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混声四部合唱谱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民歌悠扬 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歌曲分析《赶圩归来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十六分音、前十六分音、后十六分音符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
2、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3、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难点1、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2、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串铃、铃鼓、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彝族服饰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2、彝族简介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彝族服饰重要组成部分。
广袤丰饶的土地,孕育出彝族人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段音乐的旅程,去一个充满欢乐和热情的地方。
我们将一起感受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
三、歌曲学习1、初步聆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速度:中速稍快歌曲情绪:欢快、喜悦的2、再次聆听:你从歌曲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找出来,并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阿哩哩”:高兴、快乐的意思。
)3、《赶圩归来啊哩哩》赶圩是什么意思?赶集的意思。
赶圩归来阿哩哩就是说赶集回来很高兴。
4、歌曲背景: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
当时正值圩日,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
小学音乐五年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歌曲音乐性的感知能力,以及表现力。
2.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利用学习过的音乐知识,进行歌曲的创编。
教学内容1.表演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创编与活动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的创编。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歌谱。
教学过程(三)歌曲创编1刚才同学们演唱了童声合唱版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再来欣赏三种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①.根据不同版本,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通俗、摇滚三种唱法。
②.分析三种版本分别带给大家的感受。
(抒情;快乐;激昂)2 同样一首歌,歌手根据自己对它的理解,创作出来了不同的版本,让我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了。
我相信你们也能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3 作为一名作曲家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创作力、灵感、文采、想象力、感情等等)【创设情境】创作来自于灵感,而灵感则来自于我们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成为那群赶圩归来的彝族小朋友。
当走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时,心情是怎样的?想用什么样的风格和速度来演唱这首歌呢?引导学生进行选择。
(放慢速度、赞美的、抒情的等等)彝族人民用“啊哩哩”来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请同学们用平时常用的感叹词来替换歌词。
为使音乐更加优美,请同学们体验加入前倚音后旋律发生的变化。
师:一个小小的装饰音,给你们创作的歌曲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创设情境】伴着一路抒情的歌声,大家已经回到了欣赏阶段通过欣赏与对话,进行创作导入,激发学生编创的热情。
第一次创编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创编歌曲是一次新的尝试。
因此在此环节主要以学生自由开放、体验式的手法,对第一乐段进行简单的改编,以便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大意,以情感变化为导线,来选择编创风格。
通过放慢速度↓改变衬词↓加入前倚音来逐步丰富音乐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彝家山寨。
买回来这么多好东西,你最想干什么?(与家人分享快乐)师:你们真是群善良的孩子啊。
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你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村寨踏歌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间歌曲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合唱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 上下承接: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意义和表达。
2. 合唱技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
3. 表演技巧: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动作和神态配合歌曲表达。
教学难点:1. 表达情感:教学如何让学生感情真挚地表达歌曲意境。
2. 合唱协调:如何让学生在合唱时保持音调、节奏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1. 整理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材料和资料。
2. 准备音乐播放器和音箱。
