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肺病科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病科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

(1)发病前可能有提重物、屏气、剧咳、用力过度等诱因。

部分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结核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患侧轻微胸痛,继而呼吸困难,短气不足以息,可有呛咳。

(3)影像学检查:X胸片:被压缩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为气胸线。

CT表现:胸膜腔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

(二)证候诊断1.肺脾气虚证:咳声低弱,咳痰稀薄,喘促短气,自汗畏风,气少倦怠,食后脘胀,便溏,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弱。

2.肺肾两虚证:咳嗽声低无力,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神疲,气短而喘,食少,腹胀,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健脾,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①补中益气汤方加减。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当归身、五倍子、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②参苓白术散方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砂仁、薏仁、山药、陈皮、莲子肉、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颗粒)或人参健脾丸等。

2.肺肾两虚证治法:补肺益肾。

推荐方药:①参蛤散方加减。

人参、蛤蚧等。

②金水六君煎方加减。

人参、熟地、山萸肉、胡桃肉、麦冬、五味子、茯苓、半夏、陈皮、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等。

(二)胸腔闭式引流法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20%的患者。

仰卧位,于患侧第2前肋间锁骨中线外或第四前肋间腋前线处,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插入带针心的套管针达胸膜腔,退出针心,沿套管内壁送入导丝。

再退出套管针。

然后用扩皮管扩皮,置入软的小导管,导管外端接水封瓶,以胶布固定于胸壁。

持续引流3~7天。

(三)其他疗法1.灸法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应用可选用肺俞、厥阴俞、脾俞及背部阿是穴;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自发性气胸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自发性气胸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腔积气。本病 发生率为 5 7 1 , —4/ 0万 男女之 比约 5 1 。小 :
量气 胸时病人往往 未有感觉 , 本病 发生率实 际上远较 临床所
见 为 高 。 自发 性 气 胸 属 肺 科 急 症 , 需 立 即抢 救 , 治 愈 后 常 且
容易复发 。现就 近年来 对 自发性气 胸 的 中西 医研 究近 况作
维普资讯

7 6・ 5
宁夏 医学 杂 志 20 0 8年 8月第 3 0卷 第 8期
NnxaMe , u. 0 8 V l 0 N . igi dJA g20 , o 3 , o8
文章编号: 0 — 9920 )8 05 0 1 1 54 (080 — 76— 2 0
书 ・ 喘促》 ; 又有气 散 而胀 者 , )“ 宜补 肺 , 逆而 胀者 , 降 气 宜
气, 当参 虚实而施治” 《 ( 证治汇补 ・ 咳嗽》 ; 肺之所 以能呼 )“ 吸者 , 全赖胸中大气 , 气一虚 , 此 呼吸即觉不 和”( 医学衷 中 《
参西录》 , 明辨证施治 当分虚 实两端 。 )说
肺、 肺结核 、 肺部肿瘤等的患者 。若 兼有表证 , 又当辅 以宣肺 解表治之 ; 兼有痰 热 , 又应 加用 清热 化痰 之 品; 有痰 湿 , 兼 则 须选 用燥湿祛痰 佐 之 , 这些 常见 于有肺 部感 染 的病 症 。王 氏。 认 为 , 。 如单纯性气胸 , 乃患 者素有肺气 不足 , 之外 邪客 加 于皮 毛 , 肺之窍 道闭 塞 , 而致呼 吸不利 , 突发肺 胀 。《 圣济 总 录》 有云 : 治疗卒气喘 , “ 紫苏汤 主之 。 以辛开之法 , ” 配合 祛痰 止 咳降逆之 品, 以玉 屏风 散 加 味善后 ; 并 如慢 支 、 气 肿 患 肺 者, 咳喘诱发气胸 , 为宿有肺 痰 , l'感 、 邪侵肺 , 复 ̄ J lb 外 宣肃失 司, 膜受损 , 肺 气人胸腔 , 肺气 壅塞 , 而致肺胀 喘咳 , 以清气 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5O 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5O 例临床观察
20 0 5年
5月




