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体制的影响因素
浅议我国城市排水体制
浅议我国城市排水体制摘要: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目前仍面临城市排放不合理、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和管理不到位、城市排水系统仍存在投资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体制1引言我国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可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类型。
作为城市收集和输送污水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城市排水体制不仅起到排污、防涝和减灾的作用,还能通过再回收利用城市污水,使城市污水产生净化再生,发挥城市水循环畅通的功能,达到保护良好的城市水环境,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当前,我国城市排水体制仍面临城市旧城区合流制排放不合理、改造困难;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和管理不到位;城市排水系统仍存在投资不足等问题,下面针对我国城市排水体制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供对城市排水体制领域的研究参考。
2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现状分析2.1我国城市排水现行体制在我国现行城市排水体制中,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基本体制:1.合流制合流制就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采用一个管渠系统进行输送、处理和排放的一种体制。
合流制又可分为直排式、截流式与全处理式合流制三种方式。
直排式就是不经任何处理将城市污水和雨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一种合流制排放方式。
这种方式比较落后,一般在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存在。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日显突出,直排式没有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就直接将城市污水和雨水进行了排放,因此出现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截流式是在直排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流制排放方式。
通过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同时选择设置合适的溢流井和在末端建设污水处理厂等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
截流式在雨量不是太大,混合污水量在截流管的设计流量内时,能有效处理初期雨水和污水,有利于保护水体。
但在超过截流管的设计流量内时,超出部分从溢流井溢出,将会给城市河道水体带来短期、局部的水污染。
截流式还需要污水厂具有较高的污水处理工艺来解决大量进入处理厂的污水,这对成本和处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上海的排水体制
上海的排水体制(原创版)目录一、上海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二、上海排水体制的演变三、上海排水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四、上海排水体制的改进措施五、结论正文一、上海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1′~122°12′,北纬 30°40′~31°20′。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上海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多雨,汛期较长。
同时,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 4 米左右,这使得城市在雨季容易发生内涝。
二、上海排水体制的演变1.传统排水方式:在近代以前,上海的排水主要依靠天然河道进行自净。
市区内的河道与长江相连,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
2.20 世纪初的排水体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河道逐渐失去排水功能。
20 世纪初,上海开始建设现代排水系统,采用管道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3.现代排水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排水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排水设施建设,排水能力不断提高。
三、上海排水体制的现状与问题目前,上海排水体制主要以管道排水为主,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泵站等设施。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排水体制仍面临以下问题:1.排水设施不足: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部分区域排水能力不足。
2.排水设施老化:部分排水设施建设年代较早,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排水效率。
3.城市内涝问题:由于地势低平,加之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时常发生内涝,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
四、上海排水体制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进排水体制:1.加大排水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将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2.排水设施改造升级:对老旧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性能。
3.优化排水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优化排水系统布局,提高排水效率。
4.提高排水设施管理水平:加强对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暴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暴雨带来的剧烈降水量超过了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
在正常状况下,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用于处理日常降雨,但在暴雨天气下,排水系统往往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降水。
这种情况下,城市的下水道和雨水篦子很容易被堵塞,排水道路可能被淹没,导致街道积水严重。
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排水设施不足: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排水设施跟不上需求。
现有的排水系统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就无法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暴雨情况。
因此,在暴雨天气下,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无法及时排水,从而造成水流积聚。
2. 城市建设不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建设导致排水系统的失效。
例如,大规模的人工填埋地和建筑物改变了地表的自然排水规律,使水流无法有效地进入下水道。
此外,高密度建设区域也容易造成水流积聚,进一步增加了排水系统的压力。
3. 管网老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管网老化和损坏是排水系统无法应对暴雨压力的另一个原因。
老化的管道可能会出现漏水或破裂,减少了水流的排放。
此外,管网中的堵塞也会导致排水系统的效能下降。
为了应对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包括扩大排水设施的容量、改善排水管网的质量以及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提升排水设施的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暴雨的冲击。
