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pdf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上]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上]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上]【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展开,分为引言、新古典学派、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开放经济学和新发展经济学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会对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新古典学派部分会探讨现代国际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自由和效率的理论。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则关注市场失灵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开放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影响。

新发展经济学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

结论部分将对各个理论进行比较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学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新古典学派、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开放经济学、新发展经济学、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愈发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学派。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探讨新古典学派、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开放经济学和新发展经济学等不同理论派别在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贡献。

新古典学派是国际经济学中最为传统的理论派别之一,其理论框架包括了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等各方面内容。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关注经济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强调制度、规则和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则将重点放在了个体行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探讨了制度对市场行为的塑造和约束作用。

新开放经济学关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和趋势。

新发展经济学则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这些不同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派别进行概述和比较,探讨它们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货币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其中一些理论对全球经济政策制定和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规模收益递减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在不同产品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因此它们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那些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

这种贸易模式可以带来双方福利的增加,因为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利用其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该理论的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即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不是绝对的成本优势。

二、规模收益递减理论规模收益递减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个生产要素上投入过多时,生产成本的增加会超过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规模收益下降。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过度依赖某个生产要素,其生产效率可能会下降,并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因此,国家应该避免过度依赖某个生产要素,并寻求多元化的生产方式,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三、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的流动性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并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的效率。

随着资本流动的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这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然而,国际资本流动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等。

因此,国家应该制定适当的政策来管理资本流动,以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四、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应该基于该国的经济状况和贸易伙伴的需求。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引言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产业组织等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概述国际经济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包括新古典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之一,以爱伯丁-斯图拉福德模型为基础,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

最新的研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引入了更多的因素,如技术差异和非均衡经济增长。

同时,该理论也开始关注国际产业分工、全球价值链等问题。

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关注企业层面的决策。

新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和产品差异等因素,解释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对称情况以及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利益分配。

此外,新新贸易理论还考虑了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贸易模式。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

最新的研究关注跨国公司的外包策略、生产网络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此外,跨国公司理论也研究了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等问题。

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等问题。

最新的研究主要关注跨国企业的融资决策、外汇市场的波动以及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

此外,国际金融理论也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机和金融稳定等问题。

其他相关理论除了以上介绍的理论,国际经济学领域还涉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例如,国际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讨了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还与发展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有关贫困、不平等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结论国际经济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最新的理论研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和互动。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框架,而其他相关理论扩展了我们对国际经济学的认识。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作为一门关注国际间经济活动的学科,国际经济学一直在探索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最新的国际经济学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在贸易理论的研究中,新理论重点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和“技术差距”等问题。

全球价值链意味着,跨国公司将因特定环节的生产比较优势转移到不同国家,全球贸易形成了一种新的分工方式。

而技术差距则是因不同国家的生产率不同,导致贸易的不对称性。

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资本、货币、金融机构和市场在国际间越来越移动自由,形成全球性金融体系的趋势。

在国际经济学中,新理论探讨了金融全球化的利弊,以及各国政府应如何规范资本流动。

三、人类资本的影响
人类资本是指人可通过教育、技能和经验等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的价值。

在国际贸易中,人类资本的投资意味着提高了人类生产效率和贸易竞争力。

最新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研究了人类资本的相关政策,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的问题等。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政治、经济紧密结合的一定地区内加强合作协调。

例如,欧盟就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新理论分析了
区域经济合作的利弊,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与全球贸易体系相互融合。

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学的最新理论研究重点关注贸易理论、金融全球化、人类资本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同时也需要与全球贸易形势和政策密切相结合。

这些理论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趋势,并为国际贸易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二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与 特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
1、商品的相对价格在理论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而基本上不涉及商品的名义价格与货币 因素变化的影响。 “货币幻觉” 2、往往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两个部门)、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简单模型开始分析,然后推广 到较为复杂的模型。 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静态或比较静态的理论分析。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概述


(二)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拥有 具有绝对优势的生产部门。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即使一国缺乏任何具有绝对成 本优势的生产部门,只要各国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 生产成本的比较差异,各国按照生产成本的比较优 势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贸易,就能给各国带来 更多的财富。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国家与政府的层次 企业层次 学生个人这个层次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四、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经济学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数学分析基础或数理经济学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学好本课程的参考方法
要训练与提升自身的理论思辨能力。 平时应该多做习题。 在课外阅读有关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特别是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概念


