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合集下载

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99例检查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这一期间,抽取两约5ml的血液标本,A管用来血清分离同时接受常规的生化检验,作为对照组,B管用来制作溶血标本,也就是采用各种力度对血液进行搅拌,使其出现轻度与重度溶血,作为观察组。两组都在肉眼的观察没有出现黄疸、溶血以及脂浊后进行处理。
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的98例正常标本血清,予以常规的化学检验,随后借助不同力度搅拌血清,使其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实施常规化学检验。对溶血前后不同程度溶血的生化检查结果与溶血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溶血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尿酸的检测值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溶血组在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溶血标本生化检测项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溶血指数越高,影响越大,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越大。
总之,不同溶血标本生化检测项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数越高,影响越大,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越大。
【参考文献】
[1]叶晓芳,李霞.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80-81.
[2]王雪梅,李代渝,江灵,等.溶血对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HIV抗体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94-96.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选择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

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
n w tp e l s r aeyf ro ea e d c n i o n ei i x mi a o . e eh moy i i moe s ft o p rt r y n S n a o dt n i l c e a n t n i n i
【 y W o d 】 Ne p ;He lsn Ke r s wt e y moy i ;E a i ain;Vau x m nt o l e
W i ic t i rnef brsl etom tos t . , s a as n a 舵 ec r ut i t e d (=2 4 P<0 5 , dn i ic t ie n e f C rsl (=0 4 P> g fn d i o H e S nh w h 7 . )a os f a f r cs o WB eut t . , 0 n n g n d e r s 4 00 )PJ rs t t . , 00 ) C n lso h aio atp e l i ibt r a enw t ehmo s eet nb t e . ,I u s =1 7 P> .5 . o cu in T et d n ehmo s et n t e p e l i i r t o .u 5 T el ( 6 r t ly i yn s et h h y yn n p i i h t
53%和 ( 2 . . )C : . %;35 3 . 0 ,V=5 1 (9 . .1 )C 43 %。 两组 配对 t 验 为 t . , . 0 15 5±4 2 ,V 32 0 0 ( . ±01 )C 9 8 . %; 145±8 4 , V= .8 0 5 检 =2 4 7
P< .5 04 , 00 ; . P>00 ;=1 7 P>0 5 4 . t . , . 。结论 新 型溶血素 的重复性较传统的差 , 5 6 0 其检测 的 WB 、 L C P T与传统法无差 异 ,

溶血素作用及原理

溶血素作用及原理

溶血素作用及原理
血液分析仪试剂主要包括溶血素、染液。

溶血素主要是嗜酸溶血素和嗜碱溶血素,染液则根据染色原理及染色目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染色、核酸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等。

血液分析仪溶血素,它可以将红细胞溶解掉(溶血作用),再进行计数,就得出全血中白细胞数量。

每份标本测定完毕之后,都要对仪器管道、小孔、计数池等进行清洗,以免相互干扰。

溶血素作用原理
1、溶解红细胞,以利于白细胞计数:在以电阻法计数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中,红细胞体积和白细胞体积有重合的区域,而且红细胞的个数是白细胞个数的近一千倍,因此在对白细胞进行电阻法计数时,必须加入溶血素,破坏掉红细胞,才能准确地对白细胞进行计数。

2、作用于白细胞膜,可使白细胞膜穿孔,胞浆流失(检测内核),胞浆流失后的白细胞中,因为只剩下细胞核,淋巴细胞最小,单核细胞稍大,中性粒细胞反而以大细胞形式存在。

这样在电阻法对白细胞进行三分类的白细胞直方图上淋巴细胞在图形最左边区域,单核细胞在中间区域,粒细胞在最右边区域。

适当的离子强度和与血浆相同的渗透压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整地保持血细胞原来的体积而合适的电导率能保证获得与细胞体积,相应的脉冲大小,血液分析仪试剂则是一类强的表面活性剂,一个作用是溶解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HGB),形成稳定的血红蛋白衍生物,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它的另作用一方面是溶解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分类与计数。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摘要】目的:探究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常规血液检验和人工溶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要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标本;血常规检验;指标;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35-02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诊断疾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很可能发生标本溶血情况[1]。