3. 安排合唱排练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初步了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村寨踏歌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表达主题。
2. 分析歌词: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3. 听歌学习: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歌曲的情感和歌词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第二课时:1. 合唱排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合唱排练,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合唱的节奏和音调。
2. 表演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动作表演,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实际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排练和表演动作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合唱表演: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教师和同学互相鼓励和欣赏。
2. 课堂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合唱表演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优点和不足之处。
3. 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反思歌曲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明确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4. 总结讨论: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意识到民间歌曲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理解了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内容和意义,提高了合唱能力和表演技巧。
2024年《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2024年《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2024年《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1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民歌。
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学生对于节奏欢快的歌曲学唱起来都是较快,但前面的内容讲解过多而歌曲的教唱相对就少了些。
(四分音符节奏、二分音符节奏、八分音符节奏,再学习十六分音符节奏、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要重点教学)。
按照我的教学计划是学生三节课要能较完整的进行演唱的。
但合唱教学生不配合效果不明显,有很多学生唱的歌词含糊不清或音高不明确。
反思如下:1、应把以前的内容和歌词联系在一起复习,如十六分音符节奏练习时加上歌词[日落西山啊哩哩]。
前十六分音符节奏练习加上歌词[欢欢喜喜]。
这样既能巩固对以前学习过知识的印象,又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2、《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现了大量的一字多音。
让学生默看歌词听歌曲旋律,教师再试唱一字多音的地方让学生感受,让学生体会一个字多个音怎样唱的。
3、语言缺少准确性,歌曲整体旋律跳跃性不强。
4、抢拍现象较严重,注意提醒学生看指挥手势,及时跟指挥进行交流。
5、高音区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轻声演唱高音区。
教学是包括教和学不断延长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听多看从中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024年《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2《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堂典型的歌唱课。
这样的课设计较为简单,把主要的教学重点放在歌唱的兴趣激发以及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上。
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走进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感受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及风土人情。
这节课在轻松与欢快的氛围中完成,那欢快、热情的歌曲旋律始终环绕在我和所有孩子们的耳边。
课堂上,我很孩子们一起唱啊、跳啊、聆听音乐,希望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每一个学生。
孩子们也学得非常投入,似乎真的走进了彝族村寨,成了彝族姑娘。
课后,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以下反思:1、以音乐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课堂伊始,以欣赏音乐为主,营造民族音乐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各段音乐中感受个民族不同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
赶圩归来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原是一首舞蹈插曲,创作于1980年,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
欢快的心情。
这首歌曲还以独唱、无伴奏合唱等不同歌唱形式呈现在舞台和银屏上,
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旋律深入亿万人民的心里,很快唱红了全国,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民歌乐坛经典曲目之一。
该曲1988年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9年
