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b2bf6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a.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及其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对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平方千米这个大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难点: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平方千米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际物体的模型,如学校、公园等,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千米。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方千米的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物体的模型,如学校、公园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面积。
然后提问:“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大家猜猜平方千米是怎样的一个单位呢?”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方千米的概念,解释平方千米是指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38200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8.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平方米、公顷等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平方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千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加深对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单位知识,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平方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通过实例和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千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加深对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平方千米描述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平方千米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平方千米描述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建立平方千米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图上的不同区域,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区域用平方米、公顷作单位不够方便,从而引出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平方千米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共同得出平方千米的定义。
3.实例体验: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城市、一个公园的面积,让学生运用平方千米描述,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152a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3.png)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方千米的概念2. 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方千米的概念,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平方千米与平方米换算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数据,如城市面积、农田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单位。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平方千米的概念: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表示一个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举例说明: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北京市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
(3)引导学生思考: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3. 探究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3)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计算器计算一些常见面积数据的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表示。
4. 应用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拓展:介绍其他面积单位,如公顷、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面积,用平方千米表示。
七、板书设计1. 平方千米的概念2. 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e22e9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以及与其它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并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对于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平方千米这个单位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能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以及与其它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方千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千米,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方千米与其它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以及平方千米与其它面积单位的换算表格。
2.学具:准备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方千米的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公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对应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方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8a85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3.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方千米。
2.能够正确地换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
3.能够使用不同单位进行面积计算。
二、教学重点1.平方千米的认识。
2.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课件:包含相关面积图形的图片。
3.实物:一块平方千米面积的图板。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平方千米的图板,让学生猜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引入新知:通过介绍什么是平方千米,让学生理解这个单位的面积大小。
3.示范操作: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演示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场景下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应用。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平方千米的掌握程度。
2.引入新知:介绍如何使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方千米的面积。
3.示范操作: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计算,演示如何将平方千米转换为平方米。
4.练习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编制一些通过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进行面积计算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内容,如测量房间的面积等。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的教学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过程。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a7d67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9.png)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面积的计算,并能与平方米、公顷进行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方千米的概念2. 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的换算3. 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方千米的概念,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面积计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的面积模型或图片。
2. 学具:计算器,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国土面积、世界面积排名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面积单位。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面积模型或图片,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的换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计算。
(2)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4. 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练习:让学生搜集有关面积的数据,进行面积计算。
5.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面积数据,进行面积计算。
七、板书设计1. 平方千米的概念2. 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的换算3. 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的换算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1f7b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0.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学会用平方千米来描述物体的面积大小,以及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平方千米是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平方千米这一单位了解较少,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感受和认识平方千米。
此外,学生对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也较为薄弱,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学会用平方千米来描述物体的面积大小,以及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平方千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平方千米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学会用平方千米来描述物体的面积大小,以及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2.难点: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平方千米。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平方千米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平方千米的生活情境、实例、换算公式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方千米的学习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公园、操场、农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大小如何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20e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f.png)
第2课时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35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表示一个广场,一块土地的面积常用“公顷”作单位,表示一个国家,一个省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感知更大的土地面积需要运用更大的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认识平方千米1.认识平方千米。
(1)读一读以下信息: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2800平方千米。
③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为42平方千米。
(2)说一说:刚才的信息中都出现了哪个面积单位?(3)小结: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信息,让学生初步体会平方千米的用法,感受我国领土的辽阔。
2.1平方千米有多大。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揭示: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3.单位换算。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那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推算,教师指名汇报)预设: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板书)(1)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2)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4.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区别与联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fc1ddb7360b4c2f3f6479.png)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资料播报(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
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
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认识平方千米)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801f2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7.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单位知识,他们对平方米、公顷有一定的了解,但平方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理解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能够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2.难点: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方千米。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过程。