Ma y
Vb. 5 12
20 05
No. 5
第2 卷 5
第5 期
} I ADI 0 A CHI I S ^ E CI 玎 A I TR T1 I I I E DI NE
云 :伤于 风者 , “ 上先 受 之” 。风 为百 病 之长 , 多挟 时邪 为 患 , 临床 多见 风寒 、 热 、 风 风湿 3种证 型 。川芎 茶调 散原 为 治 风 之剂 , 功能疏 风止痛 , 善治外感 风邪所致 的偏 头痛 , 中川 芎 方 善治少 阳经头痛 , 活善 治 太 阴经 头痛 , 羌 白芷 善治 阳明经 头 痛 , 以细辛 、 芥 、 又 荆 防风 , 荷疏 散上 行 风邪 。据 现代 医学 薄 研究 证明 。 方对 中枢 神经有镇静 、 痛作 用 , 本 镇 能改 善头 部血
17 ; 最短者 6 。 1 例 病程 月 最长者 1 t 5a原发性不育症 28 , 7例
继发性不 育症 11 。 7例 12 诊断标准 .
白, 四肢欠温 , 性欲淡漠 , , 阳痿 脉沉细无力, 舌质淡, 苔薄白。
精液化验 示 : 精子数少 , 活动率低 , 动力弱 。给予 巴戟二仙 活 汤 3 , 日 1 , 天 2次 , 次 10m 。 前 温服 , 0剂 每 剂 每 每 5 l 饭 服用 3 后 , 0d 精液 化验 示 : 子数上 升 至 5 0 0/ l精子 活动 精 . ×1’ 。 m 率 5 % , 力 a 1 %、 级 2 %、级 2 %。继 服用 3 5 活动 级 0 b 0 C 5 0 d
3 疗效 标准及 结果 3 1 疗 效标准 .
( 阳市第一人 民医院, 南 洛 阳 410 ) 洛 河 702

肺病科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病科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

(1)病程:咳嗽时间>8周。

(2)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3)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

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4)辅助检查或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

①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②UACS: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

③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④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二)证候诊断1.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2.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9.14•【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44号•【施行日期】2011.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指南》电子版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目录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肺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肺病科管理者加强肺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肺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肺病科应在肺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肺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目录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87)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93)慢性咳嗽病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98)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103)自发性气胸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108)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断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内科常用病诊断指南~中医病证某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出版社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和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断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初期仅于活动时浮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寻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重复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达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原则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规范()》进行诊断。

(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上午较重,后来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明显。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典型体现。

初期仅于活动后浮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寻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某些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浮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急等。

(2)体征COPD初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浮现如下体征:普通状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加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先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削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

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

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文章目录*一、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1. 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2. 如何判断是不是气胸3. 气胸能否自行恢复*二、气胸有哪些类型*三、气胸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1、气胸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 1.1、主治;外伤性气胸,呼吸困难。

方;茯苓12半夏桔梗苏梗柴胡各10陈皮枳壳甘草各6.日服二剂。

1.2、主治;自发性气胸。

方;百合麦冬生地玄参各20川贝母当归白芍各10甘草桔梗各6.2、如何判断是不是气胸通常当气胸的患者发病时,胸腔内的某个地方或者是某几个点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尖锐性的疼痛感,部分患者甚至还会感觉气短,呼气的时候会觉得患侧肺部有种不舒服的被挤压的感觉,以至于必须要用深呼吸的方式完成普通呼吸。

除此之外,患者出现的疼痛现象还可以发生在患者的胸前,腋下等部位。

除了临床上的病症外,目前判断气胸的疾病还是以X胸片为主,如果X胸片显示正常,一般患者都不会有气胸的疾病发生。

3、气胸能否自行恢复一开始只是症状轻微的闭合性小量自发性气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氧疗以及酌情镇痛、镇静、止咳、通便等以祛除诱因。