2.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考虑自然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地形和地貌,确保水流能够自然流动,并减少不规范建设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此外,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管理,避免不当建设对排水系统造成损害。
3. 强化公众教育和参与:公众应加强对暴雨排水问题的认识,并主动参与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提高公众的责任感和意识,减少随意倾倒垃圾等行为,降低堵塞下水道的风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一、引言好的排水体制是确保城市或建筑物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排水体制的选择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建筑物类型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选择方法,让读者对排水体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废水从建筑物或城市中快速、高效地排出的系统。
在城市设计中,排水体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防止水患、保护环境,并提供城市生活的便利。
三、排水体制的种类1. 分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以及生活污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流式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其他用途,减轻对自来水的需求。
2. 合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合并排放至同一管道。
合流式排水系统简单且经济,但需要配备足够容量的污水处理设施。
3. 分级式排水系统:将不同流量的雨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级式排水系统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排水压力。
4. 街头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从街道上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
这种排水系统适用于繁忙的城市街道,能够迅速排除积水并减少交通堵塞。
5. 绿色排水系统:利用绿色植物和土壤来自然过滤和处理雨水。
绿色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径流并改善水质。
四、排水体制的选择方法1.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需要不同的排水体制。
例如,住宅区和商业建筑物可以采用分流式排水系统,而工业区和大型公共建筑物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合流式排水系统。
2. 地理环境:周围的地势和地质条件会影响排水体制的选择。
例如,平坦地区适合采用街头式排水系统,而山区可能需要采用分级式排水系统。
3. 可行性和经济性:排水体制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
维护和运行成本、施工难度以及适用的材料和设备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
4. 环保要求: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要。
选择绿色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实例分析以一座城市为例,该城市位于山区,降雨较多。
由于地势复杂,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合流式排水系统是最合适的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排水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解降雨和废水,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
因此,选择适合的排水体制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排水体制的类型和选择因素。
一、排水体制的类型1. 分流体制分流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分为两个管道系统进行排放。
降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废水则经过污水处理后再次利用或排放。
这种体制能够避免降雨水混入废水管道,降低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 混合体制混合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混合在同一个管道中进行排放。
这种体制相对于分流体制而言更为简单和经济,但可能会造成降雨水和废水互相交叉污染的问题,需要加大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3. 雨水花园体制雨水花园体制是指通过绿化带、花坛、池塘等形式将降雨水收集并进行自然过滤和蓄存,以达到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减缓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目的。
这种体制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二、排水体制的选择因素1. 土壤条件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会对排水体制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差,则适合选择分流体制,以充分利用雨水管道排除降雨水。
而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好,则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将雨水自然过滤并回收利用。
2. 降雨情况降雨情况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某地区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在短时间内,那么应该选择能够快速排除降雨水的体制,以防止水灾的发生。
而如果降雨量相对较小且分散,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城市规模和密度城市规模和密度也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应选择能够高效排水的体制,以防止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内涝和水灾。
而在城市规模较小且密度较低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以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态效益。
4. 经济和环境因素选择排水体制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
分流体制相对于混合体制而言,需要建设更多的管道和处理设备,造成的成本较高。
同时,分流体制可以有效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废水交叉污染,对环境保护效果更好。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国内外城镇排水体制的探讨
国内外城镇排水体制的探讨国内外城镇排水体制的探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排水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城镇排水体制的建设和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城镇排水体制、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在国内,城镇排水体制是由政府主导的,以市政部门为核心,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制的特点是集中化、统一化,由政府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政府下设的市政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合作。
