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三维设计”诗歌赏析
李商隐教案
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优秀教案2010-01-07 08:23:03 阅读134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幻灯片)<<三维设计>>P54名句约记.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二.目标展示(幻灯片)三.赏析<<锦瑟>>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四.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三维设计P55)2.听录音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见教案P89①典故情怀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③.感情:惆怅,伤感(多读)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李商隐诗两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三维目标
李商隐诗两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三维目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三维目标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bull;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潦倒生活,四十六岁时抑郁而死。
作品 《随师东》《有感二首》《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评价晚唐诗人。
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二)人物轶事“厅中题诗”遭人嫉在老友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一)背景链接1.《锦瑟》《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
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朦胧难解之特点。
2.《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唐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进,玄宗赐死杨贵妃及其亲属,史称“马嵬之变”。
《李商隐诗两首》ppt
传承发展
李商隐的诗歌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意义
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的启示在于追求真挚情感和 艺术美感的统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02 《无题》解析
主题思想
爱情主题
01
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奈的痛
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构思新奇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 ,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他的 作品往往能够突破常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格秾丽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华丽浓艳,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繁复的 意象,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他的作品在视觉上极具 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03 《夜雨寄北》解析
主题思想
表达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雨和寄北的场 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 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渴望。
寓情于景
诗人借助夜雨的凄凉景象,将内 心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 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 奈。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诗人通过对比夜雨凄凉之景与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突出了内心情感的 复杂和矛盾。
现代诗歌的语言风
格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精练,对现代 诗歌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推动了现代诗歌语言的简练 化和含蓄化。
对世界文学影响
1 2 3
世界文学的东方元素
李商隐的诗歌作为东方文学的代表之一,对世界 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 性。
世界文学的情感表达
李商隐的诗歌情感深沉,对世界文学的情感表达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学情感表达的 创新性和个性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人生背景、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2.理解《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问候,以及核对教学进度。
2.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李商隐的诗歌和人生成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如•展示《蝉》等李商隐的其他诗歌•播放李商隐纪录片片段•介绍李商隐生平背景2.讲授新课1.阅读课文《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对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进行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掌握《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的诗歌鉴赏方法:•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找出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其次体察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理解诗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最后,结合自身情感和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诗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3.课堂练习1.让学生阅读《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并从语言、意境、情感等角度进行诗歌鉴赏。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写作技巧,以及他的人生体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解读文言文难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针对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对学习过的《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进行深度阐述。
2.布置每人一篇模仿李商隐诗歌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和人生,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思考。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着重体察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开发了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感性表现能力。
最新2019-【三维设计】2014届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1.《锦瑟》
[课文主旨]
《锦瑟》的主旨一直扑朔迷离,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
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
为是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最多。
2.《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的咏史诗,根据马嵬兵变的历
史事件,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对唐玄宗身为皇帝却弄
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结局进行了辛辣
2.义山,你的完美是我彻夜难眠的病根。不写诗的时候 你扮演谁:碌碌无为的幕僚,一身风尘的旅人?巴山夜雨已经 淹没了晚唐的歌声,一代人多年没有回家,而谁是那双秋池涨 水的明眸?被千里之外的一首《无题》彻底照亮,在寸寸相思 中化为灰烬。而效仿你就意味着在平庸之中成为天才,伤心的 话留给自己来说,用几行七律把时代哄入梦乡,自己守着床头 横陈的爱情,和衣斜倚到天明,胡乱梳洗一番,便翻身上马, 径直驰入文学史。这时蓬山已经不远,金屋尚未修成,玉桃不 偷也罢,灵犀没点就通,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可你自 己的下联是谁?在那个喧闹而落寞的朝代,你是唯一孤独飞舞 的蝴蝶,帝国的秋阳斜照将你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你一旦开始 回忆,历史只好一片惘然,只剩下锦瑟声声。
今义:爱慕异性的情怀
三、名句默写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2.《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唐天宝年 间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 进,玄宗赐死杨贵妃及其亲属,史称“马嵬之变”。 李商隐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 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讥讽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 专权。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024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
2024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带来一份全新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的优化方案!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10年的写作经验,保证让你的学习之路更加顺畅,一起来康康吧!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两首诗。
《锦瑟》和《无题》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前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迷茫。
那么,如何优化我们的习题呢?一、诗句理解与分析1.锦瑟(1)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解析:这句诗意味着什么?其实,诗人通过“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同时,“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暗示了岁月如梭,人生易逝的感慨。
(2)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典故,一是庄周梦蝶,二是杜鹃啼血。
这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人生的梦幻和执着。
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无题(1)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迷茫。
