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2016年购车合同的十大陷阱
购车合同陷阱
购车合同陷阱在购买一辆新车时,购车合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购车合同是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的说明,包括车辆的售价、车况和交付期限等重要内容。
不过,买方在签订购车合同之前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购车合同存在一些潜在的陷阱。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购车合同中的一些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预付款购车合同通常要求买方在签署合同时支付一定的定金或预付款。
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为了确保买方的购车意向并为卖方保留车辆。
但是,如果买方在签订购车合同时付出过高的预付款,就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
卖家可能会在买方支付预付款后突然增加售价,或者在交车时提出其他需求或条件。
因此,买家应该在签署购车合同时仔细查看合同中规定的预付款金额,确保它与实际售价相符合。
另外,买家应该在签署购车合同时确认预付款的具体用途,并咨询销售人员是否存在其他费用,避免付出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2. 隐藏费用购车合同中常常包含各种费用,包括车辆的基本售价、保险费、税费等。
但是,一些卖家可能会在购车合同中添加隐藏的费用,例如装饰费、服务费、手续费等,这些费用在购车合同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因此,买家在签署购车合同时,应该要求销售人员逐项列明购车合同中的费用项目,并确认这些费用是否都是合理、合法的。
3. 手续问题购车合同中的手续将是买车后唯一和官方有关的文件,包括办理过户手续、缴纳车辆购置税、交强险等。
不少卖家在签约时承诺将协助买家办理完善手续,但是具体的操作却被设置了诸多障碍。
例如,需缴纳高额的服务费用,甚至需要长时间等待相关的手续处理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买家在签字确认购车合同时,必须要详细看一看手续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另外提醒厂数卖方将具体的承诺书写入到合同文件中,方便日后核对。
4. 保修期限购车合同中,保修期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签订购车合同时,买家应该要关注保修期限的具体长度、保修范围等细节。
许多卖家可能会在购车合同中添加类似“三包不包括以下部分”等的内容,买家需要认真确认这些“黑条款”,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
汽车销售合同里面的坑
汽车销售合同里面的“坑”购车合同是消费者与汽车销售商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它明确了双方在购车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汽车销售商会在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揭示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坑”,并给出避坑指南。
一、所选车辆信息不明,以旧充新,以次充好在签订购车合同时,消费者应要求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下内容:汽车品牌、汽车型号规格、厂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VIN)、车身颜色、内饰颜色、发动机排量、发动机号及生产日期、车架号、车辆生产日期、配置级别等信息。
避免出现车型、颜色、新旧、配置与自己期望值不一样而发生纠纷。
二、低配车型作为高配车型出售,或制造所谓精装车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明确约定成交价所指向的车辆及配置均为车辆出厂状态,未包含任何出厂后增加的配置或功能。
如需对合同车辆增加配置或功能,由双方另行签订《汽车装修美容服务协议》。
这样,可以避免低配车型作为高配车型出售,或制造所谓精装车的情况出现。
三、消费贷款方式购车不能,消费者承担责任在贷款购车情况下,是否能通过金融机构审批,双方都无最终决定权。
因此,在交付定金并完成首付的情况下,如贷款申请不能通过审批,合同需要留一个处理路径。
例如,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还定金或者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四、经销商收取预订金,消费者违约不予退还在实践中,经销商往往会约定经销商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买方的预订金。
在经销商确认收到预订金后,此订单合同开始生效。
订单合同生效后,因订单人原因要求变更或取消订单时,经销商予以接受,预定金不予退还。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此类条款,避免因违约而损失预订金。
五、汽车降价按原价执行,价格上调按上调价格执行汽车销售合同中,配置和价格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合同能否正常履行的重要因素。
合同签署后生效,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
如发生变化,买方有权变更或解除合同,并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中关于价格调整的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失。
买车陷阱汽车业的十大霸王条款
买车陷阱汽车业的十大霸王条款条款一:厂家的极限责任是修理产品。
产品质量法规定,经营者的义务绝不仅仅只是修理,还应当更换、退货,直至赔偿损失。
条款二:不得以说明为法律依据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
如果说明书的数据、插图及说明中存在错误,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消费者完全可以以说明书中的内容为法律依据向厂商提出要求。
条款三:最终解释权归厂家。
企业自行解释不符合法律规定,最终解释权应由司法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条款四:厂商对易损件不承担质量担保责任。
易损件作为汽车产品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能因为是易损件就可以逃避法律责任。
条款五:进行质量担保而发生的间接损失,生产者不承担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进行质量担保是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汽车产品这一消费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此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消费者有权获得赔偿。
条款六:只能在指定点维修,否则不承担质量担保责任。
汽车产品一旦变为消费品其流动性是难以预料的。
因此只要修理厂具备相应资质且没有使原问题扩大,厂家都应承担质量担保责任。