然而,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工作量的增加,城镇排水体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主导导致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及时适应各类变化和突发事件。
其次,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优先级不够高,排水管网、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最后,城镇排水管理责任不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城镇排水体制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将排水服务任务委托给市场主体,实行竞争性的服务模式。
政府则负责监管和制定相关政策。
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服务质量。
然而,这种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或低收入群体的排水服务可能受到影响。
其次,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有效性需要加强,以确保市场的运行公平和有序。
最后,市场化体制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针对现有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政府在城镇排水体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机制,共同解决城镇排水中的问题。
例如,城市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等应加强协调,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显著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但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对缓解我国防洪抗灾压力、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抗涝体系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我国城市防洪抗涝建设体系的基本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若干现实影响因素,提出了积极应对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现实问题;解决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率持续提升。
作为一个承担着庞大人口经济、文化、政治需求的供给集中体,现代城市的职能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极端暴雨天气时有发生,我国许多城市均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状况,这对于我国城市的正常管理建设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优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与完善相关管理体制的是城市管理人员的必要选择。
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城市内部排涝以及城市外部防洪两方面组成,即城市排水与防洪两套建设体系。
城市内部的排水管道系统主要解决城市内部地表径流积累的问题,这一体系划分于市政管理部门;城市外部的防洪堤坝主要是阻挡洪水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隶属于水利部门管理。
这两道系统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属于不同的专项规划内容,但共同作用构筑了城市防洪抗灾保护网。
两者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应依据建设城市的实际地理等情况,充分考虑其用地与布局规划需求。
目前,在我国国内城市的防洪抗涝体系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地表径流不正确引导、排水疏导设施老化失修、排水管网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管道设计规格偏低、防洪细节设计不科学、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显著增加了我国城市内部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与影响程度。
上海的排水体制
上海的排水体制一、引言作为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城市排水体制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水环境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上海排水体制的概述、亮点、成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以及未来发展五个方面,全面剖析上海的排水体制,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排水事业提供借鉴。
二、上海排水体制的概述1.排水体制的划分上海的排水体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市属排水系统和区属排水系统。
市属排水系统主要负责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流的排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区属排水系统则负责辖区内中小河流、湖泊、渠道等排水工作。
2.排水设施的组成上海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排水管道、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排水管道负责将污水收集至泵站,泵站通过提升设备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3.排水设施的运行管理上海排水设施的运行管理采用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排水设施的巡查、维护、更新,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三、上海排水体制的亮点1.雨污分流制度上海实施雨污分流制度,将雨水与污水分开收集、处理。
此举有效降低了污水处理压力,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2.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上海不断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目前,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3.排水设施的智慧化管理上海积极推行排水设施的智慧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排水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排水设施的管理效率。
四、上海排水体制的成效1.排水设施的覆盖率截至2023,上海城市排水设施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全覆盖。
2.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通过不断完善排水设施,上海的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即使在强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上海城市排水系统也能确保市区基本无积水和内涝现象。
3.水质改善情况上海排水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得城市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朱 启 林 ’ 张 庆 红
科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中存在 的问题研究
(、 1 黑河市博锐环保科技有限公 司, 黑龙 江 黑 河 14 0 、 6 3 02 黑河市 自来水公司, 黑龙江 黑 河 14 0 ) 63 0
摘 要: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 应根据城 市总体规划、 环境保 护要 求以及 当地的地形、 体等 自然条件 , 水 结合城市污水量、 水质、 原有排水设施 、 经济实力等 多种 因素综合考虑 , 通过技 术经济比较决定。 水体制影响城 市排水 系统的设计、 排 施工、 维护和管理。针对排水体制的选择进行 了分析 。
一
各 种 排水 设 施 汇 集 城 r 内的 雨 水 和 部 分 ] 、 废 刚 合 流管 水 速 加 大 ,沉 积 在 管 底 的 淤 积物 被 } 『 _f f , {
