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原理名词解释(造福学弟学妹)

合集下载

传输基本原理及施工规范

传输基本原理及施工规范

SDH的网络构成
请看下面一个典型的由ADM和REG组 成的SDH环形网络:
REG
西元
REG
魁斗
ADM 龙岩
SDH环
泉州 ADM
2.5G
漳州
厦门
ADM
ADM
主信号方向
备信号方向
SDH的网络构成
下图,是基于上面的网络构成所定的通 道时隙配置图。
厦门
E
63×2M
*
63×2M
漳州
WE
泉州
WE
63×2M 63×2M 63×2M 1×155M
SDH的网络构成
SDH的网络构成
目前,SDH的网络构成,就单个网络而 言,主要的拓扑形状有环形和链型。环形 的具有保护机制,单方向断了,可以自愈, 不会断业务。而链型一旦断了,整个网络 就断掉了,业务也断了,不具有保护机制。
SDH的网络构成,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 按照其实现的功能的不同,分为TM、ADM、 REG、DXC等等几种节点。
EQUICO: 设备监控盘 MXB: 矩阵盘 P63E1: 632Mbit/s端口盘 P4S1: 4STM-1端口盘 S4.1: 短距离STM-4光盘(=1310nm) 3AL78856BAAB01 S16.1ND:短距离STM-16光盘(=1310nm 3AL78894CAAC01) L16.2: 长距离STM-16光盘(=1550nm) 3AL78898BAAB01 L16.2JE1: JE1型L16.2光盘(=1550nm) 3AL79028BAAB01 L16.2JE2: JE2型L16.2光盘(=1550nm) 3AL79029BAAB01 Fiber Duct: 光纤引入槽
SDH的复用和映射
其中,我们看到,从2M复用到VC4,有一

传输原理名词解释(造福学弟学妹)

传输原理名词解释(造福学弟学妹)

名词解释1传输过程:传输过程是从非平衡状态朝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2连续介质模型:将流体看成是由无数多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密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也叫做流体连续性的基本假设。

3流体的粘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

4非稳定流:如果流场的运动参数不仅随位置改变,又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这种流动就是非稳定流。

5稳定流:如果运动参数只随着位置改变而与时间无关,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

6迹线:迹线就是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线。

7流线:在同一瞬时流场中的不同位置质点的流动方向线。

8流管:在流场内取任意封闭曲线L,通过曲线L上每一点连续地作流线,则流线族构成一个管状表面叫流管。

9流束:在流管内取一微小曲面dA,通过dA上每个点作流线,这族流线叫流束。

10层流:流体在运动方向上分层运动,各层互不干扰和渗混,这种流线呈平行状态的流动成为层流。

11紊流:各质点在不同方向上作复杂的无规则运动,互相干扰地向前运动,这种流动成为湍流。

12雷诺准数及其物理意义:uLReρμ=,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是流态的判断标准。

13沿程阻力:它是沿流动路程上由于各流体层之间的内摩擦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因此也叫做摩擦阻力。

14局部阻力:流体在流动中因遇到局部障碍而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15湍流的脉动现象:这种围绕某一“平均值”而上下变动的现象,称为脉动现象。

16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是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数学分析,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式来揭示各有关物理参数之间的联系,然后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求解。

17实验法则:实验法则是对某一具体的物理过程以实验测试为手段,直接对过程的有关物理量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找出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

18相似准数:在相似系统的对应点上,由不同物理量所组成的量纲为1的综合数群的数值必须相等,这个量纲为1的量往往称为无量纲量,综合数群叫相似准数。

19:量纲:物理量所属于的种类,称为这个物理量的量纲。

通信传输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是指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从一地传输到另一地的方式和机制。

在通信传输过程中,信息需要经过编码、传输、解码等步骤来完成。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通信传输的原理。

1. 编码:在通信传输中,信息需要经过编码转换成可传输的信号。

编码是将原始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不同的通信系统有不同的编码方式,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模拟编码和数字编码。

2. 传输介质:在通信传输中,信息需要通过某种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传输介质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传输速度、带宽、干扰抗性等。

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可以提高通信传输的效果。

3. 传输方式:通信传输可以使用串行传输方式或并行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是指逐位地传输数据,而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位。

串行传输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而并行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

4. 传输协议:在通信传输中,需要制定一套规定传输方式和控制信号的协议。

传输协议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重传等。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UDP等。

5. 解码:在接收端,接收到传输过来的信号后需要进行解码恢复原始信息。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将传输过来的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信息。

