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基本概念: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1.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章节重、难点:重力公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般指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越大,线段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且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二、弹力1、弹性是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塑性是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发生弹性形变和两物体相互接触。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和外壳。

它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时要注意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不能超过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为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大小为9.8N/kg,表示1kg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取g=10N/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可用重垂线和水平仪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重心是指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例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弹性和塑性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一、力
第一章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
对角线的交点)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区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且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一节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一节力

A:相互接触的物体在产生力的作用。 学法突破
B:小孩用力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 对小孩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 凹下去,说明了力的作用可以改变
力的作用效 果他两类, 一定要分清。
物体的形状。
不接触的物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 方向改变,表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体间也可以 主生力的作
首页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用符号 F 表示。
牛顿
牛顿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 在力学、光学、天文学与数学领域有许多杰 出贡献。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 总结出了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 基础。
牛顿出身贫寒,14岁时曾因经济困难而 辍学在家,帮助母亲耕种。但他始终热爱学 习,酷爱读书和动手制作。上小学时他就做 了不少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 械,受到同学和邻居的赞赏。1661年,牛顿 考入剑桥大学做工读生,其大部分时间也花 在实验方面。
2、物体是力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3、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 才有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每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 也是受力物体。
5、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如图,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 它,发生 A、B、C、D 四种形变,F1=F2=F3>F4,则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__C__和___D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__A___和_C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_A___和__B___。

八下物理第一单元笔记

八下物理第一单元笔记

八下物理第一单元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的笔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力的种类: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例如,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摩擦力:两个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4. 力的三要素:大小:单位是牛顿。

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

作用点:指力的作用点,它决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

5. 二力平衡: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大、反向、同线。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7.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包括弹簧测力计和滑轮式测力计等。

9. 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N)。

10. 常见题型分析: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判断、重力方向的应用等。

以上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课本和课堂讲解来补充和完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基本概念: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

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的概念》①基本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等作用。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推桌子的时候,你对桌子施加的那个劲儿就是力。

②重要程度:力在物理里面特别重要,可以说是物理这座大厦的基石。

很多现象都要通过力来解释,像物体为啥会运动,为啥会停下来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你得知道物体是什么,空间位置这种最基本的概念。

比如说你要是连桌子这东西是个物体都不知道,力对桌子的作用就没法理解了。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能用到。

比如想要搬东西就得用力,汽车发动机给轮胎施加力才能动起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力的概念在力学里是最基本的部分。

就像树根一样,后面学的力的种类、力的合成等知识都是在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枝叶。

②关联知识:和运动知识联系可紧密了。

要是没有力,很多运动现象都没法解释。

也和压强等知识相关,毕竟压强也是力在一定面积上的分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其实不大,关键就是要能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可能是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些概念。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里是必考的知识点。

经常会出现在选择、填空等题型里,考查你对力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力必须是物体对物体的,一个物体不能自己对自己有力的作用。

就像人不能自己把自己举起来,因为没有别的物体对自己施加这个“举”的力。

②特征分析:力是有大小的,像大力士能施加很大的力去搬重物,小孩只能施加小力搬轻东西。

力也有方向,朝左推桌子和朝右推桌子效果肯定不一样。

力还有作用点,比如推桌子的边缘和推桌子的中间,桌子运动状态可能就不一样。

③分类说明:有力的按照性质分,像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还有按照效果分的,比如拉力、压力。

重力呢,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力,你跳起来还会落回地面就是重力在起作用。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解释生活里很多东西的运动变化。

不过局限性就是如果物体不是古典意义上的实物,像电磁场这种,对力的解释就得用更深层次的理论。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一、力1.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施力物体。

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受力物体。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肯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了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一只手去拍击另一只手,两只手都会苦痛;用手压弹簧时,有弹簧推手的感觉。

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直线性)、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性〕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外形发生转变。

2.力可以改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运动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静止〔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转变我们就说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转变〕速度方向转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转变物体的外形,也可能转变它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一个要素转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随之转变。

例如,以不同大小的力拉拉力器,方向、作用点一样,用的力越大,被拉的越长〔把握变量法〕。

所以要争辩一个力的的作用效果,就必须明确这个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1、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2、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一般应当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②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必有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③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一)、弹性和塑性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施力物体:地球。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有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量(形变大小)有关。

(还跟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如果一个物体发生形变,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就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上)。

(三)、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得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明确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必须校零,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与外壳有摩擦。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4)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9.8N/kg,它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力为9.8N)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