条款七:使用说明书与汽车配备不符。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规定,生产厂应向用户提供和产品相对应的说明书;说明书按系列、成套编制时,其内容和参数不同的部分必须明显区分。
条款八:擅自改装,厂家不承担质量担保。
在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如果自行改装与汽车的损坏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生产者无权将自身法定义务转嫁给消费者。
条款九:零部件保修期不顺延。
零部件作为产品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保修期内更换的零部件理应顺延。
条款十:指定销售零部件。
如果消费者在非指定地点购买了符合要求的零部件,但是能够证明汽车损坏并非由该部件制造质量原因造成的,那么生产企业就应承担责任。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购车贷款合同是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与金融机构签订的一份重要合同。
然而,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往往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导致后期还款过程中出现困难。
本文将为您揭示购车贷款合同中的一些常见陷阱,帮助您在签订合同时避免踩坑。
1. 贷款利率购车贷款合同中的贷款利率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部分金融机构可能会在合同中设置较高的贷款利率,使得消费者在还款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利息负担。
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关注贷款利率是否符合市场水平,并注意是否存在利率上调的规定。
2. 还款期限还款期限是购车贷款合同中的另一个关键条款。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确保选择的还款期限符合自己的资金安排。
部分合同可能规定提前还款需要支付违约金或手续费,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这些规定,避免因提前还款而产生额外费用。
3. 贷款额度购车贷款合同中的贷款额度也是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条款。
金融机构可能会根据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设定贷款额度。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确保贷款额度符合实际购车需求,避免过度贷款导致还款压力增大。
4. 还款方式购车贷款合同中的还款方式包括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
不同还款方式对消费者的还款压力有所差异。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各种还款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
5. 费用条款购车贷款合同中可能包含各种费用,如手续费、GPS安装费、保险费等。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费用条款,了解各项费用的收取标准和方式,避免后期因费用问题产生纠纷。
6. 违约责任购车贷款合同中会规定消费者的违约责任,如逾期还款、欠款等。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违约责任条款,了解违约产生的后果,确保自己能够按时还款,避免产生额外负担。
7. 合同变更和解除购车贷款合同中可能包含合同变更和解除的相关条款。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这些条款,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以及相应的程序和后果。
8. 争议解决方式购车贷款合同中应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一、双方的基本信息1.1 借款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1.2 贷款人信息:银行名称、经营许可证号、联系方式等。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2.1 借款人权利:按期支付贷款本息;享有车辆所有权。
2.2 借款人义务: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及时支付利息、滞纳金等费用;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2.3 贷款人权利:获得贷款本息;在借款人违约时可以追偿;有权处置抵押车辆。
2.4 贷款人义务:按照约定提供贷款;对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
2.5 履行方式:借款人按期向贷款人支付贷款本息。
2.6 期限:贷款期限约定在1-5年,根据借款人实际还款能力确定。
2.7 违约责任:借款人在逾期还款或违约时需支付违约金及利息等额罚款,贷款人可以采取司法途径追偿。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3.1 合同条款应当符合《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3.2 贷款利率应当严格遵守央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
3.3 借款人、贷款人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购车、贷款、抵押等环节中不得违法违规。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4.1 贷款人应当为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贷款信息,借款人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
4.2 借款人应当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4.3 贷款人有权对抵押车辆进行评估、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交付资料。
4.4 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5.1 购车贷款合同经过签署后具备法律效力,在合同期限内各方应当按照约定执行。
5.2 合同中的条款应当严格执行,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5.3 在借款人违约时,贷款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包括采取司法途径追偿。
六、其他6.1 合同中的附加条款应当公正、合理,不得侵犯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6.2 合同中应当注明合同签署日期、地址及签署人等信息,以便归档备案。
购车合同陷阱
购车合同陷阱陷阱一:合同条文严重缺失在购买汽车时,车价是大部分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但等谈好价格,约定了提车时间,要签订汽车销售合同时,却没有多少人会仔细研究合同内容。
“反正所有人签的合同都一样,只要车型对、价格对就没什么问题了。
密密麻麻好几页纸的内容,我可吃不消全部细细看一遍。
”市民刘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观点。