解码的过程一般包括信号的提取、解调和解析
等步骤。

综上所述,通信传输原理包括编码、传输介质、传输方式、传输协议和解码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保证了信息的顺利传输。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ECI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宽带网络的物理传输媒介是光纤,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将成为宽带网络的骨干网,SDH网是一种全新技术体制,具有路由自动选择能力,上下电路方便、维护、控制、管理功能强、标准统一、便于传输更高速率的业务等优点。

该网的推出使电视、图像、话音、数据以及数字微波传输发生了重大改变。

SDH网络的引入和使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高智能的、高效的、维护功能齐全、操作运行廉价的信息高速公路。

因此,在SDH技术推出的短时期内,其产品和应用就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

1 SDH的产生1.1 PDH的缺陷以往的准同步(PDH)系统已越来越不适应电信网的发展,因为PDH体制有以下固有的一些缺点。

(1)标准不统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异步复接体制(表1-1),三者互不兼容,国际互联时必须进行转换。

表1-1 三种异步复接体制次群以15Mbps为基础的系列以2Mbps为基础的系列日本体制北美体制欧洲体制0次群64 64 641次群1554 1554 20482次群6312 6312 4483次群32064 44736 34368另外,目前只有统一的电接口标准(G.703),而没有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即使在同一种异步复接体制中,也不能保证光接口的互通。

同为欧州体制的4次群系统,光接口就可能有几种。

如用5B6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67.1168Mbps;用7B8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59. 1589Mbps;用8B1H线路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又为156.6620Mbps。

光信号的码型、码率都不同时,很难互通,只有通过光电变换将光接口转换为电接口后才能保证互通。

这增加了网络成本,影响了光纤系统的互联,与目前光纤通信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符。

(2)复用结构复杂要完成数字复接,各低速数字支路必须彼此同步,有两种方法可以保证这一点:建立同步网络和采用异步复接。

在准同步网络中,各群次独立定时,因此高次群复接都采用以比特为单位的异步复接。

传输原理基础知识

传输原理基础知识

SDH原理PDH,准同步数字传输体制,PDH采用异步复用方式,从高速信号中分/插出低速信号要一级一级的进行,从PDH的高速信号中就不能直接的分/插出低速信号。

SDH,做同步数字传输体制,基本的信号传输结构等级是同步传输模块--STM-1 ,相应的速率是155Mbit/s ,高等级的数字信号系列,例如622Mbit/s (STM-4)、 2.5Gbit/s (STM-16)等,可通过将低速率等级的信息模块,例如STM-1 ,通过字节间插同步复接而成,复接的个数是4的倍数,例如STM-4=4×STM-1(622M), STM-16=4×STM-4=16*STM-1(2.5G),STM-64=64*STM-1(10G)。

STM-N的信号是9行270×N列的帧结构, 此处的N与STM-N的N相一致,(取值范围1,4, 16, 64 ),表示此信号由N个STM-1 信号通过字节间插复用而成。

STM-N的帧频为8000帧/秒,这就是说信号帧中某一特定字节每秒被传送8000次,那么该字节的比特速率是8000× 8bit=64kbit/s。

STM-N的帧结构由3部分组成:段开销,包括再生段开销RSOH 和复用段开销MSOH、管理单元指针AU-PTR、信息净负荷payload。

SDH的复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低阶的SDH信号复用成高阶SDH信号,主要通过字节间插复用方式来完成;另一种是低速支路信号(例如2Mbit/s ,34Mbit/s,140Mbit/s )复用成SDH信号STM-N。

传统的将低速信号复用成高速信号的方法有两种:● 比特塞入法,又叫做码速调整法;● 固定位置映射法各种业务信号复用进STM-N帧的过程都要经历映射(相当于信号打包),定位(相当于指针调整),复用(相当于字节间插复用)三个步骤。

图 G.709复用映射结构我国的SDH基本复用映射结构基本的复用单元:C 容器,VC虚容器,TU支路单元,TUG 支路单元组,AU 管理单元,AUG 管理单元组。

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传输原理课后答案1. 传输原理的基本概念。

传输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和技术。

它涉及到电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的传输、传输介质的选择等内容。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输原理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着信息的传递速度、传输质量以及网络的稳定性。

2. 传输原理的基本分类。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传输原理可以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大类。

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进行信息传输,它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但受限于线路长度和布线成本。

而无线传输则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它的优点是灵活便捷,但受限于信号受干扰、传输距离有限等问题。

