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优缺点
抛锚式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效果评价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 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 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 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 “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抛锚式教学策略 2、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效果评价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 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 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 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 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抛锚式教学策略 2、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抛锚式教学策略
1、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深刻理解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 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 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效果评价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 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 解。
抛锚式教学策略 2、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五个环节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习者自我发现”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精讲系统教学模式”。它被认为更注重课堂即时性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习者的发现、诠释、应用学习能力的发展。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如下:
一、给学习者提出问题或提供议题,引导学习者自主思考和学习,老师草导、引导学习者以集体活动形式通过课堂讨论形成结论。
二、老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观想,从学生的观想中提炼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分析问题的讨论,形成合理的结论
三、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习得,及思维的能力提高,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现,诠释,应用现实中的知识。
最后要说的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为他们成为今后社会上脱颖而出的人才奠定基础。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抛
1.能够对抛锚式教学策略下定义,并理解它的理论基 础(建构主义)
锚
2.知道并领会抛锚式教学的五个步骤
式
3.深刻理解“锚”的含义并学会在教学中设计“锚”
教
4.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来设计一堂课
学
Company Logo
抛锚式教学策略
一 抛锚式教学策略概述 二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三 抛锚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四 优点及局限性
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上网浏览,观察没有水的月球 是什么样的,引出了“地球如果没有水,又将会是什么样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21世纪 为什么会争水”的原因,明确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 宝贵的财富”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Company Log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例的 评价
Company Logo
抛锚式教学策略
一 锚抛式教学策略概述
1
提出背景
定义
2
3
抛锚式教学设计原则
4
抛描式教学的目的
Company Logo
抛锚式教学策略
2 提出背景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 教学范型。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 习。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 小组(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开发的。
抛锚式教学模式
局限性
2、评价方面
对于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能通 过专门的测试来决定,而只能是老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 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 式不够客观,会有老师很多的主观意识在里面,而且老 师也不可能随时都观察得这么仔细,对于一些隐性的知 识也不是观察就能发现的。
17
第四组:赖志欣 孙校凤 武玲梅 孙锦铭 王红丽 张 强
9
Company Logo
案例分析
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
(二) 确定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要选好“锚”,即确定问题。
此时学生已理解、会初步使用Flash的绘图工具、时间轴和 图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广播功能复习已学的知 识,再播放一个《运动小球》动画的实例,生动的画面, 马上吸引了学生,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自己的第一个动 画作品。教师告诉学生在虚拟互联网上的教师主页上可看 到该实例的制作步骤,并明确此节课的内容就是制作一个 运动的小球。要注意的是:确定的问题应切合实际,并与 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有内在的联系。
局限性
1、教师方面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 境中识别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老师引导以自主学习的 形式解决问题。可是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不可能只是确定出一个问 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确立不一样的问题,而老师不可能成为学生 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那么老师在引导时就会存在这样或那 样的问题,这就给老师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 上知识的一个传授者了,而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只有不断 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抛锚式教学模式
1、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主 动性。例如在讲授《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动性。例如在讲授《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教 师不是孤立地介绍浮力的概念、作用及其应用,而是按抛 锚式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上课就出示CAI 锚式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上课就出示CAI 课件(潜水艇的游动),让学生提出问题,选出合适的 “锚”并“抛锚”——“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抛锚”——“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后,学生就会根据浮力这个情境,利用自己内在的知识, 去建构新的知识。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 际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发生困难。有了情境,并抛 出锚后,教师再提供给学生实验的器材(学生可以自带), 引导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对 浮力的大小及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了直观的认识,有 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所以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 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若能顺利地解决所给的实际问题,就 说明达到了学习水平,学生如果在解决问 题时遇到困难,则会通过问同学、问老师 或向计算机求助等方法排除困难,继续解 决该问题。所以,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 表现即可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能够在自然流程中学习。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自主学习为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抛锚式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
抛锚式教学设计最初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该研究将设计思维和技术教学结合到一起,用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该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记住,只有理解了知识,他们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学习知识。该模式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常见实施步骤有:1)入,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
2)查,强调学习现存知识;3)动,鼓励学习通过活动完成任务;4)产,收集、整理及应用学习的信息;5)论,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并辩论;
6)顾,确定进一步学习需要以及学习成果。
以上步骤以及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其他特点,使得该教学设计在各种教育范围应用得更广泛。此外,抛锚式教学设计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教学设计模式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并培养他们新的知识与技能。
抛锚式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实际活动,以衡量学生的实际认知。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讨论活动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定学生
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活动和讨论结果,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之,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以学生的参与度为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新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改善教学的效率。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三种教学策略的异同点
个人收集整理-ZQ