入编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大系·音乐卷》,多次入编全国音乐院校及中小学音乐教材,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赶圩归来啊哩哩
155。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第2课《赶圩归来啊哩哩》课件(共15张PPT)
赶圩归来啊哩 哩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有56个民族 2、大家知道的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呢?大家仔细想一想! 汉族、回族,壮族,满族,白族,彝族, 傣族,苗族,布依族,哈萨克族,蒙古 族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歌曲简介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描写彝族姑 娘赶圩(赶集。客家人叫赴圩。在客家人 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 “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 叫赴圩。)归来时的欢乐心情。 广西词人 古笛词、黄有异曲, 唱出名的是广西歌舞 团的唐佩珠、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等。 演唱者还有罗宁那、吴彤、阿果、汤灿、 轮回乐队等。
赶圩归来啊哩哩 (1)
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实行演唱。
2.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水平及相互合作的水平。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歌曲节奏较复杂,演唱上还需能表现少数民族欢快的心情。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为学生们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合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多少民族啊?师:直接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目的开课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教师图文并茂的为学生介绍彝族风情:(同学们,彝族人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省区,彝族人们的服饰款式多样,各具特色,他们喜爱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你们看这就是他们赶集时的情景,那你知道什么是赶集吗?)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同时教师实行引导,使学生明白赶集的意思,并知道彝族人们把赶集称为“赶圩”师:同学们,彝族的人们赶圩也就是感激归来的时候,可能都是很有收获的,可能购买了很多东西,也有可能交到了新的朋友。
所以,他们的心情一定是非常喜悦的!那他们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呢?引出本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初听感受: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如何表现这种高兴心情的。
(播放歌曲)(听完之后)师:谁能来谈一谈你听完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
生:高兴、喜悦、欢快师:同学们,那你们发现没有,出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呢?生:啊哩哩!师:那你们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介绍衬词。
啊哩哩是表现彝族人赶圩快乐的心情。
3.学习曲谱:“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就像我们唱歌是常用的“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为它加上“xx 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
(播放第二段)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
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播放第三段)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
论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钢琴伴奏编配
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MODERNMUSIC论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钢琴伴奏编配刘华清㊀刘㊀岑[摘㊀要]中国民歌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ꎬ不同民族㊁地域和题材的民歌所体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不尽相同ꎮ钢琴伴奏编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ꎬ所综合的众多钢琴演奏技法与作曲理论知识使得其运用广泛ꎬ并促使我国的许多单声部民歌走向专业化㊁艺术化ꎮ本文以广西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伴奏编配为例(林凯版)ꎬ由此管窥中国民歌钢琴伴奏编配的民族化特点ꎮ[关键词]«赶圩归来啊哩哩»ꎻ广西民歌ꎻ钢琴伴奏编配[中图分类号]J61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103-03[收稿日期]2020-11-24[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 ̄19JGB143)ꎮ[作者简介]刘华清(1982 ㊀)ꎬ男ꎬ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ꎻ刘㊀岑(1994 ㊀)ꎬ女ꎬ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ꎮ(桂林㊀541006)一㊁«赶圩归来啊哩哩»背景介绍广西素有 歌海 之称ꎬ本土民歌种类繁多ꎬ风格各异ꎮ«赶圩归来啊哩哩»原是一首由广西词人古笛作词㊁黄有异作曲的一首舞蹈插曲ꎬ于1980年创作ꎬ表现了彝族姑娘赶圩[1]归来喜悦㊁欢快的心情ꎮ1979年ꎬ古笛等人来到广西隆林峨德乡ꎬ当时正值圩日ꎬ在这片欢乐气氛的感染之下ꎬ他们以赶圩路上的所见所闻作为创作点ꎬ编配一段彝族舞蹈ꎮ由此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所产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ꎬ自那以后便有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民族风情浓郁的歌曲ꎮ这首歌曲还以独唱㊁无伴奏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呈现在舞台和荧屏上ꎬ以其清新自然且富于原生态气息的旋律而深入人心ꎮ纵观全曲的创作特点ꎬ XXXXXXX㊁XXX 的舞曲性节奏贯穿全曲ꎬ奠定了明快活跃的情绪基调ꎮ其中ꎬ 啊哩哩 在整首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ꎬ这是彝族人民常用的衬词ꎬ在歌曲中并无特定㊁实际的指代意思ꎮ在展现欢快的情绪之外ꎬ作曲家在不同的段落以不同的节奏型配合着 啊哩哩 ꎬ使得该词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ꎮ㊀㊀谱例1:上例中的前四小节是歌曲的开始部分ꎬ 啊哩哩 以气息悠长㊁长时值的节奏型ꎬ类似于民歌中 长腔 的方式写成ꎬ在这里具有抒发情感的意味ꎮ而在歌曲的第一段中ꎬ速度变为小快板ꎬ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赋予了 啊哩哩 以舞曲的特征ꎮ总而言之ꎬ 啊哩哩 的大量使用既令该曲朗朗上口ꎬ亦勾勒出彝族的风土人情ꎮ此外ꎬ需要提出的是ꎬ该歌曲在我国有多个伴奏版本ꎬ本文所选取的版本为林凯配的伴奏ꎮ该版的和声手法与伴奏音型在吸取西方和声技法的同时ꎬ亦最大化地贴近了民族调式的特点ꎬ因此被收录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歌三百首»中ꎮ[2]二㊁民族性伴奏和声(一)附加音和弦在传统功能和声中ꎬ三度叠置是和弦构建的原则ꎬ在此基础上的大㊁小㊁增㊁减三和弦与各类七和弦有着协和与不协和之分ꎮ不同和弦在连接时ꎬ平稳的声部进行尤为重要ꎮ由此ꎬ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是由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的交替循环ꎬ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调式调性ꎬ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因素亦提供了音乐的张力ꎮ为了适应民族化的调式ꎬ中国的民歌编配往往会对传统的和弦结构㊁和声进行等方面做一些调整ꎮ在该曲的伴301奏中ꎬ和声材料除了主要使用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弦结构形式以外ꎬ还尝试着运用了附加音和弦等一些近现代的和声技法ꎬ力图在和弦的音响色彩上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ꎮ附加音和弦是指在原有的和弦结构中附加某个音级所形成的和弦ꎬ该音级具有独立的意义ꎬ往往不似功能和声一般需要解决ꎮ在民族和声中ꎬ附加的音级往往与和弦的根音构成六度㊁二度㊁四度等音程关系ꎮ众所周知ꎬ五声性调式音阶中容纳了大二㊁大三㊁小三㊁纯四及其它们的转位音程ꎬ这些特性音程的附加无疑会使得和弦的音响特征趋向于五声化ꎮ谱例2:上例结束的和弦本应是e调的主和弦ꎬ但是这里却附加了六度音(#c)ꎬ以增强和弦材料的色彩性ꎮ作为终止和弦ꎬ#c音并未解决ꎬ而是作为独立的音级成为Ⅰ+6的和弦结构ꎮ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ꎬ并且多用于终止和弦中ꎮ(二)旋律层次的双音形式在钢琴伴奏的编配中ꎬ其旋律的表述方法可以是单音㊁八度㊁双音或者和弦形式ꎬ不同形式的旋律表达往往与歌曲的性格㊁情绪等方面息息相关ꎮ所谓旋律层次的双音形式便是指在单音弹奏旋律的手法基础上ꎬ依据旋律的和声配置ꎬ在旋律音的下方(偶尔是上方)加上一个和弦内的音级ꎬ从而使歌曲的旋律以双音的方式表述ꎮ这种手法在即兴伴奏中十分常用ꎬ主要应用于右手ꎬ所加的双音应便于弹奏ꎮ用这种手法所奏出的旋律ꎬ音响效果较为丰满㊁厚实ꎬ所以多见于歌曲的情绪激昂之处ꎮ当然ꎬ只要控制得当ꎬ这种手法也完全可以应用于旋律的弱奏段落或乐句之处ꎬ以增加伴奏中旋律层的声部厚度ꎮ如前所述ꎬ五声性调式的特性音程乃是一些协和的音程ꎬ而不具有小二度与三全音的不协和音程ꎮ因此ꎬ在民族性的钢琴编配中ꎬ双音形式以纯四㊁大二㊁大小三度为主ꎬ并且纯四度的运用更加普遍ꎮ谱例3:上例的小快板部分乃是一段间奏ꎬ其旋律材料运用了歌曲第二段的曲调ꎬ并且主要以纯四度的双音演奏表现热烈的舞蹈ꎮ三、钢琴伴奏的编配特点(一)多样化的伴奏形式根据不同的体裁㊁内容㊁情绪㊁结构㊁风格等因素ꎬ一般可以将歌曲分为舞蹈性歌曲㊁进行曲㊁抒情歌曲等ꎮ不同体裁的歌曲具有不同的音乐特征ꎮ而«赶圩归来啊哩哩»便是一首舞蹈性体裁的歌曲ꎮ舞蹈性风格的歌曲一般表现积极向上㊁热情洋溢的音乐内容ꎬ富有喜悦㊁活泼㊁乐观的美学特征ꎮ一般速度较快ꎬ并拥有欢快流畅的旋律㊁鲜艳明亮的色彩㊁开朗活泼的情绪以及规整对称的结构ꎮ为这一类歌曲选配伴奏音型ꎬ选择能体现出歌曲情绪㊁风格特点和旋律的节拍㊁节奏律动感的伴奏音型最为关键ꎮ通常多采用有较强节奏特性的和弦式伴奏音型和半分解式伴奏音型的各种形态ꎮ根据不同的伴奏对象ꎬ带旋律和不带旋律两种伴奏音型都能使用ꎮ在无旋律的伴奏形式当中ꎬ往往伴奏本身的节奏特性会显得更加突出ꎬ可给予演唱者更大的发挥空间ꎮ这种情况下结合低音的双手配合演绎ꎬ声部层次分明ꎬ并进一步强化了歌曲风格与音乐形象ꎮ[3]下例便是典型的舞曲性㊁无旋律形式的伴奏编配ꎮ在前两小节中ꎬ右手演奏的倚音与和弦音的关系为小二度ꎬ灵动的音乐形象跃然而上ꎮ后一小节则是典型的舞曲类无旋律伴奏音型ꎬ可广泛地运用于此类歌曲的伴奏编配中ꎮ401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㊀㊀谱例4:(二)民族化的前奏编配歌曲的前奏㊁间奏和尾奏是歌曲结构的组成部分ꎬ统称为歌曲的附属结构ꎮ尽管附属结构在曲式学的定义属于从属部分ꎬ哪怕去除之亦不影响一个音乐结构的性质ꎬ但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ꎮ在歌曲的伴奏编配中ꎬ附属结构不但对歌曲的完整性㊁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ꎬ有时还是表现歌曲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ꎮ从演唱者的角度来看ꎬ它还起着提示音高㊁塑造意境㊁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㊁为歌者酝酿情绪等多重作用ꎮ在钢琴伴奏中ꎬ无论是正谱还是即兴伴奏ꎬ我们都可以看到前奏㊁间奏㊁尾奏与歌曲的主体段落紧密联系ꎬ并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ꎮ在曲式学中ꎬ前奏的专业名称为 引子 ꎬ用来呈示一部音乐作品的调式㊁调性㊁音高㊁速度㊁节奏㊁节拍㊁力度㊁情绪等音乐要素ꎮ纵观我国的民歌与欧洲国家的民歌ꎬ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是前者常在歌前附加一个引子式的歌头或吹喝性的喊句㊁长腔或者高腔的演唱ꎬ一则抒发了特定的情感ꎬ二来亦体现了民族音乐的 形 与 韵 ꎬ而这些歌曲中常带有一个散板式的引子ꎮ散板这一节拍形式是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ꎬ可以作用在音乐作品中的任何一个部位ꎬ钢琴伴奏编配亦常运用此手法ꎮ由于散板在音乐作品结构中的位置不同ꎬ与前后主体音乐的关系不同ꎬ称谓也不同ꎮ在«赶圩归来啊哩哩»中ꎬ散板位于主题呈示之前ꎬ称为附加式散板ꎮ开始乐段中的散板和结束乐段中的散板最典型㊁也最为常见ꎬ体现了中国音乐散-慢-中-快-散的结构思维ꎮ除去附属结构ꎬ歌曲的主体部分常采用二段体的音乐结构ꎬ偶有三段体的现象ꎮ而从前奏所采用的伴奏材料来看ꎬ大致有三种方式:1.