相见时难,别亦难,意味着人生充满了离别和遗憾。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则暗示了岁月的无奈和生命的无常。
(2)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这句诗通过春蚕和蜡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坚韧。
春蚕到死丝方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蜡炬成灰泪始干,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不舍。
二、诗歌背景与情感把握1.《锦瑟》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2.《无题》这首诗同样创作于唐朝中期,诗人通过对爱情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迷茫。
三、诗歌鉴赏与写作技巧1.鉴赏方法(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象征,如《锦瑟》中的“锦瑟”、“一弦一柱”,《无题》中的“东风”、“春蚕”、“蜡炬”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如《锦瑟》的八行结构,以及《无题》中的对仗和排比。
李商隐诗两首鉴赏
李商隐诗两首鉴赏
李商隐诗两首鉴赏
1、《锦瑟》:
⑴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⑵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马嵬》:
用对比手法暗寓嘲讽。
全诗至少构成三重对比:颔联将玄宗赴蜀途中的情景与先前的宫中生活进行对比;颈联将玄宗迫于兵变赐死贵妃事与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誓永为夫妇事进行对比;尾联将玄宗贵为天子而不能救其所爱与普通民间婚姻之能美满幸福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见出讽刺之意。
【三维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元 第2课 诗两首
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1922年8月下旬
返国。1928年秋诗人再到英国,重访阔别七八年的母校 剑桥。当时,诗人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 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
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 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
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 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
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
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主要作品: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 巷》《我的记忆》三辑)《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2.“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 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 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 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 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 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 市硖石镇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等。徐志摩是新月
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21年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后赴英国留学,入伦敦 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 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2年
离
别
1.苏东坡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可见离别总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一件事。但谈到离 别,莫不是一丝愁绪在眉间。柳永便指出,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人若越多情,便越是在离别之际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精品教案
2.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另一代表作《锦瑟》。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5、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 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 什么情呢?
1、 悼亡之情。 2、 爱情 3、 哀伤自己的身世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 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 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给 人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 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两句表现的,是阴 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 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 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 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 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 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 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 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 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2、具体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
《李商隐诗》特色鉴赏《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1.《锦瑟》(1)象征: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重在“形”的相似,象征重在“神”的相似。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
(3)结构:这首诗首联以“思华年”引起全篇,尾联用“追忆”二字与首联呼应,用“情”“惘然”三字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首尾两联表达的内容清晰而且确定,根本没有朦胧的意味。
但是颔联和颈联“忆”的是什么“情”呢?诗人却只用“庄周梦蝶”、“杜帝化鹃”、“鲛人泣珠”、“蓝玉生烟”四个典故来表达,又让读者坠入了五里雾中。
这种又清醒又迷糊、又明白又混沌的结构,正可以很好地表现诗中那如梦似幻、朦胧恍惚的意境。
形式和内容配合到了极致。
《锦瑟》结构示意图2.《马嵬(其二)》(1)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2)倒叙从章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2阅读诗歌的步骤
诗 歌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①增前坡牧
层次及内容
分别写了石、 前四句为第一 竹、牧童、老牛四
个层次。
个物象,构成一幅
完整的画面。
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子。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 后四句为第二 个层次。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2 阅读诗词的步骤
一.抓标题
• (一)把握标题信息 •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 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 ( 思念之情 ) ;③表 明诗歌题材(怀人诗)。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 山泉 ) ;②点明了诗
2011年山东卷
咏山泉
歌题材类别 ( 咏物诗 ) ;③暗示了写作手
法(托物言志)。
• • • •
• • • •
• •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诗歌题目,指出从诗歌题目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题材类 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征人怨》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 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3)《春日秦国怀古》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 古);②点明了诗的题材(怀古诗);③暗示了诗的情感(怀古伤 今)。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 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20-21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创新设计)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解读李商隐他的一生都不曾安稳过,我始终觉得他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看透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可他的血脉之中又生长着很蓬勃的欲望,像汩汩流淌着的河水所散发出的水藻和淤泥的腥味,淡淡的,却又是固执的。
我总是能从他的一些无题诗中读到一种淋漓如江河流泻的生命体态。
那些诗大都写得颇为隐晦且意境朦胧。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华丽的罗帐,轻巧的团扇,艳丽的榴花,以及香炉里金色的灰烬。
他用这些凄凉的意境,掩盖了他生命中所有的感伤、迷离。
他将他的穷困与落魄寄托在这些耀眼的色彩中,两者强烈对比之下,我看清了他所有的失落与孤寂。
他是那么的骄傲,他不肯直言他的挫败,所以他只能将明明暗暗的忧伤融入一片绚烂的繁华之中,让后人来捕捉那字里行间难言的情愫。
他的一生是极其痛苦的。
我固执地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没有一个有他那种深重的忧伤。
他的痛不同于李煜,他没有李后主那么寥廓的层面去绝望;也不同于李清照的那些闲愁;更不同于柳三变、温八叉的繁华落尽的悲凉。
他一生漂泊,一生落魄,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空漠漠的哀愁,他的世界是空旷而孤独的,和谁也没有关联。
而这种痛苦才是最致命的,因为它连惋惜的资本也没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大概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了。
于是,一切定格,秋风扫落叶,残酒、残花、残烛,跟着这样的夜一起沉沦,沉沦在他的天地里。
一、作者连线晚唐朦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