据观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指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不利,因此,需要对溶血情况进行有效预防。

我院为此进行了下列研究,以探讨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43.26±3.17岁。

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将标本分别装入两个试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S-5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在充分抗凝之后未出现黄疸和溶血现象,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各项检测;对照组进行人工溶血:在30℃低温下储存半个小时之后将其取出,用水浴箱将标本迅速解冻,溶血之后检测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浓度在3g/L以上则为溶血成功[2],然后再进行其它血常规指标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标本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发表时间:2014-04-16T10:04:15.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梁炯芳[导读] 目前血常规检查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不同,不同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可重复性有着密切联系。

梁炯芳(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a验科 310052)【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RBC、Hb、HCT以及MCV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LT、MCH以及MCHC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3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50 cases of taking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venous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group, 75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d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WBC, RBC, Hb, HCT and MCV of cases in venous bl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bu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LT, MCH and MCHC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blood routine test has different results, results of venous blood for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s more stability than peripheral blood,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routine blood venous blood peripheral blood inspection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评估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对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们研究了不同性别的血常规结果。

在156例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

我们发现,在血红蛋白(Hb)这一指标上,男性的平均值为142g/L,女性的平均值为137g/L。

这表明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而在白细胞计数(WBC)方面,男性的平均值为7.5×10^9/L,女性的平均值为7.8×10^9/L。

白细胞计数在两个性别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研究了不同年龄组的血常规结果。

我们将参与研究的人群分为三个年龄组:20岁以下,20-40岁和40岁以上。

在血小板计数(PLT)这一指标上,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0岁以下的人群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98×10^9/L,20-40岁人群平均值为200×10^9/L,40岁以上人群平均值为206×10^9/L。

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小板计数有所增加。

我们还对156例血常规结果的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

在这些结果中,有15%的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存在。

有10%的人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炎症引起的。

而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情况较少,只有5%的人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

这可能与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相关。

我们分析了156例血常规结果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联。

我们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平均容量(MCV)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呈负相关。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LYMPH)呈负相关。

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呈正相关。

这份报告对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异常情况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关联。

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血常规的一般情况,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相信大家都做过血常规检查,其实血常规检查属于一种血液检查方式,临床应用较广。

但是血常规检查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血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此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准确性。

1.血常规是检查什么?血常规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的数量、形状。

跟好血常规获得的检查结果,为医师确诊患者疾病提供有利参考。

红细胞的作用在于运输气体,倘若结果显示红细胞数量减少,医师可考虑其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且按照减少的多少,对缺铁性贫血的程度进行辨别;白细胞的作用在于防疫免疫,一旦身体发生病毒感染、存在炎症时,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医师可考虑其是否发生炎症、病毒性感染或者是身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

血小板主要具有凝血、活血的作用,按照指标值,医师对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分辨。

2.血常规检验方法(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露出思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待干。

(3)在穿刺部位的底部,收紧左手拇指的皮肤,对静脉做好固定,右手拿注射器,针针尖斜面保持在20度左右,对其皮肤、静脉进行刺入,然后沿着静脉穿刺进入静脉潜行,观察针头稍平后回血,慢慢向前,固定不动,放松止血带,告知患者松拳,采用干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按压,然后将针头迅速拔出。

(4)将针头卸下,把血液沿管壁向容器慢慢注入,不要注入泡沫,防止溶血。

如发现容器内出现玻璃珠,要马上进行摇动,将纤维蛋白原去除;倘若是抗凝试管,要使用双手进行内旋、搓动,避免凝固;倘若是干燥试管,切勿摇动;倘若是系液体培养基,要混匀血液和培养液,同时在血液注入后,对瓶口采用火焰消毒,谨记不要将瓶塞和血液接触。

按照化验不同的项目和内容决定抽血的剂量,通常为5ml。

3.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血常规检查的前三天,告知患者忌辛辣、油腻、高甜度的食物,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喝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对血常规化验的检查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溶血素的收集和溶血素单位的滴定