异点: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围绕事先确定地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没有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抛锚式教学策略要求学习过程建立在有感染力地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地基础上.即有确定地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地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地观念和新地学习任务关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支架式教学策略中强调不断在学生最需要地时候提供适当地支架,其主要呈现地是学习内容地“框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引导;而抛锚式教学地核心是设置“锚”,主要地目标就是能够使学生注意到问题情境中地关键特征,当学生明白自己面临地问题并了解如何下手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行组织者在呈现教学材料时它呈现在一个更为抽象地层面上,由于该技巧需要明确地进入点,所以一般用于线性呈现(如:传统地课堂教育),在非线性探究式学习情景里(如:自由游戏模式)并不同样奏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支架式教学要事先把复杂地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地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地自主性学习策略地设计方法;抛锚式教学展现了未来学生在“宏情境”创设地“锚”地支持下,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合作学习地过程;先行组织者原则在以导入开始并以线性顺序呈现信息地学习情境中使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对支架式教学策略地教学效果评价是按照传统地方式进行测验和考查;而对抛锚式教学策略地教学效果地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地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地表现即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历史(心得)之历史课堂“抛锚式”教学模式
历史论文之历史课堂“抛锚式”教学模式
一、课堂模式建设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模式建设背景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想建构与运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探讨与吸收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改革的需要。从去年开始,我校在天元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初步进行了“活力课堂”改革的探讨,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老师们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开展的活力课堂改革的活动,学校已经形成课改的氛围。各班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创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改变学生上课没兴趣、没事做、被动学、不会学的现象。
(3)、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4)、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畸形状况。
(5)、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目标的教学手段由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复合型转变。
二、课堂模式建设的实践意义
1、课堂模式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知识和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释放天性,抒发灵性,展现成果,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充满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真正达到快乐有效的目的。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三种教学策略的异同点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三种教学策略的异同点
异点: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没有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抛锚式教学策略要求学习过程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即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支架式教学策略中强调不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支架,其主要呈现的是学习内容的“框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引导;而抛锚式教学的核心是设置“锚”,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使学生注意到问题情境中的关键特征,当学生明白自己面临的问题并了解如何下手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行组织者在呈现教学材料时它呈现在一个更为抽象的层面上,由于该技巧需要明确的进入点,所以一般用于线性呈现(如:传统的课堂教育),在非线性探究式学习情景里(如:自由游戏模式)并不同样奏效。
三、支架式教学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的自主性学习策略的设计方法;抛锚式教学展现了未来学生在“宏情境”创设的“锚”的支持下,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合作学习
的过程;先行组织者原则在以导入开始并以线性顺序呈现信息的学习情
境中使用。
四、对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评价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验和考查;而对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
抛锚式教学经典案例
抛锚式教学经典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抛锚式教学正是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的经典案例。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抛锚式教学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的。
首先,抛锚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
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而抛锚式教学则不同,它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其次,抛锚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
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此外,抛锚式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
往往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共同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抛锚式教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学生们往往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更加牢固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因此,抛锚式教学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经典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借鉴抛锚式教学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该模式的核心
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发问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实
施步骤,以及实施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主
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
角色转变,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在这种
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支
持者。
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
1.设计引导性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引导性
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和解
决问题。
2.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引导性问题,进行独立或
协作的学习探索。学生可以采用阅读文献、实验探索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4.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并
提供及时的反馈。通过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
5.总结和分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论抛锚式教学模式
论抛锚式教学模式
迄今为止,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发教学模式最成功的是在约翰·布朗斯福特领导下的温特比而特认知与技术小组(以下简称CTGV)开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中说使用的真实环境,也就是“锚”具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技术。抛锚式教学将技术当作教学依靠的“锚”特别强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依靠技术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靠交互式计算机、影碟光盘和互动网站等技术支持。二是宏环境。它通常指包含所需解决问题或主题的一个故事,一段冒险或一个情景,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抛锚式教学强调创设有情节的。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与教材
CTGV以影像形式,采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情节的故事作为“锚”,利用计算机和光盘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宏观的教学和学习的背景。CTGV开发和测试了一个教学软件。名字是《年轻的夏洛克·霍姆斯和奥立佛》,它主要用于包括历史在内的社会研究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这
一软件是以电影的形式被录制在光盘上。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可先观看影片,然后以制片人的角度从质量和真实性方面对影片中每个人物的阐述进行检查一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
是怎样发生因果联系的?故事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主人公的
活动是否真实?通过追踪因果联系、学生有可能获恶整个故事的结构,获得有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生活现实的大量知识。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猴嘴中学朱慧琴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锚”不仅是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知识的情境,更重要的是使用“锚”来帮助学生发现新学习的必要,从而树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完整的真实情境中确认学习目标。教师预先教授一些知识是为了提供帮助学生继续前进的资源和“脚手架”。
