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1 3 - 0 4 -2 0
信息处理 ” 知识涉及 与专业应用 相关 的信息处理技术 . 是 系统级 问题求解 的基础 .也 往往成为语 言级 问题求
解 的 目标 : 而“ 系统开发 与行业应用 ” 知 识 则 直 接 涉 及 面 向应 用 的系 统 级 问题 求 解 技 术 与 方法 可 以认 为 . 计
作 者 简介 : 昊立春( 1 9 6 5 一) , 女, 河南人 , 教授 , 硕士 , 从 事 领 域 为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研 究 、 We b数 据 库 开发
现 代 计 算 机 2 0 1 3 . 0 4 下 ①
教 学 园地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内容 包 含 了不 同层 次 计 算 环 境 的 问题 求
问题有几个条件? 各个条件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 学生根
据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讨 论 分析 . 分 析 出相 关 思路 . 判 断 哪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3 ) 1 2 — 0 0 4 9 — 0 3
O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3 . 1 2 . 0 1 2
基于计算思维的《 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 以“ 计 算思维” 为导 向 的计 算 机 基 础教 学
模 式
计算 机基 础 教 学 的 内 容 共 涉 及 4个 知 识 领 域Ⅲ : 系 统平台与计算环境 、 算 法 基 础 与 程序 设 计 、 数 据 管 理 与 信息处理 、 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 。“ 系 统平 台 与 计 算 环 境 ” 知 识 是 计 算 思 维 所 依 赖 的计 算 环 境 基 础 : “ 算 法 基 础 与 程 序 设 计 ”涉 及 语 言级 的 问题 求 解 : “ 数 据 管 理 与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Python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易读、功能强大、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逐渐在教育、科研、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传统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亟需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编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回顾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文章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编程人才,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语言程序设计的现状与挑战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语言程序设计教育,特别是Python语言作为主流教学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趋势的演变和教育需求的变化,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正面临着一系列现状与挑战,亟待通过改革来应对并提升教学效果。
Python语言以其简洁易学、功能强大且应用广泛的特性,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成为众多高校及在线学习平台首选的入门编程语言。
Python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如新版本的迭代、库函数的更新、新兴框架的涌现等,使得教学内容难以实时跟进。
教材与课程设计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吸收并整合这些变化,导致学生所学可能与行业实际存在一定脱节。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的几点思考
最后,应当适当引入思政元素。例如,可以通过介绍Python编程社区中的开 源文化和共享精神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通过讲解 Python语言中的变量、函数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培养 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 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编程”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首先,应当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应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 立在线教学平台和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 境;同时也要加强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最后,应当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 比赛和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 组织教师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方式,让教师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 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 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期为高校思政课 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应当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试卷和编程作业等评价方式 外,还可以采用项目汇报、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加全面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面向新文科的Python_课程项目式学习教学研究
第 22卷第 6期2023年 6月Vol.22 No.6Jun.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面向新文科的Python课程项目式学习教学研究房媛1,王美航1,赵秀岩1,邵利1,王伟珍2,于晓强1(1.大连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与创业教育中心);2.大连工业大学服装人因与智能设计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34)摘要:探讨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先进计算素养培养需求,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提出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九步三逐”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数据思维与数据能力和系统思维与应用能力3个主要方面建立课程教学目标,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以大连工业大学经管文科类专业开设的Python语言与数据处理课程为改革主体,通过课程路径建设、教学实施迭代和形成性考核方案修订等教育教学环节的实践,形成面向新文科的Python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实操性强、可推广的教学方案,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Python;项目驱动式;新文科;形成性评价;先进计算DOI:10.11907/rjdk.2218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6-0080-05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of Python Course for New Liberal Arts FANG Yuan1, WANG Mei-hang1, ZHAO Xiu-yan1, SHAO Li1, WANG Wei-zhen2, YU Xiao-qiang1(1.School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Human Factors and Intelligent Fashion Design Research Center,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China)Abstract:Exploring the advanced computing literacy cultivation needs of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humanities" construction educa‐tion in the intelligent era,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nine step, three step" project-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for Python programming course is proposed. The 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established from three main aspects: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uting thinking and computing ability, data thinking and data ability, and system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urgent demand for tal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echnology. Taking the Python language and data processing course offer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the main reform subject,through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links such as course path construc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teration,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plan revision, a practical and scalable teaching pla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of Python courses for new humanities has been form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Key Words:Pyth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new liberal arts; formative evaluation; advanced computing0 引言“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涌动,高等教育面临着历史性变革和挑战。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并探讨其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
一、课程背景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抽象建模、算法设计与评估、编程实现和问题求解等计算机科学素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1.课程设置:该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三个模块。
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编程语言基础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内容;计算思维训练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抽象建模、算法设计与评估等内容;实践应用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实现、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
通过引入真实问题案例、设计实际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和在线编程平台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四、教学实施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的整体认识。