水 ( 洁净 1就 近 排 入 水 体 , 初 期 雨 水未 经处 冲刚 超过截流管容纳能力的混合污水仍将排 较 , 、但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一 07
关键词 : 市排水体制 ; 流制 ; 流制; 城 合 分 复合 制 ; 流倍 数 截
l城市排水 体制的分类 理 直接排放到水体后 , 将对水体造成污染 。 入水体 , 使缺乏新鲜补充水源、 净能力弱 的水 自 人们在 日常生产生活 中,都 离不开水 , 经 近年来 , 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 , 雨水 体 , 受到周期性污染 , 难以彻底 解决水体污染问 使用过的污水需要 排放 。城市排 水根据其来源 径 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 的污染相 当严 题 。 另一方面 , 雨天截流管水质、 量变化幅 晴、 水 和性质可分为 :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和降水 , 对 重 ,因此提出对 雨水径 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 度大 , 成污水进水水 质、 造 水量随之变化 , 污水 城市排水采取的汇集方式 为排水体制 。城市排 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 处理厂运行管理困难。远非像 大多数人想象那 水体制一般 分为合 流制 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水 系统 , 又有雨水 排水系统 , 与完全分流制的不 样 一 截 流 就 万 事 大 吉 。 11 .合流制排水 系统 同之处是它具有把初 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 22正 确 选 择 截 流倍 数 .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 活污水 、 工业 殊 设 施 , 雨 水截 流井 。小 雨 时 , 水 经 初 期 雨 称 雨 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中,截流管开始 溢流 废水 和雨水径 流汇 集人 在一个 管 渠 内予 以输 水截流 干管与污水一起进 入污水处 理 厂处 理 ; 时所截流的雨水量与污水量之 比,称为截 流倍 送 、 理 和排 放 。 照其 产 生 的 次 序及 对 污水 处 大雨时 , 处 按 雨水跳跃截 流干管经雨水管排入水体。 数 n 1 。1 越大 , 降雨时经过溢流井溢出的混合污 理的程度不 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 截流式分流制 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 ,它要 水越少 ,对水体 的污染越小 ,但截 流管管径变 保证初期雨水 能进入截 流管 ,而中期 以后的雨 大 , 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增加 , 投资增加 。n越 城 市污水 与雨水 径流不 经任 何处理直 接 水能直接排入水体 ,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 小 , 情况相 反 , 因此要选择合理 的截 流倍 数。n 排人附近水体 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 溢出泄入水体 。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 地保护 不是固定的 , 它随着城市 的发展 , 居民生活水平 系统。国内外老城 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 水体不受 污染 。 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 , 截 提高 , 是在不断变化 的。 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 ,进入 截流管内 此类。 23因地 制宜处理好近远期关 系 - 随着 工业化 的不断发展 , 污水对 环境造成 的流量 和水质相对稳定 ,亦减少 污水泵 站和污 在分 流制 的地 区, 受城市污水 管网建设 、 单 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必须 对污 水进行适 当的处 水 处理 厂的运行管理费用。 位 内部 原有排水设施等多种 因素限制 ,近期难 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 径流对水 环境造 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 系统 ,未建雨 以达到全部分流要求。 为处理好 近远期关系 , 呼 成 的污 染 , 此 产 生 了 截 流式 合 流制 。 流式 合 水排水 系统 , 为 截 雨水沿着地面、 路边沟和 明渠泄 和浩特市先后出台了 《 道 关于城市污水排放接管 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 上 ,修建 沿河截 入水体 。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 能力不 足之处修 工作 的通知》 等规定 , 在积极完善城市污水管网 流干管 , 并在适 当的位置设 置溢 流井 , 在截流主 建部分雨水管道 ,待城 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 建 设 的 同时 , 求 合 流 制地 区新 、 建 项 目必 须 要 扩 干管 ) 端 修 建 污 水 处 理 厂 。 系 统 可 以保 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 轾 的末 该 该排水体 制投资省, 主 实行雨污分流 , 污水就近接人城市污水管网 。 已 证 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 污水处理 厂, 雨季 时, 通 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 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 建成的排水设施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进行排水 过截流设施 ,截流式合 流制排水 系统可 以汇集 的地方 , 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目前还有很 多城市 管网改造 , 限期实行雨污 分流。 对暂时无城市无 部 分雨水 ( 尤其是污染 重的初期雨水 径流) 至污 在使用 , 不过因为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 , 在雨季 污水管地 区,临时实行 在其合流管出 口处实施 对暂时改造有 困难的单位 , 在其总排口实 水处理厂 。 但另一方 面雨量过大 , 混合污水量超 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 、 涝灾害 , 以最终还得 截流 。 所 过 了截流管的设计 流量 ,超 出部分将溢流到城 改造为完全分流制。 对于常年少雨 、 气候 干燥 的 施临时截流措施。结 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区改 而对于地势平坦 , 多雨易 造 , 步 变 为 分 流 制 。 逐 市河道 ,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 局部和短期污 城市可采用这种体 制 , 染 。并且 , 进入 处理 厂的污水 , 由于混有大量雨 造成积水地区 , 不宜 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 24合 理 解决 截 流 式 合 流 制 排 水 中截 流 与 . 分流制 的优点是 它可 以分 期建设和实施 , 防洪之间的矛盾 水, 使原 水水 质、 水量波 动较 大 , 势必对 污水厂 各处 理 单 元 产生 冲 击 ,这 就 对 污 水 厂 处 理 工 艺 般在城 市建 设初期建造城 市污水下水道 , 在 汛期河水水 位上涨 , 合流排水管出口被淹 , 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 , 收集 、 如管理不到位 ,会导致河水经截流灌进入污水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处 理 厂 现 象 ,大 量不 需 处 理 的 河 水 连续 不 断 流 在 雨 量 较 小 且 对 水 体 水 质 要 求 较 高 的 地 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 在一个城市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 进污水处理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 : 污水 区, 可以采用完全合 流制。将生活污水 、 工业废 水 和 降 水 径 流 全 部 送 到 污 水 处 理 厂 处 理 后 排 系统 , 即既有 分流制也有合 流制的排水系统。 复 管理部门与防洪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制定 防洪 当 放。 