可一旦在提车、交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合同恰恰是责任认定的关键。
陷阱二: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多数合同对消费者违约责任规定得明确具体,而对自身的违约责任要么完全免除,要么变换字眼降低要求。
如某合同规定:“买方在接到卖方提车通知后七日内须与卖方办理交接手续,逾期不办,其预付款作为违约金没收,并且卖方有权将该车另行销售。
”又如,“本协议生效后,如因厂家原因导致甲方无法按时交付车辆的,则乙方有权选择解除合同,双方互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陷阱三:交车质量有问题“只修不赔”多数合同中,对消费者购后的新车出现的质量问题,规定“只修不赔”。
如某合同规定:“车辆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属于生产厂家责任的质量问题时,乙方在规定的索赔期限内通知甲方,甲方协助乙方办理索赔事宜。
对于索赔的利益、费用和结果由乙方承担”。
陷阱四:设置汽车所有权转移的“双保险”条件有的合同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人付清全部车款时起转移”,而购买人没有付清车款的则所有权归卖方。
此类条款约定“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人付清全部车款时起转移”,系卖方设置的免责条款,提前转移物权,意味着提前转移了风险,实质是卖方在消费者付清全部车款时就将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从而推卸自己的风险承担责任。
陷阱五:擅自扩大“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少汽车经销商通过格式条款、扩大“不可抗力”的范畴,把一些生产厂家或经销者自身责任造成违约的因素,也列入不可抗力的因素。
如某合同规定“因不可抗力因素(国家进口汽车政策改变、船务、报关、天气、天灾等)造成的延期交车,可免除卖方责任,但卖方必须及时通知买方协商解决”;或者规定:“因船务、报关、途中运输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延期交车,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买车合同陷阱有哪些
买车合同陷阱有哪些?在购买汽车时,签订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即使你已经仔细阅读了合同,也有可能遇到一些陷阱。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买车合同陷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隐藏费用有些车商会在合同中隐藏一些费用,如“清洁费”、“装潢费”、“服务费”等等。
这些费用在你签订合同前并没有明确告知,但最终会被计入合同金额中。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中的各项费用,并确保它们都是你已知的。
2. 强制买保险有些车商会强制要求你在他们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或者用自己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购买。
这些保险方案可能并不是最优惠的,你可能需要在价格和保险种类之间做出妥协。
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考虑寻求多种保险选择,以获得最具成本效益的保险。
3. 滥用贷款如果你选择使用贷款来购买汽车,有些车商可能会在合同中滥用贷款内容。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合同中加入未经授权的额外金额,或者将坏账方式计入合同金额中。
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的贷款金额和利率竟然高于预期。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要求保持贷款金额透明,并确保该金额合理有效。
4. 未来费用有些车商可能会在合同中添加一些未来的费用,例如,需要在某个日期后进行额外的维护或更换零件。
这些费用被隐藏到合同的后面,并不会在购车时提到。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特别是保修服务方面,应该仔细检查合同条款,了解添加到合同中的各种未来费用。
5. 出口禁止和限制汽车制造商可能会要求车商在合同中添加出口禁止或限制条款,以限制购车者将车辆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未来想要出售车辆,这些条款可能会让你的计划受到限制。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仔细检查其中是否加入了有关出口和转售的限制条款。
总而言之,在签订汽车购买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所有条款,并了解所有费用和限制。
这有助于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费用和法律问题,确保你的购车过程顺利。
购车注意八大陷阱
态 以及 刹 车 间 隙。
刹车 片是 保障驾 车安全的 第
一
道 防线 ,如果刹 车片出现老化
现 象,一定要及 时更换 。一般 来 看擦伤程度 轻微 的擦伤打 点车
说 , 车 片 在使 用 2 刹 ~3年 后 需 要 蜡 就 行 , 明显 的擦 伤 做 个抛 光 处
坏 , 须马上更换。 必
在检修过程 中,如 果发现 汽 手车 }新 车需要 更 多的 “ 匕 呵护” 。 进 行全 方位 的 清洗、 尘、 除 清理 ;
车身上 大大小小的“ 点” 斑. 要及 时
打蜡 、 车漆 。 果 是 小擦 伤 , 补 如 看
保 养” 的步骤 来进行就 可以。 “ 一查” 查哪些
“ 三养护 ” 的重点 ̄4/ - 1 - a
出于对 驾驶安全 的考 虑 , 二
二手车使 用时间较 长,需要 对车
些 必要 的检修和保养还是不能忽
视 的 。 般 来说 , 手 车上 路 前 的 一 二
检 修 只 需要 按 照 “ 查 、 换 、 一 二 三
“ 二换’ ’ 换什么
车 某些零 部件 已经老 化 或 者损
甚至将 汽车内部配置价格较高的配 量极为低劣 的廉价产品。 件偷换 为价格便宜的 。
对策 :购车时选择规模较大的 对策:消费者在选购这些有 “ 大礼包 ” 赠送 的车 型时 , 务必小
的车却便宜了 1 万多元 。这下让吴 小姐很难接受 ,怒气 冲冲找到经销 商要 求补偿 ,得 到冷冷 的一句话 :
者。
骗术 :汽车经销 商经常会给
新车找卖点,但 有些厂商为制造
购车协议书合同陷阱
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购车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消费需求。
然而,在购车过程中,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合同陷阱,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消费者规避风险,本文将为您揭示购车协议书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一、合同条文严重缺失一些购车合同仅包含车价、交车时间等基本信息,缺乏对质量、交付、验收、保险、上牌、修理、更换、退货、争议解决方式等重要条款的约定。
这种合同不符合《合同法》第十二条关于基本条款要求的规定,消费者在维权时将面临困难。
二、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部分合同对消费者违约责任规定明确,而对自身违约责任要么免除,要么降低要求。