溶血素的收集和溶血素单位的滴定

1 2 3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溶血素活性测定方法将越来越 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多参数联合检测
未来溶血素活性测定可能会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联 合检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 信息。
新型标记技术的应用
新型标记技术如量子点、荧光纳米材料等在溶血 素活性测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观察凝集反应时要迅速、准确,避免 时间过长导致凝集程度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器材,避免残留物对下次实验
造成影响。
误差分析
误差可能来源于器材的精度和准确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为 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同时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溶血素的收集和溶血素单位的滴定
contents
目录
• 溶血素基本概念与性质 • 溶血素收集方法与步骤 • 溶血素单位滴定原理及操作规范 • 溶血素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 溶血素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 安全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要求
01 溶血素基本概念与性质
溶血素定义及作用
溶血素是一种能够破坏红细胞并释放 出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物质。
微孔板法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但设备成本较高。
流式细胞仪法
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但设备昂贵,操作 复杂。
适用范围讨论
试管法
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和溶血素活性的大致测定。
微孔板法
适用于对溶血素活性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
流式细胞仪法
适用于对单个红细胞溶血程度的精确测定和深入研究。
新型技术发展趋势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研究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研究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研究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选取140例健康人员,按照采取方式的不同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两者各为70例。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做好记录工作,并比较其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检测结果。

结果:血液采集之后,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方面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导致的检测结果是不一样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直接;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好、更加准确,可以直接为临床所用。

标签:采血方法;血液常规检验;对比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发现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的分布,是健康检查的重要项目,也是最为基础的化验方法[1]。

通过检测血液,我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也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患者全身性的疾病迹象。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

临床上对血常规检测,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仍存在着争议[2]。

通常情况下,末梢血采血的方法较为简单,患者痛苦比较小,更易于患者接受。

但是相关报道指出静脉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更具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本文特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40例,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同时比较不同采血方式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主要比较内容为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年—2013年12月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

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策略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分析,乙组和甲组准确人数分别是48例和40例准确率分别是96%和80%。

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

对两组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评分为90.2±0.5分,甲组的评分为80.6±0.8分,乙组评分高于甲组。

结论:对血常规标本进行质量优化检验分析,整体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改善方式;策略分析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研究中对血常规检验有更高的要求,根据检验方式的具体要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提升稳定性。

质量优化改进比较重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明确改进要求,只有按照模式要求进行,才能提升稳定性,达到理想的改进要求。

为了分析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效果,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

甲组和乙组分别都是50份,甲组中男女分别是27份和23份,年龄在18-50岁,平均年龄(35.6±0.8)岁,乙组中男女分别是26例和24例,年龄在17-51岁,平均年龄(34.6±0.8)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选择4ml的静脉血作为样本,通过抗凝管应用,避免血液凝固,将其放在常温处保存,放入溶血素,在半自动血液细分析仪中采用稀释液进行稀释处理[1]。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f r o z e n p l a s ma , c r y o p r e c i p i t a t e a n d c r y o s u p e r — n a t a n t E J ] .
Br So c i Ha e ma t o, 2 00 4, 1 2 6: 1 卜 28 .
输 血 风 险 也 造 成 血 液 资 源 浪 费 。据 文 献 报 道 我 国 血 浆 输 注 存 在 较严 重 的 问 题 , 不 合 理 输 注 比例 达 到 了 6 1 . 3 4 _ 4 ] 。因 此, 笔 者 认 为 通 过 临床 输 血 管 理 委 员 会 加 强 对 临 床 医 师 严 格 掌握 血浆 输 注 的 适 应 证 的 检 查 监 督 非 常 必 要 。 成 分 输 血 是衡 量 一 个 地 区 或 医 院 医 疗 质 量 和 输 血 技 术 水 平 高低 的 重 要 指 标 。 由于 我 院 对 输 血 工 作 的 重 视 , 把 成 分 输 血纳入了各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 , 因 而 成 分 输 血 推 广 效
参 考文献 :
B r i t i s h C o mm i t t e e f o r S t a n d a r d s i n Ha e ma t o l o g y , Bl o o d Tr a n s f u s i o n Ta s k Fo r c e .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u s e o f f r e s h —
别由2 0 0 7年 的 0 . 5 5 U和 1 . 0 2 U下 降到 2 0 1 1年 的 0 . 3 9 U
和0 . 4 9 U。但 手 术 科 室 输 血 的 主 要 成 分 为 血 浆 。 红 细 胞 与 血 浆 用 量 之 比小 于 1:1 , 根据 1 u红细胞悬液加上 1 u 血 浆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55-刘兰(开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在医疗检测中,为医疗检测的准确性和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所以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保障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是需要进行重点讨论和分析的内容。