(一)对外贸易总额、对外贸易差额与对 外贸易总量

国际经济学第1章-文档资料38页

国际经济学第1章-文档资料38页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 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 (大炮和黄油)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推导:
2× 2模型;基本假设:(1)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 是完全竞争的;(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 且规模收益不变;(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 变的;(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所有 要素都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研究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osi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 (normative analysis)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 国际经济学中,较多采用实证分析而较少采用规范分析
20.09.2019
6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
Y
X的相对价格线
Y1
E
O X1
完全竞争市场上 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以Y衡量 X价格为Px/Py X边际成本就是X的
机会成本
X的相对价格等于X的机会成本
X
20.09.2019
17
国际贸易主要分析工具(二)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需求
(个体)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与 福利
(实际含义)
20.09.2019
9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二、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且生产要素不超过 两个。2*2*1,2*2*2
几何形式模型
第三、国际贸易理论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第四、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国际经济学名词:1、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2、绝对利益: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3、比较利益: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都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

世界也因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5、贸易乘数:在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公式为:dY=[l/(dM/dY)] dX。

(2003)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7、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成员国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章新贸易理论第⼆章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产业内国际贸易)偏好——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的⽣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新贸易理论产⽣的时代背景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贸组织(WTO)的统计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甚⾄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重则不⾜1/3。

新贸易产⽣的理论背景绝⼤多数国际贸易量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且⼤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产业内进⾏的性质,甚⾄还出现相同产品的互相买卖。

这些都是要素禀赋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法解释的。

新贸易理论的产⽣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进⼀步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发⽣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需求偏好。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同时存在着进⼝和出⼝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或者说贸易两国彼此买卖着同⼀产业所⽣产的产品。

同类产品指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产上⼜投⼊相近或相似的⽣产要素的产品,它还有同质和异质的区分。

同质产品:性质完全⼀致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果、砖等。

国际贸易交易同质产品的原因:1、运输成本(靠近原材料地)2、季节性问题(⽔果)3、经济合作需要(海峡两岸的农产品)异质产品:指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的质量不同(⽐如特殊的⽣产⼯艺所致)。

⽔平差异:质量相同,特征不同(颜⾊、款式、性能、售后服务)。

同质产品贸易只要加⼊运输成本等⼀类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赫⼀俄学说加以说明。

因此,异质产品贸易分析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政府政策:政府授予的垄断地位(专利)对进⼊的限制(许可证);信息:潜在竞争者缺乏技术信息会阻碍它们的进⼊(可⼝可乐);消费者缺乏新进⼊的产品的信息使他们对购买新产品没有积极性(361)规模经济:对⾃然垄断⽽⾔,规模经济使⼀个⾏业只有⼀家⼚商是最有效率的。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最新完整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最新完整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下]其次,金融创新促进了世界金融一体化,也对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挑战。

①金融创新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由于国际金融传导机制的存在,使得民族国家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国际金融风险。

②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不仅为国际游资对主权国家进行冲击提供了手段,而且使得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直接掠夺一国的财富成为可能。

再次,国际金融体系内的权力分配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权力分配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操纵着国际金融体系中游戏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不断加深。

在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缺陷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将始终面临着金融风险对于经济安全的挑战。

3、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金融霸权二战结束以来,金融霸权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冷战时期,两弹一星,亦即核子工程、宇航工程曾是世界强国争霸的战略领域。

在冷战之后,特别是在实际之交的今天,信息业与金融业则成为全球战略的基础。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无不力图抢占现代金融的制高点。

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 都与国际金融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冷战后,由金融霸权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内部对金融权力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西方金融霸权又联合起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控制。

70年代末,以格拉斯为首的一批美国左派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金融霸权”的概念,所谓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家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通过控制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并以此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

[12]金融霸权理论认为,金融霸权的权力主要在于①控制货币资本或其他信用工具;②利用金融衍生物;③金融行业趋于垄断。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1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2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克鲁格曼认为在“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式下的市场体系中,产业部门的扩张是通过更大的规模经济而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个国家都以其产品供应世界需求,因而得到了双向的产业内贸易,若各国拥有相同的要素禀赋,就不存在产业间贸易,而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克鲁格曼又考察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型式的关系。

其“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与得自贸易的利益”理论模型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这两个基本假定,使新贸易理论向规范化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

新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贸易政策理论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之一。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作为“新重商主义”代表的凯恩斯在国际贸易方面主张政府干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

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弗雷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占据了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主张政府应该对国际贸易进行适度的干预。

1贸易保护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纷纷出现。

完整国际经济学

完整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首先,它们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

•其次,它们试图通过贸易来达到规模经济。

▪李嘉图模型以国家间的技术差别为研究基础:•这些技术差别反映在劳动生产率上。

第二节单一要素经济▪假定存在一个经济社会(我们称之为本国),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

•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既定的。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表明了本国的技术水平,为简便起见,我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指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aLW表示生产一加仑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aLC表示生产一磅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供给。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二、相对价格与供给▪在单一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PC-为奶酪的价格,PW-为葡萄酒的价格。

▪以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相对价格为PC/PW。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

第三节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模型假设:•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国家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L,L*)•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不可流动•市场为完全竞争的•用*来表示外国的变量一、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这意味着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由可能发生的。