通过严格的保守治疗有些是可以自行修复的。

如果不能自行修复需要及时人为干预治疗。

大量气胸或复发的气胸是不能自行修复的,通过X线等方法明确诊断后,需要积极的人为干预治疗,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者按时穿刺治疗。

气胸有哪些类型1、闭合性气胸又称单纯性气胸,主要是因为肋骨骨折等原因,造成胸膜破裂,肺内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的气胸。

气胸发生后,破损的脏层胸膜自行封闭,在呼气及吸气过程中再无空气进入脑膜腔。

胸膜腔内压力增高,抽气后压力下降且留针2-3分钟观察压力无复升。

胸膜腔内气体可自行吸收,压力可恢复负压,肺部随之复张。

小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下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1-2周后可白行吸收;大量气胸,肺萎缩大于30%者,可出现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气管移向健侧,伤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肺病科诊疗方案(DOC)

肺病科诊疗方案(DOC)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宿有痰浊伏肺,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犯肺,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或肝木郁而化风,致风盛痰阻,气道痉挛而发病。

自发性气胸090813

自发性气胸090813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BTS(英国胸腔学会)自发性气胸治疗指南》(Thorax,2003年)1. 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2. 体征: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3.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见气胸线,肺组织受压;(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1月)1.一般治疗:吸氧、对症;2.排气疗法;3.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6-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93.0-J93.1 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尿、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 X线胸片、心电图;4. 胸部CT、心脏酶学、血气分析(必要时)。

(七)治疗方案1. 氧疗及对症治疗: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胸片提示肺压缩≤20%;2. 胸腔穿刺抽气:气促等症状明显、肺压缩>20%且<50%、年龄<50岁;3. 胸腔闭式引流术:气促明显、年龄>50岁或肺压缩≥50% 或经保守治疗或穿刺抽气失败;4. 化学性胸膜固定术:不宜手术或反复气胸发作的患者拒绝手术;(八)出院标准:1. 一般情况可,无呼吸困难等症状;2. 一般日常活动不受影响;3. 复查胸片肺基本复张。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内科胸腔镜不能处理的肺大疱和多处胸膜粘连带,需要进行外科相关处理;2. 反复发作气胸的患者,有预防复发的意愿,如无禁忌可考虑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或外科胸腔镜,甚至开胸手术;3. 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关的并发症需要相应处理,延长住院时间。

胸外科自发性气胸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自发性气胸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自发性气胸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

气胸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继发于外伤、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常无创伤或其他直接诱因,可以是原发的,既没有明确的病因或基础疾病,也可以继发于其他易引起气胸的疾病。

原发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肺大泡是脏层胸膜与肺实质之间的含气空腔。

肺泡壁破裂,肺内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则形成气胸。

多见于青年人,男多于女,右侧多于左侧。

肺泡多存在肺尖,肺尖部肺泡承受的平均张力较大,从而导致胸膜下大泡形成,但也可见于其他部位。

另有报道,原发自发性气胸有家族性倾向。

继发自发性气胸常见于不同的肺内疾病,诸如结核、矽肺、肺纤维化伴有支气管阻塞的原发性肺泡癌和转移性胸膜疾病等。

但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次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

发病年龄一般45~65岁。

这种患者的肺大泡形成不像原发性气胸那样由肺泡破裂引起,而是肺泡壁的进行性破坏所致。

因这种患者原有肺储备功能较低,临床处理比较复杂,其气胸所致的死亡率较高。

月经期气胸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并且常常复发。

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24~48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气胸通常为右侧,但左侧甚至双侧气胸者亦有报道。

婴儿时期发生气胸者虽不多见,但亦有报道出生后婴儿立即行X线照片检查,发生气胸者占全部婴儿的1%~2%。

其中,有症状的气胸接近0. 5%,男婴儿发生气胸是女婴的2倍。

多数患儿出生时不顺利或有胎儿窒息、复苏、难产或伴有胎粪、血液或黏膜误吸。

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婴儿气胸发病率较高,无RDS的婴儿发生新生儿气胸的机制与肺初次膨胀力学有关。