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抗凝剂的影响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进行检验的,但是这种抗凝剂会加速血小板的凝集,很容易引起血小板假性低下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采血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血常规的检验都是需要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来采集血样标准,而手指血和静脉血样之间存在着比较小的差异性,但是静脉采血中血样的稳定性比较高;相对来说,静脉采血的稳定性、可重复性都比较好,同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也相对比较稳定。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第一,认真填写申请检验单。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一般患者需要填写申请检验单,而检验单中的内容需要认真填写,如检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号、科室以及血常规检验相关的信息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检验师尽快地对检验样本进行准确的核对,减少一些误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或者是比较紧急的检验需要在检验单上进行提前标注,以此帮助检验师进行检验,减少出现样本检验错误的发生。

第二,做好检验者的准备工作。

有时候,一些患者因为晕血,所以在检验前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还有一些患者会在饱餐后进行检验,这些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白细胞的数量。

所以,在血常规检验之前,需要叮嘱患者尽量不要用餐过饱,并帮助患者调整状态和情绪,缓解检验者的紧张情绪,科学选择检验的时间,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4.10临床经验79血常规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手段,在检验的过程中,若是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经研究发现[1],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操作不规范或者是患者自身因素所导致,应引起重视。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集的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抽取其中的87例作为研究,受试人群年龄在3-89岁之间,平均(47.8±11.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血液疾病。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87份血液标本在发生溶血前后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等。

1.2.2 检验方法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深圳迈瑞BC-53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和质控品,采集上述统计研究对象静脉血4ml ,分成两份,每份2ml ,非溶血组标本经DETA-K 2抗凝后,均未出现黄疸、脂血、溶血现象,在2小时内完成各项指标的检查。

溶血组标本经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快速来回抽吸、注射5次,造成溶血的发生,而后经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对标本溶血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刘 琼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0000【摘 要】目的:对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需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87份,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展开血常规检查,并对比分析标本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差异。

结果:经对比发现,共检验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g)两项溶血前后检测结果无明显改变(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检测结果溶血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

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

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

CRP 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5-20T12:37:23.1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作者:吕丽云1 陈兆敏2 李红霞1[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吕丽云1 陈兆敏2 李红霞11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民医院山东泰安 2715002山东省东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泰安2715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细菌组与病毒组,细菌组为实验组,病毒组记为观察组,每组患儿各计50例。

对两组患儿施行CRP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细菌组患儿CRP指标与白细胞计数均高于病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CRP指标与白细胞计数阳性率84%,对照组CRP指标与白细胞计数阳性率22%,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对患儿疾病做出诊断,应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应用效果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由于体质或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的疾病。

尤其多发于儿科,因其抵抗力低下,抗菌抗病毒能力差。

因此极易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针对这类疾病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治疗,通过鉴别细菌病毒类型来制定治疗计划。

本文就通过研究分析CRP结合血常规检查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作用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细菌组与病毒组,每组患儿各计50例。

细菌组患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个月-11岁,患儿平均年龄(5.83±1.62)岁,病毒组患儿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个月-12岁,患儿平均年龄(6.75±1.52)岁。

溶血素的名词解释

溶血素的名词解释

溶血素的名词解释溶血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内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促进红细胞溶解的特性。

其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血液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溶血素的概述、分类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一、溶血素的概述溶血素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内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作用于红细胞膜结构或细胞内部的组分,导致红细胞膜的损伤和破裂,进而造成红细胞的溶解。

