猜想, 没有科学依据. B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开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开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产生特征中国化功能、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阶级根底: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开展②自然科学根底:③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②邓小平理论它比拟系统地答复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答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拟系统地答复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党对的熟悉.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开展的过程.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①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开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底.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水平, 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开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唯物论原理盘点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What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whyhow.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根底.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们可以熟悉和利用规律,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是利用对规律的熟悉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③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①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规律.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①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②从生理根底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不仅能熟悉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开展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那么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其二,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限制作用. 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和熟悉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是熟悉的根底:实践是熟悉的来源,实践是熟悉开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熟悉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熟悉的目的和归宿.③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熟悉、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熟悉那么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①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炼成才①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原理〔人和真理的关系原理〕熟悉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从实践到熟悉、从熟悉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开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熟悉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开展观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观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客观性联系是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开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在熟悉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熟悉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开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多样性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开展的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局部是事物的局部和开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局部在事物开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局部,具有局部不具备的功能;局部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局部服从和效劳于整体.整体和局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局部是整体中的局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局部.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到达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开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与要素的关系①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根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熟悉事物.开展观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开展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的熟悉,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实质开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趋势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开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道德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状态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开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事物的变化开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根底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开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根底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开展;要坚持适度原那么.唯物辨证发的实质与核心和创新原理内容方法论对立统一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人方面,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时时有矛盾.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那么,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熟悉事物的根底, 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熟悉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饿普遍性,无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无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根底,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事物的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那么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 分清主次矛盾,一分为二,两点论②抓重点,抓主要矛盾③不无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在一个矛盾中, 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分清主次方面,一分为二,两分法②抓主流,抓主要方面③不无视支流,次要方面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观①对立统一关系原理②矛盾普遍性原理③矛盾特殊性原理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原理⑤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主次方面①坚持全面观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辨证否认观①辩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 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开展自己.②辩证的否认是开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存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开展的根底.④辩证的否认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认一切.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开展.具有革命批判精神.唯物历史观原理盘点原理内容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开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开展.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开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开展起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开展而变化开展, 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开展. ①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what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Why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③性质:正确的价值观对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世界观那么起阻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根底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②特征: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 多样性③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①自觉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②根本的衡量尺度③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效劳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④妥善处理,兼顾,最重要的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首先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主观条件是:一是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需要努力开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是需要有坚决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个人与社会相比拟, 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②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开展是个人开展的根底,社会开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开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开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一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统一中实在个人与社会的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中政治哲学语录分类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不打不相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发展动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启膀上。”—牛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不打不相识”
“吃一堑,长一智”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蒿师识水痕”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调了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众多理论对今后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唯物辩证法
联系
“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螳螂捕蝉、黄雀在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
“瑞雪兆丰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梳理总结与高中政治答题万能模板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最实用精简版准确表述)
目录一.辩证唯物论——1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三.唯物辩证法——3,4, 5, 6 (1)联系观——3(2)发展观——4(3)矛盾观——4,5(4)辨证否定观——6四.历史唯物主义——7,8 (1)社会历史观——7 (2)人生价值观——8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关键词——物质、运动、规律、意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详版【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略版【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详版【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略版【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单考时分三小条分别结合材料)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常用①②条,单考时原理每句结合材料).——(①为意识的特点)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本原理内容有两部分)(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9.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把握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1.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3.贤士殉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5.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6.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 最全套路来袭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最全套路来袭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幺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欢迎参考。
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模板一、客观题:排错→除异→选优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模板二、主观题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幺、为什幺、怎幺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abc;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经济常识)一、是什幺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幺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1)国家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
(推荐)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3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何者为第一性 (1)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2有无同一性 (1)可知论 (2)不可知论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规律具有普遍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反复性历史唯物论 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3.人生价值○1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主要)○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4.价值观○1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2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导向作用5.正确的价值观○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6.如何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3在砥砺中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坚定的理想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1普遍性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2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3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树立全局观念(2)关键部分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局部○1普遍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实质: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基本观点○3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充满信心,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总特征)发展○4状态:(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积极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辩证法(有计划,分步骤)含义: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斗争性统一性○1相互依赖○2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反义词)○1普遍性(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其特殊性,并找出解决正确方法○2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地位: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根本观点矛盾 (3)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主要矛盾 (1)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中心、重心、重点、关键、突出位置、第一要务)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4矛盾主次方面(1)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5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先试点、再推广,抓典型)辩证否定观○1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实质是扬弃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高中政治中的哲学知识的确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我们学生需要重视这部分的内容,争取理解好每一个知识点,记牢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篇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7、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篇2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征是什么?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5、什么是整体和部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1)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关系:(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6、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7、发展的普遍性是什么?(1)自然界是发展的.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人的认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10、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2)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1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篇3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⒈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文言诗词哲理积累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2.“万物源于水”、“万物生于水,而又复归于水”3.“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4.“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5.“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6.“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7.“气者,理之依也”8.“形存神存,形谢神灭”9.“乐由阳者来,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合而万物得”10.“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1.“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12.“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13.“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张衡1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1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2.“世界是理念的影子”3.“未有此气,已有此理”4.“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5.“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1.宇宙便吾心2.人定胜天3.心外无物4.我思故我在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7.人是万物的标准,是存在者存在的标准,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标准——普罗泰格拉8.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动就是物9.陆九渊——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晴带雨伞,饱带干粮”3.“道旁苦李”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决意意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切从实际出发1.“郑人买履”2.“缘木求鱼”3.“按图索骥”4.“照本宣科”5.“刻舟求剑”6.“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模板一、万能段落1、国际新秩序4句美国1句: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旗号,实际是维护旧秩序;中国3句: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2、经济全球化2句北方发达国家1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中国1句话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
其他的关键词:霸权主义新表现、一超多级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世界多极化,这3个字眼一定要塞进去,不管题目有没提到!二、万能依据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掌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他人经验······6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最重要的一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万能意义1哲学方面的: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说明一下;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4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5最重要一条: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
◆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
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
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
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
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
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
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
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
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部分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表明了
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段话说明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
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体现了规律是事
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这句话肯定了
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
无不移易。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白居易在《杨柳枝》中写道:“古歌旧曲请君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在《杨
柳枝词》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这几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唐朝诗人杜苟鹤在《小松》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
时人不识
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
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这两句话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的,却否认了是物质在运动,是一种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
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首诗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生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
的。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
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
相统一。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性,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
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对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
这说明思考在认识事物的
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