例如,合同规定消费者逾期提车需承担违约金,但若因商家原因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车辆,消费者却无法追究商家责任。
三、交车质量有问题只修不赔一些合同规定,车辆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仅提供维修服务,不予赔偿。
这种条款明显不利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维权时需注意识别此类陷阱。
四、设置汽车所有权转移的双保险条件部分合同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保险费,才能办理汽车所有权转移手续。
这种条款实际上是将消费者置于不利地位,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条款,避免被误导。
五、擅自扩大“不可抗力”的范围部分合同将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非主观因素纳入“不可抗力”范围,从而免除或减轻商家责任。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界定“不可抗力”的范围,避免商家滥用此条款。
六、定金、订金和预付款混用不清一些合同将定金、订金和预付款混为一谈,消费者在支付款项时容易产生误解。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区分各类款项的性质和用途。
七、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部分合同规定,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所有,这明显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合同解释权归双方共同享有。
八、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一些合同条款表述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商家对模糊条款进行明确解释,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九、车辆保险条款不明确部分合同对车辆保险条款规定不明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确保自身权益。
购车合同十大坑要注意
购车合同十大坑要注意示例1:购车是一项重要的投资,而购车合同则是购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有些购车合同中存在一些坑,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和损失。
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们将列举购车合同中的十大坑,并给消费者一些建议,以便他们在购车过程中能够避免这些坑。
1. 隐形条款:有些购车合同中可能存在隐形条款,消费者可能在签订合同时未注意到这些条款。
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内容,并确保自己完全了解合同的各项条款。
2. 不明确的交付日期:购车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交付日期,并规定在延迟交付时的补偿措施。
消费者应确保合同中有关交付日期的条款明确清晰。
3. 高额利息和费用:有些购车合同中存在高额的利息和费用,可能会使消费者支付更多的费用。
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与销售商谈判,争取合理的利率和费用。
4. 不明确的质保条款:购车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相关质保条款,包括维修期限和维修责任。
消费者应确保合同中有关质保的条款明确合理。
5. 高额罚款:有些购车合同可能包含高额的罚款条款,例如未按时付款等。
消费者应仔细查看合同中的罚款条款,并尽量避免签订存在高额罚款的合同。
6. 不可变更的合同条款:购车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有时可能被销售商明确指定为不可变更。
消费者应尽量避免签订存在不可变更条款的合同,以确保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合理的变更和调整。
7. 模糊的违约赔偿:购车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违约赔偿条款,包括赔偿金额和违约责任。
消费者应确保合同中关于违约赔偿的条款明确合理。
8. 不明确的车辆规格和配置:购车合同应明确规定车辆的具体规格和配置,以避免消费者在交付车辆时发生争议。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与销售商确认车辆规格和配置,并要求将其明确写入合同。
9. 担保和保险责任:购车合同应明确规定销售商和消费者在车辆损坏或事故发生时的担保和保险责任。
消费者应确保合同中有相关条款,并可以获取适当的赔偿。
10. 解除合同困难:一些购车合同可能存在解除合同的困难,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无法轻易解除合同。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
购车贷款合同是一种涉及大笔资金和长期责任的合同,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陷阱需要注意。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为您解释购车贷款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并提供一份合同范本,以确保您在签订合同时能够避免这些风险。
首先,购车贷款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之一是利率和费用的隐藏条款。
有些合同可能会在小字里隐藏高额利率或额外费用,导致贷款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在撰写购车贷款合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利率和费用条款,确保其清晰明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隐性费用。
其次,购车贷款合同中的还款条款也是需要注意的陷阱之一。
有些合同可能会设置严苛的还款条件,一旦出现逾期还款或违约情况,将会导致高额罚金或其他惩罚措施。
因此,在合同范本中,需要明确规定还款期限和方式,并确保合理的宽限期和罚金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后,购车贷款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还包括车辆抵押和保险条款。
有些合同可能会要求将购车车辆作为抵押物,一旦逾期还款或违约,将导致车辆被收回。
此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也需要特别
留意,确保购车贷款合同中的保险要求合理,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总之,购车贷款合同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陷阱需要引起注意。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提供一份清晰明了、合法有效的购车贷款合同范本,以帮助您避免这些潜在的风险。
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购车合同要签订,这些陷阱要避开!