2.计算思维训练阶段:老师通过讲解经典的问题案例,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抽象建模、设计和实现算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实践应用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巩固计算思维的应用技能。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思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包括问题抽象、算法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求解等能力。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框架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研究还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可以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2000字】1.3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深入研究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中小学编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中小学编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随着有关计算思维培养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单纯由“信息素养”观念所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国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重视计算思维培养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全面理解在信息时代的生活环境, 并利用所学到的技术, 利用学科思维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编程教育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 可以很好地补充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编程的过程中, 掌握一些算法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 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根据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学术界主流的思想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分析, 我们认为, 编程教育对学生在计算思维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指出, 拓展课程的科目方案的编制, 应充分考虑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特点等要素, 以提升学生对科目的关注程度与投入程度。
由此可见, 在中小学开发编程教育校本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编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编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除遵守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要素外, 也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1.以项目引领, 注重问题分析、解决通过编程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学习编程语言的方法。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过计算机编程语言, 但是却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程序。
原因在于, 其学习过程中, 只是学习表达式、循环、条件判断等命令行, 最终只能学到该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 而不能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周以真指出, 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是“抽象”和“自动化”, 不孤立地教编程, 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抽象和实现“自动化”的编程结合起来, 这也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总原则。
编程只是实现问题“自动化”解决的一个部分, 学生通过了解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就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讨、学生评价分析、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探讨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的意义。
这种研究有助于理论上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探讨,同时也可以为实践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改善。
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将指导整个研究的进行。
在这项关于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课程分析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情况。
其次,我们将开展实地调研,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采访学生和教师,收集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BOPPP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BOPPP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作者:娄焕宁晓冬常阳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年第25期摘要: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因此,运用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是具有必然性的选择。
BOPPPS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可通过六个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
无论是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逻辑性要求,还是计算思维,培养实践中的层次性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应用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教师在立足于計算机课程进行BOPPPS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时,需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侧重点,按照前期引导、中期实施、后期实践与拓展三个基本流程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提升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持。
关键词:计算思维培养。
BOPPPS教学模式;前期引入;实践教学;课后设计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5-0143-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 引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在实践中,需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匹配相应的环节,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
在计算机思维培养的背景下,BOPPPS教学模式是适应此课程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类型的分枝课程,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相关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合理运用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计与完善,为提升这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1 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1.1 结合实践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程序顺序当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应用后,需结合实践中的教学现状,对创新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环节进行灵活调整,避免过度依赖固定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另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不同的分支课程在课程教学侧重点上也存在差异。
这意味着其所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规划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5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3 期2020 年 3 月 10 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王梅娟,李 辉,韩敬利,郑长友,蒋园园(陆军工程大学 指挥控制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摘 要:针对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重新阐释计算思维的概念,并基于计算思维对课程大纲和教学理念进行分析,结合陆军工程大学的教学实际,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说明改革过程,为更好地培养本科各专业学员的信息素养和工程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0 引 言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强调“知行合一”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最终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被提出后,逐渐被各学科吸收并不断深入本科生能力培养模式中。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层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科学文化基础核心课程,随着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和全国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课程建设经历了信息理论—技能操作—计算思维理论的不断变革,本科教育阶段加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已经得到认可。
同时,计算机工具最终将面向学科交叉趋势,依据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遵循学员“以计算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理念,计算思维能力训练导向在新大纲中尤为凸显。
1 计算思维概述1.1 计算思维起源计算思维的概念形成很早,主要有算法思维和程序思维两大分支[1]。
最初计算机采用“计算”这一概念的时候,就出现过“计算思维”这一常用名词,同时也被称为“算法思维”,指将问题转换为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此时,计算机作为工具更多应用在数值计算中。
另一角度,随着编程的普及和幼龄化,Papert 在使用LOGO 编程语言教授学生数学概念时发现,计算机编程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于是很早将计算思维定义为“程序思维”[2],强调解决问题时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主张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开始接触学习编程,从而将程序思维作为思维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之后他又进一步基于程序思维界定了计算思维[3],这一观点得到了计算机科学领域部分学者的认可。
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002-1012-1008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究①杨文静(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摘 要:“计算思维”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在互联网发展驱动下,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和重视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未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数据、数据分析、计算、计算思维将密不可分。
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研究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尝试教学方法开始多元化、有针对性、系统化,目的是使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计算思维 计算机基础 课程体系 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b)-0013-04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CurriculumSystem with Computing Thinking as the CoreYANG Wenjing(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28 China)Abstract: "Computational Thinking" refers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us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mputer science to solve problems, design systems and understand human behavior.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ultivation and emphasis on computing thinking has had a signif icant impact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the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closely related to data, data analysis, computing and computing thinking.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skillfully use computer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study how to set up courses and try to diversify, target and systematize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1 计算思维需求现状“计算思维”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来的理论,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2022年湖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计算思维类项目评选结
2022年湖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计算思维类项目评选结
为推动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总结近年来新一轮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建设成果,10月24日上午,计算机与网络中心召开“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结项评审会,中心承担的3个工信部教改项目——“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及建设”、“基于计算思维的Excel课程教学改革”、“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
评审专家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9名教指委专家教授组成。
会议由赵建丰主任主持,中心3名课题负责人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评审会上,3名课题主持人姜可扉、李花、杨俊生老师分别汇报了项目建设2年来的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内容、主要教学成果和课题反思,详细介绍了如何从教学理念、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专家评审小组在认真审阅项目材料的基础上,听取课题负责人的汇报,现场进行了热烈的答辩和交流。
专家们对三个项目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根据立项目标同时结合传媒特点把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要要求,设计了一套对照课程体系的知识和能力框架,把一般的知识传授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转变,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改革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大作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鼓
励自主学习,努力推进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从而有力支撑了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完整,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效果明显,已经完成立项建设目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基于计算思维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罗平娟,彭芳策(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摘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大学是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计算机专业也是大学的重点专业,在大学里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的重点目标。
论文从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入手,分析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编程技巧的同时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思维;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5-0122-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计算机的建立是在数学的基础上”,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智能手机,他们的应用背后都离不开计算的作用。
我校信息技术学院开设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已近5年,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计算课程,因为计算思维就是逐渐让学生通过计算数据建立起来。
程序设计也具备一定计算逻辑思维,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程序设计的知识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为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课程可以从基础的程序设计开始,让学生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编程,深入研究“Python 程序设计”。
本文通过对计算思维的“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策略。
1计算思维对于Python 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性1.1提高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程序设计可以说一个计算机的后台,在大学学习程序就是类似编程的专业,计算思维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
教师也要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思维主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结构设计研究
计算思维主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结构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计算思维主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结构设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理念,构建科学、系统且富有创新性的教材结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研究立足于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前沿趋势和计算思维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计算思维主导的教材设计原则、内容组织、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旨在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文章将对计算思维的概念及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进行详尽阐述,明确其作为主导教材设计的核心理念的地位。
计算思维不仅涵盖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算法逻辑,更强调抽象化、自动化、递归思维、问题分解等跨学科通用思维模式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面对复杂信息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将深度剖析计算思维主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注重知识的模块化与层次化,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以及强调计算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入,培养学生在数字化社会中的道德判断与决策能力。
文章将具体探讨如何依据上述原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编排。
这包括确定核心知识点、设计递进式学习任务、构建情境化学习环境,以及整合跨学科应用实例,确保教材内容既能够系统地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潜能,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解、灵活运用所学。
研究还将探讨在计算思维主导的教材结构下,配套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如:如何通过合作学习、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工具支持个性化学习以及如何设计评价机制,既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其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反馈与持续改进。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摘要:分析了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探讨了基于分层理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为例,介绍了如何实施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思维;课程改革0引言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解决计算时代各种问题的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和“读、写、算”能力一样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使得计算机教育逐步从技能培养向思维能力培养转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基础课程。