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 , 但对污水 合 制 排 水 系 统一 般 是 在 由合 流 制 的城 市 需 要 扩 泵 站 开 启 水 位 , 汛期 河 水 上 升 到 一定 高 度 时 , 处理厂处理能力 的要求高 ,并且需要大量的投 建排水系统 时出现 的。 在大城 市中, 因各 区域的 启动防洪泵站 ;. b在截流井 内安装启闭机 , 通过 资和 运 行 费 用 。 自然条件以及修 建情况可能相差较大 ,因地制 控制启闭机防止河水倒灌 。 3 结论 1 . 流 制 排 水 系 统 2分 宜地在 各区域采 用不 同 的排水 体制 也是合理 当生 活 污水 、 业 废 水 和 雨 水 用 两 个 或 两 的 。 工 随着城市化 的发展 ,排水 系统在社会可持 个 以 上排 水 管 渠 排 除 时 , 为 分 流 制 排 水 系统 。 称 2选择和实施排水体制中应 注意的问题 续发展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排水体制的 排水体制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没计 、 工 、 选择应 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 、环境保护 施 其 中排除生 活污水 、工业废水的 系统称为污水 排水系统 ; 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维护和管理 , 对环境保护影响深远 , 在选 择和实 的要求 、 污水利用情况 、 原有排 水设施 、 水质 、 水 根据排除雨水方式 的不 同, 又分为完全分流制、 施排水体锘 时应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 } j 量、 地形、 气候 和水体等 条件 , 从全局 出发 , 通过 不完全分 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21正确看待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效果 . 技术经 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同时 , 加强对城市 完 全 分 流 制 排 水 系 统 分 设 污 水 和 雨 水 两 在截流式 合流制排水 系统中 , 通过截 流井 , 水 系雨 水释 流 管 理 和 污 染 控制 的工 作 。 个管渠系统 , 的者? 集生活污水 、 废水 , l 工、 送 能将晴天旱流污水全部收集输送至污水 处理 厂 至 处 理 厂 , 处 后 排 放 或 加 以 利 用 者 通 过 处 理, 治理 水体污染起到了积极作 用。 降雨 经 后 对 但
排水系统布置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2 0 4・工 程科技
排水系统布置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李树清
( 尔伯特县供水有限责任公 司, 杜 黑龙 江 大庆 16 0 ) 62 0 摘 要 : 市规划对排水 系统起 着控制性作 用, 城 城市发展规模决定 了排水 系统布置的 区界 并影 响污水处理厂 的设置数量 。排水 系统 业务面积必须覆盖整个城 市在设计年限 内的发展 范围。对于小型城 市, 一般设一个 污水处理 厂, 而对于大中型城市 , 将整个城市的污水集 中处理 , 虽然可以减 少污水 处理厂的数量 , 节省 污水处理厂的总基建 费用 , 降低单位体积 污水的处理成本 , 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效率 , 提 但主干管的管径 、 长度和埋深都要 增加 , 并有可能要增设 中途泵站 , 管 网和泵站 的投 资增 大, 使 故应 对污水处理厂 的数量和位置作 多方案 的 技 术 经 济 比较 , 行 全 局 性 优 化 设计 。 进 关键词: 影响 ; 排水 系统; 布置因素
1排水 系统的布置 市上空影 响居 民生活 , 污水处理厂应设 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 向的 11 . 排水系统布置 的内容 上风侧 , 并与生活居住 区保持一定 宽度 的隔离地带。 根据排水体制的不同 , 排水系统可分为分 流制排水 系统与合流 1 .充分考虑远期发展 , .5 2 使近期与远期 能有机地结合 。排水系 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统 的建设费用很 大 , 分期建设可 以更好地 节省初期投资 , 并能更快 合流制排水 系统 又可分 为完全合流制排水 系统 和截 流式 合流制排 地发挥工程建设 的作用。排水管道属永久性构筑物 , 应按远期设计 水系统等形式。 流量设计。 但在布置排水管道时 , 对城市边缘地区 , 尤其是有较大发 在 民用建筑 中, 生设备排 出的生活污水 , 卫 通过排水支管 、 排水 展可能性的地 区,要充分考虑在设计年限 内城市发展的阶段性 , 对 立管和排出管将 污水收集和输 送到街道 污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中 ; 排水管道一次布置 , 在 分期实施 。 污水处理厂应按近期 流量设计 , 但布 工业建筑 中, 生产设备排 出的工业废水 由车间 内部的排水 管道 收集 置污水 处理厂时必须 留有远期发展 的余地。 和输送到厂区污水管道上的检查井 中。 街坊或厂 区的污水管道经连 1. .6充分发挥原有排水设施 的工程效能。 2 城市排水系统是在城 接管与街道污水排水 系统( 市政排水系统) 相连接。工业与民用建筑 市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逐渐建立 和完善 的,在布置排水系统时 , 应 的屋 面雨 水由雨水斗收集 , 经立管 、 地管 排入厂区与街坊 的雨水 对原有排水设施 的排水能力及完整程度进行全面 的调查 , 埋 对经 过适 管渠 , 再经连 接管接入 街道雨水排水系统f 市政雨水系统) 或就近排 当改造后能满足排水及环保要求 的排水设施 , 要充分利用 和发 挥其 人天然水体。 ‘ 效能 。 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 ,是指在设计 区域 内合理地确定收集 、 输 2影响排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送、 、 处理 利用和排放 污水及雨水的工程设施 的平面位 置。 对于合流 地面坡度小 、 面覆 盖材料透水性差的 区域 , 地 为防止地面积水 , 制排水系统 , 主要包括合流管道及截流干管定线 , 确定雨水 口、 连接 应 多设 置雨 水 口; 在绿化程 度高或地面坡度大 的区域 , 则可适 当减 管 、 流井 、 溢 出水 口、 泵站 、 污水处理厂 的位置 。对于分流 制排 水系 少雨水 口的数量。 统, 主要包括污水管 道 、 雨水管道定 线 , 确定雨 水 口、 连接管 、 出水 道路宽度及其车流量和电力 、 、 电讯 煤气 、 供热等地下 管线 的完 口、 事故排出 口、 泵站 、 处理厂 的位置。 污水 善程度影响到排水管道 的埋深及其 在街道上的位置。 排水干管一般 1 . 2排水系统布置 的原则 不宜敷设在交通繁 而路面狭窄的街道下 , 因管道施工及维修 以免 在布置排 水系统时 , 需要考 虑诸多因素 , 于某些 问题 的处理 而阻塞交通 。当道路宽度超过 4 l , 了减少连接支 管的数量 对 0n 时 为 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 , 但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 和减少连接支管与其他地下管线的交叉 , 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平行布 1 . 排水 系统 的布置应符合城市 总体规划 。排水 工程规划是 置两条排水管道。为避免排水管道渗漏对其他地下管线造成危害 , .1 2 城市总体规划 的一个组成部 分 , 因此 , 排水系统 的布置必须符 合城 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应保持一定 的净距并 在高程上低 于其他 市总体规划 。如城市发展规模 、 设计期 限、 建筑界 限 、 功能分布区等 地下管线 。 是布置排水 系统 的依 据 ; 城市 的道 路规划 、 向规 划 、 竖 地下设施 规 城 市地形影响排水系统管道定线及出水 口、 泵站 和污水处 理厂 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单项工程规划也影 响到排水 系统 的布置 , 必须 的布置 。 污水和雨水均采用重力流形式输送 , 为减小管道埋深 , 降低 从全局出发 , 密切 配合 , 互相协调 。 工程造价 , 管道应顺坡布置。 为使尽可能多的污水能流入厂内 , 污水 1. . 2充分利用地形 地势 , 2 最大可能地采用重力流形式 , 避免提 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 。在地形较平坦的城市 , 为避免管道理深 升。重力流是排水管道的基本特征 , 在排水 系统 中应尽量避免设置 过大 , 在中途需设提升泵站。 对地势较低的局部 区域 , 应采用局部提 提升泵站。 设置泵站不仅要多 占地 , 产生噪音污染 , 影响周 围居 民生 升 , 以免增加整个管网系统的埋深 。 活, 更主要的是水泵机组运转要消耗 电能 , 增加 系统 的经 常运行费 城市 区域 内的河流 、 池塘 、 湖泊 、 水库等水体 的位置 、 水位 、 容量 用。 此外 , 由于增设 了水泵机组和压力管道 , 加大 了系统出现故障的 合影响到雨水排水系统 的布置 , 当水体离 流域很近 , 水位变化 不大 几率 , 还会降低系统运行 的可靠 度。 且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 时 , 如果 出水 口的建筑 费用不大 , 宜采 1. . 3雨水管道 、 2 合流管道应尽量考虑雨水能 自流排放 。布置雨 用分散 的出水 口, 使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当水体洪水位高于流域地 水系统 的 目的之一 , 是要保证在一定 的暴雨 强度下 , 面雨水能迅 面标高时 , 地 应设提升泵站。 当水体离流域较远时 , 雨水相对集 中 应将 速得 以 除。由于雨水流量很大 , 排 雨水泵站造价较高 , 利用率很低 , 地排放 , 以减少管道长度。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存在问题近年来,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量大大增加,原有的区域局部规划不能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成为目前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建设的紧迫课题之一。