购车合同要签订,这些陷阱要避开!1. 引言购车是一项重要的消费行为,在购车过程中签订合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购车合同起到了约束双方权益的作用,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签订购车合同时未能注意某些细节,从而陷入了一些合同陷阱。
本文将介绍一些购车合同中常见的陷阱,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式。
2. 陷阱一:合同条款过于复杂购车合同中的条款往往涉及到许多法律专业语言,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很容易产生困惑。
一些不法商家会故意使用复杂的条款,以此来迷惑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应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中的条款,并且有条件下签订。
如果对于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不理解,应该主动向商家要求解释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存在漏洞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修订。
3. 陷阱二:隐形附加条款一些商家在合同中隐藏了一些附加条款,这些条款对消费者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但消费者往往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注意到这些附加条款的存在。
为了避免落入隐形附加条款的陷阱,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仔细阅读合同的每一个字,特别关注字号较小或埋藏在大段文字中间的内容。
同时,在签订合同之前,消费者也可以要求商家明确告知合同中是否存在附加条款,并要求商家提供书面说明。
4. 陷阱三:不明确的保修条款购车合同中的保修条款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一些商家在合同中故意使用模糊的语言来规避保修责任,从而陷害消费者。
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应当仔细阅读保修条款,并与商家达成明确的保修协议。
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在合同中明确到底哪些部件或问题会享受保修服务,保修期限是多长,维修的责任由谁来承担等方面的细节。
5. 陷阱四:不合理的解除合同条款一些不法商家会在购车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解除合同条款,从而限制消费者的权益。
例如,在合同中规定消费者解除合同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或承担不合理的解除条件。
为了避免落入这样的陷阱,消费者应当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合同中的解除条款,并与商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购车合同陷阱怎么办
购车合同陷阱怎么办?1. 识别购车合同陷阱当你购买一辆车时,签署合同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购车合同中往往存在各种陷阱,需要仔细识别。
常见的购车合同陷阱包括:(1)低价抬高车价有些商家在报价时往往会把很多零配件、服务费等隐藏起来,让消费者误以为报价很低,但是最终车价会因为各种费用和税收的增加而大幅上涨。
另外,商家也可能会利用各种优惠活动来吸引客户,但优惠后的价格实际上还是很高。
(2)错误的信息不少商家在合同中注入错误信息,以便在问题出现后将责任推给消费者。
例如,汽车颜色、排量等有误,导致后续保险、路税等问题。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核对各项信息。
(3)有害条款有些商家会在合同中注入一些有害条款,例如“3天无条件退款,但需支付10%的手续费”,“保修期内只能由指定维修站维修”等。
这些条款可能对消费者的权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防范购车合同陷阱如何防范购车合同陷阱?(1)拒绝低价抬高车价在商家的销售演示中,不要被“底价”、“账面价”等说辞所迷惑。
要认真询问清楚各种费用包含的内容,并寻求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帮助,确保车价透明、公正。
(2)仔细查看信息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查看各项信息,特别是车辆基本信息是否与实际相符。
如有什么不对等疑问,及时咨询商家。
(3)拒绝有害条款在合同中出现有害条款时,要主动协商修改或拒绝签署。
如果担心自己的协商能力不足,可以寻求第三方律师或公证人的帮助。
3. 利用法律维护权益如果在购车合同中遇到了纠纷,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可以要求商家说明引导消费者产生误解的条款;将有争议的条款交给律师进行调解;或者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包括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机构等。
4. 总结购车合同陷阱的确存在,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提高警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维权能力,保护自己的权益。
购车合同要签订,这些陷阱要避开!
购车合同要签订,这些陷阱要避开!
甲方:购车人
乙方:汽车销售商
签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协议或合同的目的和背景:甲方拟购买乙方所销售的汽车,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签订本购车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的条款和条件:
1.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购买汽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购车款项。
2.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汽车,并保证汽车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双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包括车辆过户、保险等。
4. 若汽车在交付后出现质量问题,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提供维修服务。
保密事项:双方在签订本合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应予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泄露。