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第12章-84页精选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12章-84页精选文档
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每单位本国货币到期本 利之和为:
1+(1×i)
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每单位本国货币到期时的 本利之和为(以外币表示):
1/e+(1/e×i*)=1/e×(1+i*)
假定一年期满时的汇率为ef,则投资于国外的本 利之和(以本币表示)为:
1/e×(1+i*)× ef= ef/e×(1+i*)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 价。前者解释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后者解释某一时段 上汇率变动的原因。
(1)理论的假定前提 购买力平价理论暗含如下假定:①市场完全竞争,商品 是同质的;②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市场要素的变化均能 及时反映到商品价格的变化上;③不考虑运输成本、保险及 关税等交易成本。 在这些前提假定下,由于国际商品套购行为的存在, “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成立。
即:
ρ+ ρ i*=i-i*, ρ与 i*都为分数,两者的乘积为“二阶小 量”,只要不出现大幅度的货币贬值或高通货 膨胀故,可省略ρ i*,故可得到:
ρ≈ i-i* 这就是抛补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二)抛补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
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 率,本币在远期贬值,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本币在远期将升值。即远期 差价是由各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贴水, 低利率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升水。
抛补的利率平价是指在金融市场发达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将套利与掉
期业务结合起来进行,利用两国利率之差在即期外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同
时进行反向操作来套取利差的做法。大量的掉期业务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
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

国际经济学-理论新发展

国际经济学-理论新发展
研究对象包括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 和资本流动,以及影响这些流动的因 素和机制。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于19 世纪末期,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国 际贸易、投资活动的增多,国际经济 学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研究 领域不断扩大,涉及跨国公司、国际 金融、发展经济学等多个方面。
跨境并购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跨境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 资的一种形式,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国际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全球公共股票市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间接投资工具( 如债券)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因此需要发展全球公共股票市场。
跨境证券投资理论
该理论探讨了跨境证券投资的动机和影响,包括投资者对 于风险和收益的需求,以及跨境证券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 影响。
财政政策的新发展
财政纪律的强化
为了防范财政风险,各国开始强化财政纪律,规范财政支出和税 收征管。
公共服务的优化
为了提高民生福祉,各国开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化公共 服务供给。
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时,各国也开始关注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以保障财政长期稳健运行。
06
国际经济学理论新发展的 实践意义
国际经济学-理论新 发展
目录
• 国际经济学概述 •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 国际金融理论的新发展 • 国际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 国际经济政策的新发展 • 国际经济学理论新发展的实践意义
01
国际经济学概述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经济 互动的学科,主要探讨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以及国际投资等方面的规律和 问题。

国际经济学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理论概述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导言国际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将就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做一个简要概述。

国际贸易的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首次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国家之间应该专业化/特化自己最擅长的产业,通过贸易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以此为基础,国与国之间互相贸易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

这种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流动方向和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在两个国家之间,哪个国家的绝对成本比较低,就应该生产该项目,以使生产效能达到最大化,从而得到更多的利润。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指出国际贸易可以为不同国家带来利益,并解释了互惠主义的原理。

这一理论成为了20世纪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重要补充。

新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还包括技术和能力优势、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新贸易理论关注的还有非竞争性的汇率、关税以及配额等政策限制的市场效应。

国际投资的理论国际投资的动因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外国直接投资是各国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动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学说和理论。

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三角学说为例,其认为外国投资的动因源自于被投资国和投资国之间劳动力和资本的相互替代和互补。

国际资本市场理论国际资本市场理论认为,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和促进资本稳定,各国应该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国有化、多元化经济、公开贸易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2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克鲁格曼认为在“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式下的市场体系中,产业部门的扩张是通过更大的规模经济而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个国家都以其产品供应世界需求,因而得到了双向的产业内贸易,若各国拥有相同的要素禀赋,就不存在产业间贸易,而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克鲁格曼又考察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型式的关系。

其“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与得自贸易的利益”理论模型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这两个基本假定,使新贸易理论向规范化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

新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 贸易政策理论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之一。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作为“新重商主义”代表的凯恩斯在国际贸易方面主张政府干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

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弗雷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占据了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主张政府应该对国际贸易进行适度的干预。

1贸易保护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纷纷出现。

目前较为代表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包括: (1)以英国学者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的地区经济主义新贸易保护论认为:自由贸易无法解决贸易与发展、贸易与环境等问题,因此必须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它。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首先要加强地区间合作,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主张一国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并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2)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的基本观点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限制,将会造成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