2.图片素材:准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方千米。
3.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地图、面积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公园的面积。
提问: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是公顷呢?引入平方千米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方千米例子,如城市、乡村的面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5461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1.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方千米2. 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3. 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如黄山、张家界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风景名胜区的面积,从而引出平方千米的概念。
2. 学习新课(1)认识平方千米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找出一个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当于100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即100公顷。
(2)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让学生举例说明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的换算关系。
(3)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出示一些实际场景,如农田、公园、城市等,让学生估算这些场景的面积,并运用平方千米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P23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方千米的概念、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场景,尝试用平方千米估算面积。
2. 完成教材P24页的作业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了平方千米的概念、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平方千米概念、掌握单位换算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学会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9d31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8.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它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方千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米、立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对于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方千米这个单位,由于它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平方千米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理解和掌握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2.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千米概念的建立。
2.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地图、面积模型等,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场景,如城市、乡村、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的面积大小。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这些场景的面积,从而引出平方千米这个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平方千米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千米的使用。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精选3篇)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7f99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7.png)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精选3篇)《认识平方千米》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5—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1平方千米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平方米的布、ppt、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出示1平方米的那块布)师:还记得这块布吗?谁来告诉我这块布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米)师板书1平方米师:它的面积怎么算的?(1*1=1平方米)师板书师:这块布上站了多少个小朋友?(约12个)2、(课件出示缩小在1张幻灯片上的100张100平方米的照片)师:这里有100个100平方米,它的面积是多少?(10000平方米)师板书师:10000平方米也就是多少?(1公顷)师板书师:1公顷就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师板书师:还记得当时我们推算的这1公顷的面积能站多少人吗?(约120000人)师板书3、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会用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时候会用到公顷作单位)。
你能举个例子吗?4、(课件出示江苏省地图及相关数据)江苏省土地总面积为10260000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7%。
师:读了这样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师:你有好的办法解决这样的麻烦吗?(用比公顷更大单位来表示)师:这是个好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世界里。
(出示课题)二、认识平方千米1、(课件演示)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师:了解了这么多信息,它们和我们的校园面积、和南京的奥体中心的面积相比又怎样了?(大很多了)师:书上是怎样介绍平方千米这个单位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到第82页,将这句话找出来大声地读给你的伙伴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平方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平方千米的认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64a73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c.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平方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定义,掌握平方千米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平方千米的概念1. 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第二课时: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问题的解决。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平方千米的概念1. 引入: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对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第二课时: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1. 引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问题的解决。
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对平方千米应用的掌握。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平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评价学生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2. 教学辅助工具:地图、计算器、计算机等。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 认识平方千米∣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 认识平方千米∣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d8eaff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认识平方千米∣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千米进行面积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将平方千米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方千米的概念2. 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3. 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方千米的概念,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面积单位,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2. 讲解新课:(1)讲解平方千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平方千米是一个表示面积大小的单位。
(2)讲解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其他面积单位转换为平方千米。
(3)讲解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区域面积、农田的面积等。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方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以及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巩固:检查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平方千米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平方千米](https://img.taocdn.com/s3/m/dd25cf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5.png)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单位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理解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运用几何直观,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土地面积的知识,做得怎么样了?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
(播放教师自己收集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选取学生搜集的典型资料进行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教师介绍平方千米用字母表示为“km²”。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平方千米1.明确1平方千米的概念师:回顾学过的面积单位,大家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师指名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师:同学们知道了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一下,从哪儿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教师指名要求学生说一说,最好说当地的实际距离。
比如从学校到车站的距离是1千米,或者从百货商场到汽车站的距离是1千米等。
师:以这样的1千米的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想象一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想象。
(二)探究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师:我们认识了平方千米,那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25a75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f.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两个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但对于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平方千米和公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及应用。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公园、操场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方千米和公顷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公园、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的面积可以用哪些面积单位来表示。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44a0c2bed5b9f3f80f1c25.png)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建立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2、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平方千米学生接触较少,面积较大比较陌生。
学生知识面窄认识不到位。
让学生实地体会、感受平方千米较困难。
难点平方千米较抽象,理解困难。
生活实际和接触较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匮乏,不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1、谈话引入:你知道我国陆地的面积是多少吗?2、课件播放: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2)汇报交流: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2课时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平方千米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教材第35页“做一做”。
4.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练习六”第5题。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
2.教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
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练习六”第7题。
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六”第8题。
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小知识
--------------------------------------------------------------------------------------------------
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
一句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告别我们勤奋带来硕果累累,贪玩使人两手空空。
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是要“勤”,还是要“嬉”,呢?值得你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