溶血素的命名主要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方式来决定,如细菌产生的称为细菌溶血素、植物产生的称为植物溶血素等。

二、溶血素的分类根据溶血素作用在红细胞上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的溶血素和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的溶血素。

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的溶血素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从而导致溶解。

而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的溶血素需要经过其他介质的帮助,如抗体介导的溶血。

据其来源的不同,溶血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细菌溶血素是指由细菌合成和分泌的溶血素,具有强大的溶解作用和毒性。

植物溶血素是一类来自植物中的毒素,具有广泛的抗生物活性。

动物溶血素则是许多动物体内产生的功能蛋白,可以通过猛烈的物理或化学刺激而释放。

三、溶血素的功能溶血素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在生物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免疫响应中,溶血素能够破坏入侵的病原体,促进细胞免疫杀伤作用的发生,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其次,溶血素还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的调控,如凋亡、血小板凝聚和补体系统激活等。

此外,溶血素在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溶血素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说明。

以拉丁美洲布鲁塞尔菌为例。

布鲁塞尔菌分泌的溶血素B抑制了抗菌活性,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布鲁塞尔菌感染。

这导致了布鲁塞尔菌病的发生和持续存在,给许多地区的人民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研究溶血素并寻求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解决布鲁塞尔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发布时间:2021-12-09T09:16:42.102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2期作者:孙学霞[导读]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孙学霞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心卫生院淄博市256300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取指尖末梢采血,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

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检验报告中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血液RBC(红细胞计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Hb(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会导致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静脉采血获取检验指标的稳定性更高,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指尖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当前临床诊断常用的一种方法,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采集受检者血液来进行科学检测,将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通过血液各项指标与正常值对比后发现异常项,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认为,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一旦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将会对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1],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并选择指尖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两种采血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现做下列报道。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研究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研究

浓度等 , 现 其 对 比分 析 结 果 如 下。
1资 料 与 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晨8 时左右, 对照组静 脉血 采集使用 E DT A— K2 真 空 采 血 管 采 集
2 . 0 mL 全 血 充 分 混 匀 在 仪 器 的全 血 模 式 之 下计 数 全 血 细 胞 , 采
【 关 键 词 】两种采 血 方法 ; 血 液常规 检 验 ; 临床 对 比; 结果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R 4 4 6 . 1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 编号】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7( a ) 一 0 1 4 7 - 0 2
临床 上 , 血 常 规 检 查 能 够 检 测 出人 体 内红 细 胞 的 数 量 , 发 现 别 , 均无 显著 差 异 , 不 具 有 可 比性 。 细 胞 的 形 态 变 化 以及 形 态 的分 布 , 是 人 体 全 身 检 查 最 为 基 本 的 1 . 2 方 法
M E 口 工 c A L L A 目 口 口 A T 口 口 Y B 巴 工 E N c E 日医 学 检 验I
C H 工NA E A LTU 工N口 UsT 日 Y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 临床 对 比结 果研 究
生育 服 务 站检 验 科 , 新疆 阿克 陶
8 4 5 5 5 0
【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两 种 采 血 方 法 在 血 液 常 规 检 验 中 的临 床 差 异 。 方法 随机抽取 我计 生服务站2 O 0 9 —2 0 1 2 年 间的 8 o N 体 检人 员 , 随机分为两 组, 对 照组静脉 血采 集 , 观 察 末梢血 采集 , 同时, 均 采用血液 分析仪 测定。 结 果 两 组 体 检 人 员 的 红 细 胞、 白细 胞 、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含 量 、 红 细 胞 比容 、 血小 板、 平 均 红 细胞 血 红 蛋 白浓 度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 结 论 采 血 方 法 的不 同 , 其 所 得 出的 检 测 结 果 也 会 有 所 不 同 , 在 临 床 医 学 中, 应 采 用 静 脉 血 检 测 血常 规 。

比较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比较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比较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照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正常健康人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新型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

对两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对照。

结果行不同溶血素检验后,新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传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对照,(P>0.05);但新型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

结论临床对健康患者行血常规检验时,以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方法进行检验,效果存在差异,且新型溶血素所检验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偏高。