3. 传输原理的关键技术。

在传输原理中,调制解调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通过介质传输;而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接收端能够正确解读信息。

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4. 传输原理的应用。

传输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通信领域,传输原理决定了通信网络的速度和质量;在互联网领域,传输原理决定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传输原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传输原理的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传输原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传输原理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拓展。

总结,传输原理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息的传输和通信至关重要。

通过对传输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传输原理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无线电传输原理

无线电传输原理

无线电传输原理无线电传输原理是指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无线电话、卫星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

无线电传输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基础是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它具有电磁波长、频率和速度等特性。

在无线电通信中,发射机产生的高频交流电信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形成电磁波,经过空间传播到达接收机,再通过接收机转换成电信号。

这一过程就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其次,无线电传输原理涉及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形成调制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信道特性。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分离出信息信号和载波信号的过程。

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无线电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无线电传输原理还涉及天线技术。

天线是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或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它在无线电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天线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和频率特性,选择合适的天线对于提高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无线电传输原理还包括信道编解码技术。

在无线电通信中,信道编解码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使用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最后,无线电传输原理的研究还包括了无线电频谱管理和调度技术。

由于无线电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管理和调度无线电频谱资源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频谱利用率,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无线电传输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它涉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调制解调技术、天线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以及无线电频谱管理和调度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信传输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通信传输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如何通过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通信传输原理是通信工程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一系列过程。

了解通信传输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传输中的基本概念。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是指携带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声音、图像、数据等。

信号经过调制后,转换成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再经过解调还原成原始信号。

这个过程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环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传输中的调制原理。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形成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调制信号。

调制的目的是为了使信号能够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传输中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信号的传输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导线传输具有低成本、传输距离短、易受干扰等特点;光纤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以保证通信质量和效率。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传输中的解调原理。

解调是指将经过调制传输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解调的目的是为了使接收端能够准确地还原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常见的解调方式有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等。

不同的解调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调制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调方式。

总之,通信传输原理是通信工程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一系列过程。

了解通信传输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

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

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现代通信中,传输通常是指通过电磁波、光纤、卫星等媒介将信息从一个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设备。

传输的基本原理涉及信号传输、数据编码、传输媒介和信道容量等方面。

下面是对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的详细介绍。

1.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光信号,并通过传输媒介传送到接收端。

传输媒介可以是电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信号传输可以分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两种形式。

-模拟传输:模拟传输是指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技术转换为模拟频率或幅度变化的电信号,然后再通过传输媒介传送。

模拟传输适用于音频、视频等连续信号的传输。

-数字传输:数字传输是指将离散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编码技术转换为0和1的数位信号,然后再通过传输媒介传送。

数字传输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容错性,适用于数据通信和互联网传输。

2.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特定编码形式的过程。

数据编码可以分为模拟编码和数字编码两种形式。

-模拟编码:模拟编码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模拟编码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模拟编码方式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调幅调制(AM)、频移键控(FSK)等。

-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数字编码形式的过程。

常用的数字编码方式包括非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3.传输媒介传输媒介是信息传输中用于传送信号的物理媒介。

常用的传输媒介包括电线、光纤和无线电波。

-电线:电线主要用于有线传输,可以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平行线等。

电线传输速度相对较低,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光纤: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的传输媒介,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光纤通常用于长距离、高速传输。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电磁波,可以实现远距离、无需有线的通信。

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甚高频、超高频、特高频等。

4.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传输媒介支持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应用

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应用

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应用1. 引言在现代制造过程中,焊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等。

传输原理是焊接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涉及到材料的热传导、能量传递以及相变等过程。

本文将介绍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焊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2. 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基本原理焊接过程中涉及到能量和热量的传输,传输原理是实现焊接过程中能量传递和热传导的基础。

传输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在焊接中,通过传导来实现材料的加热和熔化。

传导过程受到材料的热导率和热传导路径的影响。

2.2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电磁辐射能量从高温物体表面向周围传播的过程。

在焊接中,焊接电弧的辐射能量对焊接区域的加热和熔化起到重要作用。

2.3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条件下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在焊接中,相变过程涉及到材料的熔化、凝固以及固相变化等。

3. 传输原理在焊接中的应用传输原理在焊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材料的预热与预保持在一些特殊焊接过程中,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和避免裂纹的产生,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预热和预保持。

这是基于传输原理中热传导和相变的原理,通过预热使材料达到合适的温度区间,减轻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提高焊接质量。