不可抗力因素的处理:若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方案。
协议终止的条件:若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经对方书面通知后仍未改正,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违约和争议解决方式:若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若双方发生争议,应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解决。
其他附加条款:双方同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持良好沟通,共同维护合同的有效性。
购车合同签订前,双方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疏忽而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双方能够诚实守信,共同遵守合同约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损害消费者购车合同十大霸王条款.doc
损害消费者购车合同十大霸王条款-买车就要签定汽车,而现今在形形色色的汽车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条例法规的“霸王”条款,直接损害着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面陈列下来,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予以规范。
1 厂家的极限责任是修理产品《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商品不合格时有要求更换和退货的权利,因此,经营者的义务不仅仅是修理,同时还包括换货、退货,直至赔偿损失。
《消法》第24条还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因此,厂家声明其“极限责任是修理产品”是无效的。
2 任何情况下不得以说明书的数据、插图及说明为法律依据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和《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中明确规定:使用说明书是所交付产品的组成部分。
因此,说明书作为合同的标的物,厂家应当对其承担信息瑕疵担保责任,消费者有权信赖厂商提供的说明。
《消法》对此也有规定。
因此,如果说明书中的数据、插图及说明中存在错误,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消费者完全可以以说明书中的内容为法律依据向厂商提出其要求。
3 最终解释权归厂家产品说明书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和《消费产品说明书总则》的规范。
企业自行解释不符合法律规定,最终解释权应归司法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据此规定,当消费者对厂家指定的格式条款理解发生争议时,该条款的解释权归厂家就会做出有利于厂家的解释,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厂商对易损件不承担质量担保责任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如果易损件本身存在材料质量或工艺缺陷,就应该由生产者负责更换或修理,不能以这是易损件为由拒绝质量担保。
购车合同存在的缺陷条款有哪些
购车合同存在的缺陷条款有哪些购车时,买卖双⽅都会签订相应的,即使买⽅仔细阅读合同中的每⼀项,但却依然⽆法避开购车合同中存在的某些陷阱。
那么,购车合同中存在哪些陷阱?下⾯,店铺⼩编为您详细介绍。
购车合同存在的缺陷条款有哪些⼀、地⽅购车合同的不平等条款消费者与汽车经销商签订的正式销售合同,是保证双⽅权益的重要依据。
⽬前国内尚⽆统⼀,规范的汽车销售合同,各汽车经销商所使⽤的、内容各异,其中不乏经营者利⽤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责任等⾏为。
(⼀)4S店商家转嫁风险给消费者济南⼀家汽车4S店在《车辆销售合同》约定“因⼚⽅供货、运输等不可抗⼒造成卖⽅⽆法按时交车,⽇期顺延,以卖⽅通知为准,卖⽅不承担违约责任”。
⼯商部门指出,销售⽅显然是⾃⾏扩⼤“不可抗⼒”的定义,把“⼚⽅原因”“船务”“报关”“天⽓”等⽣产经营风险转嫁消费者。
(⼆)卖家拖延不予提车需双倍退还定⾦市民张恪在当地⼀家名为福迪的汽车4S店交了“定⾦”,准备购买⼀辆福特品牌汽车,但供货商⼀直拖延不给提车,后为息事宁⼈,4S店向张恪退还了全部“定⾦”。
消费者取回“定⾦”其实也蒙受了损失,因为《》中规定,接受定⾦的⼀⽅如果不履⾏,需向另⼀⽅双倍返还债务,但这些法定赔偿却在合同中经常被“返还定⾦”替代。
省消协⼈⼠指出,近年来汽车投诉多集中在经销商逾期不交车、扣押车辆合格证导致车辆⽆法上牌、强制消费等⽅⾯。
⽽这些纠纷的隐患其实在消费者与经销商签订“单⽅合同”“开⼝合同”“霸王合同”时就已埋下。
⽬前市场上绝⼤多数购车合同是由经销商单⽅⾯制定的,往往倾向于经销商的权益,消费者⽆权提出修改意见。
⼆、缺陷合同常见三⼤缺陷⼯商部门依据合同法、指出,购车合同中的缺陷具体分为免除⾃⾝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和排除消费者权利三种情形。
主要出现的合同条款表现为⼀是新车出现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是交付车辆时双⽅共同进⾏验车,如有异议消费者应当提出,当场确认,否则视为交付的车辆符合要求;三是消费者在接到经销商到车通知后××时间内必须提车,否则视为⾃动放弃提车权;四是销售⽅对本合同有最终解释权。
购车协议书合同陷阱
购车协议书合同陷阱汽车交易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购车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寻找自己心仪的车辆。
经过漫长的搜索过程、试乘试驾、商谈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头顶上方的聚光灯下,双方签下了购车协议书合同,庆祝胜利。
不过,在这个庆祝的时刻并不是一个结束,其实协议书合同中还有很多让购车人不爽的陷阱。
合同陷阱详解高额贷款利息许多购车人为了买个车并不想一次性付清,因此选择了贷款付款。
那么,每个月还款的数额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实际上,关键因素之一是贷款利息。
在宣传广告中,金融公司和汽车制造商经常宣传低利率贷款,但实际上只有 a 优秀的信用记录可以享受这些低利率贷款,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将会承担高额贷款利息。
保修计划的覆盖范围许多购车人往往只顾着谈好车价,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保修计划的覆盖范围。
保修计划可能会针对零件进行分门别类,保修覆盖期可能会相当短,这意味着当车辆零件出现问题时,一定会产生很多额外的花费。
在签订购车协议书合同之前,购车者应当仔细审查保修条款,并找出任何可能的缺陷或漏洞。
政府税收除了车辆本身的总价之外,许多购车人可能会因忽略车辆的税收问题而遭受损失。
这里所说的税收包括销售税、车辆税、注册费等。
在购车协议书合同中,细节往往被忽略,这意味着购车者很可能会因税收而承受意想不到的财务压力。
诡异的违约条款在许多购车协议书合同中,还会隐藏一些你不会想到的违约条款。