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搭建“脚手架”。抛锚式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脚手架”。“脚手架”应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是为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地提高。2.围绕“锚”来组织教学。围绕“锚”组织教学,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亲自实践。“锚”是使教学开始的有效方式,但不是终极目标。抛锚式教学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自我生成的学习,围绕“锚”组织教学再逐步过渡到学生的“亲自实践”的问题解决有几个优点:第一,对于教师来说,围绕“锚”组织教学比寻求所有的资源以完成任务要更易于掌握;第二,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首先围绕某个“锚”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作好完成任务的准备;第三,“锚”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这有助于学习者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积极地参与;第四,“锚”提供了学习者自我敏感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保证他们尽可能地从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理解。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和交流经验的最佳方式是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2鼓励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创设有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因为“锚”中描述的问题比较复杂,单个学生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因而合作学习是必要的。3“锚”的可视性特征使学生易于参与小组合作,即使学业不理想的学生也能为小组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获得同伴的尊敬。
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
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
案例介绍:
教学内容:数学-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并提示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有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起飞
时飞机的海拔是1000米,下降时又降低了300米,那么飞机到达上海时
的海拔是多少米?”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他们的
猜想或答案。
2.发现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和思路。随后,教师邀请几个学生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完整的理解。
3.引导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发言,选择一个个别学生的答案或思路,进行
引导式的教学。例如,教师可能选择一个学生认为飞机到达上海时的海拔
为700米的答案。教师可以问这个学生:“你给出了一个答案,那么你是
如何计算出来的呢?你是如何考虑飞机起飞和下降的过程的?”通过这样
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发现问题所在,并激发学
生重新思考和修正他们的答案。
4.探究阶段:
在引导学生重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区分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从而确定飞机到达上海时的海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结论阶段:
学生经过探究和讨论,最终会得出正确答案:飞机到达上海时的海拔是700米。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正确答案给予积极鼓励和表扬,并引导学生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抛锚式教学案例
抛锚式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抛锚式教学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抛锚式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生活中的案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抛锚式教
学案例。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来学习语文知识。在教授科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
抛锚式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要求案例既能
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抛锚式教学案例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确保案例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实施抛锚式教学案例时,也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1.2抛锚式教学模式
Company Logo
二、理论原理
抛锚式教学被视为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的一个构成部
分。本质上,它是以目标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模式和基于
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综合。抛锚式教学主要基于两条理论 原理:
1.学习和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一个“锚”来设计。
所谓的“锚”是指某种形式的现实案例或者问题情境。 2.课程材料应该允许学习者开展探究活动(如使用
Company Logo
五、案例
在这段情境的激发下,学生们表现出热情的主人翁
态度.他们去城煌庙收集数据,带着秒表测算游览时间
;到商店打听外国人喜欢的礼品以及价格,并了解外汇 兑换的比例.通过实地调查及计算,学生们最终给出了 4个方案:即游览城煌庙的方案、购买礼品的方案、品 尝小吃的方案和参观其他景点的方案.
Company Logo
五、案例
课例2与课例1有相通之处,并且还特别体现了学 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于真实情境十分复杂,仅凭单 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因此合作学习必 不可少.学生们一方面明确自己在合作中负责的任务 ,并注意将一个个子任务与总体任务协调起来;另一 方面在合作团体中,相互尊重,锻炼了每个人的交往 能力.
Company Logo
六、优点、局限
优点
1 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 问题意识 2 有利于培养学 生收集获取和 处理信息的能 力及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明白 所学知识的 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抛锚式教学策略概念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之上的,确立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或者讲解这种经验,所以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抛锚式教学策略始终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者主动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组成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
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
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三、一个有关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
首先老师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故事“贾斯珀的朋友想帮助学校筹钱买新的摄像机,他的想法是开一个售货亭。他必须制定一个商业方案报给校长以获得项目贷款,所有的问题都围绕制定这个商业方案,包括使用统计调查来帮助他决定这个想法是否赢利。”
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们是克里斯,你们打算怎么做?
老师将这个故事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从中确定其中镶嵌着的问题是要“制定一个商业计划”(这个过程就是“抛锚”)。
学生们制定了一个取名为“巨大轰动”的计划,学习内容和过程也随之确定。
老师将这个计划拆分为如干个子问题,学生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运用克里斯学校收集的数据抽样预测出计划是否赢利,有的学生采用分数解决这一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则用百分数来解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解决一步步复杂的子问题来达到最终计划的完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促进帮助下,反复利用有关资料,参与小组讨论与合作,为完成任务(制定最佳的商业方案)自觉进行探索,主动识别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方案,当学生们共享他们的方案时,大家就有了对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的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抛锚式的教学教学策略借助于所抛的“锚”和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试图使学生在类似真实背景知识的内容中学会思考,在接触大量知识概念的时候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明确问题并系统搜索可能的解决方法。
四、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优点
从概念,步骤到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一些优点。
优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抛锚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下来确定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好的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于资料的收集与获取以及加工处理都需要学生亲自进行,这就大大的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在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老师往往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能明白或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现实用处,就像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锯子,教学就应该把问题锚定在建筑一座房屋这样的问题中,这就不但使学生知道如何操作锯子,也知道了学习锯子的意义和动机,这是受到建造一座房屋这样重大事情的吸引,是知识为什么有用的意义和理由。
五、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局限性
(1)教师方面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老师引导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可是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不可能只是确定出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确立不一样的问题,而老师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那么老师在引导时就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给老师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
上知识的一个传授者了,而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2)评价方面
对于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能通过专门的测试来决定,而只能是老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够客观,会有老师很多的主观意识在里面,而且老师也不可能随时都观察得这么仔细,对于一些隐性的知识也不是观察就能发现的。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
架”(Scaffolding)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