3.2 电弧传热与熔化焊接过程中的电弧是一种高温等离子体,能够产生大量的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量可以传递给焊接材料,使其加热并熔化。

电弧传热是基于传输原理中的辐射传热原理,通过电弧的辐射能量提供焊接过程中的热能。

3.3 热传导与冷却控制在焊接过程中,热量的传导可以控制焊接区域的温度分布,从而实现焊接接头的形成。

传输原理中的热传导原理可以用来控制焊接区域的热量传输,使焊接区域达到合适的温度,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3.4 相变控制与晶粒细化焊接过程中的相变可以通过传输原理中的相变原理来控制和调节。

电子传输原理

电子传输原理

电子传输原理电子传输是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它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送,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本文将就电子传输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子传输的基本原理电子传输是基于电子信号的传送原理实现的。

电子信号是一种将信息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形式的信号,通过电子设备传送和接收。

电子设备包括发射器、传输介质和接收器。

1. 发射器:发射器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号。

它包括信源和调制器。

信源可以是声音、图像、数据等,调制器将信源转化为适合传输的电子信号。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电子信号传送的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影响着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速度。

3. 接收器:接收器接收传输介质中的电子信号,并将其解调还原为原始信息。

接收器包括解调器和信号处理器。

二、电子传输的工作原理在电子传输过程中,信号由发射器产生,经过传输介质传输,最终由接收器接收并还原。

下面将分别介绍发射器、传输介质和接收器的工作原理。

1. 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发射器由信源和调制器组成。

信源经过采样和量化,将原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相位偏移键控(PSK)等。

调制后的信号经过放大,最终输出到传输介质上。

2. 传输介质的工作原理传输介质承载着电子信号的传输,它可以是物理媒介或无线媒介。

物理媒介如导线和光纤具有良好的信号传导性能,能够减小信号的衰减和失真。

无线媒介如空气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

传输介质的选取取决于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的需求。

3. 接收器的工作原理接收器是将传输介质中的电子信号转化为可读取的信号的设备。

接收器首先进行解调,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

解调的方式与调制相对应,常用的解调方式有频移键控解调(FSK解调)、相位偏移键控解调(PSK解调)等。

解调后的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滤波和放大,最终输出为原始信息。

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ppt)

传输基本原理及概念(ppt)
➢由于采用了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映射结构,可将PDH低速 支路信号(例如2Mbit/s)复用进SDH信号的帧中去(STMN),这样使低速支路信号在STM-N帧中的位置也是可预见的, 于是可以从STM-N信号中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
➢SDH信号的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用于运行维护(OAM)功 能的开销字节,使网络的监控功能大大加强,也就是说维护 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加强
➢复用是一种使多个低阶通道层的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层或 把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层的过程,复用也就是通 过字节交错间插方式把TU组织进高阶VC或把AU组织进STM-N 的过程,由于经过TU和AU指针处理后的各VC支路信号已相位 同步,因此该复用过程是同步复用
SDH传输的定义 SDH的帧结构 SDH的段开销 SDH自愈保护环
SDH传输的定义 SDH的帧结构 SDH的段开销 SDH自愈保护环
➢ITU-T规定了STM-N的帧是以字节(8bit)为单位的矩形块 状帧结构
➢当N个STM-1信号通过字节间插复用成STM-N信号时,仅仅是 将STM-1信号的列按字节间插复用,行数恒定为9行
➢SDH信号帧传输的原则是:帧结构中的字节(8bit)从左到 右,从上到下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传 输,传完一行再传下一行,传完一帧再传下一帧
➢使用者通路字节:F1。提供速率为64kbit/s数据/语音通路, 保留给使用者(通常指网络提供者)用于特定维护目的的临 时公务联络
➢比特间插奇偶校验8位码BIP-8:B1。这个字节就是用于再 生段层误码监测的(B1位于再生段开销中)
➢比特间插奇偶校验N×24位的(BIP-N %24)字节:B2。B2 的工作机理与B1类似,只不过它检测的是复用段层的误码情 况
➢低速支路信号复用成STM-N信号时,要经过3个步骤:映射、 定位、复用.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绪论一:传输过程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过程的总称,简称“三传” 或者“传递现象”。

动量传输: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动量由高速度区向低速度区的转移。

热量传输:热量由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的转移。

质量传输: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转移。

传输过程的本质:传输过程是物质或能量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转移的物理过程。

是某物质体系内描述体系的物理量(如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平衡态概念——是指体系内物理量不存在梯度。