【关键词】: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血常规检验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hemolysin and traditional hemolysin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January --2017 in 90 cases of normal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90 cases of normal healthy people p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45 cases), the traditiona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hemolysin of blood routine test, model group received new hemolysin for blood test.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hemoglobin content and platelet cou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for different hemolysin test, new type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 platelet count 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 platelet count control (P > 0.05); model group but the hemoglobin conten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lood tests for healthy patients, with a new type of hemolysin, the traditional hemolysin test, the effect is different, and the content of hemoglob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w hemolysin.【关键词】: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血常规检验Key words:new hemolysin; traditional hemolysin; blood routine test血常规是一项临床常规检测,可确定患者是否发生贫血、炎症、感染、出血、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_血及病毒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1]。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四、血常规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 五、小结
一、引言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能够为受检 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详尽的临床参考。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尤以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 (HGB)异常作为诊断依据。
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 息15min后进行采血,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化疗患者要求在化疗前采集 标本,采血不能与静脉输液同侧臂。
二、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样本采集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一般要求用抗凝的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未梢血,因为 末梢血的误差大,重复性较差,除少数不易抽取静脉血者,如婴儿、大面积 烧伤患者等。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散点图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直方图
正常图形
小红细胞干扰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仪器报警信息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Q-Flag报警信息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干扰因素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高
RBC
假性 减少
WBC
PLT
假性 减少
如何纠正EDTA-PTCP
推片显微镜检发现血小板成簇聚集,排除采血不顺畅、标本凝 集等因素后确定为EDTA-PTCP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更换抗凝剂 ➢不加抗凝剂,即采即做 ➢加阿米卡星 ➢稀释模式 ➢涡旋 ➢人工计数 ➢通过红细胞校正
6、血小板假性增多
小红细胞 红细胞碎片 疾病或治疗产生的大量白细胞破碎(比如淋巴瘤、化疗、严重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 2 ・临床研究 ・
血容 量减少 、肺 动脉高压 征、肺 内渗 出病 变 、心包积 液、右心房及 右