(3)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主要表现在借保护世界环境之名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衰退的劣势产业,其主要论点是:由于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控制污染产品进出口,同时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2国际贸易的内生性增长的新理论 以哈伯勒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是新观念、新技术、新管理和其他技能的传播媒介,国际贸易可以充分利用没有开发的国内资源,刺激国内生产者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贸易使劳动具有了经济规模性,因此国际贸易可以称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为了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角度进一步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正面作用,经济学家罗莫和卢卡斯提出了内生性增长理论,他们认为一国减少贸易壁垒并促进国际贸易后,将长期取得加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效应,这主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使该国加快技术引进、吸收、开发以及创新过程,扩大生产经济规模,减少价格扭曲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3不完全市场竞争下的新贸易政策理论 不完全竞争的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市场结构的类型决定了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贸易形式,因此依据国内外市场结构的状况来选择指定贸易政策可以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国家利益。

80年代初以来,以布兰德、斯本色、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战略性贸易”为核心的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认为,在规模收益可变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干预的贸易政策只要使用得当能够使一国从相对自由贸易中获益。

新贸易理论对市场运行的优化、干预政策的制定等均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 1997年发生在东亚地区并波及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推动国际经济学界对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国家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和政策理论有国际金融安全、克鲁格曼的货币汇率理论、国际货币一体化等。

国际金融一体化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已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世界金融一体化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世界金融一体化是指各国或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互相依赖、影响而产生的逐步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表现是:各国金融政策倾向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国际化,这是世界金融一体化最突出的表现,它包括货币兑换自由、资本在行业间转移自由和资金进出自由。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对国际经济体系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世界金融一体化使得主权国家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

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下,资本力量已经超越了国家力量。

包括最发达的国家,无论从实力、理论、法律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控制国际游资的冲击。

世界金融一体化提升了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权力地位,在特定的时期对于民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战结束以来,金融霸权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一概念是以格拉斯为首的美国左派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所谓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家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通过控制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并以此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

由金融霸权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内部对金融权力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西方金融霸权又联合起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控制。

金融霸权对国际关系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二是进行国际金融投资,三是操纵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从对国内经济结构影响来看,金融霸权通过控制资本流动,不仅可以改变左右一国的产业结构对各个部门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还会促成泡沫经济的形成,降低政策的效力并影响政府的行为。

从对国际经济影响看,金融霸权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后果是加剧了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金融霸权会通过各种形式从发展中国家抽走极为稀缺的资金,同时又会扭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其经济与社会失衡加剧。

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回归” 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个国家经济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所谓“三难选择”,即克鲁格曼早些时候所说的“永恒的三角形”。

它指的是下述三个目标中,只能达到两个,不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克鲁格曼认为欧洲货币联盟和历史上的金本位制,均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而中国则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即只开放“经常帐户”,不开放“资本帐户”。

克鲁格曼认为,“三中择二”是国际经济体系内在的“三难选择”的体现。

他高度赞赏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于防止世界重演1930年代的大萧条意义重大。

货币一体化理论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汇率稳定。

汇率的经常性变动会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使用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像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

当前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就是运用理性预期的形成、时间不一致性、信誉问题,以及汇率决定等宏观经济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国际汇率问题 所谓汇率即外汇买卖的价格,它等于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国际汇率问题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

从历史上看,关于汇率的理论有汇率决定的贸易论或弹性论,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理论、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

最近十几年来,对汇率的模型与动态分析、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关系、资本帐户研究分析等较为吸引经济学界的关注。

1汇率的模型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是西方外汇汇率理论的核心,70年代以来,由于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汇率的变动幅度以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方面,出现了固定汇率制下从未出现的异常现象,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学者构建了许多模型,主要包括:(1)浮动价格的货币模型——弗兰克尔模型;(2)粘性价格的货币模型——多恩布什模型;(3)罗伯特·卢卡斯以及斯托克曼的一般均衡的汇率决定模型;(4)布兰森的资产组合模型 2保罗·克鲁格曼的汇率动态研究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贸易流量对汇率变化反应迟缓,为进入一国市场,进口商和出口商必须承担一定的沉没成本,他们的未来收益采取一种货币形式,而成本则采取另一种货币形式,当汇率的未来变化不确定时,未来赢利也不确定。

在短期内汇率对贸易流量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不确定性诱使贸易商继续等待,但此后为回应基本冲击,汇率必须发生大幅变动才能使市场出清,这样,最初的波动就会对汇率变动产生放大的影响。

3南方国家的汇率风险 目前发展中国家汇率所面临的风险极为巨大,这是因为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对于发达国家的利率变化极为敏感,而后者完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之外。

研究揭示,从1975年到1992年,100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及的触发,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利率(简称“北方利率”)变化密切相关。

“北方利率”每增长1%,“南方”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就增长3%。

这是因为国际资本(尤其是证券资本)流入主要是在“北方利率”降落之时,一旦“北方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就有可能掉头回转。

“北方利率”的上升,不仅提高资本回转的可能,而且增加了对“南方”银行的“逆选择”:高利率只吸引过度乐观的“南方”借款者,从而加剧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