为了全面培养和构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意识,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计算思维改革。
1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学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sup>[1]</sup>。
时至今日,计算思维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近10年内计算机学科最具基础性和长效性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我国学者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计算思维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2010年7月20日,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西安会议上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sup>[2]</sup>。
在C9联合声明中,把计算思维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的核心能力。
事实上,计算思维能力还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知识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思维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用抽象思维求解理论问题的能力、用计算机语言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日后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它强调通过分解问题、抽象问题、模式识别、算法设计和评估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计算思维的策略:1. 引入编程:编程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编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Scratch等,让学生实践编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通过编程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3. 运用拓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还可以引入一些拓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树、图、排序算法、搜索算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拓展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思维。
4. 提供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推荐系统设计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造力。
5. 进行项目实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项目实践,通过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编程比赛、科技创新比赛等,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6. 进行团队合作: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合作精神。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让他们合作设计算法,并通过编程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摘要:计算思维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热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结合本校实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p3-4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高校基础教育特别是计算机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长久以来,该门课程侧重于教学生怎么去做,而不是教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计算机,根本谈不上具备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普及率越来越高,许多高校新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知识更新也很快,产生了“计算机就是一个工具”,”计算机会用就行”等片面认识。
导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学时被压缩,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普遍质疑此课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研究思考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什么是计算思维?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ofthe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研究这些内涵对于教师尽快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提升运用计算机基本思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
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陆熠【摘要】计算思维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研究和应用中,教师应在观念上,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的训练;在评价上,注重计算思维的反馈。
由此,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高级程序语言奠定基础,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思维;算法与程序设计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的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可见,计算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对提高未来信息社会公民信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试以苏教版五年级第7课《穿越迷宫》为例,说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在观念上,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最先提出的。
对于计算思维的概念认知,发展到目前为止,定义大概有三类:“问题解决说”“信息表达说”“三维目标说”。
“问题解决说”强调的是过程思维;“信息表达说”强调的是可视化思维;“三维目标说”是前两者的综合,三维分别是指计算概念、计算实践、计算观念。
《课程纲要》中已经把计算思维的培养提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广大教师必须在观念上重视计算思维,进一步厘清计算思维的概念,将计算思维融入到教学中。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只有敢于直面计算思维,高度重视算法与程序设计,才有可能真正地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里。
教育部101计划程序设计课程
教育部101计划程序设计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编程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推出了101计划,其中包括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到如何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不仅仅教会学生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多种编程语言,如C、C++、Java 等。
这些编程语言是目前最常用的语言,掌握它们可以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流程控制、函数调用、数据结构等。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等。
通过讲解,教师将向学生详细介绍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特性;通过演示,教师将展示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学生将亲自动手编写程序,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项目的开展,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程序设计任务。
在课程的评估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平时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教育部还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课程教材、教学视频和编程练习等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教育部101计划的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将继续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摘要:针对在计算思维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想法,树立以培养信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思维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0 引言计算思维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2010年7月,九校联盟(C9)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会后发表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各高校积极推进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但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引入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教学效果并不怎么理想,人们开始反思计算思维,甚至怀疑计算思维。
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计算思维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成熟,特别在教学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为人所接受的表达体系,离真正起到指导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作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各高校在对计算思维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囫囵吞枣急于推进,结果可想而知。
2012年8月,以“新时期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论坛重点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开展了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通过研讨达成4点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共识是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分类分层次设计,我国高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各级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必须分类型分层次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昆明论坛更多地倾听来自应用型院校和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声音,明确分类分层次推进基于计算思维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下各类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C语言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校第二学期所学的程序设计课程。