例如,如果你在贷款还款期限内违约,你可能会面临高额罚款,并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和强制性附加费用。
购车者应仔细阅读涉及贷款和保险的协议书合同,以防止被隐藏的违约条款所困扰。
避免被合同陷阱所困扰如何避免购车协议书合同中的陷阱呢?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提示: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首先,购车者应该仔细审查购车协议书合同中的条款。
每一个细节都要被梳理清楚,包括贷款利率、保修期以及附加费用等内容。
购车者应该主动询问相关问题,向汽车销售人员、保险公司代表或金融机构提出问题。
购车合同有哪些坑
购车合同有哪些坑当你决定购买一辆汽车时,签订一份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购车合同是一份法律文件,它规定了汽车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购车合同也有一些“坑”,需要注意。
本篇文章将为你介绍购车合同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车辆信息不全或不准确在购车合同签订之前,你需要核实车辆信息是否准确,并确保在购车合同中有全面的描述。
这不仅包括车辆品牌、型号、颜色、年份、车牌号码、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码等基本信息,还包括车辆的装备、配置、标配等。
车辆的配置信息可能会影响你的购车决策,购车合同中应该列出车辆所有的装备和配置,不要听销售人员说“基本的配件都有”。
隐蔽的费用除了车辆本身的售价,购车合同中还包含一些额外的费用,例如:保险、上牌、税费、手续费等。
这些费用是隐蔽的,你需要仔细阅读购车合同中的条款来确定总费用。
当你签订购车合同时,销售人员可能不会详细说明这些费用,故需你自己主动询问。
不合理的保修要求服务保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可以保证购车者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免费维修服务。
但是,在签署购车合同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免费保养次数等条款。
有些经销商可能会在保修期限内规定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要求购车者每3个月必须进行一次免费保养。
要相信,这都是经销商通过此类保养要求获取额外收益的手段。
特殊条款的陷阱购车合同中会有一些特殊条款,你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个人信息使用、争议解决、合同变更等。
在签署购车合同之前,你需要阅读和了解这些特殊条款。
有些经销商可能会在特殊条款中设置陷阱,如随意更改服务条款,或规定因违约要求顾客支付高额罚款等。
所以,在签署购车合同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条款。
款项支出方式你需要注意款项支付方式,并确认是否合法。
在购车合同中,你会涉及到一些必要的款项支出,如定金、车辆尾款等。
一些不法经销商可能会采取非法行为,例如提供假币或凭虚假入账凭证收款。
要确保你的款项支付方式是合法的,并要求销售人员出示相关的凭证。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陷井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陷井一、前言汽车销售合同是消费者与汽车销售商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了各种条款和规定。
然而,一些销售商可能会在合同中设置一些陷阱,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本文将为您揭示一些常见的陷阱,并为您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常见陷阱1. 隐形消费一些销售商会在合同中不明确标注一些隐形消费,如手续费、上牌费等,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后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是关于费用的部分。
可以向销售人员询问清楚所有费用,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2. 强制保险有些销售商会在合同中规定消费者必须购买其指定的保险产品,或者收取高额的保险费用。
防范措施:了解相关保险法规,确保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保险相关条款。
3. 虚假优惠一些销售商会在广告或宣传中承诺优惠,但在合同中却不体现,或者以其他方式抵消优惠。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确认所有优惠信息已经明确写入合同中,并注意是否存在其他附加条件。
4. 更改购车条款一些销售商会在签约过程中,试图更改消费者之前确认的购车条款,如车型、配置等。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再次确认所有购车条款是否与之前协商一致,并注意条款中是否存在任何模糊或含糊的地方。
5. 延长交车时间一些销售商会在合同中规定较长的交车时间,或者在签约后以各种理由延长交车时间。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交车时间,并要求销售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车辆。
如果销售商未能按时交车,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三、结语在签订汽车销售合同时,消费者应当保持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注意防范各种陷阱。
通过了解相关法规、明确购车条款、规定交车时间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遇到问题,消费者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四、补充条款和附件1. 补充条款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合同中的补充条款。
一些销售商可能会在补充条款中设置一些特殊规定,如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
防范措施:仔细阅读并理解补充条款,确保其中不存在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阱一:合同条文严重缺失
在购买汽车时,车价是大部分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但等谈好价格,约定了提车时间,要签订汽车销售合同时,却没有多少人会仔细研究合同内容。
“反正所有人签的合同都一样,只要车型对、价格对就没什么问题了。
密密麻麻好几页纸的内容,我可吃不消全部细细看一遍。
”市民刘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观点。
可一旦在提车、交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合同恰恰是责任认定的关键。