例如热平衡是体系内的温度各处均匀一致。

不平衡态概念——是体系内物理量存在梯度,这时物系内的物理量不均匀,就会发生物理量的传输传输原理主要研究传输过程的传递速率大小与传递推动力及阻力之间的关系。

二:金属加工成形的分类:热态成形——金属的成形过程,是在较高温度状态下,通过高温手段,使金属成形。

冷态成形——金属在常温下,使金属成形。

如:切削、冲压、拔丝。

三:金属热态成形的四种工艺(“三传” 现象广泛存在)1. 铸造:液态(或固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降温、凝固。

2. 锻压:金属加热至塑性变形抗力小、但是仍然为固体的状态,采用锻打、加压手段,而获得一定的形状的工艺方法。

3. 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连接方式。

4. 热处理:热处理就是将工件通过热处理(高温加热,冷却速度不同)达到调整材质(如基体组织发生变化,硬度发生变化),以及削除应力。

⏹流体力学(Hydrodynamics)研究动量传输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

⏹传热学(Heat Transfer ):研究热量传输主要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的规律。

⏹传质学(Mass Transfer ):研究质量传输主要研究质量传递的有关理论。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绪论一:传输过程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过程的总称,简称“三传” 或者“传递现象”。

动量传输: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动量由高速度区向低速度区的转移。

热量传输:热量由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的转移。

质量传输: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转移。

传输过程的本质:传输过程是物质或能量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转移的物理过程。

是某物质体系内描述体系的物理量(如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平衡态概念——是指体系内物理量不存在梯度。

例如热平衡是体系内的温度各处均匀一致。

不平衡态概念——是体系内物理量存在梯度,这时物系内的物理量不均匀,就会发生物理量的传输传输原理主要研究传输过程的传递速率大小与传递推动力及阻力之间的关系。

二:金属加工成形的分类:热态成形——金属的成形过程,是在较高温度状态下,通过高温手段,使金属成形。

冷态成形——金属在常温下,使金属成形。

如:切削、冲压、拔丝。

三:金属热态成形的四种工艺(“三传” 现象广泛存在)1. 铸造:液态(或固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降温、凝固。

2. 锻压:金属加热至塑性变形抗力小、但是仍然为固体的状态,采用锻打、加压手段,而获得一定的形状的工艺方法。

3. 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连接方式。

4. 热处理:热处理就是将工件通过热处理(高温加热,冷却速度不同)达到调整材质(如基体组织发生变化,硬度发生变化),以及削除应力。

⏹流体力学(Hydrodynamics)研究动量传输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

⏹传热学(Heat Transfer ):研究热量传输主要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的规律。

⏹传质学(Mass Transfer ):研究质量传输主要研究质量传递的有关理论。

光纤传输原理概述

光纤传输原理概述

光纤传输原理概述
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特性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

光纤传输原理是基于光的全内反射原理和光电转换原理,将信息通过光信号的传输来实现远距离高速的通信。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的全内反射,将光信号在光纤中进行传输。

光纤是一个由高纯度的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的非导电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折射率和反射率。

在光纤的中心是一个称为"光芯"的细小空心管道,光信号通过光芯进行传输,而光芯被称作"传输通道"。

光纤的光芯被包裹在一个折射率较低的绝缘材料中,称为"包层"。

包层抑制了光信号的泄漏和散射。

包层的外部是绝缘层,用于保护光纤免受环境中的干扰和损坏。

在光纤传输中,光源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一般使用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

光信号被发送到光纤的一端,经过光纤中的全内反射进行传输,最终到达接收端。

在光纤的末端,光信号会被光电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解码和处理。

光纤传输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光纤传输具有非常高的传输速度,可以支持高达数十亿位/秒的数据传输速率。

其次,光纤传输具有很高的传输距离,可以传输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而不发生信号衰减。

此外,光纤传输还具有抗电磁干扰和窃听的能力,因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不会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

总结来说,光纤传输原理是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光纤传输依赖于光的全内反射原理和光电转换原理,能够实现高速、远距离
和抗干扰的通信。

光纤传输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提高通信速度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传输原理

无线电传输原理

无线电传输原理无线电传输原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信号或者信息的一种技术原理。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手机通话、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都离不开无线电传输原理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基本原理无线电传输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包括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当电磁波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传播时,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一过程中,发送端通过调制技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调频等处理后,通过天线将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进行传输。

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通过解调等技术将电磁波转化为原来的信号,实现数据的传输。

