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教案: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观察物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立体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立方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口袋里的立方体模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并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

2. 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重要性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3. 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 答案:立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并理解物体的不同视角,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这一章节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不同视角。

但是,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不同视角,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不同视角。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不同视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不同角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体的不同视角,并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思考过程,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不同视角。

5.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搭积木比赛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搭积木比赛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学生将学习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识别和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

2. 搭积木比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利用积木搭建各种立体图形,并讨论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 难点: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将二维视图转化为三维结构。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察物体图片。

-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观察记录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差异。

2. 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描述并讨论观察到的特点。

3. 活动:分组进行搭积木比赛,学生合作搭建并记录不同视角下的形状。

4. 讨论:每组分享搭建过程和观察结果,全班共同探讨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空间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与搭积木比赛- 提纲:- 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比赛的规则与目的- 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与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观察物体练习题,绘制三视图。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记录并描述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提升。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观察和搭建活动中深入理解空间几何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1 观察物体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物体”、“物体的单位”和“物体的重量”等概念。

2.学生能够了解“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这一测量方法,并能够观察不同物体的重量。

3.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物体?2.物体的单位:千克、克、斤。

3.用天平称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4.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物体”的概念理解是否正确。

2.学生能否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物体重量的测量。

3.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排序。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平常有什么体积或形状不同但却具有相同的属性的东西?”学生回答后,再向他们介绍物体这一概念。

2. 重点讲解1.什么是物体?让学生接着回答上一个问题:“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相同的属性呢?”指出这些共同的属性即为物体。

2.物体的单位介绍千克、克、斤等单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3.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通过操作天平,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4.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分类、排序等方式,让学生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3. 小结回顾本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不懂的或有什么需要再次澄清的问题。

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以实物展示、操作天平、比较排序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物体、重量等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4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4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4份打包)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单元“观察物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学习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创作有趣的物体造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活动,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几何图形创作有趣物体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并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几何图形创作有趣物体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体模型、实物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己准备的各类几何体模型、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其形状和位置。

5. 创新创作:让学生利用几何图形创作有趣的物体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2.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3. 利用几何图形创作有趣的物体造型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你身边的某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利用几何图形创作一个有趣的物体造型,并描述其形状和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其形状和位置,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天安门广场》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天安门广场》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天安门广场》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天安门广场的形状、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天安门广场的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天安门广场的观察,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 天安门广场的概述: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历史背景和主要建筑物。

2.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或模型,分析其形状、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数学表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关系,如大小、位置、方向等。

4. 应用与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天安门广场的形状、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空间关系。

2. 难点:正确理解并描述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或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笔、纸、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或模型,分析其形状、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数学表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关系,如大小、位置、方向等。

4. 应用与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板书设计:1. 天安门广场2. 提纲:- 天安门广场的概述- 观察与分析- 数学表达- 应用与拓展---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课时1 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创设“比赛”情景一1.比赛一:画一画。

笑笑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各组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

2.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平面图形)3.组员之间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并说明理由。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

6.师:是。

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比赛二:搭一搭。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2.第一回合是撘一搭: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样子,搭出一种立体图形,符合要求的小组获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 (4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 (4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想象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2. 观察到的形状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3.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观察到的形状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观察工具、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形状和特点。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形状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观察到的形状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和几何体,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和特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以上内容共2000字以内,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三视图: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3. 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整体形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几何体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简单几何体模型,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2. 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并记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3. 讨论: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如何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4. 讲解: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2. 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三视图的概念,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观察物体的过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2022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2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2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 教具:物体样本、放大镜、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者摆放一些物体,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讲解观察物体的步骤。

3. 观察实践(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物体样本和观察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匡助他们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4. 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回到坐位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学生注意用正确的术语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观察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不同的物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观察和拓展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观察物体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观察物体

三观察物体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不同角度(正面、上面、左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在小正方体数量确定的情况下,能根据某一角度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搭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重点: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遮挡住的小木块。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木。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小正方体。

从小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什么?上面、左面呢?(分别看到正方体的三个面,都是一个小正方形)正方体是一个立体的物体,为什么看到的是平面的图形呢?(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教师在小正方体的后面再增加一个小正方体。

如果再从正面看这两个正方体你能看到什么?(一个小正方形)上面呢?(两个小正方形)左边呢?(两个小正方形)增加了一个正方形后,为什么从正面看依然只能看到一个小正方形?(因为眼睛只能从某个角度看到物体的一个平面,小正方体后面的都被遮挡住了)3.由于我们视线的原因,立体的物体从某个角度看,只能看到一个平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活动1:画一画。

(1)师拿出5个小正方体按照如下形状搭一搭。

(2)请三队学生分别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这5个小正方体。

(3)让同学们把从这三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看谁画得正确。

从上面看到的:从左面看到的: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从上面、正面、左面所看到的形状。

如果凭借自己的想象,你能知道从不同角度看这个立体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尝试着想一想,画一画。

2.活动2:搭一搭。

(1)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怎么画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那么反过来想一想,我们是否能通过我们看到的各个角度的形状,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一起来搭一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几何图形的平面与空间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变化。