心室肥厚 、扩张等 。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 V o 1 . 1 2 , No . 5 理 、可重复性强 、外界 影响小等特点 ,町以清晰 的显示肺 动脉及肺动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匕 较
韩 霜
( 河南省虞城县人 民医院生化室 ,河南 商丘 4 7 6 3 0 0 )
【 摘要 】 目的 对新 型溶血 素和 传 统溶血 素 在 临床 血 常规检 验 中应 用比 较。方 法 从我 院选取 8 0例体检 正 常的健 康人 血液 样 本 ,分别 采用 两
种 分法进 行血 常规 检验 。A 组 采用新 型溶 血素 进行 血 常规检 验 ,B组 采用传 统溶 血素进 行血 常规 检 验 ,主 要观 察 白细胞 计数 、血 小板 计数
和血 红蛋 白。结果 通 过对 比 发现 ,A 组 的血 液 中血 红 蛋 白的含 量 明显 高于 B 组 ( P < 0 . 0 5 ) ,而检 验后 发现 白细胞计 数 以及血 小板 计数 与 B
随着 我 国科学 水平的不 断发展 和进步 ,使医疗卫 生事业不 断得 到 完善 ,血 细胞分析仪在 临床检测方 面的应用价值 越来越高 ,同时检验
时候 利用 的试剂更新速 度也越来越快 。近年来 无氰溶血素 由于 具有无
后的血红蛋 白、 白细胞计数 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 比较分析 。
1 . 3统计学处理
本 次采用 S P S S 1 8 . 0 统计 学软件 进行 处理分析 ,计 量资料 采用f 检
毒且环保 的优势 ,越来 越被临床 医师 所青睐 ,因此给临床检测 中所 使
用 的传 统溶血 素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 ” 】 。本文 主要对新型 溶血素 和传统
验, 组间对比 采用) c 2 检验, P <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溶血 素在 临床血常规检 验 中的应用进 行 比较 ,帮 助医师对新 型溶血素 的特点进 行更加全面 的了解 ,使对 患者的血常规 检验更加准确 ,增加
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 。主要抽取我 院体 检正常的 8 O 例健康人血液 样本 ,
根据 操作试验 ,发现新型溶血 素进行血常规 检验时候 的重复性要 低于传统溶血 素的检验过程 。通过对血常规检验 后的血 红蛋 白、 白细 胞计数和血小 板计数 的水平 进行观察和对 比,发现采用新型溶 血素进 行血常规 检验 中血红蛋 白的水平明显高于 利用传统溶血 素进 行的检验
脉栓子 ,准确及 时为临床提供可靠 的诊断 ,口 』 以作 为对 肺动脉栓塞 首
选 方法 ,有取代肺动脉造影趋势 。
肺 动 脉 栓塞 采取 螺旋 C T 增强 扫 描 时 应注 意 扫描 前 对 患者 进 行
呼 吸训练 ,让 患者 能够充 分 配合屏 ,已达到 尽量 减少 由于 呼吸运 动
( P < 0 . 0 5 ),而白细胞计数和 血小板计数 的水 平通过 比较 ,差异不 明
分 别采 用新型 溶血 素和 传统溶 血 素进 行血常 规检 查 ,对两 组进 行 比 较 ,报道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参考文献 [ 1 ] 赵力, 朗志瑾, 伍建林, 等. 多层螺旋C T 在肺动脉栓寒诊断 中的应
用价值 [ J ] , 中华放射 学杂 志, 2 0 0 3 , 3 7 ( 4 ) : 3 0 7 — 3 1 0 ,
造成 影响 ,文 献报道 扫描 方 向采取 足侧 ,可 以减 少呼 吸对影 像质 量
5 ( 5 ) : 2 6 3 — 2 6 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掌握 ,对 肺动 、 静脉断 面 、肺 门淋 巴结在 多层 面重建 表现及 操 作方 法 熟练 掌握 ,增 强扫描 前后 图像 及多 窗宽进 行对 比,连续 多层面 观
察 ,能够充分 发现病变 。
[ 4 】 弓静 , 田建 明, 萧毅. 6 4 层螺 旋 c T 肺 动 脉 造影 诊 断肺 栓塞 的 价值 [ J ] . 第一 军 医大学学 报, 2 0 0 7 , 2 8 ( 6 ) : 6 4 8 .
组比 较 无显著 差异 ( P > O . 0 5 ) 。结 论 采 用新 型 溶血素 对血 常规检 验 学 红蛋 白的 水平 明显偏 高 ,但是 能够通 过相 应 的方法进 行 纠正 。 【 关键 词】 新 型溶血 素 ;传 统溶血 素 ;血 常规 ;血 红蛋 白 中 图分类 号 :R 4 4 6 .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1 7 2 - 0 2
干扰 ;增 强扫 描前 ,先 采取 常规 平扫 ,采集 原始 图像 ,为增 强后 提
供可 以对 比图像 。增强 扫描 时应 注意选 择适 当窗 宽 、窗位及 最佳 扫 描延 迟 时间选 择 ,如过短 延 迟时 间 ,高 浓度 对 比剂与 周 围组 织在 影
像上 反差 较大 ,产 生大量 伪 影 ,影响 图像质 量 ;过长 延迟 时 间,使 得对 比剂 浓度 下 降 ,对 栓子 显示 造成 影响 ;读 片医师 应对 解剖 熟练
[ 5 ] 单海荣, 袁戴海. 1 6 排螺旋C T J ]  ̄ i 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
的 应用 . 实用放 射学 杂志 , 2 0 0 8 , 2 4 ( 6 ) : 7 5 3 — 7 5 5 .
通过 对本组 病例 观察 6 4 排 螺旋 C T 检 查具 有无 创性 、优 良的后处
[ 2 】 倪志东, 李铭, 刘文瑾. 6 4 层螺旋C T J ] i  ̄ 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 J ] . 上 海 医学 影像 , 2 0 1 0 , 1 9 ( 4 ) : 3 0 0 .
[ 3 ] 刘锦铭.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要点[ J ] l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 0 0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