二、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应用1. 通信领域:无线电传输技术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手机通话、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都是基于无线电传输原理实现的。

通过无线电传输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2.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无线电传输原理的重要应用之一。

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将音视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实现大规模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3. 无线电测量:无线电传输原理在无线电测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雷达测量、无线电定位等技术,都是基于无线电传输原理实现的。

4. 定位导航:无线电传输原理在定位导航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一种通过卫星和接收器进行无线电传输的定位导航技术。

5. 无线电频谱利用:无线电传输原理中的频谱利用是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无线电频谱,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

三、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发展趋势1. 高频带宽应用: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对传输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

未来无线电传输技术将朝着更高频段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更大的数据传输需求。

2. 高效能量利用:无线电传输中的能量利用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信号传输原理

信号传输原理

信号传输原理信号传输原理是指通过不同的媒介或途径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有许多原理和技术被用于确保信号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输。

首先,信号传输的第一个原理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在某些情况下,原始信号是模拟信号,它是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波形。

为了传输模拟信号,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被称为模拟到数字转换(ADC)。

其次,信号传输的另一个原理是编码与解码。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往往会经历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以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的模式或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辨认。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重新转换回原始的数字信号。

第三,调制与解调是信号传输的重要原理之一。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载波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此外,信道编码也是信号传输的核心原理之一。

为了克服信道中存在的噪声和干扰,我们通常会在信号中添加冗余信息。

这个过程被称为信道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有海明码、卷积码和纠错码等。

最后,多路复用技术也是信号传输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多路复用是指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中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有时分多路复用(TDM)和频分多路复用(FDM)等。

综上所述,信号传输原理涉及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以及多路复用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和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信号能够准确、高效地在传输过程中传递。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传输过程:是物理量从非平衡状态朝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平衡状态:指在物理系统内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不存在梯度。

例如,热平衡时指物系内的温度各处均匀一致。

动量传输:是指在垂直于实际流体流动方向,动量由高速度区向低速度区转移。

热量传输:是指热量由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转移。

质量传输:是指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

第二章 流体的性质 流体:自然界中能够流动的物体,如液体和气体,一般统称为流体。

连续介质模型:“连续介质”作为宏观流体模型,将流体看成是由无限多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密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也叫做流体的连续性的基本假设。

就是说,流体质点是组成流体的最小单位,质点与质点之间不存在空隙。

液体的压缩性:是指当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增加时,流体所占有的体积将缩小的特性。

用等温压缩率来表示1-a 1)(P TP V VT 单位:∆∆-=κ 液体的膨胀性:是指流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会膨胀的特性。

用体胀系数来表示11)(-∆∆=K p TV VV 单位:α 气体的体胀系数:TV 1=α流体的粘性:在做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做相对运动,流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流体的粘性。

由粘性产生的作用力叫做粘性阻力或内摩擦力。

粘性阻力产生的物理原因:(1)由于分众做不规则运动时,个流体层之间互有分子迁移掺混,快层分子进入慢层分子时给慢层分子一向前的碰撞,交换能量,是慢层加速,慢层分子迁移到快层分子时,给快层分子一向后的碰撞,形成阻力而使快层减速。

这就是不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形成的粘性阻力。

(2)当相邻流体层有相对运动时,快层分子的引力拖动慢层,而慢层分子的引力阻滞快层,这就是两层流体之间吸引力所形成的阻力。

粘度:η表示当速度梯度为1单位是,单位面积上摩擦力的大小,称为动力粘度。

ν是运动粘度,等于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

ρην=温度对粘性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粘度降低,气体的粘度增大。

传输原理总结hun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传输原理总结hun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学为辅)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解析
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类比
15:46:13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传输原理》绪论
17
冶金与传输
现代冶金学是研究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有用金属和制造材 料的科学,包括两大领域,即提取冶金和物理冶金。
提取冶金: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冶金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
物理冶金:通过成型、加工制造金属材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冶金传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解析方法理解强化冶金生产过程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传输理论基础为理解材料与冶金工艺过程奠定理论基础对改进和为理解材料与冶金工艺过程奠定理论基础对改进和优化各种设备的设计操作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冶金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
15:46:13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传输原理》绪论
15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用于理论计算结果正确性的验证、解决建立传输方程不易或方程
难于求解的复杂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基于相似理论的模 型实验法。
在研究传输问题时,理论、计算和实验三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 本课程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方法和一些实验研究方法,即以质量
15:46:13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传输原理》绪论 19
冶金与传输
2
热量传输
冶金过程一般是高温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和保持冶金容器 (反应器)内温度,从而有必要对热量传递和温度分布进行研究。 3
动量传输
冶金过程离不开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它们的流动状况
(速度分布)对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构成影响,且一般情况下又 控制其它两项的传输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动量传递过程(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传输过程:传输过程是从非平衡状态朝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2连续介质模型:将流体看成是由无数多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密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也叫做流体连续性的基本假设。