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许多问题。
例如:(1)现状管线常有雨污混接现象,降雨时污水量增加,造成污水溢流,环境污染。
同时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费用。
(2)部分现状管线管径不合理,大多是根据经验估算所得。
雨水管径普遍偏小,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汛期常常出现溢水现象;污水支管管径偏大,主干管管径偏小,难以充分发挥管渠系统的工程效益。
(3)部分管线覆土厚度偏小,导致两侧街坊管难以接入;另外现状管渠普遍淤积严重,管渠过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4)雨水污水排水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各区域排水系统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大范围的雨污水排水系统,国内没有很好的水力计算软件,难以做到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
事实上,设计院目前大都是采用经验估算方式进行设计,造成水力流态不好,管道淤积严重,建设泵站过多。
这都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管理费用。
(6)雨污排水系统、灌溉渠、城市防洪系统、水景湖面各自独立,没有协调规划,系统间不但不能相互补充利用,反而存在矛盾。
2.目前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没有专业的排水系统设计软件,对于大规模的有几千乃至上万条管段的排水系统,由于雨水管渠、污水管道和给水、煤气、供暖等管道以及河流的交叉处理,雨水管渠与河道的衔接,需要进行大量的高程优化调整,排水系统是重力流,每一点的高程调整,都会影响其下游管渠的高程,实际上人工计算操作是很困难的,国内有的排水绘图设计辅助软件,虽然有简单的计算功能,但对十几条以上的排水管道难以自动计算,往往靠人工设定高程经验估算,结果造成埋深及上下游坡降安排不合理,泵站设置过多,增加了建设费用和日后的运行管理费用。
3.解决方案本公司与日本CSD公司合作,开发了先进的雨水污水管道设计软件PipeRapid,能对大范围的排水系统,按照①埋深最低;②不同管径的标准坡度;③指定最小流速;④上下游管底的落差最小等不同条件,进行灵活设定优化设计。
城市排水系统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
4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程 技 术1 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及现状近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水环境收到格外的重视,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并且城市用水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的污染也造成水质恶化,进一步造成水资源紧张。
同时,我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旧排水设施,许多城市排水系统仍然是以雨污合流为主的管道,排水标准低,难以抵御一年一度的汛期的降水量。
2012年7月份的京津的那场特大暴雨,老旧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排水防涝运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可见排水系统的对于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保证其正常运转,对于保护环境、维持城市的正常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国加快了城市排水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对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并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以天津市为例,今年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天津市津河等河道管理办法》《天津市实行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心城区排水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确保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常见问题2.1城市排水系统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还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有害污水应尽快排到城市下游,这种排水理念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
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
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城市排水对策1 城市排水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
国家为加强排水行业管理,更好地促进和推进城市排水事业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及标准。
《城市排水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规定城市排水的发展要“以国家当前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建设的速度,逐步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排水体系”,“城市排水应统一规划,纳入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及排污水单位应执行“节水、减污、净化、再用”的技术政策,同时对发展序列、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等也做了明确规定。
为推动产业政策实施颁发了《关于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的若干规定》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了规定。
为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进一步控制超标污废水进入排水设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及损坏排水设施,制定了相应运行管理标准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同时为加大对污废水的监测力度,建立了《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并对监测网的成员单位,进行了国家级城市排水监测计量认证。
城市排水建设资金,基本上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建设资金的增加加快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速度。
按行业划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为160.18亿元,平均每年投资32.0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16.09亿元,这部分投资大部分作为“引资贷款”的配套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部分用于排水管网建设。
不同地势条件下的市政排水问题研究