c 语言具有简洁而高效的语句表达和清晰的程序结构等特性,比较好地体现语言级问题的求解方法,是一门比较适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
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大学截然不同。
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处理好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推进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理清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人类有两大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者,更应该是行动的存在者。
恰当的行动要比正确的思维或聪明的推理更有价值,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21世纪人类的行动能力可定义为:面对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借助科学思维和现代技术的帮助,遵循科学行动规律,发挥创新精神组织项目、分析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行动能力可分为领域行动能力和科学行动能力两种。
领域行动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通常可以理解为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科学行动能力则具有普适性,通常可以理解为决策思考能力或设计构建能力。
应用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本质就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培养计算思维不是目的,是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的。
在计算思维影响下,身处中间层的应用型院校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应用型人才,适时有效的应用要比单纯思考和坐而论道更有价值,不能认为计算思维永远高于应用,计算思维应该更有效地服务于应用才有意义。
以信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非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在该体系中,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的基础,计算思维能力需要多门相关课程的长时间学习训练和有效沟通方可形成。
在计算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应用能力,及时总结提升普适性科学行动能力。
以专业领域行动能力和科学行动能力共同构成核心行动能力。
应用型院校应积极研究计算思维的内涵及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处理好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在努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力求使计算机基础教育与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应用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应树立“以计算思维为主线,以信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信息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图1所示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都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特别是对问题进行符合逻辑的科学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算法设计、编程与调试、生成可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这是对计算思维很好的诠释,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理想课程。
在新时期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形势下,我们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新规划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使之能够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计算思维融入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去,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环节,通过综合实例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应用能力。
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上,我们着力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1)通过案例重新梳理教学内容。
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背景,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教学原则,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体系结构,通过教学案例设计重新梳理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淡化语法规则,追求简单和实用,只讲最简洁、常用的语法格式,将其运用到实例中去,实现由单纯的语法教学向实用型教学转变。
适当打破常规教学顺序,通过案例及早引入和使用函数、指针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分散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大量的案例讲授和训练for、while和do…while3种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采用单步调试执行循环体的方式,将循环体执行3-5次,利用watch窗口观察每行语句执行时循环体变量和中间变量的值变化情况,让学生能清晰地体会循环体的执行过程,然后通过调试体会含多重循环体的程序执行过程及功能,为后续的函数、数组、指针及结构体等复杂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的实现体验问题求解过程。
在讲解案例时,面对案例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求解问题的已知信息有哪些,求解问题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这些已知信息、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怎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完成对问题抽象化的描述,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即解决问题的算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或者流程图等描述;最后引入C语言编写编译代码、调试和执行程序,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算法。
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将问题求解提升到计算思维的高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思维的本质。
2.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知识、积累实践操作经验、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方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过程。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设验证型、探索型和综合应用型3种类型的实验,验证型和探索型实验在平时上机实验课中完成,综合应用型实验以课程设计形式完成。
在验证型和探索型实验教学环节,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规范上机实验流程。
对于每次实验课,要求学生按照“课前思考→分析问题→拟定算法→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的顺序依次进行。
在每次理论课结束前的最后5-8分钟,教师给学生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上机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拟定好算法并画出流程图,编写出大致的程序代码。
这些工作必须在上机课之前完成,并把它们写在程序编写本上,上机课时教师适时抽查学生这部分工作的完成情况。
上机课中学生主要完成程序调试工作,在调试过程中,让计算机验证学生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及时回答他们课前可能存在的疑问。
上机实验流程的规范化,会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训练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上机答疑引导。
程序调试主要完成排除错误(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两项工作。
对于错误的排除,在前两周的上机课中,教师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排除一段程序中的语法或逻辑错误,并讲解规避错误的基本方法。
在后续的上机过程中,程序编译链接时出现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要求学生将错误信息记录下来,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独立改正错误,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对算法的验证,学生上机有疑问时,不直接为学生指出程序存在的问题,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指出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结果,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反思上机实验过程。
每次上机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对本实验及时归纳和总结,对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与执行过程进行全程反思。
对于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利用下次的理论课时间,集中讲解答疑,帮助学生反思。
及时有效的反思过程,可以有效地优化思维品质、拓展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2.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种面对工程项目实际问题,将数组、指针、结构体、链表及文件操作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步骤完成的一个综合应用型实验。
在课程设计环节,我们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尽早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在课程学习中期就着手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课程设计时间延长为2个月。
提前布置任务会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还会让学生对后续学习的结构体、链表及文件操作等教学内容更加期待,激发学生对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有目的性的学习会加快教学进度,缩短教学时问,弥补教学时间不足。
(2)精选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分为通用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同学通讯录、图书管理系统等为通用型课程设计题目。
对于通用型题目,往往存在多届学生重复做相同题目的现象,抄袭现象很难避免,课陧设计就失去意义,应改编课程设计指导书,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
在系部教学网站上发布往届学生优秀的课程设计案例及源程序,让学生用来模仿练手或对别人的程序进行改进。
我们重点关注专业型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取,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拟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题目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选专业型题目,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