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清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2019高考语文《三维设计》诗歌鉴赏第一编 第1讲 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 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 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 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 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 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 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 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 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 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 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 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 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 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 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 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6.槐庭落暗金,即 '暗庭槐落金“,寂寞的庭 院里,槐树下面落下了斑驳的金色月光。暗 ,这里是寂寞的意思。金,金黄色的月光。 7.彻,这里是指响声明显。 8.月色深,月色更美好。 9.一遣樊笼累,完全排遣开了俗世事务的牵 累。一,完全。樊笼,俗世事务的束缚。陶 渊明《归园田居》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10.松桂心,心,归隐山林的想法。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 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 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 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 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 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 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
【赏析】金昌绪;杭州人。
《全唐诗》仅存诗一首。
在大量优美的唐诗中,这首五绝成为特别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绝不是偶然的。
它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意象生动而语言明快。
引人入胜,耐人寻绎,令人一读不忘,百读不厌。
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和煦的微风中飘拂着温馨的花香,翡翠般的绿叶装扮着一株株树木,显得特别清新可爱。
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钗横鬓乱的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这就是此诗要描绘的一幅生活画面。
人们不禁要问:春光如此可爱。
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本篇正是如此。
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
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
天宝之后,契丹族更加强大。
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
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
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
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朦胧残梦里。
犹自在辽西。
”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
构思也颇为相似。
不过,《闺人赠远》虽不能把丈夫盼回,却毕竟在梦中同亲人见了一面,《春怨》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
怨情尤为沉重而凄惋。
它以颇富民歌风味的清新的语言,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所以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结构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
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
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所以,它不仅篇法圆净。
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杨慎《升庵诗话》谓此诗“有神圣工巧”,倒也不算过分。
[1]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很久都没有收到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
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
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端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漂泊异乡、思念故乡时创作的一首诗。
端居:闲居的意思。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
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
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折磨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
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
但是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多年,魂魄未曾入梦。
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悠悠”二字,形象地显示出远书与归梦的遥远不可及,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
双方别后多年、山川阻隔的伤感和无奈,也隐约见于言外。
只有空床敌素秋,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
素秋,是秋天的代称。
秋天暗示色彩相当丰富,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
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对毫无慰藉的心灵是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
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
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的“对”字。
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
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
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
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
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
“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
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并非只是一个晚上。
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李商隐诗鉴赏《赠柳》即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李商隐对杨柳情有独钟,他的诗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其他咏柳诗不同,背景非常广阔,而非一地一处。
首联“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写杨柳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从北到南,无处不在,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明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
次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中的“风流”、“婀娜”是写柳的体态轻盈。
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
“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悦之情。
上面四句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颔联“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接写柳色绵延不断。
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
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诗人向前行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
“行”作“行踪”、“踪迹”解。
“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跟不舍,最后直至“忍放花如雪,青栈扑酒旗”。
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
“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
“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意味着行将凋谢。
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
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
结亦情致可思。
”(《李义山诗集辑评》)。
此诗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
而且,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
她或许是诗人的友人,或许就是诗人的情人。
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
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可见此诗艺术高妙之处。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
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
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
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
”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
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卢贞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
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
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
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发抒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
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
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
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
《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
“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
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
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
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