3流体的粘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

4非稳定流:如果流场的运动参数不仅随位置改变,又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这种流动就是非稳定流。

5稳定流:如果运动参数只随着位置改变而与时间无关,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

6迹线:迹线就是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线。

7流线:在同一瞬时流场中的不同位置质点的流动方向线。

8流管:在流场内取任意封闭曲线L,通过曲线L上每一点连续地作流线,则流线族构成一个管状表面叫流管。

9流束:在流管内取一微小曲面dA,通过dA上每个点作流线,这族流线叫流束。

10层流:流体在运动方向上分层运动,各层互不干扰和渗混,这种流线呈平行状态的流动成为层流。

11紊流:各质点在不同方向上作复杂的无规则运动,互相干扰地向前运动,这种流动成为湍流。

12雷诺准数及其物理意义:uLReρμ=,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是流态的判断标准。

13沿程阻力:它是沿流动路程上由于各流体层之间的内摩擦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因此也叫做摩擦阻力。

14局部阻力:流体在流动中因遇到局部障碍而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15湍流的脉动现象:这种围绕某一“平均值”而上下变动的现象,称为脉动现象。

16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是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数学分析,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式来揭示各有关物理参数之间的联系,然后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求解。

17实验法则:实验法则是对某一具体的物理过程以实验测试为手段,直接对过程的有关物理量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找出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

18相似准数:在相似系统的对应点上,由不同物理量所组成的量纲为1的综合数群的数值必须相等,这个量纲为1的量往往称为无量纲量,综合数群叫相似准数。

19:量纲:物理量所属于的种类,称为这个物理量的量纲。

20:热量传输:热量传输是研究不同物体之间或者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的传递规律。

21: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22:对流: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23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24惰性时间:惰性时间是与表面温度Tw无关,它与深度x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热扩散率a 成反比。

热扩散率越小,惰性时间越大。

25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流动着的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热量交换。

26黑体:27黑度(辐射率、发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相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称为物体的黑度,也叫发射率、辐射率。

28普朗克定律:29角系数:由表面1投射到表面2的辐射能量21→Q 占离开表面1的总辐射能量1Q 的份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用符号12ϕ表示,即:12112Q Q →=ϕ 30对流传质:在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互不相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发生的质量传递称为对流传质。

31不压缩流体:指流体密度不会随压强改变而变化,或该变化可忽略的流体。

32速度边界层:指在靠近边壁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一层流体,即从速度为零到0.99倍的地方称为速度边界层。

33傅立叶准数及其物理意义:2s a Fo τ=,也称时间准数,表示非稳定传热所进行的时间与其达到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总时间之比;或τ时间内非稳态传热的传热量与其达到稳态(平衡)时传输的总热量之比。

34热通量与传质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热(量)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称为传质通量。

35流向传质与非流向传质: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传质叫做流向传质;与流体流向垂直的传质叫做非流向传质。

36作用于流体微元界面(而非质点)上的力,该力与作用面的大小成比例。

37粘性系数:表征流体变形的能力,由牛顿粘性定律所定义的系数:yxxdu dy τμ=±,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摩擦力的大小。

38温度梯度:在温度场中某点P 的温度梯度定义为该点所在等温面或等温线法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温度增量。

39修伍德准数的表达式:DL k Sh c ⋅= 40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给定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热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通量。

41速度边界层:当速度为U f 的流体流过壁面时,在壁面附近的流体速度将从0逐渐变化到U f 。

y=0处,U=0;y=δ处,U=U f 。

我们把速度有明显变化,厚度为δ的这一薄层称为边界层,或称为速度边界层。

42辐射力: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力。

43灰体: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44温度场:物质系统内各个点上温度的集合称为温度场。

45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

46:稳态导热:在稳定温度场内的导热称为稳态导热.47:非稳态导热:在不稳定温度场内的导热称为非稳态导热。

48:薄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内部热阻可以忽略,不存在断面温差的物体。

49:辐射力: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固体表面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量总和。

50: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51:扩散传质:由于体系中存在某组分浓度差而引起的质量传输。