不同地势条件下的市政排水问题研究摘要:地势因素极大的影响着一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
本文首先对地势平坦的平原城区和地势变化剧烈的山地城区的排水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地势下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思想,最后分别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市政排水,地势,平原城区,山地城区1 引言城市的排水系统相当于人体的静脉系统,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而且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排水体制的设计是排水系统规划的关键,也影响着环境保护、维护管理和投资等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设计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类型。
但一个城市具体排水体制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城市本身的地形、气候、水体、水质、水量、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利用情况、环境保护要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以加强城市的污染控制和水系径流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地势条件对市政排水系统设计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用实例加以分析。
2 不同地势条件下城市排水设计问题分析2.1 平原地区城市排水设计问题分析平原城区地势平坦,地面的高程变化小,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城区周围河道水位变高,使得排涝的水位超过地面的高程,再加上低洼的地形,容易导致积水频率过高并且排水困难等现象,甚至可能由于河水倒灌而引发城市涝灾。
由于合流制排水造价低且易于维护等特点,许多平原城市在建造排水系统时使用雨污合流管道,旱季时在排污管道里会沉积大量的污染物质,到汛期时这些累积物会随着雨水流入水体,甚至流出雨水口溢出地面,造成水体污染和城市环境的恶化。
因此平原城市的排水设计中应首选分流排水体制,再结合城市的规划、当前排水情况和用地的现状进一步分析设计。
2.2 山地城市排水设计问题分析山地城市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特点是落差大、跌落多,并且跌落的纵向距离短,甚至有竖直跌落的情况。
因此山地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中落差的处理是难点,即要有一定的稳流和消能功能来避免下游的管道被过度冲刷,而且也要能衔接上、下游排水管道及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城市排水体制的影响因素陈龙喜(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摘要: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受地区降雨量情况、地形地势特点、城市环境因素、城市经济条件及现状排水管网情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进行比选,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排水体制,从而达到水环境保护,节约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1引言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方式,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大多直接采用分流制,原有的合流管网改造成分流制,规划倾向单一的方式。
但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完全分流制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用户改造困难、管道改造难度大、管网投资大等。
合流制管网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截留倍数选取、水体环境污染等。
由于每个城市的条件不同,如自然降水量、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原有排水管网情况等条件,排水体制中的分流制与合流制很难区分孰优孰劣,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城市中不同的区域排水体制也不可能完全统一。
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也影响整个工程的投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实用地选择城市排水体制。
2城市排水来源及体制分类2.1城市排水来源城市中排除的水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①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②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2.2体制分类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的方式,按汇集方式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还形成了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混合制的区域。
2.2.1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可细分为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根据其排水来源的不同,细分为污水排除系统、雨水排除系统及工业废水排除系统。
2.2.2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放的系统,又可细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早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故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近年来,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即在早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截流干管接入污水处理厂。
3影响排水体制选择的因素确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排水体制,首先必须对这个城市或地区的现有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而现有条件即是影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及城市排水现状等。
3.1自然因素3.1.1降水径流因素我国南、北方降水量差异明显,南方多北方少。
在我国北方部分城市雨天少,据统计潍坊城区平均历年降雨天数为28d,平均降雨量671.5mm,最小降雨量388.1mm。
北京在1999~2007年间,出现连续干旱,九年平均降水仅428mm。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70~660mm,最小年降雨量为261.8mm,降水量集中在夏季6~8月,占年雨量的75%。
而在南方的广州市,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
广州市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年降雨天数在150d左右。
降雨主要集中在4~9约的汛期,占全年雨量的80%左右,年平均暴雨天数(降雨量大于50mm)约有7d,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
降雨情况是决定排水体制选择的重要因素,北方地区雨量少,且降雨天数不多,麻木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管长期没有水流,或水流量小,容易导致管道堵塞和投资浪费。
而且长时间不下雨,地表聚集的污染物非常多,初期雨水的浓度会较高,若不进行有效的初雨处理,对周围的水体会造成非常大的污染。
南方地区刚好相反,若都采用合流制,则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较大,增加污水处理压力,合流管网中超出截流倍数部分的污水溢流入自然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选择排水体制时,必须先充分分析当地的气候及降雨情况,根据不同的雨量及强度适当选取排水体制。
3.1.2地形因素自然地形因素对排水体制选择的影响在于地面坡度,我国地员辽阔,地形复杂,尤其在中西部集中分布了较多的山地城市,而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则地形平坦。