2. 三视图: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3. 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变化;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目,让学生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并画出三视图。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2. 目录:1. 观察物体的方法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3. 三视图的画法4.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画出三视图。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作业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平面与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第一篇: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立体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所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直观经验,以及根据一些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外,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辨认相应的视图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上面、左面和正面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学具盒、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活动导入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课本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

比赛一:画一画。

淘气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两队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队画得正确。

(1)明确比赛规则。

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淘气搭成的立体图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适当指导。

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3)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①学生动手画一画。

②各小组展示画出的图形,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4)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与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5)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

2.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

比赛二:搭一搭。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请两个队分别搭一搭,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教案: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本节课主要讲述如何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如何通过物体的三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形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物体的三视图,即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2. 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来识别物体的形状。

3. 学会通过物体的三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三视图,知道三视图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识别和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来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不同的物体,并尝试描述它们的形状。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物体的三视图,并讲解三视图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三视图,引导学生理解三视图与物体形状的对应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观察物体2. 板书内容:物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三视图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其三视图,并尝试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出来。

2. 作业答案:根据学生所观察的物体,描述其三视图,并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的授课中,我深刻认识到有几个关键细节是亟需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对物体三视图的理解与应用2. 描述物体形状能力的培养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于物体三视图的理解与应用,这是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识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直观物体的三视图:介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视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2.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授如何绘制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应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视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房屋模型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辨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会绘制三视图。

- 难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三视图示例图。

- 学具:绘图纸、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形状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三视图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三视图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三视图的绘制,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三视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房屋模型。

板书设计- 板书3.1 观察物体- 核心内容:三视图的定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绘制方法、三视图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绘制指定几何体的三视图。

2. 选做题:设计一个小型的物体,绘制其三视图,并尝试解释三视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北师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北师版)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32~33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问题串1:建立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与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问题串2:根据从正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问题串3:在比赛二的基础上,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几何体。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搭出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1.猜想发现法、分析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2.合作交流。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情境案例法: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和黑板上的表格,你想到了什么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

(板书题目)师: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会品尝到合作的愉快,成功的甘甜。

【品析:情境导入,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复习导入法: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这5个小正方体依次排列,没有遮挡,我们很容易观察,如果我把这些小正方体改变一下放法,看看同学们还能不能准确观察。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小正方体,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观察得仔细,搭得准确。

【品析:通过复习旧知识既能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课时1 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创设“比赛”情景一
1.比赛一:画一画。

笑笑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各组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

2.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平面图形)
3.组员之间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并说明理由。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

6.师:是。

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比赛二:搭一搭。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左面看到的形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2.第一回合是撘一搭: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样子,搭出一种立体图形,符合要求的小组获胜。

3.第二回合是再搭:还有其他搭法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搭法多?搭法多的获胜?
4.第三回合是辩论:思考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能够有根有据说出想法的小队获胜?
5.师: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然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也就是最少是几个,最多是几个?
三、看谁搭得多
1.比赛三:用6个小正方体撘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2.各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四、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下面是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一搭,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五、课后反思
课时2 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能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范围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站的高、看的远这句话,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它又与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随着我们的学习你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
师:小猴在墙外能看见地上的桃子吗?怎么办?
小猴爬上A点,看到墙内地上最近的点是哪里?
同学们,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2.自主操作,初步探究。

(1)画一画,找一找。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A点的。

(3)演示,注意眼睛、墙的右上角。

(4)说一说:小猴在A点看到的范围
3.自主操作,深入探究。

小猴爬到B点、C点,看到墙内最近的点是哪里?它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呢?
学生在书上试一试,画一画,再汇报交流。

二、合作探究
比较三次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1.同桌互学
2.小组讨论
三、展示点拨
1.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小结: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说明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板书:高、低,大、小。

2.回归课本,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四、达标检测
1.变化的楼房(课件出示)。

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位置1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哪一部分?
(2)到达位置2时能看见建筑物B吗?穿过建筑物A呢?
(3)司机的观察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4)你有什么发现?
障碍点不动时,观察点远,观察的范围大;观察点近,观察的范围小。

2.画影子。

练一练第二题。

(课件出示)
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让学生画出路灯下几个杆子的影子。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

观察点不动,障碍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障碍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小结:观察点与障碍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观察的范围也会变化。

3.猫捉老鼠。

一天,一只猫追一只老鼠,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这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2)如果你是这只猫,想看到更大的范围,你想怎么办?
预设:a.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猫向后退;
b.可以绕过障碍物或跳到墙上。

五、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我们是用哪些方法得到的呢?
课时3 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判断拍摄照片的先后顺序,培养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识别拍摄地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会判断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教学过程:
一、从漫画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1.问学生喜欢漫画吗?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2.引入课题:天安门广场(板书课题)。

二、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
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成员交流,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小结:在观察物体时,因为所在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抓住其中位置关系等主要的特点来判断观察的位置或角度。

上面观察的学问也告诉我们,思考问题时也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判断,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全面的。

三、自学检测
1.试一试:淘气乘船游览,游船从A点处出发四幅图片按看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b,c,d,a。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
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你用三个物品代替上面三个建筑物,并按上图中的位置摆放,然后从A点出发,看一看你在“河”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四、巩固练习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不马虎沿小路向果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1)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
(2)不马虎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
2.练一练第2题,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①②③④哪个位置看到的?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