出生时,肺泡迅速开放,但如果支气管由于吸入血液、胎粪或黏膜发生阻塞,经过肺的压力达45cmH20,就可以使新生儿肺泡破裂,从而发生婴儿气胸。

【临床表现】1.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和呼吸困难。

2.继发自发性气胸常常使得患者已有损害的肺功能降低更为严重,临床症状也远比原发自发性气胸严重得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25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25例临床体会

87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气急、呼吸困难、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归属中医内科“喘症”“咳嗽”等范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5例自发性气胸,得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5例自发性气胸均系我院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经胸片证实为单侧气胸,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8岁,平均37.76岁;胸片示肺部无明显异常者15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扩张1例,矽肺并肺结核1例,肺心病并肺结核2例,慢支炎、肺气肿4例,气胸伴胸腔积液(均为少量)3例,血气胸1例,多次发作者4例。

1.2 诱因劳动用力时发病者3例,咳嗽诱发者4例,做伸、举手动作发病者3例,起床或睡觉时发病者6例,无明显诱因者9例。

1.3 临床表现咳嗽7例,气急1例,呼吸困难8例,胸痛1例,胸闷6例,紫绀1例,心慌、心悸1例。

1.4 胸片肺脏压缩情况10%~20%1例,20%1例,20%~30%1例,40%1例,50%1例,60%4例,65%~70%2例,70%2例,75%1例,80%4例,90%6例,95%1例。

1.5 漏诊或误诊情况其中2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例漏诊。

2 治疗情况2.1 治疗方法(1)中药煎剂补肺汤加减药用:五味子10g、诃子肉10例g、黄芩30g、泡参20g、桔梗6g、冬芪8g、陈皮10g、积壳10g、茯芩12g、甘草4g,风热犯肺者加银花、连翘;外寒束肺者加麻黄、细辛;痰热壅肺者加黄芩、尖贝、桑白皮;痰浊较多者加半夏、苍术。

(2)西医予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为主,无基础疾病者常规预防感染、止咳、镇痛,有基础疾病者同时治疗。

其中2例肺脏压缩面积在30%以下未予胸腔穿刺排气和胸腔水封瓶封闭式引流;单用胸穿抽气治疗者7例;单用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治疗者8例;经胸穿抽气治疗无效,改为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治疗者8例。

编制说明—气胸中医诊疗指南制订

编制说明—气胸中医诊疗指南制订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编号:SATCM-2015-BZ(114)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工作组:陈志斌李素云张洪春孙增涛李泽庚李凤森张立山林琳郑承铎陈琦辉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编制说明《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承担。

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关于印发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

经个人报名、内科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年7月底成立了气胸(制订)项目工作组。

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三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草案,包括:范围、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送审稿。

现就《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及完成、协作单位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制订)项目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承担,项目负责人为陈志斌。

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内科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导。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式马景华【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胸腔镜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状况、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14.46,P<0.01)、术后疼痛时间(t=9.358,P<0.01)、术中出血量(t=11.11,P<0.01)、引流管时间(t=8.312,P<0.01)及住院时间(t=12.32,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VV(t =6.430,P<0.01)、FVC(t=2.173,P=0.032)、FEV1(t 3.033,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18)019【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COPD;自发性气胸;胸腔镜;开胸手术【作者】马景华【作者单位】湖北省新华医院胸外科,湖北武汉,43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后临床症状虽得到一定缓解[1],但肺功能却仍持续恶化,且由于免疫功能和自身防御的减弱,加之外界多种有害因素影响,常常反复发作,继而各种心肺并发症逐渐产生[2],最常见的是自发性气胸。