采用歌曲A段的曲调作为前奏的旋律材料ꎻ2.采用歌曲B段的曲调作为旋律材料ꎬ由于大部分歌曲往往将高潮句构思于B段ꎬ因此此类前奏可以最大化地揭示全曲的性格面貌ꎻ3.积极调动音区㊁具有独创性的织体等因素ꎬ塑造出贴近歌曲意境的前奏ꎮ这类前奏可以是带旋律ꎬ也可是无旋律的ꎮ前者的旋律材料可以是根据歌曲的风格㊁主题的旋律形态等因素自我构思出一条具有原创性质的曲调ꎬ而后者则往往归类于 背景型 前奏ꎬ即仅通过具有一定特点的伴奏织体预示歌曲的形象ꎬ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便是典型的例子ꎮ谱例5:上例是此曲的散板前奏ꎬ左手的伴奏音型以长琶音与单音构成的震音为主ꎬ加之自由延长的演奏记号塑造出自由化㊁空旷的背景性织体音型ꎬ而右手的旋律材料很大程度是根据歌曲的主题变形而来ꎬ它不是严格地摘取了某一乐句作为前奏材料ꎬ而是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且贴合主题形态的一条独创性质的民族化曲调ꎬ预示歌曲的风格ꎮ结㊀语钢琴伴奏编配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新兴学科ꎬ在促使我国的许多单声部民歌走向专业化㊁艺术化的同时ꎬ不仅需要遵循原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ꎬ还需要依据歌唱者表现情绪的不同ꎬ适当调整伴奏的实际运用ꎮ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ꎬ才能更加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和特点ꎬ这也是民族性歌曲钢琴伴奏的宗旨所在ꎬ融入歌曲原创特色的同时配合演唱者ꎬ使听众能够产生共鸣ꎬ这些对我国民歌内涵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ꎮ注释:[1] 赶圩 一词在我国南方地区指赶集ꎬ人们把农历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 圩日 ꎮ[2]周小泉.中国民歌三百首(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2005:302.[3]姜珊珊.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型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ꎬ2005.(责任编辑:庄㊀唯)501刘华清㊀刘㊀岑:论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钢琴伴奏编配。
六上音乐第二课《悠扬民歌》 4《赶圩归来啊哩哩》
1、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2、刚才我们竖笛吹奏的是哪部分?
二、学习歌曲1—4小节
1、复习上波音
2、教唱旋律
3、师生对唱分组对唱
三、完整跟录音伴奏《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材版本来演唱,演唱形式为分组对唱。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1、先学习4—8小节 分别教3种乐器 重点是双响桶和串铃
2、跟录音完整的为歌曲伴奏没有乐器的孩子唱歌曲
课 题
第二课悠扬民歌
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演。
2、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1)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民族地区的丰收喜悦。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第二乐段节奏略微舒缓,以四分音符为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特色了解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特色,感受歌曲中的喜悦情绪。
2.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正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3.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特色。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民族特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每人一份,用于学习和演唱。
4.教学道具:如打击乐器,用于感受节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民族特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简要介绍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段歌曲进行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问题。
初中音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初中音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史芸一、教学内容分析: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旋律流畅、明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彝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明快、活泼、生动的语气及情感演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提高对歌曲音乐的表现、创造及感受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能用明快、活泼、生动的语气及情感演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难点: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好声音》选手吉克隽逸的歌曲《I feel good》引子部分,利用前面的彝族山歌部分导入本课。
幻灯片出示问题:这是什么节目?歌者是谁?她属于什么少数民族?以此导入本课。
二、内容新授1. 出示幻灯片,用中国地图来表明西南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囊括的省份,包含的主要少数民族。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情,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2.老师和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
神奇秀美而广袤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