52:传质: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的过程称为质量传输过程,简称传质。

52:流体粘性:流体中发生相对运动时,流体层与层之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

填空题1粘性阻力产生的原因:1,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形成的粘性阻力。

2,两层流体之间吸引力所形成的阻力。

2流体的特征: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而是有很大的流动性。

3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体积空间输出与输入的质量差与其内部质量变化的代数和为零。

4动量通量=动量/时间=质量*速度/时间=质量*加速度=力5水力光滑管: 水泥粗糙管:6第一边界条件的概念7四次方定律8质量传输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

9气象扩散系数液相扩散系数固相扩散系数10等摩尔逆向扩散1理想流体是指不存在粘性力,或其作用可忽略的流体。

2气体超音速射流产生过程中,气体流股截面积先收缩后膨胀,压强不断降低。

3流场中流体各物理量只是空间单一方向的函数,称一维流场4固体壁面无滑移边界条件是指壁面速度与相接触的流体层速度相等,而无渗透边值条件为垂直于壁面方向流体速度为零。

5如果流场中每点的物理量值都一致,则称其为均匀场;如果各点的物理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则称其为稳态场。

6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传热微分方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以分别推导出流体连续性方程方程和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7研究对流给热的主要任务,就是求解对流给热系数h。

现在求解h的方法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边界层微分方程组解析解、边界层近似积分解、类比律法、和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

8一般说来,固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大于、等于、小于)液体,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大于、等于、小于)气体;在固体中,通常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大于、小于、等于)非金属,结晶物质的导热系数大于(大于、小于、等于)非晶物质的导热系数;大多数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降低、不变)。

1、静压强表示方法有(表压强)、(绝对压强);2、质量传输的三种方式为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相间传质);3、传热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热辐射;4、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为(欧拉法),(拉格朗日法);5、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现象的驱动力分别是(速度)梯度、(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1、流体在管内流动时,雷诺数Re的表达式为:;其物理含义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2、理想流体是指不存在粘性力,或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的流体。

3、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根据层流边界层的厚度和管道表面绝对粗糙度的相对大小,可将管道分为两种类型:即水力光滑管和水力粗糙管。

4、实际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因受到阻力作用而造成能量损失。

其中,因流体自身的粘性或(和)流体微团的迁移、脉动造成的阻力损失称为沿程阻力;而因流道变化或(和)流道的某些障碍形成的阻力损失称为局部阻力。

5、非稳态导热时,半无限大平板内部某处未受表面温度突变影响的时间称为惰性时间。

惰性时间与其表面温度的高低无关,与该处离开表面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材料的热扩散率成反比。

6、对流换热时,固体壁面附近流体速度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而温度急剧变化的簿层则称为温度边界层。

1.在平板层流给热分析解法求解对流给热系数的过程中,层流边界层对流给热微分方程组有四个微分方程,若用文字或数学解析式表达,它们分别是①、②、③ 、和④连续性方程(0=∂∂+∂∂yv x v y x )。

2. 影响流体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他们是 、 、温度 和 壁面几何形状与位置。

3. 求解传热微分方程或传质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一般有四类,分别是 、 、 和边界条件。

4. 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有关实际物体黑度的定义,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E = w/m 2,其中 ε 称为物体的黑度,或称 ,其值介于0~1之间。

5. 对三维稳态导热的有限差分方法来说,任何一个内部节点的温度,其实就等于周围相邻节点温度的 ,即t i,j,k = 。

6. 影响流体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它们分别为:流体流速、 、 和 。

7.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根据 ,可以推导出传热微分方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以分别推导出流体连续性方程方程和 微分方程。

8. 研究对流给热的主要任务,就是求解对流给热系数h 。

一般求解h 的方法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边界层近似积分解、 、和 。

9. 如果动量传输微分方程可以写作x x x x x z x y x x x g x p z v y v x v v z v v y v v x v v v +∂∂+⎪⎪⎭⎫ ⎝⎛∂∂+∂∂+∂∂=∂∂+∂∂+∂∂+∂∂ρτ1222222,则热量传输微分方程可以写作 ,质量传输微分方程可以写作 。

10. 影响流体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它们分别为:流体流速、 、 和和 。

11. 一般说来,固体的导热系数 (大于、等于、小于)液体,液体的导热系数 (大于、等于、小于)气体;在固体中,通常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 (大、小、等于),结晶物质的导热系数要比非晶物质的导热系数 (大、小、等于);大多数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升高、降低、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