本研究主要探讨和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自发性气胸的辨证施护

自发性气胸的辨证施护

自发性气胸的辨证施护
白红华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2(033)002
【摘要】@@ 自发性气胸,多以取重物、剧烈咳嗽、喷嚏、大笑、剧烈运动等为诱发因素,常为突然、尖锐、持续性刺痛或刀割样痛,吸气时加剧,多发生在前胸、腋下等部位.胸闷,呼吸困难为气胸的典型症状,基础肺功能良好,肺组织压缩20%,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该病属于中医"胸痛"、"喘证"的范畴[1].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对该病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75)
【作者】白红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1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与中青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对比分析
2.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3.前位辨证施护路径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B型尿钠肽水平的影响
4.中医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
5.模块化教学在中医院新入职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

(1)发病前可能有提重物、屏气、剧咳、用力过度等诱因。

部分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结核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患侧轻微胸痛,继而呼吸困难,短气不足以息,可有呛咳。

(3)影像学检查:X胸片:被压缩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为气胸线。

CT表现:胸膜腔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

(二)证候诊断
1.肺脾气虚证:咳声低弱,咳痰稀薄,喘促短气,自汗畏风,气少倦怠,食后脘胀,便溏,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弱。

2.肺肾两虚证:咳嗽声低无力,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神疲,气短而喘,食少,腹胀,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
①补中益气汤方加减。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当归身、五倍子、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②参苓白术散方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砂仁、薏仁、山药、陈皮、莲子肉、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颗粒)或人参健脾丸等。

2.肺肾两虚证
治法:补肺益肾。

推荐方药:
①参蛤散方加减。

人参、蛤蚧等。

②金水六君煎方加减。

人参、熟地、山萸肉、胡桃肉、麦冬、五味子、茯苓、
半夏、陈皮、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等。

(二)胸腔闭式引流法
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20%的患者。

仰卧位,于患侧第2前肋间锁骨中线外或第四前肋间腋前线处,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插入带针心的套管针达胸膜腔,退出针心,沿套管内壁送入导丝。

再退出套管针。

然后用扩皮管扩皮,置入软的小导管,导管外端接水封瓶,以胶布固定于胸壁。

持续引流3~7天。

(三)其他疗法
1.灸法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应用可选用肺俞、厥阴俞、脾俞及背部阿是穴;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如:先取背俞穴双侧,每次4~6穴,让其自然燃烧,患者可忍受即可,每穴三炷。

之后,灸中脘、关元及足三里,此施灸顺序为先背后腹,先上后下,不可倒置。

隔日1次,10天为1疗程。

2.推拿治疗
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应用可选用肺俞、脾俞及背部阿是穴,运用一指禅手推穴约10~15分钟。

3.诊疗设备
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适当的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临床疗效,如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

(四)现代技术
肋间切开引流术:适用于中大量气胸或胸腔闭式引流不畅的患者。

患者取仰卧位,于患侧第2前肋间锁骨中线外或第四前肋间腋前线处,常规消毒局麻后,切开皮肤1.5~2cm沿肋骨上缘垂直分离皮下组织及肌层,刺破壁层胸膜,将7~8mm口径的鱼口状橡皮管插入胸腔,切口缝线固定导管于胸壁上,导管接水封瓶接管的近端,其远端入水深度为1cm。

持续引流3~7天。

(五)内科基础治疗
自发性胸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以及其他肺容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因此要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给氧,并治疗原发病。

另外,防治胸腔感染以及镇咳祛痰、镇痛、休息、支持疗法也应予以重视。

(六)护理调摄
1.预防调护: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防治呼吸道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病。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常规进行。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2)饮食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气胸还应注意饮食调护,不仅可以缩短病程,还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病人康复。

常用食疗方有苡米粥、雪梨膏、百合粥等。

(3)情志护理
本病多为急性发作,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积极予心理调节、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愈: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X线检查胸腔内气体完全吸收,肺已复张。

好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胸腔内气体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吸收。

无效: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患者症状无改善,胸腔内气体无明显吸收。

(二)评价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