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1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课通过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四大地理区域》教案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四大地理区域1、出示图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从图中找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板书)2、阅读: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的划分依据3、出示图片: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板书)4、出示图片: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的边缘线,观察中国青藏高原的边缘线与青藏地区的边界线的关系。
(板书)5、出示图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的边缘线,四大地区分区的界线,总结分界线的依据。
国四大地理区域。
线重合的部分。
缘线上的山脉。
边所述,说出三个划分依据。
完成课本5页活动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7、出示图片: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完成课本5页活动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8、出示图片: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完成课本5页活动2:确定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节课“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因并反馈。
界线的特点说出主导因素。
湘教版八下地理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设计
【交流展示】
课堂探究一:
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并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课堂探究二:
看视频,找差异。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课堂探究三:
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拓展题】
课后收集南方、北方的资料,我们将举办一个辩论赛课题是“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提示:请从农作物种植、饮食文化、房屋建筑、交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虑。
【课堂检测】略
布置作业:《学法》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对照提纲自学教材,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发言
讨论:P1活动:T1、2、3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况;
2、能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自主学习】:
1、在地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电脑屏幕上展示我国秦岭、淮河的景观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分别表示我国的什么地方?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时1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能力目标:2、能比较秦岭—淮河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知道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大地理区域的一条划分界线。
情感目标:4、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重点难点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形成对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1.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性,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 -- 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3.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走向的山脉;秦岭自西向东主要穿越省、省、省,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淮河发源于省,向东流经省、省。
4.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5.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探究新知:1.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情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归纳整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达标测评:同学们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快来检测一下吧。
***能力秀场***(点滴记录你的进步!)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人文环境的差异C.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 D.居民饮食的差异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秦岭—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A.甘肃B.江苏C.安徽D.山东3.小明说他们家乡人们住的是高脚屋,全年气候温热,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说明小明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北方地区位于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A.200毫米B.400毫米C.800毫米D.1200毫米5.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全部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赣、湘、秦B.京、辽、吉C.藏、青、蜀D.甘、宁、粤读图,完成6~8 题。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doc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生:秦岭东西向山脉,淮河自西向东流。
秦岭——淮河主要通过的省区有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
师: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简要说明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的地理意义,完成下面内容。
教师:通过以上内容分析,解决下面问题: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陕西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陕西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请问你可以解释一下两地气温差异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使得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学生:四大地理分别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
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教师:观察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观察00C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
教师:观察中国青藏高原的边缘线与青藏地区的边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内容
教师总结: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教材还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各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活动与探究”环节所需材料,如地图、标本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大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地区?2.呈现(15分钟)分别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地理知识的一个新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对于新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四大地理区域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地理图片、地图等,用于教学演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域特点,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引导学生关注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判断一些地理现象所属的区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划分,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掌握不扎实,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地图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理地图、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域划分。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性景观,让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发地理地图,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2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本节课通过分析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不同,使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理解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理解不深,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各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实践法: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3.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地区?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和图片,介绍各地理区域的范围、地理位置及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4.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难点:
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联系与差异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2)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地理概念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1(湘教版八下)
主备人田全亮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须完善时间分管领导马洪刚课时1课时第12周第1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难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材料一一呈现。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本图5.1)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各抒己见。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利用地图、图片和文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问题驱动的教学环节。
3.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我国地理风光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请判断以下地区属于哪个地理区域?通过操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开展小组讨论:请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
(2)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2)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
(2)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自制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的北方雪景,南方的椰林,西北的沙漠,内蒙古的大草原、雪域高原等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学生:雪景属北方地区,椰林属于南方地区,沙漠和内蒙古的大草原属于西北地区,雪域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转承:四大地理区域位于我国什么方位,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讲解
1、秦岭-淮河线
出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2页第1~2段,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位。
学生: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概况
出示“秦岭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3页第1段,思考:秦岭的概括。
学生: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500千米。
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在1500~2500千米。
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出示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以北的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观察其差异。
(2)淮河概况
出示“秦岭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3页第2段,思考:淮河的概括。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200米。
(3)秦岭-淮河线
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通过课件展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要求学生填写。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订正。
2、四大地理区域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哪四大地理区域呢?读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找到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出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景观,供学生欣赏。
那么这四大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呢?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等降水量线图相比较:
①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降水。
可见,西北地区的降水很少,干旱是它的典型特征。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等降水量线图、1月等温线相比较:
①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④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学生:1月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气候;接近。
总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
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要素。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①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②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地势。
总结:青藏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由于地势高,面积大,所以在我国形成独特的地理区域,区域内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征.青藏地区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寒。
(三)小结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北方与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北方与西北地区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降水量)季风因素;与青藏地区的界限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即一、二阶梯分界线,地势因素。
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四)例题
比较:
(四)练习
1、仔细观察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可以看出,秦岭是走向的山脉,淮河的流向是,它们可以共同组成影响我国东部的重要地理界线。
2、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知识和阅读第2页表秦岭—淮河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然后合上书把你记住的内容填写在下表中。
(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又多)
(五)拓展
相互交流秦岭—淮河线的南北两侧在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三大方面各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①自然环境:
②地理景观:
③生产生活习惯:
(六)总结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3)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6)温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8)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秦岭、淮河的概况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3、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4、四大地理区域。