而真实情况是,有的合同简单到只有一张纸三至五条条款,有的甚至是仅以购车交接单代替合同的简易合同,除了客户信息外,关于车型、交车时间等只是三言两语,既不说清责任,也没有违约责任条款,更没有诸如质量、交付及验收方式、保险、上牌及修理、更换、退货、争议解决方式等一系列约定,不符合《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基本条款要求。
陷阱二: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
多数合同对消费者违约责任规定得明确具体,而对自身的违约责任要么完全免除,要么变换字眼降低要求。
如某合同规定:“买方在接到卖方提车通知后七日内须与卖方办理交接手续,逾期不办,其预付款作为违约金没收,并且卖方有权将该车另行销售。
”又如,“本协议生效后,如因厂家原因导致甲方无法按时交付车辆的,则乙方有权选择解除合同,双方互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
类似条款中,经营者不仅免除自身违约责任,同时也将应当由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加重消费者责任。
更重要的是,预付款不同于定金,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约定逾期交接没收预付款,没有法律根据。
陷阱三:交车质量有问题“只修不赔”
多数合同中,对消费者购后的新车出现的质量问题,规定“只修不赔”。
如某合同规定:“车辆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属于生产厂家责任的质量问题时,乙方在规定的索赔期限内通知甲方,甲方协助乙方办理索赔事宜。
对于索赔的利益、费用和结果由乙方承担”。
“只修不赔”,是汽车维修行业内一种比较典型的免除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的不合理约定,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二十四条及《合同法》、《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陷阱四:设置汽车所有权转移的“双保险”条件
有的合同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人付清全部车款时起转移”,而购买人没有付清车款的则所有权归卖方。
此类条款约定“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人付清全部车款时起转移”,系卖方设置的免责条款,提前转移物权,意味着提前转移了风险,实质是卖方在消费者付清全部车款时就将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从而推卸自己的风险承担责任。
陷阱五:擅自扩大“不可抗力”的范围
不少汽车经销商通过格式条款、扩大“不可抗力”的范畴,把一些生产厂家或经销者自身责任造成违约的因素,也列入不可抗力的因素。
如某合同规定“因不可抗力因素(国家进口汽车政策改变、船务、报关、天气、天灾等)造成的延期交车,可免除卖方责任,但卖方必须及时通知买方协商解决”;或者规定:“因船务、报关、途中运输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延期交车,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
其实,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以上条款中,经销商把厂家原因、船务运输等不属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均列入“不可抗力”范畴,对不可抗力作扩大化解释,免除了经营者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不符合《合同法》第一○七条、第一一七条的规定。
陷阱六:车价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
不少合同规定:“若遇生产厂家调整产品配置及价格,则按提车时的新的配置和价格执行”;或规定:“在提车时如遇相关国家政策调整(如高消费税)或因汇率变化,影响交付价格时,甲方调整销售价格额度以当时厂方指导价格调整额度为准”等。
此类条款对于汽车价格的变化作出特别约定,使消费者的购车价格处于不确定状态。
当汽车价格行情上涨时,以厂家调整价格为由涨价;当汽车价格行情下跌时,则按原价销售。
消费者承担了政府调税、厂家调价的风险,不符合《合同法》第五条、第三十九条规定,也排除了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陷阱七:定金、订金和预付款混用不清
不少合同规定:“经销商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订单人的预订金。
在经销商确认收到预订金后,此订单合同开始生效。
订单合同生效后,因订单人原因要求变更或取消订单时,经销商不予接受,预定金不予退还”。
此类条款中同时出现“预订金”和“预定金”字眼,当消费者违约时,将“订金”转化为“定金”,而经销商违法则不负有赔偿责任。
这违背了“定金罚则”,不符合《担保法》规定,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对等,明显有失公平。
陷阱八:提货时验收无异议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不少合同规定:“消费者应于提货当日对所购车辆仔细验收,有异议当场指出,经甲方确认后做出处理,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事实上,无论是专业知识的限制还是缺陷瑕疵的隐蔽性,消费者都难以当场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
此类条款排除了消费者在“三包”期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要求销售者修理、更换或退货的权利。
陷阱九: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
不少合同规定:“卖方对本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有最终解释权。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
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
据此规定,当对厂家指定的格式条款发生争议时,“最终解释权归厂家”,就会做出有利于厂家的解释,有可能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这显然是违背上述法律规定的。
陷阱十: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
不少汽车合同条款语义表述不清晰、存在多种解释,或者用语不够规范、详尽、具体,不能给消费者在理解合同条款上带来相对稳定的预期。
如“相关费用”、“相关文件”、“无特殊情况下”等模糊概念条款在不少合同中作为约定条款,特别是汽车质量标准,同一合同中质量标准不止一个,有厂家标准、有集团公司标准或某品牌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等。
合同约定不明,或同一份合同中出现多重标的物质量标准,合同履行地点、期限表述不明确,具体条款内容表述存在歧义等,势必给合同履行造成困难,也为日后可能引发的争议留下很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