在重力流为主的城市排水系统,有效利用这种地形优势,结合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山地城市的典型特征,地势跌宕起伏,沟壑较多,道路纵坡大(一般超过5%),道路断面较小(两侧人行道及绿化带宽度较小),建筑密度低。
由于城市建设密度不高,所产生的污水流量较少,采用完全分流制,污水管内平均充满度偏小,造成管道能水利建设54广东科技2013.3.第6期广东科技2013.3.第6期力的浪费。
另外,两套管网会增加管线综合的断面压力,管位交叉及重叠问题突出。
平原城市则是另一种情况,城市整体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自然水体与地面高差不大。
排水系统的建设既要满足雨水就近排放的要求,同时也不会因为管道输送距离远,埋深大,导致雨水无法排入水体的问题,分流制则更为合适。
3.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排水体制选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初期雨水。
初期雨水携带着空气中的可溶污染物及冲刷地面带起的沉淀物、有机废弃物等,其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城市污水。
不同的城市类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不同,工业城市,大气环境中,一般城市道路及地面的污染物浓度都比较高,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自然高。
农业城市或森林覆盖面积比较高的服务型城市(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自然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整体污染物浓度低,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自然比较低。
城市环境的好坏决定初期雨水污染程度,污染程度决定初期雨水的处理与否,当然也决定的了城市排水体制。
3.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一座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或者说在市政排水工程中可以投入的财政费用。
我们知道污水处理系统中,以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投资成本为污水厂投资成本的4倍,即管网投资与建厂投资比为4:1;而在雨、污分流制排水管道系统中雨水管道约占总投资的60~70%,污水管道约占总投资的30~40%。
从投资的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财政投入都集中在管网建设中。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通过BOT 、BOO 的形式进行建设,但排水管网则须由政府承担。
这对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自然希望有一个优越的水环境,而采用完全分流制,甚至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政的投入经费不足,若采用一套排水管网,通过适当加大污水处理厂或增加调蓄池的方式,在整体排水系统节约20~30%投资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解决雨水排放及污水收集处理的问题。
3.4管网现状现状排水体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制约着新规划中排水体制的选择。
一般而言,旧城区用户过去大多采用雨、污合流,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全部合用一套管道接入市政管道。
合流管道比较长,走向复杂,且没有标准化的规划和设计,竣工资料缺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权也不清晰。
如果将这部分管道改造为雨、污分流管道无疑难度及投资将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另外,旧城区道路狭窄,路上已建管线种类繁多,改造排水管道,加设一套污水管道的路由很难确定。
其实,在国外对于现有排水管道的整理和改造,分流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比如德国,他们因地制宜地采纳适合当地条件的排水方案,保留大量的合流制(约占城市建设区面积的70%左右,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德国南部更多采用合流制,而在地势平坦的北部则倾向分流制)。
瑞典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放弃了市政排水管道系统雨污分流的思想。
他们发现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影响范围大、耗时长,经济上不划算,技术上又不足以有效防止水体的受污染状况。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现有的排水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下,破损堵塞严重,完全无法满足排水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造或重建。
出现这种情况时,新排水体制的选择则需要结合城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结语排水体制的选择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经济条件及现状管网情况等的影响与制约,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不过,不论是何种影响因素,选择的是哪种排水体制,最终都应该在满足城市排水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城市特点,符合城市定位,既能实现水环境保护,又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1]唐建国,曹飞.德国排水管道状况介绍[J ].市政技术,1999,98(1):36~41.[2]周红,张程.合流制排水体制合理应用方法研究[J ].南京工程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6).[3]李建峰.浅谈北方中小城市排水体制[J ].资源环境,2008,37(5).!!!!!!!!!!!!!!!!!!!!!!!!!!!!!!!!!!!!!!!!!!!!!!!综上所述,勘查区北段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偏简单,南段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总体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类型偏简单。
4含煤地层及成煤规律分析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P 2c )与龙潭组(P 2l )。
一般厚度217.59m ,含煤9~14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为C 5(C 5a)、C 1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但零星或小范围见可采点,煤层总厚平均为5.42m ,含煤系数为2.49%,可采煤层总厚平均为2.91m ,可采含煤系数为1.33%,含煤性差。
主采煤层为C 5(C 5a)、C 1为中厚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
综上所述:本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可采煤层较少,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含煤性较差。
可采煤层位于含煤地层上部或顶部。
聚煤规律。
矿区内较稳定和不稳定煤层(C 1、C 5及C 6)皆位于分流河道泛滥盆地沉积旋迴最顶部,且单个旋迴沉积发育愈充分、愈完整、厚度愈大,则煤层愈稳定。
而间湾区段由于海水动荡,时进时退,沉积环境不稳定,故煤层薄,且稳定性聚煤区主要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临近滨海平原地带及滨海平原带。
富煤带则位于冲积平原的前缘与下三角洲平原或滨海平原带。
但因离三角洲主河口较近,普遍为中高灰、高硫煤。
故主煤层为中高灰、中高硫煤。
5结论矿井多年的生产情况总结可发现,由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已成为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因此通过地质勘查,分析研究该矿区地质构造的发育特点,了解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掌握煤层的分布和聚煤规律,对崔路、龙头山矿区提高产量,保证进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